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 李勇昭
近兩年來,「數位化倉儲」或「數位化物流」正成為倉儲、物流、供應鏈服務領域裡的一個熱點概念。但目前為止,這個概念的權威定義還沒有,其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也需要做些說明和分析。另外,數位化倉儲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它基於之前的傳統倉儲,正在實現新一代技術支持下的模式優化和技術升級,並與數位化運輸相銜接,形成數位化物流,支持著包括貿易服務、金融服務、管理服務在內的數位化的供應鏈服務體系建設。
一、倉儲業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倉儲業這個概念的含義。倉儲業,顧名思義,應該是眾多從事倉儲業務的企業——「倉庫」組成的行業。曾幾何時,倉儲業的內涵和外延是非常清晰的。比如,在計劃經濟時期,倉儲業可以清晰地歸類於商業、物資、外貿等幾大體系的倉庫集合。時至今日,已經很少有企業把自己的業務局限在「倉儲」這個比較狹窄的範疇裡。企業在開展倉儲業務的同時往往還會開展與倉儲業務相關聯的其它業務。也很少有新註冊的以倉儲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再給自己起名為某某倉儲公司,而是叫物流公司,或是供應鏈管理公司。所以,在今天的中國,倉儲業這個概念還有,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中國物資儲運協會、中國倉儲配送協會還在擔綱著中國「倉儲業」的大旗,但集合在倉儲業大旗之下的企業已經不僅僅是倉儲企業。「倉庫」這個概念也還有,但更多的時候,也僅僅是物流企業裡的一個業務板塊的簡稱。所以,當我們今天再來說倉儲業時,其實是一個服務功能交叉,內涵較為模糊的概念,其成員也只能籠統地理解為包含著倉儲服務內容的物流企業。為了有別於其它的物流企業,我們後面就用「倉儲物流企業」這個概念代指。
二、倉庫分類
倉儲物流企業還可以再做一些細分。比如,就其服務的客戶群體來分,可以分成「面向生產製造業提供服務的倉庫」,「面向貿易商提供服務的倉庫」,「面向消費者個人提供服務的倉庫」。就服務的品種來分,可以分成「面向大宗原材料提供服務的倉庫」,「面向消費品提供服務的倉庫」。
與倉儲業這個概念密切相關的還有一些近年來常說的概念需要解釋。比如,第一,我們可以按倉庫的業務功能來做劃分,就可以分出「存儲倉」、「物流倉」、「融通倉」三個概念。第二,我們可以按倉庫的作業條件來劃分,就可以分出「普通幹倉」和「冷庫」兩個概念。此外,還要澄清一個與「倉儲物流企業」密切相關的概念——「物流地產」。
第一個概念——存儲倉,簡單說就是以儲存貨物為主要目的倉庫。這類倉庫目前已經比較少了,即使以儲存貨物為主要功能,也會兼有接運、裝卸、中轉運輸、配送運輸等延申服務功能。比如,存儲糧、棉等貨物的儲備倉庫,存放季節性家電產品的普通倉庫等,其特點就是在一個的存儲期內,存貨處於低周轉狀態。
第二個概念——物流倉,就是以物流作業為主要功能的倉庫,雖然也能看到存放在倉庫裡的貨物,但貨物入倉的目的不是為了儲存,而是為了在此倉庫內完成諸如中轉、分銷、加工、分揀、配送等物流作業,只要完成了這些操作任務,貨物就會儘早離開倉庫。其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追求快進快出,避免長期存儲。典型的如為貿易服務的「加工配送倉」,為運輸服務的「收貨中轉倉」、「落地配送倉」。最極致的是「快遞分揀倉」,基本是當日入庫,當日分揀,當日清倉。
第三個概念——融通倉,是想在這裡隆重推出的一個概念。融通倉首先得是一家信用等級較高的倉儲物流企業。貨物存入倉儲物流企業以後,該倉儲物流企業可以向存貨人開出具有較高信用等級的倉單。較高信用等級的倉單就是易於在眾多的貿易商之間轉讓,或者易於向處於第三方的銀行進行融資。這種情況下,貨主將貨物存入倉庫,其主要目的一不是為了儲存,二不是為了完成物流作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取得較高信用等級的單證,以利於貨物的貿易流轉,或便於獲得基於單證的融資服務。這類倉庫是對數位化技術需求最為迫切的倉儲物流企業。
