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的「大爆炸宇宙模型」,最終被接納,怎麼做到的?

2020-12-16 科學塢

科學史上故事很多,今天老郭不想給大家分享那些勵志奮鬥的感人故事,而是要給大家分享一件趣事:神父提出的宇宙火球模型,被反對者譏諷為「大爆炸模型」,後來火球模型逐漸被實驗觀測所證實,這個曾經被大家用來譏諷的名稱「大爆炸模型」反而被學術界沿用了下來。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過程

背景知識:宇宙學原理

愛因斯坦在創立了廣義相對論後,當然是希望能夠把這個理論應用於其他科學領域的研究。很顯然,由於引力幾乎是電磁力的10^37分之一,這個理論不會在量子層面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在宇宙中,引力的作用是主要的,所以把廣義相對論用在宇宙學的研究中就是非常適合的。

由於光以有限速度傳播,所以我們看到的宇宙即是空間也是歷史。天文學的觀察表明,無論遠近,星系團都是均勻各向同性分布的。由于越遠的星系團,它們的圖像越古老,這表明星系團不僅僅是現在均勻分布著,而且過去也是如此。

愛因斯坦就是基於這樣的觀測事實,總結出一條原理:在宇觀尺度上(10^8光年以上),宇宙中的物質始終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這就是宇宙學原理。

第一波:靜態宇宙模型

從宇宙學原理來說,宇宙在大尺度上考慮是靜態的,也就是說是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這樣,就可以利用愛因斯坦場方程來求解出宇宙模型。

這個方程由10個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可以確定10個決定時空幾何性質的未知函數。由於方程組內有4個恆等式,所以獨立方程是6個。再加入4個與坐標系選擇有關的微分方程作為「坐標條件」,這樣,獨立方程仍然是10個。

10個方程10個未知函數,正好匹配。但求解微分方程必須要有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要知道求解的宇宙最初始的情況和邊界情況。對於一個靜態宇宙,那麼過去和現在一樣,初始條件就可以選擇現在的狀態。

但是宇宙的邊界是什麼樣?這個問題就回答不出來了。愛因斯坦構想了一個「有界無邊」的宇宙,既然沒有邊,也就不需要有邊界條件了。所謂的有界無邊就是一個類似球體這樣的三維空間,時間是無始無終的。

第一折:愛因斯坦宇宙項

有了前面的「有界無邊」的設想,愛因斯坦就開工了。然而,經過艱苦的努力,他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後來他終於明白了,廣義相對論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廣,而引力只有吸引力沒有排斥,這樣的模型是不可能穩定的,也就不可能是靜態的。

要想得到不隨時間變化的靜態宇宙模型,必須在場方程中引入「排斥效應」,這就是後來愛因斯坦在場方程增加的所謂「宇宙項」。在宇宙項的引入之後,愛因斯坦得到了自己的有界無邊的靜態宇宙模型。

第二折:膨脹宇宙模型與脈動宇宙模型

1922年,前蘇聯數學物理學家弗裡德曼,用愛因斯坦最早的場方程(不包含宇宙常數那個場方程),求出了一個嚴格解,這是一個動態的脈動或膨脹的宇宙模型。由於與靜態宇宙解有矛盾,所以愛因斯坦認為這篇文章有誤,不能發表。

弗裡德曼不得不將這篇文章發表在德國一個不太知名的數學雜誌上。雖然文章發表了,但是並沒有引起學術界的注意。

1927年,比利時神父勒梅特也得到了類似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

第三折:「宇宙蛋」與宇宙演化論

為了解決「上帝」是怎麼創造宇宙這個問題,勒梅特用熱力學分析認為,最初的宇宙是一個熵極小的狀態,是一個「宇宙蛋」,這個蛋「爆炸」膨脹、混亂度不斷增加,熵也就在不斷增加,最終演化成了我們今天這個宇宙。

所以在勒梅特神父看來,「上帝」最初創造的並不是我們今天這個宇宙,而是最初的那個「宇宙蛋」,然後這個「蛋」爆炸,演化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兩年以後,也就是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通過天文觀測得到了哈勃定律,該定律表明宇宙確實在膨脹。

