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橋流水人家,這六個字是人們對江南水鄉的經典概括。近年來,我遊過的江南水鄉不少的古鎮,像蘇州的同裡,無錫的惠山,浙江的烏鎮、西塘、南潯等,唯獨有著中國第一水鄉之稱的蘇州周莊還未去過。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旅遊幾乎是停擺了。最近省內遊已恢復,加之在家也憋久了,趁著清明小長假,跟隨旅行團的一日遊去周莊走馬觀花。
從泰州乘大巴,4個多小時的車程到達周莊。由於疫情還未全面解除,到達周莊停車場後,戴著口罩,出示蘇康碼填表測體溫,身上貼上周莊遊客中心的「健康出行,安心旅遊」的標誌乘坐景區的交通車到達景區內。
導遊趙女士開玩笑地說,特殊時期戴著口罩的旅遊也是一道特別的風景線,你們用手機記錄下來。周莊旅遊公司對泰州組團的遊客來周莊旅遊也十分重視,據說我們泰州是疫情後第一個組團來周莊旅遊的,特意打出「江蘇人遊江蘇——水鄉周莊行泰州專線車」的橫幅歡迎我們。
導遊介紹說,周莊的雙橋是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到周莊一定要多看一眼。走到實地,一看是呈拐角型一拱一平、一方一圓的兩座普通的古老石橋。為何名氣這麼大呢,請教度娘,原來是陳逸飛先生根據同學在周莊的攝影照片用西方油畫技法表現東方水鄉神韻的油畫《故鄉的記憶——雙橋》。1985年美國石油大王哈默訪華時,將巨額收購的陳逸飛這幅油畫作品作為禮品贈送給鄧小平,從此周莊走向了世界。
周莊的張廳、沈廳兩個廳也是遊客必去的地方,是景區的兩大著名建築群。離得很近,是古代兩大富豪的宅邸,古色古香,各有特色。
到了午餐時間,我們就在張廳隔壁的張廳飯店就餐,每人30元的團餐費,吃了周莊名菜萬三蹄,肉卷、白魚、魚香肉絲、青椒炒蛋等10菜一湯,感覺口味質量還不錯。老闆說,他們當天是疫情後第一次接待遊客。
飯後參觀周莊張廳,進門處「周莊張廳」這四個字是費孝通寫的。張廳是周莊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明朝中山王徐達的弟弟徐孟清的後代所建,在清朝初年的時候,徐家衰落了,就把這座房子賣給了一戶姓張的人家,被改名為張廳,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廳金碧輝煌,雕梁畫棟,前後有七進的院子,有七十多間房子,面積一千八百多平方米。
沈廳原名敬業堂,清末改為松茂堂,是周莊最大的民居建築,由江南富商沈萬三後裔沈本仁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所建。整個廳堂是典型的「前廳後堂」建築格局。前後樓屋之間均由過街樓和過道閣連接,形成一個環通的走馬樓,為同類建築物所罕見。老伴戲謔地說,今天是沈老二(我在弟兄之間排行老二)來周莊沈廳本家沈萬三處認祖歸宗了。
白牆青磚黛瓦,小橋流水人家。放眼水鄉周莊,一座座小橋分布其間,橋上是看風景的遊客,橋下河道是身穿青花布的船娘搖著櫓用濃濃吳語為船上的遊客唱著江南小調,兩邊是沿河而居的人家,黛色的屋脊,雪白的粉牆,慄色的板壁,沿岸人家屋簷掛的紅燈籠,層次豐滿又濃淡有致,悠遠古樸裡氤氳著人間煙火。
當天雖是清明小長假,但遊客並不擁擠,大多是周邊開私家車自駕遊的遊客,旅行社的大巴並不多,這樣也好,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還是健康第一。三個多小時的周莊之行,漫步其間,走馬觀花,遊趟在小橋流水間,讓人油然而生小時候的些許記憶,當年泰州城內不也有這樣的場景嗎?可惜,河填了,橋拆了,讓人留下不少遺憾。
歡迎關注泰州沈傑微信公眾號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