換個角度劃分,就有了第四個概念——普通幹倉,又可分為件雜貨倉和幹散貨倉。現在的件雜貨倉多為擁有高站臺的丙二類庫房,也有一些是沒有高站臺的普通庫房。隨著貨主對存儲效果要求的提高,連鋼材這樣的金屬材料也越來越傾向於存放在庫房或料棚內了。幹散貨倉庫,大多是可以存放幹散貨物的露天貨場,最常見的是港口貨場和大型物流中心的貨場。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原來可以在貨場堆存的礦石、煤炭、砂石料等幹散貨越來越要求移入庫房內存放,甚至直接要求用大型筒倉的方式存放。普通幹倉是目前數量最多的庫房,這類庫房中,一部分是圍繞居民生活所需的消費品而展開的倉儲物流配送業務;一部分是圍繞生產製造企業原材料供應和產成品分銷而開展的倉儲物流業務。而貨場存儲的幹散貨如礦石、煤炭、砂石料等,則基本是生產和建設的原材料,是典型的圍繞B端客戶需求服務於生產製造企業、建築企業的倉儲物流服務。
接著是與普通幹倉對應的第五個概念——冷庫,按溫度可分為低溫冷庫(-10°—-30°)、普通冷庫(-10°—0°)、冷藏庫(0°—10°)。按製冷方式可分為氨冷庫和氟利昂冷庫。按用途可分為生產性冷庫和分配型冷庫,等等。生產性冷庫多與水產加工企業、肉食加工企業配套建設。分配型冷庫多建於港口和城市外圍,是開展低溫存儲並完成訂單處理和周邊配送的物流場所。隨著人們生活水品的提高和對高品質生活、身體健康的追求,生鮮食品、藥品疫苗等對冷鏈配送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長途冷鏈運輸和每個城市內以冷庫為據點的冷鏈配送體系建設風頭正勁。但包括冷庫、冷庫分揀加工和冷凍、冷藏運輸配送在內的冷鏈行業正面臨著一個新的挑戰——如何在新冠病毒肆虐的情況下,保證冷鏈行業自身的運行安全以及面向關聯方的服務安全的問題。處理不好,會減少行業的市場規模,增加行業的運行成本,甚至會危及行業中許多主體的生存發展。這即是一個新挑戰,又是一個新的機遇。相信在解決這個新難題的過程中,會湧現出行業裡的一匹黑馬。
再說一下第六個概念——特種倉庫,如罐式液體倉庫,主要有油罐、液體化工罐、氣體罐;筒式幹散貨倉庫,目前主要有糧食筒倉、煤炭筒倉、砂石料筒倉等。其中,液體或氣體的罐式倉庫,其服務的品種多為能源、化工類商品,有些還屬於易燃易爆品易腐蝕以及有毒商品,屬於危險品的範疇,往往需要具有專業資質的企業才能運營。這類倉庫本來就比較少,在要求不嚴格的那些階段,有些不具有危險品資質的倉庫也會偷偷開展。近年來,隨著一些安全事故的發生,對危險品倉庫的管理要求越來越嚴,尤其是在危險品倉庫新選址和新資質獲批方面越來越難,影響了這個細分行業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其中,相關審批部門的矯枉過正反映出其主觀上的免責思想,這類問題的主要根源。我們在此呼籲相關部門要理性對待,科學管理,增強擔當作為意識,也呼籲從業的同行們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確保自身安全,確保相關方安全,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於倉庫,還有其它的一些分類方法,此處不再一一列舉。下面介紹一下不屬於倉儲業,但與倉儲業密切關聯的一個概念——物流地產。這個概念有四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標準庫房的出租方,並不直接開展任何倉儲物流業務,收入就是庫房租金。第二層含義,是以庫房為對象的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土地一級市場或二級市場拿到倉儲用地,規劃、設計、建成標準庫房,供上述專事庫房出租的業務團隊對外出租,向資產持有人收取開發管理費。第三層含義,是通過私募成立的中長期基金,委託上述房地產開發團隊拿地建庫房,做物業的持有人,按資產的收益做公允評估,收入是物業增值部分和庫房出租業務團隊代收的租金。第四層含義,是基金管理人,組建基金並進行全周期管理,使基金獲得理想收益,其收入來自向基金收取的基金管理費。如果我們認為這類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個行業,那麼這個行業在近年來的中國發展神速,戰果赫赫。近年來又有一批的房地產商、保險公司、大型電商企業集團等憑藉各自的優勢加入進來,擴張了這個行業的數量和體量。但這個行業目前也面臨著至少兩個方面的難題。一是從政府那裡越來越難拿到合適的土地。二是新建物業的評估增值理論上來說不可能無限升高,終究是有天花板的。
