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茶中,與佛相通,
佛在心中,與茶共融。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
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
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
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淨清朗。
宜昌茶少了浮躁
每年的明前雨後,就是清明前和穀雨之後。這是個茶香四溢的季節。
這是每一個愛茶的宜昌人春心萌動、心花怒放的季節。
宜昌茶葉生產發展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大體經歷了生煮羹飲,曬乾收藏,蒸青做餅,炒青散茶及至黃茶、紅茶等多種茶類生產的漫長發展過程。
早在秦漢時期,茶葉就從巴蜀傳播到宜昌。
十八世紀,宜昌成為長江沿線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因出產被列為中國三大紅茶之一的「宜紅茶」而聞名,產品漂洋過海運往歐洲各國,被奉為上品。
又因其加工頗費工夫,須用腳踩手搓悉心炒制而成,故稱宜昌工夫茶。
宜昌茶-三峽茶葉
三峽茶葉生長在位於武夷山、大巴山和長江西陵峽兩岸的宜昌,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宜昌名茶有採花毛尖、鄧村綠茶、峽州碧峰、水仙春茶、五峰毛尖、千丈白毫、東北翠芽、天然富鋅茶、佷陽春茶、仙人掌茶、九畹絲棉茶、長盛川青磚茶等名茶多次榮獲國際,國內大獎,產品暢銷全國,享譽海內外。
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著有「山南—峽州上、荊州、襄州下」三峽茶區被稱為中國茶樹發源地之一。
神探君品茗不多獨獨就偏愛我們宜昌本地的茶——清香淡雅。
雖沒有龍井的甘洌,但卻有著小茶特有的清雅;
也不如普洱的醇厚,亦然散發綠茶絲絲的恬淡;
然不似鐵觀音的大器,卻相似」小家碧玉「般玉立。
所以說宜昌的茶是婉約江南的靈動,輝映群山的俊秀的.
臺灣茶多了穩重
神探君之前沒去過臺灣的時候,也喝過一些臺灣茶,金萱、包種、凍頂烏龍什麼的,沒什麼大印象,就覺得跟鐵觀音差不多,反正都帶點茶青味,略有些原葉香,說不上回甘韻味。
這兩天一直在了解臺灣。有一朋友提及,說說臺灣茶吧!
說真的,我長在宜昌,對於臺灣茶卻真真是毫無慧眼。
反而是後來去過臺灣的朋友帶回來的臺灣茶;
我才知道,原來臺灣茶還真是挺不錯的。
說到臺灣茶,大家或許還存在許多疑問,臺灣茶有什麼樣的特點?
怎樣分辨正宗的臺灣茶?
它的存放又有何講究呢?
然而解答這些問題只需要一句話:真正的臺灣茶是不用放進冰箱的?
因為臺灣茶都是以自然生態茶,採用傳統的烏龍茶製作工藝生產出來的,幹茶水分含量較低,品質較高,不容易發生黴變。
說道烏龍茶,就要提到高山烏龍。
高山烏龍茶以海拔高度來制定價格,通常海拔愈高,價格就愈好。
其中,梨山地區最高達2500米,這裡的茶產量少、質量好,一直是臺灣頂級的高山茶葉。
通常一斤批發價格在4000元到12000元新臺幣(約2400元人民幣)之間。
但其實,寶島原來是不產茶的。
茶是在清嘉慶年間(1800年前後)才從福建引進茶苗跟技術的,同治年間成功外銷至英國後,才開始大量生產進入臺灣茶業的興盛期,臺灣人於是漸漸有了喝茶的習慣。
屬於熱帶的臺灣本不適合種茶,不過,臺灣的中央山脈,溫差夠大剛好有利於茶葉的栽植,而這些種植在高山上的茶葉被廣稱為「高山茶」。
不過大家去阿里山觀光時一定會買的伴手禮「阿里山高山烏龍茶」也屬於這種高山茶。
說到臺灣茶的種類,可說是不勝枚舉,就以採收的季節來分,可以分為春茶和冬茶,春茶就是約在四五月採收的茶葉,五月採收後到了十一月份左右再次採收的茶葉就是冬茶,普遍來說春茶香氣較重,冬茶茶味較重。
茶葉的製作,需要經過發酵→殺青→揉捻→乾燥等的制茶過程,這需要靠師傅長久累積的經驗才能完成,就像炒菜一樣,時間火候調味都要控制的恰到好處才行。
大家常常聽到的「烏龍茶」,其實就是除了「完全沒有發酵的茶」(即綠茶)及「完全發酵的茶」(即紅茶)之外,發酵程度介於其兩者中間的茶就通稱為「烏龍茶」。就以臺灣人常喝的茶來說,有高山烏龍茶(梨山茶、阿里山烏龍茶)、凍頂烏龍茶(一千米海拔以下採收的茶,統稱為「凍頂烏龍」)、東方美人茶(又稱白毫烏龍)、包種茶、鐵觀音、紅茶、老茶、金萱、龍井茶等等。
以下就介紹幾種臺灣人愛喝的茶吧!
