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0月19日電 題: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守著坪林老街上的茶棧,黃明道恪守著臺灣人世代種植包種茶的一份承諾。

  坪林是臺灣北部高品質茶葉產區,四面環山,氣候溫暖潮溼,適宜茶樹生長,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在臺灣茶界享有「南烏龍、北包種」之譽。生長在翡翠水庫周邊的坪林包種茶得天獨厚,流經境內的北勢溪清澈見底,蒼翠山巒,倒映入畫。旅人行至此地,停下來買幾包茶葉、嘗嘗溪蝦,已是上百年的傳統。

  偶識茶農黃明道,他扛著一大摞茶葉簸籮,負重自茶園歸來。每一步都跨得很有技巧,一點也不像是在從事粗重的勞作。

  他告訴記者,坪林茶園分布在海拔400至700米的坡地上,全區九成多人口的工作都與茶產業相關。春茶產季為四月初至五月初,冬茶產季為十月至十一月。包種茶外觀為條索狀,色澤翠綠,注重香氣,素有「露凝香」、「霧凝春」的美譽。據他透露,清晨採摘的包種茶,水分大;中午採摘的,味苦;下午採摘的味道最佳。所以人們總說『飲下午茶』。

  在今年46歲的黃明道記憶中,小時候,茶葉製成後,還須用方形福建毛邊紙兩張內外相襯,放入茶葉四兩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以防茶香外溢,包外再蓋上茶名及行號印章,稱之為「包種」。

  曾幾何時,天然肥料、手工烘焙等系列中國傳統茶葉的製作過程漸行漸遠,迷失於現代生活的快節奏。

  近年來,位於翡翠水庫水源保護區內的坪林,實施水土保持工程,推行了封溪護漁等舉措,陸續有茶園轉型為自然農耕栽培,利用大自然循環當大地的肥料,黃明道亦在其列。

  據了解,從用農藥除草劑的慣行農法轉型為自然農耕栽培,3年內的產量很低。對此,他直言「當時十分困難」,化學肥料及農藥愈下愈重,既造成土地汙染,還養成一代比一代強、抗藥性愈強的害蟲,農民也像吸毒般無法擺脫對農藥的依賴,回歸自然,難以為繼。

  黃明道樂觀地表示,種茶、品茗的觀念可以改變,只要認同及堅持保護這塊土地。

  步入坪林老街,沿街茶莊林立,茶香撲鼻、茶食誘人。閩式風格的老石板屋均為就地取材,得自鄰近的北勢溪。

  相比特色老店的「金字招牌」:茶油麵線、茶油拌飯等臺灣特產,具有時尚眼光的一批新式茶農,開發出了茶香冰淇淋、東方美人茶棒冰、茶果梅、茶餅、茶糖、綠茶南瓜籽等,令人耳目一新。

  坪林老街上的一家老字號茶莊,年輕的林老闆是坪林世代種植包種茶的茶農,見證了老街的變遷。與其他茶莊不同的是,除了用茶具殷殷待客之外,另有一套品酒的精美酒器。

  品嘗「文山包種茶酒」,口感獨特,洋溢著包種茶特有的清香。林老闆介紹說:「這種酒,是將文山包種茶送到法國,再與法國6年左右的葡萄基酒一同製作蒸餾完成。」

  2012年10月,當年度臺灣制茶狀元、探花,均落入坪林包種茶之手。新北市坪林區茶農蔡瑞陽、李志忠分別獲得臺灣「部分發酵茶制茶技術競賽」冠軍、季軍。當地政府承諾,為傳承、延續優良制茶技術,將進一步提升文山包種茶的形象及品質,建立大眾對坪林茶產品的信心,促進茶鄉觀光。同時,讓有心種茶、制茶的年輕人,以此為契機,提升務農的榮譽感,藉以鼓勵年輕人發揮創意,投身茶葉的產銷。

