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茶業博物館 臺灣唯一茶業博物館

2021-01-10 中國臺灣網

坪林茶業博物館

  臺北縣坪林鄉茶業博物館內有一塊「虎字碑」古碑,值得一看。

  說起虎字碑,很多人都知道草嶺古道的埡口附近有一塊虎字碑,是清代同治六年(1867)臺灣鎮總兵劉明燈路過該地時所題,為三級古蹟,坪林虎字碑則默默無名,少有人知,曾經寂寥多時。

  坪林的虎字碑,立於同治七年,也是劉明燈所題。這塊古碑原立於北宜公路最高點石牌附近的古道上,上世紀60年代,臺軍部隊開闢山區戰備道路時,將這塊古碑遷移至今「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博愛園區保存。因此長期以來,社會大眾都不知道還有另一塊虎字碑保存於軍方的營區裡。

  直到2005年,臺北縣文化局基於坪林虎字碑為重要文化資產,乃促請「國防部」將古碑歸還坪林鄉,存放茶業博物館展示。同時另複製兩座虎字碑,一放置於「國防部」後備司令部,一放置於坪林北宜公路石牌原址。

  2006年,筆者在跑馬古道北端古道入口處,第一次看見坪林虎字碑的複製品,才得知原來臺灣有兩座劉明燈所題字的虎字碑。一在同治六年,一在同治七年。

  坪林虎字碑長期隱藏,突然現蹤,令人驚喜,而也有人懷疑。後來有位讀者寫信給筆者,提出質疑,他認為同治七年,劉明燈已卸職離臺,怎麼還會有同治七年的虎字碑呢?因此他懷疑古碑的真實性。

  雖然當時筆者看到的只是複製品,但認為即是複製品,也不太可能會將同治六年誤刻成七年。後來查史料,劉明燈確實是於同治七年離開臺灣,但是到了年尾的十二月才離臺。因此,這一年他還有總兵職務,仍須巡防臺灣各地。

