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賦能現代農業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從種到收,全程有技術指導,全部實現機械化,產量有保障,收入有底氣。」新疆昌吉市榆樹溝鎮永進村種植大戶馬永虎告訴記者,這幾年,通過和制種企業進行訂單式合作,他種植的2500畝制種玉米和制種小麥,嘗到了穩產豐收的甜頭。

新疆制種面積位居全國第二,其中三分之一多來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目前,昌吉州制種面積超82萬畝,種子生產能力達到32萬噸。近年來,抓住一粒小小的種子,昌吉州將種業發展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龍頭企業作為帶動,不斷壯大種業產業集群。目前,全州有種子生產企業68家,其中國家、自治區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分別達到5家和8家。

這幾日,在位於新疆昌吉市三工鎮的九聖禾農業科技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忙著裝運裝袋封包的玉米良種。每天,園區內的自動化種子加工生產線加工能力約為100噸。

「我們培育的冬小麥品種『九聖禾D1508』今年畝產超820公斤,優質小麥品種『新冬53號』也正在推廣階段,每年研究成果保持在5個到6個。」九聖禾研究院副院長藺懷龍說道。

九聖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現代農業管理、現代種業科技創新等為一體的企業。集團旗下的九聖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惠敬東介紹,目前,該企業已經形成了種植服務、農技服務、農機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服務和大數據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建成30萬畝高標準玉米生產基地,帶動輻射其他作物基地100萬畝。「下一步要加大產業鏈整合,把飼料、油脂、麵粉等下遊廠商逐步引入平臺,加強線上服務平臺的研發,打造智慧農業樣板工程。」惠敬東說。

制種業只是昌吉州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亮點之一。作為新疆重要的農作物種植基地,近年來,昌吉州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推廣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的裝備和技術,打造智慧農業,為現代農業賦能。

作為昌吉州農業科技發展前沿代表的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一直注重產學研協同發力,持續推廣「寬早優」植棉模式示範與應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早熟優質新品種的應用,讓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在位於園區的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農業信息化中心主管李翔正用手機APP向記者展示智慧農業成果——智能施肥系統。「只要把智能施肥系統安裝在田間地頭,將液體肥與滴灌設施相結合,農戶用手機就可以設定施肥時間、施肥量,遠程掌握系統的運營狀態。」李翔介紹,目前,全疆已經安裝了2200套智能施肥系統,覆蓋100多萬畝農田。經測算,該系統可實現節水20%以上,節肥約30%,增產5%到15%。

