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宇宙:大爆炸後宇宙演化的精準模型出爐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科技日報訊 科學家們現可以在計算機上「從零開始」創建一個宇宙,更重要的是,還能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模擬出星系的分布和組成。5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宇宙學論文,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比之前都要準確的宇宙演化新模型,其代表著模擬星系形成上的一項重要進步。

  我們希望從大爆炸的餘暉開始,一直注視著宇宙隨著時間而向前演變的模樣,計算機能幫助我們「壓縮」這一過程。實際上,近年來模擬宇宙數億年誕生和演化過程的計算機模型一直在進化中。但以前的此類模型,都只能夠大體上重現我們在宇宙中觀察到的好似一張「宇宙網」般的星系,卻在模擬出混合的星系群落或者預測氣體和金屬含量上失敗了,難以精確地呈現它們。而這個新出爐的模型卻正確地重現了在觀察研究中所發現的宇宙特徵。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馬克·福格爾斯伯格和他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完全「創造」出人們在宇宙中所能觀測到的各種各樣的星系。2012年,福格爾斯伯格已藉助軟體模擬出一個與我們的宇宙有著許多類似特性的模型,其包含了人們在局部宇宙所觀察到的星系。日前,團隊最新報告了一個從宇宙大爆炸後1200萬年開始、持續130億年的宇宙演化模型。這個模型產出的一系列旋渦星系、橢圓星系以及它們的氫和金屬含量,都與人類既往觀察結果相符。

  研究團隊把他們新模型的成功歸功於計算能力的迅速發展。經改善了的計算機數值算法以及更加可靠的相關物理模型的出爐等因素,讓他們能夠同時為形成星系的不同部分的演化進行模型建設,包括重子(宇宙中的可見物質)和暗物質。而目前,理論界對於暗物質主要是由重子物質還是由非重子物質組成,尚有很多爭議,本論文作者也指出,新模型預測出的重子物質對暗物質的分布影響,可能推動未來宇宙演化的相關研究。

