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庭的收入,都並非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都需要家人的努力工作,賺取收入,才能夠更好地養家餬口,但是得需要量入為出,也許老祖宗披荊斬棘打下偌大的家業,可是後代兒孫,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出個敗家玩意,花錢如流水,說不定就斷送在這個敗家兒孫身上。
所以老祖宗積累前人的經驗,留下了一句至理名言,「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句話我們雖然耳熟能詳,但是卻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出自《訓儉示康》,作者就是砸缸的那位,司馬光同學。
老祖宗們總結的話,非常的好,真正的說出了生活的真諦,也說明了人性的轉變。
我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一個兒童木偶劇,年代久遠,我已經記不起名字了,故事內容是,哥哥和弟弟小的時候特別窮,後來哥哥被一個富人收養了,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變成了一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小胖子,後來機緣巧合,兩兄弟同時落水,漂流到某個島上,哥哥啥都不會,弟弟卻各種方法,保證二人都能夠生存。
湖南衛視也曾拍了一個真人秀節目,叫做《變形記》。把城市中富人的問題少年和窮人家的孩子換了個家庭,全程跟蹤拍攝。
結果大家看到的是,大家都在變好,其實螢屏外,誰有知道會發生什麼呢,而且七天二十四個小時全程跟拍,也未必能改變一個人早已經養成的一些脾氣秉性,也許可能為了博人眼球,暫時做個乖乖仔,等節目結束之後,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可能會變本加厲也有可能。
而最殘酷的其實是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一次家庭的變換,讓他們突然接受與以前不一樣的生活,大大的衝擊了他們的幼小心靈,使本來應該在成年之後接觸考慮的問題,提前呈現到了孩子們面前。
大家是否還記得《富貴》這個人物,也拍過電影,也拍攝成過電視劇。本來是出生在鐘鳴鼎食之家,因為戒不掉賭癮,結果本來挺殷實的家庭,負債纍纍,最後甚至典當變賣家產,還賭債。
後來解放之後,富貴一家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最後結局也確實非常的悽涼。
其實全世界的文化,都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在佛教中,就有一種苦行的修行方式。而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大迦葉尊者被譽為「頭陀第一」。
01何為苦行
其實,苦行是一種修行方式,在古代印度佛教產生之前,就已經存在。
苦行(梵文:,Tapas)印度系列宗教包括印度教、奢那教的修行方式,故意用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種種痛苦來折磨自己。如:印度教中人們通過苦行獲得神靈的祝福,或得到解脫。而且苦行的方式也多種多樣的。甚至更有甚者,用自殘的方式來修行。
在後來的伊斯蘭教中,有一個教派主張蘇菲主義,與禁慾為早期蘇菲主義的主要形態,被視為安拉讚許的一種行為方式,是虔誠的蘇菲修士應具備的高尚品行之一。苦行常與貧困、安貧相聯繫、相伴隨,其產生同《古蘭經》、聖訓和早期穆斯林社會狀況直接相關。
但是,對於苦行的方式,佛陀其實本人持既不贊同,也不反對的態度。因為這些方式,佛陀都是曾經試過的,而且佛陀在苦行的時候,曾經做到過七七四十九日粒米未進,滴水未沾。
不過這對於修行者來說,其實太過消耗體力不說,甚至嚴重的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修行,後來釋迦牟尼佛,放棄了苦行,接受了牧牛女提供的奶酥,吃飽後在菩提樹下,禪定七日七夜,最終證道。
我個人也是覺得,不應該刻意的去吃苦折磨自己,修行應該按照自己的條件來合理的安排,人都說窮顯富密,畢竟密宗修行,不論法器還是壇城的布置都需要各種花費,但是沒有就先修顯教也未必不能成就。
02安貧樂道
即使是儒家,孔子也對這種安貧樂道的方式表示過讚許,《論語》中:「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顏回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沒有之一,只可惜顏回太過優秀,天妒英才而英年早逝,孔子的學生有很多,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的說法。
顏回的一生,大多為追隨孔子奔走於六國,歸魯後亦未入仕,而是窮居陋巷。其實以顏回的才華,完全可以入仕做官,可惜惟以「願貧如富、賤如貴,無勇而威,與士交通,終身無患難」。
很多人不知道我為什麼又寫苦行,又提安貧樂道的顏回。其實我本人的意思就是,希望各位正確的理解,勤儉持家並不是一定要讓大家用苦行的方式,苛刻的對待自己,而是在條件不允許享受的前提下,學習顏回安貧樂道的心態。
03現在社會下,市儈嘴臉
現在很多窮人心態都很市儈,他們家庭生活條件並不太好,而且仇富,這種心態不是非常好。
這些人為了三毛兩毛的斤斤計較,確實很沒有風度,可是想一下,如果真的就寄希望通過省這兩三毛錢,人就能富貴了嗎,我們就能攢起高樓大廈嗎?
其實我沒資格說別人市儈,也許是因為我從出生到現在都是一直生在福中不知福,什麼事都不操心,出門不知柴米貴的原因吧。
也許每個富人的祖上也都有這樣斤斤計較特別市儈的祖先吧。
但是請不要把勤儉持家古代美德與斤斤計較的市儈嘴臉劃等號,勤儉持家的重點在勤和儉,而市儈的重點是在貪婪和唯利是圖。
04由儉人奢易,由奢入儉難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個視頻片段,叫做《天道》。裡面的丁元英讓我感覺非常的欽佩,是個鬼才。
整個人理性的很,總是感覺太過清醒,什麼都看的透透的,其中提到,他既能做到願意花四十萬裝一套音響,也能坐到路邊攤吃兩塊錢一碗的混沌。
我感覺像這樣的人,真的是太少了。由勤儉到奢侈很容易的,但是從奢侈要勤儉太難。
人一旦有了一定的家底,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很有可能忘本,大手大腳的去花錢。
尤其是那些買彩票中了大獎的朋友,他們一下子從普通人變成了暴發戶,那生活馬上就奢侈起來,最後這些中獎得來的錢都被揮霍的一乾二淨,還不一定能回歸到一無所有的生活。
其實,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讓大家都去做苦行僧,而是希望大家都能稍微的克制一下欲望,畢竟奢侈糜爛的生活不是必須,而勤儉確實自古至今讓每個家庭乃至後代成為貴族的法寶。
我是一個喜歡傳統文化的人,希望傳統文化能夠更多地幫到所以的朋友,大家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話,覺得我的文章能讓人受益的話,就請點讚、收藏、轉發,讓更多的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