  夕陽西下,返照在坪林拱橋上,橋柱飾以的盞盞茶壺璀璨生輝,彰顯著茶鄉豐富內涵。

  橋頭處,坪林茶業博物館前,一個與茶葉有關的故事正在開講。(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訪坪林茶葉博物館
    臺灣寫真:訪坪林茶葉博物館 2008年05月06日 0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坪林茶葉博物館,展示、介紹中國唐、宋時期的制茶方法和器械。更重要的是,有了紅瓦下博物館的連結,茶鄉因此得以與茶的歷史和文化結合,外在的秀麗、簡樸,與內裡的厚實、充盈達致統一,人文氣度得到進一步升華。  三面為茶園襯託,座落在北勢溪畔的坪林茶葉博物館,為一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佔地二點七公頃,是臺灣最集中和充分展現茶文化的場所。建築的採用安溪式本身,就已是一種歷史連結。
  • 臺灣寫真:「茶鄉」坪林好山水 名茶飄香鷺鷥飛
    文山包種茶具「香、濃、醇、韻、美」五大特色,是一種香氣幽雅飄逸的清茶。新北市坪林區以出產文山包種茶而聞名,茶園分布在海拔400至700米的坡地上,全區九成多人口的工作都與茶產業相關。  作為知名的「茶鄉」,原本慕名而來的遊客眾多。不過,北宜高速開通後,坪林的交通之利有所削弱,過往車輛較以往大為減少。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坪林-內行人的樂園
    坪林的老茶農,在日據時代多在茶業傳習所受過訓。而當時的傳習所,都是由安溪的茶師前來指導,為期兩年。所以坪林地區製得茶是真正的沿襲了「古法」。制茶在文山,包括當今的坪林、石碇、深坑、烏來、新店、雙溪、平溪等地。是早期的臺灣四大茶區之一。
  • 臺灣「茶鄉」坪林包種茶老闆奪魁(圖)
    原標題:臺灣「茶鄉」坪林包種茶老闆奪魁(圖) 茶棧老闆黃明道(左)領到包裝茶比賽「頭等獎」牌匾喜不自勝 李志全 攝 文山包種茶 李志全 攝   中新網臺北3月25日電 (記者 李志全 陳立宇)坪林有臺灣「茶鄉」之譽,其所產文山包種茶是當地特色。
  • 臺灣寫真: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中新社臺北12月4日電 題: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中新社記者 劉賢 路梅  「做就對了」,臺灣茶商阿義師用毛筆鄭重地在紙上寫下這四個字,疊起小心地塞進茶罐中,與今年新制的木柵鐵觀音茶葉一同封存,祈求豐饒與收穫。  冬至將近,臺灣冬茶陸續上市,忙碌耕耘一年的茶農迎來豐收季。
  • 林先生的茶|啥叫文山包種茶
    這種茶,當時主要運往福州,加入香花(茉莉花、玉蘭、樹蘭等),主要在大陸東南地區銷售,也有部分茶葉經由廈門遠銷南洋。包種茶的外觀呈條索狀,色澤翠綠,湯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在中國茶界素有「露凝香」、「霧凝春」的美譽。
  • 臺北寫真:分享茶鄉節日 「飲下午茶」說法由來
    臺北縣坪林鄉 ,以出產文山包種茶而成為臺灣著名的茶鄉。應友人邀請,記者驅車來到距臺北市四十分鐘車程的坪林鄉,分享茶鄉節日的歡樂。  「坪林包種茶節」最重要的項目就是為 在優質茶評比中的奪魁者頒獎。臺灣「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特意趕來為獲春茶特等獎的陳隆輝先生頒授獎匾,披掛大紅勳帶。  「要烘焙出好茶真不容易!」
  • 走進坪林茶鄉,發現臺灣包種茶背後的故事
    百年老茶店「滴滴香」的店長偉毅也是回鄉茶青之一。他就讀觀光系期間去國外參展,看到日本的抹茶可以做得這麼豐富多樣,才忽然想到,為什麼我們臺灣的茶葉不可以呢?「臺灣烏龍茶發酵後可以很迷人很細緻,融入食品當中,是很不錯的結合。」說著,他拿出自家創新的茶味爆米花供我們嘗試。
  • 坪林茶業博物館 臺灣唯一茶業博物館
    坪林茶業博物館  臺北縣坪林鄉茶業博物館內有一塊「虎字碑」古碑,值得一看。  說起虎字碑,很多人都知道草嶺古道的埡口附近有一塊虎字碑,是清代同治六年(1867)臺灣鎮總兵劉明燈路過該地時所題,為三級古蹟,坪林虎字碑則默默無名,少有人知,曾經寂寥多時。  坪林的虎字碑,立於同治七年,也是劉明燈所題。這塊古碑原立於北宜公路最高點石牌附近的古道上,上世紀60年代,臺軍部隊開闢山區戰備道路時,將這塊古碑遷移至今「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博愛園區保存。
  • 冬茶季 | 3點教你辨別臺灣真冬茶!
    冬茶與春茶是一年中品質最好的兩季茶,兩季茶的共同特色均耐衝泡, 其中冬茶的茶味清香,春茶則茶味濃烈。冬茶的水色與香味也較春茶清淡, 但香氣細膩苦澀感較低,是冬茶的一大優點。冬茶在外觀顏色上為淡綠色, 粗茶的雜質較多,整體顏色不均勻,茶葉的香氣偏淡香型,滋味雖不如 春茶濃鬱,卻較為柔順見長。