弗裡德曼和勒梅特的工作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愛因斯坦也最終接受了宇宙膨脹模型是對的,表示願意放棄自己的靜態模型,並且宣布自己的在場方程中加入宇宙項錯誤,1915年提出的不包含宇宙項的場方程才是唯一正確的廣義相對論基本方程。

愛開玩笑的俄國物理學家加莫夫帶著他的學生阿爾法開始研究宇宙膨脹模型,由於研究所裡面還有一位叫做貝特拉的核物理學家,加莫夫就把他也拉到團隊中來,這樣三個人的名字就很像阿發、貝塔、伽馬(α、β、γ)。

1948年,加莫夫以α、β、γ的名義,聯合發表了關於火球模型的論文。在論文中,他提出了宇宙演化的火球模型。這個模型認為,宇宙是從最初的核火球,在爆炸中膨脹開來,並且逐漸降溫,核子與電子結合成原子、分子。

最初的元素以氫為主,包含少量的氦,慢慢聚集成原始的星雲,並進一步形成恆星。組成恆星的氣態物質不斷收縮,在引力的作用下轉化為熱能,大的恆星溫度可以高到上千萬度,從而引發核聚變反應,形成發光的恆星。

加莫夫認為,宇宙膨脹是一個不斷降溫的過程,但是在有限時間內溫度不會降到絕對零度。他認為當前宇宙中還應該存在大爆炸的餘熱,他估算這一餘熱的溫度約為5K左右。

加莫夫的另一個預言是宇宙中氦的風度,他通過計算,認為如果自己提出的火球模型正確,宇宙中的元素應該有大約四分之一是氦。

嘲笑成真

嘲笑這個火球模型的人譏諷加莫夫的宇宙模型為「大爆炸宇宙模型」,後來由於哈勃等人的工作,使得加莫夫的預言被實驗觀測所證實,於是「火球模型」被眾多科學家們所接納。當初用來嘲諷加莫夫的「大爆炸模型」這個「名稱」也被學術界給沿用了下來。

勒梅特與加莫夫的大爆炸模型意義重大,因為它首創了宇宙演化的觀念,雖然我們今天的大爆炸模型已經被不斷改進發展,但是這個模型的基本框架和宇宙演化、進化的思路一直都被沿用下來。

結束語

跌宕起伏的宇宙大爆炸學說最終確立的故事只是科學發展中眾多歷史事件的一個片段。我們追溯歷史,就不難發現科學發展的艱難,同樣我們應該從科學史中找到科學研究方法的精髓:實驗觀測證明。

從實際出發,從觀測事實出發,就連愛因斯坦也不得不接受客觀的檢驗。對於愛因斯坦能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我是非常的欽佩。他建立的錯誤的靜態宇宙模型,這一點點小的瑕疵不能遮蔽他的光芒。

補充資料:有三個觀測結果支持大爆炸宇宙模型:1)哈勃定律;2)宇宙中氦的豐度;3)微波背景輻射。

親愛的小夥伴們,看完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的故事,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參與。

