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造宇宙:大爆炸後宇宙演化的精準模型出爐
科技日報訊 科學家們現可以在計算機上「從零開始」創建一個宇宙,更重要的是,還能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模擬出星系的分布和組成。5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宇宙學論文,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比之前都要準確的宇宙演化新模型,其代表著模擬星系形成上的一項重要進步。
-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
揭秘宇宙黑洞的一生,恆星到底是如何演化,進而形成黑洞的!關於黑洞來說,構成方式包括巨型恆星演化方式、黑洞兼併等等。那我們今天討論下晚期恆星是如何形成黑洞的。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演化成一顆紅巨星時,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在鐵核停止,不會發生新的聚變。沒有能量的釋放,就不會有向外的輻射壓力,引力會佔上風,導致恆星急劇向內收縮。當外部物質向內收縮並接近鐵核時,速度甚至可能接近光速,但鐵核非常堅固堅硬,就像一堵牆,以幾乎相同的速度將物質彈回。
-
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計算1秒相當全民算1千年
■新快報記者 唐星報導 計算一秒相當於 全國人民算一千年 「『天河二號』不僅是廣州、廣東的驕傲,更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建華在大會上表示。據悉,今年6月23日,「天河二號」在德國萊比錫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上,第三次蟬聯超算冠軍。
-
「天河二號」性能揭秘:至強E5 V2顯霸氣
品牌:浪潮 伺服器1「天河二號」超算至強Phi硬體架構 最新第42屆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榜單,「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的「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再度登上榜首。探中國「天河二號」超算》中介紹「天河二號」繼2010年11月「天河1A」之後第二次獲得此項桂冠,標誌著中國超級計算機的水平再一次躍上了新的高峰。
-
從宇宙的起源與演化解讀生命與疾病
吉姆·皮布爾斯的理論發現讓我們理解了宇宙在大爆炸後如何演化,而米歇爾·麥耶、迪迪埃·奎洛茲則在探索系外行星的過程中發現了地球的鄰居,他們的發現將永遠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生命新知》曾以宇宙的起源為線索,衍生出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人類的起源,並沿著這條線索對生命、健康與疾病進行了解讀。現與大家分享。
-
宇宙138億年發展史,原來人類文明是如此短暫!
在距今約138億年前,隨著一顆奇點的爆炸,時間和空間悄然形成了,而隨之產生的各種熱物質也開始以光速向四面八方飛散而去。137億年前,在眾多氣體和塵埃的原始雲層中,宇宙中第一顆真正意義上的恆星誕生了,它的名字叫「瑪土薩拉。」
-
究竟是什麼引發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兩種觀點全面揭露時空本質
宇宙是在137億年前誕生,一直到現在已經演變成為了一個無邊無際的時空體,構成浩瀚無窮的蒼穹,但是對於宇宙的起源還是有很多的說法,畢竟研究宇宙的科學家有著不同的流派,自然對於就有不同的說法誕生,而普遍最關心的就是,在宇宙中究竟是什麼觸發了宇宙大爆炸?
-
宇宙中是否存在領先人類80億年的超級文明?他們有多強大?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如果從森林古猿那一代開始算起,大約是500萬年左右,將這段時間放到宇宙的歷史裡,一切都好像是上一分鐘才發生的事情一樣。宇宙誕生的時間大約是137億年,如果將宇宙整個時間跨度看作是1天,人類出現的節點,就在12月31日的午夜時分。
-
深邃的宇宙(天文科普)
宇宙起源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由一個最初極小緻密的點,在巨大的高溫高壓下,產生了大爆炸,萬事萬物誕生了。三:是星系、星體和生命誕生階段:到了1億年,溫度為100K,星系開始形成;到了10億年,溫度為12K,類星體、恆星、行星和生命開始誕生;到100億年,宇宙溫度為3K,而我們人類就處於這一時期。為了證明宇宙大爆炸學說,科學家們提出許多不同的證據。
-
宇宙中是否存在超級文明?研究者至今仍爭論不休,對此你怎麼看?
(上圖為旅行者1號在距離地球64億公裡處拍攝的照片,圖中圓圈內的那個暗淡的光點就是我們的地球)根據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我們很容易就可以推測出,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應該存在著非常多的像地球這樣擁有文明的星球。假如我們再進一步想的話,一個迷人的問題就出現了,即:在過去的137億年裡,宇宙是不是早已演化出了超級文明?