數據顯示,昌吉州充分發揮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西部農業研究中心農業科技示範和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縣市農業科技園區「多園」建設。目前,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示範推廣34項,發展智慧農業、數字畜牧,示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技術,打造高效水肥灌溉面積634.34萬畝。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科技賦能安化黑茶 創新創造價值
    當天,記者先後參觀了安化黑茶現代農業產業園展示館、萬隆黑茶產業園等地,這些地方有個共同點,均是安化黑茶科技含量最集中的地方。 一館展風採,安化黑茶進入「智造」時代 單簷歇山頂的建築結構,紅青白配色的總基調,看似古風意濃的萬隆廣場裡「暗藏玄機」——現代農業產業園黑茶成果綜合展示館就置身於此。
  • 四塊科技加速賦能農業防偽溯源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四塊科技創始人馮國東的注意。他帶領公司探索出基於全新技術的防偽溯源應用,研發出產品品牌防偽溯源的天天一鮮項目,早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並在落地過程中未農業防偽溯源賦能。有農業專家在接觸天天一鮮項目後表示,四塊科技的技術在農業產業方面有天然的應用價值,從農產品的種植、培育到收穫,再到採購、產品銷售,所有的節點可以全部存證,從供應商數據、生產品質數據、流通數據再到消費者數據四個方面積累原始數據,完全實現追溯,從源頭上保障吃的放心用的安心。
  • 智慧農業創新聯盟成立,智慧神農AI加持彰顯科技賦能
    2020年12月19日,「2020 一帶一路中國農業品牌高峰論壇」暨「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涿州)智慧農業綠色標準化技術實驗實訓基地實訓中心(綠水矽谷)盛大召開。此次活動的指導單位為中國技術創業協會與中國農村合作經濟管理學會,主辦單位為農業農村部農業信息化標準化重點實驗室、中國技術創業協會智慧農業綠色技術創新聯盟、中關村同航智能裝備技術創新聯盟。
  • 科技創新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原動力
    劉泉龍攝     科技創新在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話題之五     農業科技創新如何與時俱進?     陳慶福:我們非常希望科技人員能經常到田間地頭來,帶來更新更好的技術。
  • 基本建成現代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
    綱要提出,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京津冀現代農業科技協同創新共同體,實現科技平臺共建共享、研發優勢互促互補、科技創新協作協同、人才資源對接對流,形成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助力京津冀農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 重慶市山地農業科技創新中心落戶石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8日20時10分訊(通訊員 周偉 楊航)今(8)日,市農業科學院與石柱縣政府就共建重慶市山地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籤約,這標誌著重慶市山地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正式落戶石柱縣。據了解,重慶市山地農業科技創新中心項目擬選址於石柱縣冷水鎮八龍村,佔地面積約165畝、預計總投資7500萬元。
  • 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揭牌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亮相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  新華網武漢12月17日電(張潘)第17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16日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行,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今年6月,農業農村部批覆同意湖北武漢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武漢成為繼江蘇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廣東廣州之後的全國第五個、華中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 農業創新驛站為我市現代農業築牢科技支撐
    依託科技支撐好、輻射帶動廣、品牌優勢強等優勢,青縣振西農業科技創新驛站持續加大科技助力扶貧力度,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曹寺鎮、盤古鎮、新興鎮、木門店鎮4個鎮147個村1397名貧困人口的收益,同時吸納周邊貧困戶到合作社打工,每人每月增收500元。
  • 科技賦能,新農人帶來新氣象
    2020-07-15 07:15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每年重點推廣40項技術,新型職業農民達13.6萬人科技賦能
  • 莆田秀嶼:讓農業插上科技翅膀——「科特派」賦能東莊農業現代化發展
    營邊生態休閒農業園內等待採摘的可不止葡萄,板慄南瓜、水果玉米、冰淇淋果等農作物也在開花結果,一片生機盎然。從過往只能種植花生、土豆的鹽鹼地,到如今瓜果飄香的現代農業示範田,農業園的華麗轉身,離不開科技特派員的鼎力相助。
  • 高臺: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
    高臺縣持續加大科技創新配套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整合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環境、提升科技服務水平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張掖日報記者段海 張虎忠前不久,高臺縣嘉寶機械製造銷售公司新研發的秸稈粉碎填埋機完成了實地測試,眼下公司總工程師楊永林和徒弟正在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技術完善
  • 同程生活共同發起成立:長三角農業創新賦能聯盟
    為了全面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動長三角地區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大會還籤署了長三角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備忘錄。政企合力賦能 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於2019年12月1日正式發布,一市三省積極探索「農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從「三農」發展的根本出發,為鄉村振興創新賦能。
  • 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
    12月9日,「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2020首屆創意農業鄉村旅遊振興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本次論壇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國創意農業發展論壇組委會、成都市創意農業協會主辦,成都農村電子商務協會、成都市天府新區文化創意產業行業協會、四川農業大學學生創意農業協會聯合主辦,成都天一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執行。中國農業科技下鄉專家團副團長張錫坤、成都市創意農業協會執行會長李曉紅為論壇為開幕致辭。
  • 塞外糧倉科技賦能 業態升級——內蒙古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稻田裡的小鴨子自由自在覓食,勾勒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圖。產業園是內蒙古第一家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也是獲得全國認定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 雲集與天貓、蘇寧易購等聯合發起,長三角農業創新賦能聯盟成立
    12月13日,長三角農業創新賦能聯盟在浙江嘉善西塘古鎮召開的「長三角農業農村一體化發展推進會」上成立。推進會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一市三省聯合舉辦。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於2019年12月1日正式發布,一市三省積極探索「農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新模式,從「三農」發展的根本出發,為鄉村振興創新賦能。
  • 科技賦能旅遊產業創新「蝶變」
    科技支撐是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旅遊市場本身正在發生變化,給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契機、新模式和新思維,科技與文化正在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主動能,新的旅遊消費需求正在積聚,而「科技+旅遊」的融合創新成為強大的推進器,為旅遊業走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 日喀則珠峰農業現代科技創新博覽園—造福群眾果蔬飄香
    圖為日喀則珠峰農業現代科技創新博覽園的人參果。這裡宛如一個世外桃源——嬌豔的月季花、紫君子蘭,還有玲瓏精緻的小西紅柿、鮮紅的辣椒,可口的西瓜、清甜多汁的人參果。走進日喀則珠峰農業現代科技創新博覽園,一定會被這裡的花香、蔬果香所吸引。
  • 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與錫林郭勒盟新技術推廣站就京蒙...
    【每日科技網】  為進一步落實《內蒙古自治區•北京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區域合作框架協議》精神,加強京錫兩地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北京市科委農村中心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和錫林郭勒盟新技術推廣站在2015中國新絲綢之路•錫林郭勒草原畜牧業創新品牌展示交易會期間籤署《開展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科技合作項目
  • 以科技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許達哲與郭孔豐一行會談
    許達哲說,湖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人口大省,在農業科技、農機裝備、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當前,我們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 賦能農企「火車頭」 熊貓指南助力區域特色農業發展
    賦能農企「火車頭」 熊貓指南助力區域特色農業發展 2020-12-15 15:08:20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各類農業企業9.3萬家,包括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542家,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企業達到8000多家,突破100億元的超大型企業達到70家。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農業企業改革發展已取得顯著成就,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堅定力量。廣大農業企業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和帶動小農戶增收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