相關焦點

  • 河圖宇宙模型和宇宙大爆炸
    人類歷史上有兩個宇宙學高峰,一個是現代宇宙學;一個是河圖洛書宇宙學。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河圖洛書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公認的講解宇宙構造和推衍宇宙演化的神秘圖案,一直被譽為千古之謎,本人通過研究破譯
  • 宇宙大爆炸模型正確的概率有多大?
    「宇宙不到一小時就造出了原子,幾百萬年就造出了恆星和行星,而造出人類卻用了50億年!」——喬治·伽莫夫大爆炸宇宙模型告訴我們宇宙是有起源的,萬物是經過數億年的演化發展至今的。而這個模型的提出也給出了我們很多關於宇宙起源的預測,並於我們的觀察結果相符!
  • 創造宇宙:大爆炸後宇宙演化的精準模型出爐
    科技日報訊 科學家們現可以在計算機上「從零開始」創建一個宇宙,更重要的是,還能以前所未有的準確度模擬出星系的分布和組成。5月8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宇宙學論文,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比之前都要準確的宇宙演化新模型,其代表著模擬星系形成上的一項重要進步。
  • 毫不起眼的氘元素,緣何成為構建宇宙大爆炸模型的重要基石?
    實際上,說是「挑戰」,卻根本拿不出有力的證據,他們甚至連大爆炸模型是如何來的都搞不清楚。大爆炸宇宙模型雖然說並不完美,還有些東西解釋不清,比如說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但是就目前來說,沒有其他模型能比這個模型更好地與當前可觀測宇宙相吻合。這一點可以從元素周期表中一個毫不起眼的元素「氘」上體現出來。
  • 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
    那麼你可能想問:宇宙的一切來自大爆炸,那麼大爆炸又是來自哪裡?大爆炸理論存在的問題,以及暴脹理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大爆炸理論並不完善,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謎題,包括:宇宙最初的熱大爆炸狀態從何而來?
  • 宇宙大爆炸開始那個「爆發點」在哪裡,那裡是宇宙中心嗎?
    很多人一直對宇宙大爆炸是怎麼炸的鬧不明白,總想找到宇宙起爆的那個點。宇宙大爆炸理論還是個正在不斷深究完善的理論,而且時空在奇點消失,更無法追溯到奇點之前,所以誰也說不太明白。但我們可以依據現有理論,試著討論一下。不要把宇宙大爆炸想像成一個爆竹那樣的炸開來。
  • 法國推出結構模型演示大爆炸至今宇宙進化史
    新聞來源:科技日報據物理學家組織網4月13日(北京時間)報導,法國宇宙理論實驗室研究人員完成了迄今首個宇宙結構計算機模型——「迪烏斯:全宇宙運行」,模擬了全部可觀察到的宇宙從大爆炸到今天的結構演化過程
  • 無神論者反對大爆炸的理論:穩恆態宇宙模型—時間不可能有開端
    大爆炸理論剛被提出後不久,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時間有開端嗎?多數人不喜歡這個觀點,因為它看起來充滿了神的味道。當然這個觀點一開始得到了天主教會的支持,因為大爆炸宣稱的時間有開端的觀點和《聖經》創世非常和諧。那麼時間是否有開端?我們的宇宙真的是被某種力量創造出來的嗎?
  • 宇宙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
    在大約137億年前,我們很難想像整個宇宙整個宇宙作為奇點。大爆炸理論是試圖解釋宇宙形成主要理論之一,宇宙中的所有物質——所有空間本身——都以小於亞原子粒子的形式存在。一旦想到了這一點,就會出現一個更加困難的問題:在發生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大爆炸前存在什麼?
  • 世界是怎麼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與宇宙起源
    它引發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研究。 為什麼會有「都卜勒效應」呢?都卜勒解釋說聲音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聲波,它是通過空氣來傳播的。聲波在聲源趨近時被壓縮,音調相應地升高;相反,隨著聲波舒展遠去,音調也隨之降低。都卜勒證實,光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與觀測者反方向運動,光源的光波發生譜線紅移,波長變長;相反,當光源向著觀測者運動時,譜線就向紫端位移,光波也隨之變短。
  • 大爆炸真的發生過嗎?科學家質疑宇宙的起源故事
    起源故事孰真孰假,被放棄的大爆炸,真相另有玄機大約在138億年前,一次事件產生了極熱且密集的中子和電子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粒子開始結合在一起,最終產生了一個原子——氫。之後氫也開始結合,並從宇宙的原始湯中慢慢形成恆星和星系。
  • 除了大爆炸理論外,還有這十種驚世駭俗的宇宙起源論