-
「悟空」號發布最新成果,開啟揭秘宇宙線起源的關鍵一步
交匯點訊 作為外太空的唯一物質樣品,宇宙線攜帶著關於天體演化的重要信息,弄清它的起源、物理機制,將幫助人類走向宇宙更遠、更深處。9月28日,「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布有關宇宙線的最新成果——通過對高能段宇宙線質子的精準測量,在約14TeV(TeV為能量單位,即萬億電子伏特)處發現一明顯「拐折」。 「在此之前,天文界一直認為宇宙線模型更趨於一條平滑的『直線』。」
-
廣州地鐵10號線:天河客運站~天河~越秀~海珠~荔灣~西塱站
如今,廣州地鐵10號線正在建設,看看路線是怎麼走。廣州地鐵10號線廣州地鐵10號線是廣州地鐵近期建設的線路之一,於2018年11月19日廣州地鐵10號線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色為灰藍色 。10號線二期工程(石牌橋-西塱)併入10號線運營。廣州地鐵10號線項目建設工期自2018年起至2023年建成試運營,總工期6年。建成後,有利於完善線網結構,緩解中心城區交通壓力,促進廣佛同城化。
-
青島市博物館《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開展
《地球生命演化特展——宇宙的奇蹟·地球與生命》近日在青島市博物館開展。該展覽是是青島市博物館在2021年開年之際,為廣大觀眾精心奉上的一場大型科普探索類展覽。展覽由青島市博物館與北京北大寶石鑑定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提供全部展品和學術支持。
-
139億歲的瑪土撒拉星,為什麼這顆恆星比宇宙的年齡還大?
恆星的演化有太多的秘密等待人類探索,早在一個世紀之前,就有科學家發現了這顆恆星,但是在2000年才有科學家針對這顆恆星進行具體的觀測,當時歐洲天文局的「依巴谷衛星」發現了這顆恆星,它距離地球190光年,一開始計算出這顆恆星的年齡是160億歲,比宇宙還要古老20億年。
-
「巨無霸氣泡」或能解開星系演化之謎
交匯點訊 3月9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美國猶他大學等14家單位組成的國際合作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宇宙中神秘的萊曼-阿爾法團塊(Lyman-alpha Blobs; LABs)從何而來。對這個大小數倍於銀河系、輻射能量相當於幾十億個太陽的「巨無霸氣泡」的研究,或能部分解開星系演化之謎。
-
【人民日報】中外研究團隊揭示宇宙「巨無霸氣泡」能量來源
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天文學的迷人之處在於,讓我們有機會乘坐「時光機」,來回望137億年前的早期宇宙,遙望古老星系最初的模樣。 10年前,敖宜平和團隊裡的法國科學家在一個選定天區中,開展宇宙早期星系的觀測研究,碰巧包含了4個超大尺度的萊曼—阿爾法團塊。 然而,後續研究並沒有馬上開展,主要受制於觀測儀器的精度、觀測數據的缺乏。 轉機發生在2016年。
-
宇宙不尋常區域被發現,5億光年的巨大空洞是什麼?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科學家在宇宙內發現一個巨大虛空,寬度達到5億光年,星係數量遠低於相關理論想定。宇宙浩瀚無邊,在窺探銀河系深處時,天文學家仍能探測到極少量氣體。這是因為當恆星和星系的光線穿過宇宙內的氣體,特定波長的光線會被物質吸收,哪怕物質只是零星分布。在地球上,科學家能夠探測到相關信號。
-
為什麼26號元素鐵,可能是宇宙最後一種元素?
從第1號元素氫(H)到第98號元素鉲(Cf)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更重的元素則是通過人工合成出來的。理論上,人類還可以合成出更重的元素,最重的元素有可能是第184號元素。在地球上,氧、矽、氮、鋁、鐵等都是十分常見的元素。但在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兩種元素——氫和氦,其中氫的質量佔比為75%,氦的質量佔比為24%。
-
來一次虛擬的時間旅行,看宇宙大爆炸之後,這世界都發生了什麼?
但時到如今,對宇宙的起源與演化的爭議依舊存在,但已僅僅只是小範圍的,宇宙學界的大部分的人已經認同了「大爆炸宇宙學說」,這些人都是學界頂尖的人物,之所以意見得到了同一,正是因為「大爆炸宇宙學說」理論的嚴密性,最起碼還沒有另一種起源理論能替代或者超過「大爆炸宇宙學說」。那麼,宇宙從誕生到現在,是如何演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