三、數位化倉庫
數位化倉庫是針對倉儲物流企業的倉儲業務管理運營方式而言的一個概念。這裡所說的「倉儲管理運營方式」至少包括倉儲操作的方式,倉儲管理的方式,倉儲方與客戶及相關合作方的業務往來的方式等。數位化倉庫首先要看倉庫的業務有沒有數位化技術的支撐,說的通俗點,就是一個倉庫的業務操作上是否使用了倉儲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感知系統,管理上是否有與操作層連結的管理系統,與客戶及合作方的商務往來是否有線上化的協同服務系統,且該系統已經與操作層和管理層的系統打通。如果再提一些細化的要求,就要看倉庫是否能給入庫貨物建立電子料帳,做到電子料帳、存貨、貨位、存貨標識四相符,能否據此出具電子存貨倉單,能否通過商務層的協同服務系統與客戶及合作方聯通並支持線上的查詢、收發指令、傳遞單證、辦理相應的業務手續等。
除了應滿足上面所說的這些要求,我們可以按不同類別的倉庫列舉一下數位化倉庫該達到的技術裝備水平。比如,普通幹倉,應該安裝某種形式的電子圍欄、視頻監控、稱重計量設備,且與WMS相連結,可以對感知的數據進行處理。普通幹散貨場還應有堆密度測量設備,貨垛測方設備,無人機觀測設備。冷庫,除了應具備上述條件,還應安裝溫溼度計量設備。液體罐倉,應安裝罐內檢測系統,包括液位儀。幹散貨筒倉,應安裝筒倉內的溫溼度檢測設備及計量設備、觀測設備,等等。所有這些物聯網感知設備應該能與WMS連結,以便管理系統可以進行數據處理,進而支撐起數位化管理,並形成數據服務能力。
說到這裡,我們要特別說一下大宗原材料這類貨物的數位化倉庫,這是數位化倉庫這個概念下的細分概念。與這個細分概念相對應的是消費品的數位化倉庫。近年來電商的蓬勃發展使得消費品數位化倉庫與我們眾多的網購客戶有了比較近的距離。比如大家經常會看到京東倉庫、菜鳥倉庫、順豐倉庫的圖像資料,對其具有的快速分揀能力印象深刻。但大宗原材料的數位化倉庫因為不直接為C端消費者服務,因此是一個不太被圈外人理解的一個概念。如果我們要給其下一個定義,大宗原材料的數位化倉庫是指用專業的WMS和實用的物聯網技術管控的倉庫,能夠實現入庫貨物的物料帳目的數位化,以及儲存貨位的數位化,貨物儲存狀況的數位化,貨物儲存標識的數位化,並實現四組數字的實時相符,而且在線上可看、可查、可驗證。
與大宗原材料數位化倉庫密切相連的一個概念是大宗原材料的電子倉單。大宗原材料的存貨電子倉單是由基於大宗原材料數位化倉庫的系統模塊而產生的數位化單證。這個數位化單證代表的是倉儲物的提貨權,電子倉單應該支持其權力人可以在線查詢、核驗存貨的庫存狀態,可以線上辦理提貨手續。除了上述最簡單的這層含義,法律還規定了電子倉單作為權力憑證而應該有的更深一層含義——倉單本身是權力憑證,可以用來轉讓和質押。而且,倉單概念之上又衍生了「電子倉單」的概念,這個數位化的倉單一經出現,便成為一個新的事物,需要被定義,被規範,需要對其全生命周期進行有效管理。
有幾個概念和問題需要在研討中澄清:第一個概念,倉單代表的是倉儲物的提貨權而不涉及倉儲物「所有權」的問題。第二個概念,在沒有特別約定的前提下,倉單只體現「表面驗收」下的商品品質。第三個概念,倉單本身可以被轉讓,轉讓需要相關方的背書。這個相關方中包括存貨持單人,包括受讓持單人,包括倉單出具人的倉儲方。第四個概念,倉單可以被質押,質押的方式是交付佔有,沒有規定要背書。為謹慎起見,在實踐中,可能會有相關方要求背書的情況發生。這就有了第一個問題:發生背書時該如何規範這種背書?第二個問題:電子倉單該如何「背書」,該如何「交付」?第三個問題:電子倉單質押需不需呀進行登記,到哪裡去登記?我國的法律和司法解釋目前沒有具體的規定。靠各自的理解運行,必然會產生紛爭和糾紛。為了建立現階段的運行規範,最可行的辦法可能是由行業協會推動形成基於法律法規的行業標準。在法律法規規定不夠清晰的情況下,行業標準可以作為行業管理被法官在判案時參考。
電子倉單的實質性作用是依據標準化的原則,完成貨物實物倉單化,存貨倉單標準化,存貨倉單電子化,從而讓物流服務的更多環節實現線上化。線上化的部分再與線下的搬運裝卸存儲配送等有機結合,即可保證倉單項下存貨的兌付。