  • 坪林吵茶藝術季 很"吵"[圖]
    2006吵茶藝術季邀請家裡開茶行的藝人許嘉容代言,主辦單位還特別以茶種子為她製做了一件代言服。(圖/王以瑾攝影)   2006坪林吵茶藝術季將於9月9日登場,是「吵茶」,沒有寫錯喔!由於北宜高通車之後,路經坪林的車輛少了很多,當地茶農還是一如往常種茶、制茶,茶行也如常做生意,餐廳也一樣以茶餐為號召,坪林和包種茶的名字仍然連在一起,但就怕大家忘了他們;「吵茶」,把坪林包種茶再熱熱鬧鬧地說出來,邀請大家接下來連續兩個周末假期來坪林走走。
  • 一覽臺灣茶(上)
    因為茶山的距離不遠,加上茶文化盛行已久,周末驅車上山品茶,也是臺北人的消遣之一,特別在木柵貓空一帶,各式的茶館林立,許多人會特意上山賞夜景,品茗茶,對於臺北人而言,就像是一個充滿茶香的後花園。包種茶,因盛產於臺北文山地區,包括臺北市文山、南港,新北市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等。故又稱為文山包種茶。
  • 愛茶人遊阿里山 冬茶正飄香
    早年臺灣最有身價的茶,非鹿谷的凍頂烏龍茶莫屬;如今提起臺灣好茶,阿里山茶絕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首選。阿里山地區所生產的茶,人們泛稱阿里山茶。     全臺不乏茶鄉,除了南投鹿谷和阿里山茶園密布,北臺灣的文山、坪林、深坑均見茶園,新竹有「東方美人茶」、苗慄有「明德茶」、日月潭紅茶最知名,南臺灣則有「港口茶」,花蓮和臺東也各有知名茶品,福壽山茶和武陵茶也各有一片天。
  • 一路熱銷的冬之韻 —— 茶聖居臺灣冬茶
    對於臺灣茶的愛好者而言,冬茶無疑是最不容錯過的!茶聖居2018冬茶全面上市以來,又掀起了一波臺灣茶熱賣的風潮!!如今在茶聖居的全國各門店中,新上市的臺灣冬茶正在如火如荼地熱銷中,銷售量不斷增加,不斷刷新最高記錄。
  • 茶知識丨臺灣烏龍茶
    優良品質的包種茶條索卷縐、曲而稍粗長,外觀深綠色,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幹茶具有蘭花清香。衝泡後,茶香芬芳撲鼻,湯色黃綠清澈,茶湯滋味有過喉圓滑甘潤之感,回甘力強。具有「香、濃、醇、韻、美」5大特點。內質香氣具有特殊的品種香,其中以表現牛奶糖香者為上品;滋味甘醇;湯色蜜綠明亮。選用臺茶12號製作。3,翠玉茶區分布在坪林、宜蔚、臺東和南投一帶。外形緊結呈半球形狀或球狀,色澤翠潤。內質香氣有似萊莉和玉蘭,以後者明顯;滋味醇;湯色蜜綠明亮。選用臺茶13號製作。
  • 冬茶雪片,這麼好的特點,不喝過,茶人的一年怎算完整?
    茶百科2020年鴨屎香冬茶雪片香高濃鬱冬茶雪片的最大特點是香茶葉竟然可以香到這種地步!第一次接觸雪片的茶友,幾乎都有此體會,所以就有「首次品飲,聞之欲醉」的說法。特別是鴨屎香冬茶雪片的熟果香、甜花香、奶香、優雅沉穩的蘭香,這種香的適應性和接受度非常高,即便不常喝單叢茶的茶友,也值得一試。
  • 臺灣茶區的茶葉樹種簡介
    常見品種有青心烏龍(軟枝烏龍)、青心大冇、金萱、翠玉、四季春、鐵觀音、阿薩姆等品種,因為中國茶樹品種種類繁多。又因茶樹為雜交之灌木植物,故其變化也很大。大部分品種是從福建引種到的臺灣,經過漫長的適應和變異,成為臺灣特有品種。
  • 食尚 | 臺灣茶路坪林行
    臺灣的第二天早晨,醒來外面已是雨聲一片,氣溫也因為這場雨的到來下降不少。愛默生原是一家臺企媒體駐上海的高管,現已退休回到臺灣基隆老家,我們因跑馬拉松而結識。此次來臺,他特地安排出兩天時間陪我走茶山。坪林是我們的第一站。來臺灣前查閱資料,知道臺灣素有「南凍頂,北包種」的說法,也就是臺灣名茶南部以凍頂烏龍為代表,而北部是文山包種。
  • 臺灣最美的茶鄉,翡翠茶茶鄉,被網友稱為臺灣的千島湖
    又叫"清茶",是臺灣烏龍茶種發酵程度最輕的清香型綠色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文山包種茶屬輕發酵茶類,外觀呈條索狀,色澤墨綠,水色蜜綠鮮豔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滑潤帶活性。和凍頂烏龍茶一樣,都是臺灣的特產,享有"北文山、南凍頂"之美譽。由翡翠水庫上遊的鷺鷥潭,塗潭,直潭所環抱的茶園,早於1971年翡翠水庫規劃興建即已存在。
  • 細說烏龍茶:臺灣青茶
    文山包種  又名「清茶」,是臺灣烏龍茶中發酵程度最輕的清香型綠色烏龍茶。產於臺北縣的文山地區和臺北市的南港、木柵等地。以新店、坪林、石碇、深坑、汐止、平溪等鄉鎮所產者最負盛名。外形緊結呈條索狀,整齊,墨綠有油光;內質香氣清新持久有自然花香,滋味甘醇,滑活,鮮爽回味強,湯色蜜綠--蜜黃色,清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