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戚繼光修築的長城直插渤海,後人為啥稱「老龍頭」?

2020-12-11 建安視角

400多年前戚繼光修築的長城直插渤海,後人為啥稱「老龍頭」?(王建安 攝影)

河北省秦皇島市有兩個著名的景點——山海關和老龍頭。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曾經被認為是明代萬裡長城東端的起點。

秦皇島市另一處著名的景點——老龍頭,老龍頭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千米處,是明代薊鎮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裡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萬裡長城山海關老龍頭標誌石牌。後人之所以把這裡稱為「老龍頭」,因為人們把萬裡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這條龍走過大漠,翻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引頸入海,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龍頭了。

老龍頭由入海石城、靖滷臺、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組成。據史料記載,明朝初期修建的長城極為簡陋,真正大規模的修築是公元1568年起由戚繼光所修。東起山海關老龍頭,西至北京昌平,全長1200餘公裡,共有1337個敵樓。修建的長城由城牆、敵臺、牆臺、烽火臺、關城等組成。

澄海樓前的「一勺之多」碑刻,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山石道劉永基題,天啟六年海運同知王應豫立。清末被湮沒。1987年修復老龍頭時清出,恢復原狀,碑高2.15米,寬0.78米,厚0.19米。「一勺之多」出自《中庸》博學篇。

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餘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禦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

老龍頭的入海石城結構獨特,巧妙利用了海岸中的老龍崗脈巖為基,以石塊夾砌其間,找平後,上方疊築起九層的花崗巖巨石,最長的2.6米,最重的達3噸,令世人驚嘆不已!

