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速 關 注 點 擊 藍 色 文 字 「品 茶 敘 事」 關 注 即 可,歡 迎 轉 發 分 享。
品 茶 敘 事 私 人 微 信 ID: wo jiao bing shui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關注了 「品茶敘事」。
你真是個特別的人
大禹嶺高山烏龍茶是臺灣茶中高等級的茶品,也有茶友稱其為臺灣高山茶王,是臺灣高山茶的代表之一。
茶識簡介
大禹嶺烏龍茶區位處於臺灣合歡山,剛好是在南投、臺中、花蓮三縣交會點,海拔高度在2200~2600公尺以上,所生產的高山烏龍茶口感醇厚,香氣芬芳,一般認為是臺灣高山茶中最好的產地。
茶葉衝泡後,果花香清揚芬芳,因為是半發酵的緣故所以茶味清爽許多,入口就能感覺到它的清揚細膩,花果香獨特,帶有冷礦山特有的山場氣意,落喉甘滑韻味飽滿,色、香、味、甘,回甘迅速有層次,喉韻甚佳,回香繞舌不退。
茶源考述
大禹嶺是臺灣新興的高山茶產區,茶區開墾雖不久,但所產的茶葉已經是公認臺灣頂級的高山茶。大禹嶺茶之所以廣受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地處2600 公尺的高山,寒冷且溫差大,在這種環境下茶樹生長緩慢,因此茶質幼嫩,茶味甘醇,加上當地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得天獨厚的環境造就出獨一無二的好茶。
大禹嶺並不是一座山峰,而是貫穿臺灣南北的中部橫貫公路穿過合歡山埡口的一段,當年因施工難度極高,被蔣經國以「大禹治水」的典故命名。由北向南,從中橫公路起點開始計算公裡數的95K到105K之間,通常被認定為大禹嶺茶區,尤以104K — 105K之間被茶客視為極品。然而大禹嶺茶園開發不過是近些年間的事,隸屬國家森林保護區,獲得許可的茶園極少,每年總產量不超過一兩萬臺斤,能喝到真正的大禹嶺茶,已經難上加難。
加工工藝
大禹嶺一般只採收春茶及冬茶,主要茶種以青心烏龍為主。春茶採收時間在五月底到六月中,而冬茶採收時間在十月初到十月底。
茶菁採摘標準:茶芽伸長至頂芽開面一、二日後,其二三葉尚未硬化化時,人工採一心二葉的對口芽最為理想。
制茶流程:採箐---萎凋---浪箐---炒箐---揉捻---初亁---團揉---再乾燥---毛茶初成。製成毛茶之後會再進行精製分裝等程序。
臺灣茶以清明前後的春茶、立冬前後的冬茶為上品,白露前後的秋茶作補充。
臺灣在90年代初開始逐步減少秋茶生產,著重於冬茶。11月立冬後的寒風,帶來冬天的味道,造成略帶冰涼辛辣感的茶香。秋香是豔麗的香,好比花露水,冬香就是細緻優雅的香,有如高級香水。這就是為什麼臺灣最終把高冷茶、冬茶視為茶的極致。
冬茶採收時時節入10月,大禹嶺高山上已是氣候寒冷,有時更會下起雪來,更添採收的困難度,但也因為天候寒冷的關係,冬茶的韻味更是豐厚,與春茶比起來更是各有春秋。此茶珍貴之處除了味美外,更難得的原因是採收困難,許多種植之處無道路接通,所以採收搬運皆需使用人力,因此採收格外辛苦,也因此更顯其珍貴。
品質特徵
茶葉:
外形:顆粒飽滿,外形捲曲呈球狀
色澤:顏色嫩綠、墨綠油潤帶光澤
茶湯:湯色明亮蜜綠,清澈剔透
香氣:香氣悠揚舒放的花果香,柔順芬芳,清新脫俗
滋味:甘醇濃鬱持久,帶有冷礦山特有的山場氣意,落喉甘滑韻味飽滿,色、香、味、甘,回甘迅速有層次,喉韻甚佳,回香繞舌不退。
衝泡品飲
俗話說:「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葉,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將其神韻表現淋漓盡致。水建議使用山泉水或純淨水,茶具則宜興紫砂壺,景德鎮的瓷器(蓋碗)」為佳。
壺型與茶葉投放量根據喝茶人數選定壺型,根據茶壺的容量確定茶葉的投放量(正常7克~10克)。茶葉需佔到茶壺容積的1/3-1/4。
水溫要求
由於大禹嶺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質需要在高溫的條件下才能完全發揮出來,所以一般要用沸騰過的95℃的水來衝泡。
開湯時間
高山茶衝泡時浸泡的時間第一泡一般是10秒左右,再次衝泡是15秒左右,之後每次衝泡時間往後稍加數10秒即可。
具體的茶葉湯時間因個人口味而不同,主要得靠泡茶人自己掌握。
若對茶款感興趣,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好友,交流探討,以茶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