既然是電子倉單,就一定會涉及數據在交換傳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現階段,一般會採用CA認證、區塊鏈以及加密存證等新技術。但這類新技術解決的是信息的真實性問題,要解決實物與信息真實性的問題,還需要有物聯網技術。這些是技術信用問題,除了技術信用,更重要的還有模式+技術的管理信用問題,還有現在和將來都不可或缺的主體信用問題。
四、數位化物流
如果把運輸看成流動的存貨,則數位化倉庫的概念即可擴展到運輸環節,從而將數位化倉庫擴展至數位化物流,形成對數位化供應鏈服務的底層支持。
一項真正意義的物流服務項目,通常會包括倉儲、運輸環節,並應該會有策劃、管理和組織執行的內容。運輸環節也是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簡化的物流項目可以沒有倉儲環節,但一定會有運輸環節,否則不成其為物流服務項目。
首先,數位化運輸意味著數位化的技術和管理應該覆蓋運輸的全流程。這就包括了運輸得以形成的運輸業務招投標管理,運輸合同管理,運輸車輛、司機、證件等信息上線管理,到達裝貨時間管理,接貨裝車管理,封裝啟運管理,預付運費管理,運輸線路及途中狀況管理,到達卸貨地址及時間管理,目的地檢驗、卸貨、交接回執管理,任務完成及運費確認管理,運費結算管理,發票管理等若干環節。數位化意味著需要有一套具有TMS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統將上述各環節均能納入其中,實現線上化運行、管理和遠程監控的效果。
門到門的全程運輸任務很可能是多式聯運才能完成。因此,數位化運輸意味著還要有能力將各個運輸環節以及運輸環節之間的協調銜接環節也納入到運輸的全環節管理系統之中,才能稱得上全環節的數位化運輸。
數位化運輸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數位化運輸單證的管理。數位化運輸單證包括支持數位化運輸的工作單據,比如運單,還要包括具有權力憑證性質的單證,比如數位化提單,通俗的說法是電子提單。電子提單的第一項作用是提取託運貨物的唯一憑證。第二項作用應該是可以背書轉讓。第三項作用應該是可以質押融資或支持其它形式的金融服務。如果電子提單項下的貨物被買賣,電子提單還是支持買賣行為達成並呈現達成效果的重要憑證。
為了讓電子提單該有的這些功能得以實現,需要再研究現有相關法律條款的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支持提單標準化、數位化的標準,並形成支持電子提單運行,並支持電子提單與其它提單、倉單銜接運行的應用規範。最適合組織做好這項工作的是有關的還是行業協會。支持電子提單和其它倉單、倉單銜接運行的這套體系的建設至關重要。這套體系包括業務管理系統和技術支持部分,以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沒有這套體系便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數位化物流。
近年來興起的網絡貨運平臺是圍繞著數位化運輸的線上+線下的綜合服務體系。尤其是直營式的網絡貨運平臺,其功能相當於「運力的京東」,是數位化運輸的集大成者,甚至可以稱為以運輸為主要內容的數位化物流服務體系。經過幾年來的發展,一些優秀的網絡貨運平臺項目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業務磨合,形成了穩定的技術路線,逐漸摸索出一套穩步發展的戰略戰術。
五、數位化的供應鏈服務
有了數位化物流這個概念的支撐,我們就可以解說一下「數位化的供應鏈服務」這個內容更豐富的概念了。
何為「供應鏈服務」?直白來說,供應鏈服務就是為供應鏈業務提供服務的業務。供應鏈業務又是什麼呢?現實中,供應鏈業務一般包括貿易業務並包含物流業務和金融服務的內容。具體說就是買進貨物+主導完成物流過程+賣給下家客戶,中間有資金進入和收回資金的過程以及與業務匹配的結算、獲取和開出發票等工作。以前常說的貿易業務這個概念越來越被窄化為「商流」這個說法。商流可以理解為買賣雙方相互找到以及買賣雙方通過洽商訂立契約的一系列行為。為「商流」這個環節提供的相關服務可以稱之為「交易服務」或「貿易服務」。能提供貿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且能將三方面有機結合的一攬子業務,即可理解為這裡所說的供應鏈服務業務,簡稱為供應鏈服務。