相關焦點

  • 400多年前戚繼光修築的長城直插渤海,後人為啥稱「老龍頭」?
      400多年前戚繼光修築的長城直插渤海,後人為啥稱「老龍頭」?,老龍頭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千米處,是明代薊鎮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裡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
  • 整個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座海上長城,老龍頭你知道嗎?
    老龍頭長城由明太祖朱元璋手下大將軍徐達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後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增修加固,如1565年主事孫應元建靖虜一號敵臺,1579年戚繼光又修建了入海石城,使其成為守衛京城的邊防要塞。隨著清朝政府削弱了它的防禦作用,從清順治至嘉慶時期,老龍頭則成為帝王及文武大臣觀海覽勝之地,直至毀於八國聯軍的炮火和肆意破壞......
  • 1568年戚繼光增築入海長城,截斷了敵人從淺海進犯的通道
    1568年戚繼光增築入海長城,截斷了敵人從淺海進犯的通道。(王建安 攝影)河北省秦皇島市有兩個著名的景點——山海關和老龍頭。山海關,位於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處,是明長城的東北關隘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曾經被認為是明代萬裡長城東端的起點。
  • 渤海之濱,萬裡長城老龍頭,清涼避暑親近大海
    「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巔」 ,坐落於渤海之濱的老龍頭地勢高峻,為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也是萬裡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於一體的軍事防禦體系。明朝時的長城東起老龍頭,西至嘉峪關,橫跨崇山峻岭,猶如一條巨龍入渤海,故長城之首稱 「老龍頭」。老龍頭由入海石城、靖滷臺、南海口關和澄海樓四個部分組成,它選址科學、建築獨特,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
  • 山海關老龍頭,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上長城
    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
  • 山海關老龍頭,長城與海的故事
    老龍頭老龍頭景區,明長城的東部起點,是一段海中長城,坐落在秦皇島山海關區的渤海之濱,東入渤海灣,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由著名的抗倭英雄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城體酷似一條巨龍,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此被稱為老龍頭。
  • 東北冰雪(三七) 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
    山海關位於燕山和渤海之間,是明長城最東端的關隘,故而被稱為「天下第一關」。此處早在戰國時期就曾修築有長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築現有關隘,自此山海關成為地理分界,該關口以東區域被稱為「關外」。至崇禎年間修建有羅城、衛城和海防城等附屬建築。山海關共分為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北翼城、南翼城、威遠城、寧海城等多個部分,其中部分建築曾被改建或重建。
  • 長城與大海的握手,山海關老龍頭景區
    從瀋陽出發,大約5個半小時,能到達距離瀋陽385公裡的山海關老龍頭景區。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但是丹東的虎山長城也是最東起點,只是種種原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隨著人們對歷史的尊重,一些說法也在改變。
  • 天下第一關,河北秦皇島,山海關,老龍頭,長城開始的地方
    天下第一關是山海關古城的東城門,又名「鎮東樓」,箭樓格式,城高臺寬,與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在長城上一字擺開,形成五虎鎮東之勢,充分展現了山海關這座古代軍事要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偉氣勢。
  • 為什麼那個位置叫「老龍頭」?
    俗話說萬裡長城萬裡長,你知道長城究竟有多長嗎?它的修築歷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各國都在邊境線上修築了長城,修築達到了高潮。如果把各個朝代修築的長城加在一起,估計可達數十萬公裡以上。
  • 長城起點遊客排「長龍」,苦等半小時只為與「老龍頭」同框合影
    深秋時節,氣溫驟降,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的老龍頭景區內,旅遊熱度依然不減,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排著「長龍」在入海石頭城上與「老龍頭」石碑合影留念。遠處石頭城牆上懸掛著一面巨幅國旗,烘託出一派濃濃的國慶氛圍。
  • 自駕十三天行程萬裡第十八站——老龍頭長城
    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探入大海、弄濤舞浪,因而名'老龍頭'。
  • 東三省之旅收尾篇(老龍頭)
    老龍頭景區是國家5A景點,門票價格50元,真心話不貴。醫護人員持職業證書免費入園,70歲免票,60——69歲半票。老龍頭景區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裡處的渤海之濱萬裡長城像一條巨龍,橫亙在華夏大地上,東端在山海關城南四公裡處之插入海,猶如龍頭高昂,成為明長城東部起點,因此稱為老龍頭。   老龍頭長城是明代萬裡長城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
  • 萬裡長城老龍頭,龍首探海入石城,碧海連天百尺巔
    它從遙遠的西部戈壁一路飛騰而來,穿越河川大漠,驕傲地把頭在此伸進滔滔渤海之中,形成龍頭入海之勢,攪海翻浪,戲水浴日。這入海的部分便是河北明長城東部起點-老龍頭。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裡處,是萬裡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萬裡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海中長城。它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構成犄角之勢,拱衛著山海關城。
  • 走進萬裡長城起始點,綿延入海的老龍頭
    如今的渤海,雖然放在世界的大航海時代並不出挑,但放在中華的文明史上,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滄海。滄海一聲笑的地方,自然有喊出」天下第一關「的底氣。對於山海關景區,我覺得最能代表山海關的,是久負盛名的老龍頭。老龍頭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城南5千米處,是山海關景區的一部分,也是萬裡長城的一部分,更是長城的最東段
  • 常州騎行到秦皇島,老龍頭典故多,八國聯軍軍營遺址前受教育
    老龍頭是明長城最東的入海關口,萬裡長城橫跨中國崇山峻岭,蜿蜒曲折向東如一條巨龍入渤海,所以這裡叫「老龍頭」,老龍頭也是萬裡長城唯一集山,海,關,城為一體的海陸軍事防禦體系。,入海石城宛如軍艦 老龍頭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大將軍徐達為了防禦女真族和蒙古族騎兵對明朝邊境的搶掠奉命修築明長城,老龍頭應運而生。
  • 老龍頭,萬裡長城的起點!
    老龍頭,萬裡長城的起點,自海中一躍而出。經山海關,一路延伸,進入巍巍的山脈中,經歷代王朝不斷加固維修,得以保存到現在,堪稱人類歷史的奇蹟。老龍頭坐落於河北省山海關城南4公裡的渤海之濱,這裡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
  • 萬裡長城很多人都去過,但長城的盡頭在哪,你知道嗎?
    每每地談到中國,人們首先就會首先想到長城,它是中國的名片,幾乎是世界上都知道。長城在古代的作用,是起到了抵禦外敵侵襲,浩大的軍事工城。長城修建於秦朝燕王,至今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了。所以談到長城幾乎是無人不曉得,但是,說道長城的盡頭,肯定很多人不知道吧?看完長城的盡頭後,很多人感慨:「祖先真的是太厲害。」
  • 雄偉的入海石城,滄桑的軍事要塞老龍頭,萬裡長城從這裡進入大海
    大家都知道萬裡長城是我們華夏人驕傲、自豪的象徵,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也仰慕中國的萬裡長城,紛紛到長城來旅遊觀光,中國的萬裡長城遠遠超過1萬裡,它的的總長度為21196.18千米。萬裡長城的東起點是山海關,更準確地說是老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