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是我熟悉,而又陌生的水鄉古鎮,熟悉的是因為2002年8月來過一次,腦海裡有雙橋,沈廳,張廳的深刻印記,陌生的是小河把古鎮簡單地劃成幾塊,弄街全忘記了,還有它的外圍不斷擴大,從車站到景區入口拉開了長長一段腳步。
無論日曬雨淋,這段路程都讓遊人耗去不少腿力,管理方是否打算:讓遊人一到水鄉入口處就坐船遊覽、歇歇腿腳呢?
我從四季入口踏進周莊,直行百步左轉到雙橋時,頓時感受到小家碧玉的水鄉,一是;十多年來我遊覽了更多水鄉,甚至水城,目光在擴闊,視野在開闊。心胸在廣闊。二是;剛遊覽完西塘、南潯,有了大小的直接對比。
迎著入口處「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的基石,豎立了好長日子,到現在江南其他河道縱橫交錯的古鎮,都把第一水鄉的名號恭讓給周莊。
微雨中,我在現場拍攝的雙橋實景。
寒冬裡,陳逸飛的雙橋油畫意境。
確實,周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由於陳逸飛先生的「故鄉的回憶」油畫系列,一幅畫就讓故鄉名揚天下。
還有一段推波助瀾的插曲,油畫由美國的石油大王收藏,再轉贈給中國領導人,這一推手的廣告作用是四兩撥千斤。
我想:周莊第一水鄉的名號其實還要追溯到元末明初,與周莊巨富沈萬三的人生浮沉息息相關。沈萬三本名叫沈富,浙江南潯人。在周莊建造了家居沈廳,臨街河道正門是很窄,與左鄰右裡幾乎沒有區別,後人不斷向內縱深伸展,這是沈萬三遺留給後人財不可露眼的自保哲學。
沈家招待貴客的八道菜,其中有豬蹄,為免觸怒沒有文化的朱元璋,沈萬三把這豬蹄改為萬三蹄。萬三蹄從此成了周莊的美食特色,名揚天下,味傳神州。
即使如此小心翼翼,最終還是逃不過朱元璋的手心。朱元璋準備在南京建都,並決定擴建應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氣派。但由於戰事頻繁,開支浩大,根本沒錢修城牆。豪富沈萬三答應負責修築聚寶門至水西門一段,還有廓房、街道、橋梁、水關和署邸等相關工程。他不僅延請一流的營造匠師,還整天在工地上督促進度,檢查質量。
儘管一些「檢校」常去工地製造事端,撈取油水,沈萬三卻依然比皇家修築的城牆提前三天完成。可這樣恰恰大駁了皇帝的面子。隨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萬兩黃金,代替皇帝犒賞三軍。這終於讓明太祖龍顏大怒。於是他被籍沒家產,發配充軍雲南邊陲。
我對另一個民間傳說更感興趣:朱元璋對沈萬三說:從初一算起到三十,朕要你第一天捐一文錢,第二天捐兩文,第三天捐四文,如此類推到三十。沈萬三用算盤剔了幾下回應:那就是536870 兩912文。我驚訝這種現代人也認為複雜的代數,沈萬三卻如此輕巧,卓越的商人總有精密的數據頭腦。
碧玉的周莊還有張廳,迷樓,怪樓等景點分流遊人,讓狹窄的麻石路不至於太擠擁。也可以坐船穿梭在小橋流水,搖曳在綠柳詩情畫意中。
我漫步了兩圈,一路與畫畫的學生、市場的小販、店鋪的主人閒聊,話題離不開周莊的變化。
坐遊船是我較喜歡的一舉兩得,既可歇腳,又可遊動。
晚餐後歪打正著散步到古戲臺,剛好七點上演一段錫劇的折子戲,內容可以對照唱詞的字幕,唱腔無法對比欣賞 。
轉到晚上八點,路燈沒有退減,店鋪大多打烊,回到民宿雲中居,我臨水發呆,好長一段頭腦空白,若不是偶爾路過的三兩遊人,小河對岸住家的閒聊聲語,我還沉迷這秋雨水鄉的寧靜。
翌日清辰,雨還繼續,我卻清醒許多了。理一理昨晚的線路,早餐後,再一次漫步在晨雨秋聲中的第一水鄉,留下暗淡的身影,淺薄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