相關焦點

  • 臺北避暑新去處 坪林茶葉博物館(圖)
    炎熱的臺北夏日,許多遊人選擇到位於高山峻岭之中的臺北坪林茶葉博物館避暑。坪林茶業博物館是臺灣唯一的茶業博物館,館內展出茶葉栽種的起源、品種、歷史發展,及茶葉製造、茗茶的方法等。圖為臺北坪林茶葉博物館。炎熱的臺北夏日,許多遊人選擇到位於高山峻岭之中的臺北坪林茶葉博物館避暑。坪林茶業博物館是臺灣唯一的茶業博物館,館內展出茶葉栽種的起源、品種、歷史發展,及茶葉製造、茗茶的方法等。圖為臺北坪林茶葉博物館。
  • 坪林茶業博物館
    坪林茶業博物館是一座閩南安溪風格的四合院。這天正碰上博物館地下一層有陸羽主題展,不過常規主展區在地面一層。這裡以圖文的方式,從進門的牆上開始展示臺灣茶史。首先開始的便是以問句方式展開「臺灣茶那裡來?」展館介紹了整個臺灣的茶史,展櫃裡陳列著一些老舊的茶葉包裝盒和包裝罐,這裡比較全面的展示著臺灣的漫漫茶路。相比包種茶的介紹部分更加偏重和詳細,以下我將主要複述包種茶的部分。
  • 臺灣寫真:訪坪林茶葉博物館
    臺灣寫真:訪坪林茶葉博物館 2008年05月06日 01: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坪林茶葉博物館中曲徑通幽的迴廊。 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臺灣坪林茶葉博物館,展示、介紹中國唐、宋時期的制茶方法和器械。
  • 臺灣「茶鄉」坪林包種茶老闆奪魁(圖)
    原標題:臺灣「茶鄉」坪林包種茶老闆奪魁(圖) 文山包種茶 李志全 攝   中新網臺北3月25日電 (記者 李志全 陳立宇)坪林有臺灣「茶鄉」之譽,其所產文山包種茶是當地特色。3月25日,位於新北市坪林一家茶棧老闆的黃明道,領到文山包裝茶比賽「頭等獎」牌匾喜不自勝。   這家名為德勝茶棧的茶葉店,位於坪林老街上。黃明道稱,他們種茶、制茶的歷史已有五代。他此番獲得的獎項是坪林鄉2013年冬季優良文山包裝茶比賽的「頭等獎」。由於氣溫低產量少,冬季是包種茶一年中最珍貴的產期。   記者在其店內看到,該茶棧已屢獲包裝茶比賽「頭等獎」。
  • 林惠中主委回訪嘉義阿里山茶業合作社
    5月11日,民革福建省委副主委、市政協副主席、民革主委林惠中,回訪了臺灣嘉義阿里山茶業合作社,嘉義阿里山茶業合作社前理事長王雲坤、
  • 臺灣茶業發展史
    臺灣茶史是以烏龍茶開始,並最終回歸烏龍茶,可以說,臺灣茶業主要以烏龍茶發展為主線的。其二,大陸移民大量來臺導致的人口壓力加快了臺灣土地的開墾,特別是一些未被開墾的北部山區因適合茶、樟腦等經濟作物生長而被開發利用。據林滿紅記載,面對這一人口壓力,「閩浙總督劉韻的建議是『開闢則地利較溥,可產米百萬擔,他如木科、茶葉、樟腦、藥材等物,為數更屬不少。通商惠工,培養生機,元氣可期漸復,是其與利者一。』」
  • 臺灣寫真: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中新社臺北10月19日電 題: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守著坪林老街上的茶棧,黃明道恪守著臺灣人世代種植包種茶的一份承諾。  坪林是臺灣北部高品質茶葉產區,四面環山,氣候溫暖潮溼,適宜茶樹生長,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在臺灣茶界享有「南烏龍、北包種」之譽。
  • 臺灣茶業博覽會開幕
    臺灣茶業博覽會開幕 2012年11月23日16:18 來源: 新華網   11月23日,2012年臺灣茶業博覽會在臺北世貿展覽一館開幕。展覽匯集了世界各地知名茶種與外圍相關產品,只在發揚傳統茶文化精神、振興茶業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圖為來自臺灣南投茶農舍的陳筱如女士在展示高山茶。
  • 茶語人生——相約臺灣世界茶業博覽會!
    本次臺灣品茶之行,我們可以參賞到國際茶藝表演、黃金特等茶品茗、千人茶會及千人揉茶、茶與音樂盛宴、說茶故事競賽及書展、茶與農特產品展售會、茶業相關歷史及制茶器具展示等。 下午 參觀華山文創園區、臺北文人茶館大本營信步:麗水街、永康街(這裡是臺灣最密集的單體茶空間的聚集地,是臺灣茶館文化的起始所在
  • 踏訪臺灣的博物館
    在臺北市和臺北縣,筆者參訪過很多博物館:臺北探索館、鶯歌陶瓷博物館、坪林茶業博物館、楊三郎美術館、李梅樹紀念館、世界宗教博物館、九份金礦博物館、陳逢顯毫芒雕刻館等等,堪稱各具特色,很有看頭。下面就介紹其中的幾個,以饗讀者。
  • 臺灣寫真:「茶鄉」坪林好山水 名茶飄香鷺鷥飛
    記者近日走訪「茶鄉」坪林時,見到了這樣一幅動人而美麗的畫面。「太難得了!我長這麼大,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白鷺鷥,應該有一兩千隻吧!」一位來此尋幽的新北市民感嘆不已。  綠意盎然,溪水清澈,魚蝦滿溪……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坪林成為白鷺鷥等鳥類的棲息佳處。記者聞茶香而來,在坪林又享受到生態之美。  「南凍頂,北包種」。
  • 臺灣烏龍茶系列之坪林-內行人的樂園
    坪林的老茶農,在日據時代多在茶業傳習所受過訓。而當時的傳習所,都是由安溪的茶師前來指導,為期兩年。所以坪林地區製得茶是真正的沿襲了「古法」。制茶在文山,包括當今的坪林、石碇、深坑、烏來、新店、雙溪、平溪等地。是早期的臺灣四大茶區之一。
  • 武夷山:立足生態「高顏值」 激發茶業新活力
    茶博會除了兩屆外,其餘各屆都在武夷山舉辦,是閩北地區唯一承辦的區域性大型綜合對外經貿活動。經歷十餘年發展,茶博會已成為展示福建茶產業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在推動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特別是茶業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坪林吵茶藝術季 很"吵"[圖]
    (圖/王以瑾攝影)   2006坪林吵茶藝術季將於9月9日登場,是「吵茶」,沒有寫錯喔!由於北宜高通車之後,路經坪林的車輛少了很多,當地茶農還是一如往常種茶、制茶,茶行也如常做生意,餐廳也一樣以茶餐為號召,坪林和包種茶的名字仍然連在一起,但就怕大家忘了他們;「吵茶」,把坪林包種茶再熱熱鬧鬧地說出來,邀請大家接下來連續兩個周末假期來坪林走走。
  • 臺灣茶業發展史-中國社會科學網
    (17)故不論荷治還是鄭氏統領臺灣時期,當局對臺灣的茶業並不重視,茶葉或由大陸移民攜帶而來,或移民利用臺灣水沙連野生茶樹焙制而成。最後,儘管臺灣水沙連山中產茶,大陸移民亦採制野生茶,但臺灣茶業的發展卻不是從水沙連開始的。  二、萌芽時期  臺灣茶業的發展,始於福建的烏龍茶引種到臺灣北部種植後才逐漸興盛起來。
  • 臺灣制茶業守護神~茶郊媽
    臺灣在清朝期間幾乎以大陸為貿易對象,這些從事貿易廠商組織的聯合團體稱為「郊」(「郊行」或「行郊」)。
  • 湄潭喜獲「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榮登「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
    11月18日,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舉行的第十六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2020年中國茶業品牌盛典上傳來喜訊,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喜獲「2020中國茶業百強縣第一名」,榮登「十三五茶業發展十強縣」榜首。在此次大會上,貴州琦福苑茶業有限公司被評為「2020年度茶業新銳十強企業」,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和貴州湄潭蘭馨茶業有限公司榮獲了「2020年度茶業百強企業」稱號;貴州陽春白雪茶業有限公司還斬獲了「2020年度茶業社會責任十佳企業」稱號,這已是該企業連續五年獲得該殊榮。
  • 九龍袍茶業「紅旗1號」架起「萬裡茶道」橋梁
    2016年11月17日,中蒙俄博物館收藏武夷茶儀式在福建武夷山舉行。武夷山市九龍袍茶業公司選送的肉桂獲得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歷史博物館收藏!俄羅斯伊爾庫茨克歷史博物館代表伊莉娜烏爾巴諾維奇說,俄羅斯與中國的茶葉貿易及文化交流淵遠流長,武夷山是「萬裡茶道」的起點,伊爾庫茨克則是萬裡茶道的節點城市,「這次能夠收藏到最好的武夷茶,將對我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這被冠名為「紅旗1號」的肉桂,以其辛香高銳的獨特巖韻和獨樹一幟的鮮明特徵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