  更為逼真、準確的宇宙模型如同「宇宙切片」,是天文學家深入了解銀河系構成的重要方式,同時也可以讓人們計算出,宇宙是如何隨時間發生變化的。

相關焦點

  • 河圖宇宙模型和宇宙大爆炸
    人類歷史上有兩個宇宙學高峰,一個是現代宇宙學;一個是河圖洛書宇宙學。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河圖洛書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公認的講解宇宙構造和推衍宇宙演化的神秘圖案,一直被譽為千古之謎,本人通過研究破譯
  • 一波三折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最終被接納,怎麼做到的?
    科學史上故事很多,今天老郭不想給大家分享那些勵志奮鬥的感人故事,而是要給大家分享一件趣事:神父提出的宇宙火球模型,被反對者譏諷為「大爆炸模型」,後來火球模型逐漸被實驗觀測所證實,這個曾經被大家用來譏諷的名稱「大爆炸模型」反而被學術界沿用了下來。
  • 宇宙大爆炸——宇宙的前世今生
    宇宙的演化的不同時期關於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有兩種理論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和穩恆態宇宙模型。穩恆態宇宙模型該模型特意地迴避了宇宙大爆炸,認為宇宙是無限的,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總是保持同樣的狀態。但是我們在觀測中發現,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這就和穩恆態宇宙模型產生衝突了。還有關於新物質的產生,穩恆態宇宙模型認為是從虛無中產生,不是按照愛因斯理的物質和能量轉換的關系所產生的。還有這個模型和我們日常的觀測事實也不符合,例如宇宙背景輻射,各種射電源的強弱、遠近等。
  • 宇宙大爆炸模型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宇宙不到一小時就造出了原子,幾百萬年就造出了恆星和行星,而造出人類卻用了50億年!」——喬治·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訴我們宇宙是有起源的,萬物是經過數億年的演化發展至今的。而這個模型的提出也給出了我們很多關於宇宙起源的預測,並於我們的觀察結果相符!
  • 法國推出結構模型演示大爆炸至今宇宙進化史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研究人員完成了迄今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迪烏斯:全宇宙運行」,模擬了全部可觀察到的宇宙從大爆炸到今天的結構演化過程
  • 宇宙學家是如何看待「大爆炸宇宙模型」與「穩恆態宇宙模型」的?
    上個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心中那個「靜態的宇宙」幾乎已經成型,然而哈勃的發現改變了這一切,「純靜態的宇宙模型」已經被兩個新生的理論所替代,那就是——「大爆炸宇宙模型」和「穩恆態宇宙模型」。我們可以有兩個選擇:可以選擇「大爆炸宇宙模型」,它要求宇宙有一個創生的時刻,它的過去和未來有著天壤之別,有著有限的歷史和未來,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穩恆態宇宙模型」,它有著永恆的歷史和未來。並且有連續的物質產生,「大爆炸宇宙模型」可以解釋氫和氦的豐度,而「穩恆態宇宙模型」更容易被人們接受,它本質上卻回到了永恆宇宙的保守觀點。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
  • 大爆炸真的發生過嗎?科學家質疑宇宙的起源故事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的雛形照片勒納的新研究在大爆炸理論的基本元素之一中發現了漏洞,即宇宙中存在大量輕化學元素。根據該理論,氦、氘和鋰等輕化學元素在「爆炸」後的最初幾分鐘內就開始形成,而較重的元素則起源於宇宙歷史上更晚的恆星。
  • 宇宙大爆炸理論很好解釋了宇宙的誕生,宇宙不是神創造的
    他利用我們前面所說的技術來繪製宇宙全景,由此得到的圖景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第一個奇特之處在於,宇宙似乎是不穩定的。宇宙中大多數遙遠的天體似發生紅移。換句話說,它們似乎正在遠離地球而去。這一點是人們沒有料到的,因為自牛頓生活時代以來,大多數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是穩定的。
  • 銀幣上的宇宙大爆炸,紐埃2019年大爆炸理論鑲嵌隕石彩色銀幣
    宇宙大爆炸,簡稱大爆炸(英文:Big Bang),是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根據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觀測結果,這些初始狀態大約存在發生於300億年至230億年前),並經過不斷的膨脹與繁衍到達今天的狀態。
  • 無神論者反對大爆炸的理論:穩恆態宇宙模型—時間不可能有開端
    大爆炸理論剛被提出後不久,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時間有開端嗎?多數人不喜歡這個觀點,因為它看起來充滿了神的味道。當然這個觀點一開始得到了天主教會的支持,因為大爆炸宣稱的時間有開端的觀點和《聖經》創世非常和諧。那麼時間是否有開端?我們的宇宙真的是被某種力量創造出來的嗎?
  •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六——大爆炸宇宙論
    大爆炸宇宙論是理論天體物理學努力去建造的宇宙理論模型,企圖使天體物理觀測結果能夠自洽,與其說是科學理論,不如說是哲學思想。  宇宙是時間、空間、物質的總和。宇宙指人類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時間。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按照自然科學的解釋,20世紀中葉,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
  • 毫不起眼的氘元素,緣何成為構建宇宙大爆炸模型的重要基石?
    實際上,說是「挑戰」,卻根本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他們甚至連大爆炸模型是如何來的都搞不清楚。大爆炸宇宙模型雖然說並不完美,還有些東西解釋不清,比如說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但是就目前來說,沒有其他模型能比這個模型更好地與當前可觀測宇宙相吻合。這一點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元素「氘」上體現出來。
  • 迄今最詳細宇宙模型建成
    來源:科技日報一個國際科研團隊最近創建了迄今最詳細的大尺度宇宙模型TNG50。這一虛擬宇宙「芳齡」約138億歲、寬約2.3億光年,包含數萬個正處於演化中的星系,星系的細節程度與單星系模型中的相當。該模型跟蹤了200多億個代表暗物質、氣體、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的粒子。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0日報導,這一模型擁有前所未有的解析度和規模,使研究人員能了解有關宇宙過去的重要信息,揭示宇宙間各種曼妙多姿的星系如何演化為如今這般「模樣」,以及恆星爆炸和黑洞如何觸發了星系的這些演化。
  • 宇宙大爆炸發生後三十萬年究竟是什麼情景?看科學家怎麼說!
    2012年,彭羅斯發現了宇宙大爆炸之前還存在另一個宇宙的證據。在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研究中,發現了神秘的同心圓現象,可以認為宇宙之前還有宇宙,並且提供了在前一個宇宙中所發生事件的痕跡。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讓我們「窺視」了在大爆炸發生後三十萬年的情景,這段時期與長達137億年的宇宙年齡相比顯得極其短暫。
  • 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
    那麼你可能想問: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大爆炸理論存在的問題,以及暴脹理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大爆炸理論並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謎題,包括:宇宙最初的熱大爆炸狀態從何而來?
  • 宇宙大爆炸和放鞭炮一樣嗎?
    然而,15年後出現另一批對「宇宙大爆炸」感興趣的人。這群人有一個領袖,名叫羅伯特·迪克。而詹姆斯·皮布爾斯就是他的學生,二人在1964年,合作了一篇論文。文章中,再次預言宇宙微波背景的存在,而且宇宙微波背景的溫度是3K左右。但並未提及15年前伽莫夫團隊的研究,也許是年代久遠,迪克團隊忘記前人已做。事實上科研工作中,如果前人已做研究,後人再做,在撰述論文時應當有引用。
  • 科學家打算創造宇宙模型?可根據量子波現象來樹立模型!
    最近有媒體稱,著名的科學家希爾珂.魏因富特納正打算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宇宙。如今她和自己的同事一起,正在做一枚直徑一米的巨型超導磁線圈。線圈的內部存有液體,而液體的波浪則代表著宇宙當中物質波動的現象。魏因富特為什麼想要創造一個宇宙呢?
  • 除了大爆炸理論外,還有這十種驚世駭俗的宇宙起源論
    一、準穩態模型起初存在著兩種理論,其中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奇點開始。在這個點上,一切都無限凝縮而且時間尚不存在。穩態理論提出了相反的模型,它認為宇宙沒有所謂的開始,因為它一直都是存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證據的出現,大爆炸理論逐漸勝出,因為在1964年發現的宇宙背景輻射被證明是大爆炸的產物,這表明宇宙是有開端的。但是有些人對於被駁斥的穩態理論念念不忘,而此理論在1993年被更新了,變成了準穩態模型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宇宙在膨脹的同時也產生了無數的小團物質,這被稱為小爆炸。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來源:新浪科技根據經典理論,超大質量黑洞並沒有足夠時間在年輕的宇宙中發展。然而,觀測結果表明它們在大爆炸後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這項研究利用一個初始模型,提出了在超大質量黑洞發展的初始階段存在一個非常快的形成過程,此前科學家認為這一過程相對較慢。因此,研究結果就從數學上證明了超大質量黑洞在年輕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調和了其發展所需的時間和宇宙年齡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