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到收,全程有技術指導,全部實現機械化,產量有保障,收入有底氣。」新疆昌吉市榆樹溝鎮永進村種植大戶馬永虎告訴記者,這幾年,通過和制種企業進行訂單式合作,他種植的2500畝制種玉米和制種小麥,嘗到了穩產豐收的甜頭。
新疆制種面積位居全國第二,其中三分之一多來自昌吉回族自治州。目前,昌吉州制種面積超82萬畝,種子生產能力達到32萬噸。近年來,抓住一粒小小的種子,昌吉州將種業發展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龍頭企業作為帶動,不斷壯大種業產業集群。目前,全州有種子生產企業68家,其中國家、自治區級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分別達到5家和8家。
這幾日,在位於新疆昌吉市三工鎮的九聖禾農業科技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忙著裝運裝袋封包的玉米良種。每天,園區內的自動化種子加工生產線加工能力約為100噸。
「我們培育的冬小麥品種『九聖禾D1508』今年畝產超820公斤,優質小麥品種『新冬53號』也正在推廣階段,每年研究成果保持在5個到6個。」九聖禾研究院副院長藺懷龍說道。
九聖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現代農業管理、現代種業科技創新等為一體的企業。集團旗下的九聖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裁惠敬東介紹,目前,該企業已經形成了種植服務、農技服務、農機服務、市場服務、金融服務和大數據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管理綜合服務平臺,建成30萬畝高標準玉米生產基地,帶動輻射其他作物基地100萬畝。「下一步要加大產業鏈整合,把飼料、油脂、麵粉等下遊廠商逐步引入平臺,加強線上服務平臺的研發,打造智慧農業樣板工程。」惠敬東說。
制種業只是昌吉州現代農業發展中的亮點之一。作為新疆重要的農作物種植基地,近年來,昌吉州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大力推廣使用智能化、信息化的裝備和技術,打造智慧農業,為現代農業賦能。
作為昌吉州農業科技發展前沿代表的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一直注重產學研協同發力,持續推廣「寬早優」植棉模式示範與應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早熟優質新品種的應用,讓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
在位於園區的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農業信息化中心主管李翔正用手機APP向記者展示智慧農業成果——智能施肥系統。「只要把智能施肥系統安裝在田間地頭,將液體肥與滴灌設施相結合,農戶用手機就可以設定施肥時間、施肥量,遠程掌握系統的運營狀態。」李翔介紹,目前,全疆已經安裝了2200套智能施肥系統,覆蓋100多萬畝農田。經測算,該系統可實現節水20%以上,節肥約30%,增產5%到15%。
數據顯示,昌吉州充分發揮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西部農業研究中心農業科技示範和引領作用,輻射帶動縣市農業科技園區「多園」建設。目前,開展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示範推廣34項,發展智慧農業、數字畜牧,示範「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技術,打造高效水肥灌溉面積634.34萬畝。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