四季春冬片茶是口感特別、產量稀少的茶品。在臺灣,茶葉一般可以四收,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及冬茶。冬茶採收後茶葉就進入休眠期,但有時會因暖冬的關係,在冬至前再長一次,這就是所謂的冬片茶。通常冬片茶的界定為冬茶後到冬至的茶葉,和冬至後、春茶前生長的「不知春茶」有所區隔。也有人認為不需要分這麼仔細,冬茶後、春茶前的都可算冬片茶。
往年冬片茶比較少在市場出現,是因為暖化沒有嚴重,再加上主要的茶種—青心烏龍冬天生長較少,因此冬片茶在市場較少見。
這幾年多為暖冬,加上四季春、金萱等茶種種植較廣,冬片茶產量也有增加。雖然如此,冬片茶產量最多也只有冬茶三成,仍然是供不應求。冬片茶是口感特別、產量稀少的茶品。
在臺灣,茶葉一般可以四收,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及冬茶。冬茶採收後茶葉就進入休眠期,但有時會因暖冬的關係,在冬至前再長一次,這就是所謂的冬片茶。
通常冬片茶的界定為冬茶後到冬至的茶葉,和冬至後、春茶前生長的「不知春茶」有所區隔。也有人認為不需要分這麼仔細,冬茶後、春茶前的都可算冬片茶。
冬片仔茶為何受歡迎
很多人會認為,冬片茶在冬天採收,因此滋味應該近於冬茶,其實這是不太正確的。冬片不僅有冬水味,還多了一股高山茶特有的冷韻味。
喝茶的人都知道,天氣冷茶葉生長會比較慢,葉片也會長的比較厚實、苦澀味減低、產生冷韻味、喝來也更甘甜。平地茶通常無法展現出這樣的特性,但暖冬的關係,平地冬片茶得到如同高山茶的生長環境,因此茶葉的韻味、口感也更上一層,冷韻味有時甚至不輸海拔1500公尺的高山茶。
冬片茶要生長的好,除了天候,還要樹勢夠茂盛,如果茶樹狀況不好,天氣再暖也難有冬片茶可採。因此在冬茶採收後,茶園的除草、除蟲管理不能暫停,此外也要視需求施肥,讓茶樹儲備足夠能量。
冬茶採收後,若是寒流太早到,茶芽即無法順利成長,當年就無冬片茶可採收。想要順利採收品質好的冬片茶,最好的方法就是提早或不採收冬茶,不僅讓茶葉能儲備充足的能量,也能讓早期茶芽躲過寒流。茶葉生長到一心二葉的程度後,不但不用擔心寒流,相反的低溫放慢生長速度,茶葉品質反而更好。
⊙等級說明:
四季春有清晰的等級劃分嗎?
如果有,這是冬片茶最好的等級。
⊙口感介紹:
口感:蘭花香氣馥鬱,同時淡淡熟果香與細微的梔子花香。
比較接近鐵觀音的口感,但遠遠超過800元價位的鐵觀音,無論湯色、口感與耐泡度與葉底。適合喜歡喝鐵觀音,或者從鐵觀音轉向臺灣茶的一個過度。
⊙針對人群:
喜歡花香(清香)口感的;臺灣茶的入門級茶葉。
⊙缺憾告知:
韻感差一點。
人生若只如初見
對於四季春,其實最早的入門臺灣茶就是這個茶。
現在想來,也許它的香比較接近鐵觀音?
呵呵,當然,它不是鐵觀音,它是四季春。
四季春並算不上是是臺灣茶高山茶的典範吧,但它的香氣之好,耐衝泡性之佳確實屬一流(有說:冬片香氣恐怖⊙⊙)。
其實如果入門臺灣茶,我倒不主張凍頂,反而是四季春。
【顆粒不大 但均勻 墨綠 緊縮感極好】
幹茶的顆粒不算大【上圖是微距拍攝,顯大】,到也沒有很大顆粒的四季春——正是如此,它才會被冒充凍頂,或者摻雜在凍頂裡提升香氣——當然,這裡的凍頂,不是真正凍頂。而是臺式茶製造的「高仿凍頂」。
第一泡。20秒。
就是很「正」的香氣。
不是淡淡?——正宗的四季春總是很有一套勾人的本領。
很舒爽,很滋潤。
回甘是隨之而到的,
湯色要淡黃(偏黃)一些。
這時候,是一種很明快的,而非俗氣的花香立刻洋溢唇舌之間。
在我認為,四季春做到這個地步,也到無多少遺憾了。
畢竟,它只是一款四季春。即使它常常被夾在裡低等梨山裡提供增香的功效。
第二泡。25秒。
基本與第一泡一樣。
喝起來非常舒服。
倘你問,這茶與其他茶有什麼很大的區別。我如果拿其與凍頂梨山比的話,就是韻感稍差,但梨山與凍頂的香氣卻比不過四季春。
簡言之:山頭氣息欠缺一些——也到是難為四季春了。你能讓西施舞關公的青龍偃月刀?
湯貌似粘稠起來,且這種粘稠感很容易讓人迷戀。
第三泡-第六泡。(30秒左右,不要久泡這個茶!)
香氣持久。
湯色不減。
我感覺這個茶如果用大壺來泡,一家人來喝是最佳之選。
事實上,直到10泡,都不會誕生太大遺憾。
對於這個茶葉,我最中肯的一句評價是:
性價比無與倫比的一款四季春。
但有一點,這個茶最長浸泡不能超過45秒,否則就會壞了這茶。
其實我喝這個茶的第一感覺,令我想起初戀——我不明白為什麼會如此,但偏偏是如此:
湯色很純淨。有顯而易見的香。還有一絲不易發現的嫵媚。
突然想到,自己初入臺灣茶的世界,引路者也正是四季春。
難得一遇的好茶冬片即將上市
喜歡的請留言約茶知心齋!
臺灣高山茶冬片參考參數:
包裝:鋁塑袋
重量:150g
產地:臺灣
售價:100元
優惠價: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