在信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的今天,貿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的各個環節都在走數位化之路。數位化的貿易服務、金融服務幾乎都可以線上操作。物流服務雖然還需要有線下操作的部分支持,但辦理收發貨物手續及現場管理、線上查詢等大部分工作也都可以在線上操作完成。這個過程及結果其實就是供應鏈服務的數位化。數位化的供應鏈服務運行時會形成大量的業務數據,經過積累就會形成各種口徑下的大數據。大數據經過加工處理,會形成各種各樣的數據服務產品。如果一個企業能夠提供集貿易服務、物流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數據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並能使幾方面的服務相互支持,相互印證,成為有助於被服務企業提升決策、管理、運營、操作水平的支持力量,那麼這樣的服務即可稱為「供應鏈協同服務」。在供應鏈協同服務中,物流服務是用來依託的基礎,貿易服務是用來引領的動力,金融服務是助力系統,信息服務是技術支持力量,基於其形成的數據也可衍化出一系列的數據服務的產品。這也是業界常說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在國內,大宗商品的交易都需要賣方向買方開具增值稅發票。發票首先是證明交易完成的一個重要憑證,也是財務核算中抵減成本的記帳依據。此外,增值稅發票還是買方抵扣進項稅款的法定依據,本身即蘊含著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在供應鏈服務中還有一個「票據流」,這樣,就是「五流合一」的概念了。
五流之外還要再加上一流,就是「信用流」。大宗商品交易中是難以做到錢貨同時兩訖的。目前的現實業務中,不是你先給我打款,就是我先向你交貨。哪怕時間很短,理論上都有可能出現錢與貨有一方踏空的危險。所以,買賣雙方之間的信任是很重要的。沒有買賣雙方的基本信任,買賣根本沒有可能成立。
另外,即使買賣雙方同意「錢貨兩訖」,大宗商品貿易其實也沒有辦法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現實中更多的實例是一手交錢,一手「交單」。這個「單」是什麼?就是物流企業為存貨人或託運人出具的倉單或提單。倉單或提單能夠開出,意味著賣方的貨物已經存入倉儲方或交付承運人,倉儲方或承運人按存貨人或託運人的申請為其開了信用等級足夠的「單」。這裡面首先就包含了存貨人與倉庫之間的信任,包含了託運人與承運人之間的信任。
所以,在上述「五流合一」的基礎上,事實上還存在一項特別重要的「信用流」。在「五流合一」的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中,倉儲方或承運人在客觀上起到了知曉信用,管控信用,傳達信用的作用。這個作用會增加買賣做成的機率,減輕管控風險的難度,降低相關方的交易成本。供應鏈協同服務不僅僅是「五流合一」,而是「六流合一」。
實現「六流合一」的供應鏈協同服務,最好的方式是打造一個數位化的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所謂協同服務平臺,就是一個能把「六流合一」有機融合在一起的系統服務體系。在消費品領域裡,京東、淘寶就是面向C端的最好的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實例。在大宗原材料領域,目前也正有行業裡的頭部企業在聯手打造大宗商品的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看到若干成功的面向B端的供應鏈協同服務體系實例。
綜上所述,我們圍繞著數位化倉庫這個概念,對與之相關的數位化物流,數位化供應鏈服務等概念進行了系統性地解說,這將有利於大家了解行業的發展趨勢。當然,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參與進來,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一個個更加成功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