    一、準穩態模型起初存在著兩種理論,其中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由奇點開始。在這個點上,一切都無限凝縮而且時間尚不存在。穩態理論提出了相反的模型,它認為宇宙沒有所謂的開始,因為它一直都是存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證據的出現,大爆炸理論逐漸勝出,因為在1964年發現的宇宙背景輻射被證明是大爆炸的產物,這表明宇宙是有開端的。但是有些人對於被駁斥的穩態理論念念不忘,而此理論在1993年被更新了,變成了準穩態模型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宇宙在膨脹的同時也產生了無數的小團物質,這被稱為小爆炸。
  • 宇宙起源究竟是怎樣的?科學家推翻宇宙大爆炸理論,各執己見
    地殼由宇宙中的氣體和塵埃組成。那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呢?那是最根本的問題所在。關於宇宙的起源問題,經過無數次的研究和猜測,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最具說服力的理論,即大爆炸理論。宇宙大爆炸無疑是成功的,它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宇宙問題。但它並不能被稱為一個結論,因為它還沒有得到證實。而且,最近,一些科學家聯合起來對大爆炸理論提出了質疑,他們的矛頭指向了這個很難自圓其說的領域。假如宇宙是從大爆炸中產生的,那麼一定存在一種大爆炸前的狀態,即大爆炸理論所稱的「奇點」。
  • 宇宙大爆炸和放鞭炮一樣嗎?
    但最終問題逃不開哲學上終極審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20世紀天文學一系列的發現,人們將目光開始投向暗物質,暗能量的探索過程之中。1998年高紅移超新星的發現,人們認識到我們的宇宙似乎在存在的前段時間,由於重力的影響,所以膨脹速度緩慢,後來暗能量超過重力,一腳踩在宇宙加速器上,宇宙加速膨脹。
  • 宇宙大爆炸如何提出,怎麼論證,看愛因斯坦,哈勃等天才探究真相
    有了這個寶貝,愛因斯坦就想算算這宇宙是咋運行的,這一算可不得了,結果表明宇宙不穩定,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將最終被拉向其他更大質量的天體,直到它們全部墜入同一個坑內。(就是大魚吃小魚,最後最大的那一條把大家都吃了,乖乖啊)這結果告訴我們,宇宙好像正在自我毀滅。這一定是個玩笑,因為我們並沒有觀測到宇宙正在自殺的跡象。
  • 現代自然科學重要概念連載六——大爆炸宇宙論
    大爆炸宇宙論是理論天體物理學努力去建造的宇宙理論模型,企圖使天體物理觀測結果能夠自洽,與其說是科學理論,不如說是哲學思想。  宇宙是時間、空間、物質的總和。宇宙指人類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時間。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按照自然科學的解釋,20世紀中葉,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
  • 銀幣上的宇宙大爆炸,紐埃2019年大爆炸理論鑲嵌隕石彩色銀幣
    宇宙大爆炸,簡稱大爆炸(英文:Big Bang),是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根據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的觀測結果,這些初始狀態大約存在發生於300億年至230億年前),並經過不斷的膨脹與繁衍到達今天的狀態。
  • 宇宙大爆炸的命名者:這個理論完全胡說八道!
    宇宙大爆炸有些理論,即使是普通人都會覺得聽著熟悉,宇宙大爆炸理論就是其中之一。這一切都始於1949年3月28日,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中討論了他自己關於宇宙起源的觀點,他認為宇宙並沒有真正的開始。霍伊爾認為,宇宙沒有一個確切的起點,他支持廣泛流傳的「穩態宇宙模型」,也就是宇宙不斷地在各個時間、各個地方製造新物質,即使追溯無窮的過去也一樣。
  • 宇宙研究有幾種經典模型?
    在對宇宙的研究過程中,有幾個宇宙模型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經典宇宙模型牛頓最早用經典力學方法和歐幾裡得的幾何觀念建立了絕對的無限的宇宙體系。相對論宇宙模型愛因斯坦於1915年11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和時間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建立起了有限無邊的四維宇宙模型。
  • 什麼是恰當的宇宙模型?
    《科學美國人》4月號說,通過觀測超新星,得到一個哈勃常數,而對宇宙背景輻射的研究呢,推算出另一個哈勃常數。兩個數值無法調和,意味著宇宙模型需要修改。其實不管怎麼修改,在現有的大爆炸理論下面,宇宙要麼膨脹死,要麼坍縮死。能不能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