市面上關於茶的品種,可謂是讓人眼花繚亂,嘆為觀止。
隨著喝茶新潮流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喜歡上喝臺灣茶。
高山茶
產地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一帶,高山茶的味道芳香醇厚,含口茶在嘴裡就可以感覺到茶葉的清新和甘甜味,算是質量極佳的茶種,因為在高山的關係,一年只能採收一次,價錢上也較貴。
東方美人茶
算是臺灣獨有的茶,產地主要在新竹一帶,這是發酵度較高的茶種,味道跟香氣類似紅茶,可是卻又有紅茶所無的獨特香味。
這種茶必須靠蟲子吸取葉片的汁液後讓茶葉跟蟲子的唾液結合後產生變化才會形成這獨特的香味(神探君怎麼感覺有點噁心!~),這種茶咖啡因含量較多,所以想要熬夜或是想減肥的朋友都可以試試,不過變成貓熊眼可不要怪我。
包種茶
也算是臺灣獨有的茶,產地主要在臺灣北部文山坪林一帶,據說是日本茶種跟福建的茶種混合所栽培出來的。
味道接近綠茶,維他命C的含量多,愛美的女生可以多喝。
很多參加考試的考生也愛喝,因為喝了就「包中」。
高山凍頂烏龍茶
屬於廣東系的茶葉,鐵觀音則算是福建系的代表,味道濃厚,口感較澀,而且質量好壞最取決於制茶師父的技術。
金萱茶
是帶有牛奶香味的茶種,是香氣跟味道都不錯的茶葉。
紅茶,沒錯臺灣也有生產紅茶,不過幾乎都外銷到英國去,英國會再混合其他茶葉,就成了所謂的混合紅茶。
老茶(炭焙烏龍茶)
這種茶就是長時間不斷地將茶葉反覆烘焙,據說經過七年烘焙的老茶,會產生藥性,據說喝了可以改善肝臟機能,不過個人認為生病的話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喝茶就當作保養得了。
在20幾年前的臺灣,泡茶喝茶,是只有阿公才會幹的事,年輕人就是要喝可樂汽水才叫年輕人。
這觀念一直到80年代才有了改變,1985年某家飲料公司推出了臺灣第一瓶名為「開喜烏龍茶」的罐裝茶飲,並且配合搞笑創新的電視廣告來做宣傳,成功地讓喝茶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年輕人也不再認為茶是「長青族飲料」,如今臺灣便利商店甚至一整面牆都是罐裝茶,此外茶藝館、泡沫紅茶店.等等,店數也不斷瘋長,茶的喝法跟口味也越趨創新,大家熟知的就是「珍珠奶茶」了。
安靜的人,大概都是愛茶的,故而眸生菩提,心生禪意。
身邊無論有多忙,總有一盞暖心的茶,默默地陪伴著。
這樣的光陰,是走在心上的,是絲絲縷縷的靜好與熨貼。
茶,是一味菩提,如你,靜靜地幽居在心底。
你若用心去品,似促膝長談的閨蜜,又如遠近相安的知己,你可以與之傾訴,或者聆聽,縱然是獨處,亦能如坐草木之間,感受到天地之悠遠。
於是,將心潤在片片葉瓣的起伏裡,便可以為人生積澱一份心性,給生活沉澱出一份清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