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一部電影:
《岡仁波齊》
昨晚看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決定寫點什麼。隻言片語,僅作分享。
這部電影只有一個關鍵詞:朝聖。
電影開始沒多久的一個畫面,讓我震驚不已。
壯美的雪山背景下,主人公尼瑪扎堆在村口開著拖拉機,身旁圍著送行的村民,準備踏上朝聖之路。車尾剛駛出畫面的瞬間,同去朝聖的一行人突然匍匐跪拜在地,彎腰、手板放地面推行、身體向前滑動、雙手合十、額頭磕在地上、再起身手板合十祈禱……
看到這裡,我眼淚瞬間掉了下來。是什麼樣的信仰,可以讓人如此虔誠?
一直以來,我並不推崇信仰,認為尊重個體差異和個人信念即可。這部電影刷新了我對信仰的認識。
當看到「屠夫」朝拜磕頭中為一隻昆蟲讓路時、當看到這行人為同去朝聖的路人送小毛驢飼料時,我相信:任何一種讓人向善的力量,都應被尊重。
生活於這十一位朝聖之人,不驚不喜、不嗔不怒,生就是生、死即是死。
朝聖之路上,孩子出生了,大家祝福;老人去世了,大家祭拜。告別之後,繼續上路。
電影臺詞中,他們說的最多的話是「這樣很好」,同村人一起去朝聖「這樣很好」、下雪犁地「這樣很好」、在拉薩掙到了朝聖路費「這樣很好」……他們欣然接受生活呈現出的任何方式,該來的來、該去的去,不抗拒、不逃避。
雪崩、車禍、涉水,朝聖路上的所有困難,他們冷靜處之、苦中作樂。湖邊洗頭髮、曬氈被、圍成一圈跳舞,他們笑得純淨而真實。
這部片子有紀錄片式的真實、平靜,猶如一位朋友悠悠講著他的故事。看到電影結束時的與電影角色相同的演員名錄,才明白,果然是藏民們的本色出演。
導演全程跟隨這樣一支朝聖隊伍,從芒康到拉薩,2500多公裡,歷時一年,真實記錄這趟「朝聖之路」,完成了這部影片的拍攝。真實,方有撼動人心的力量。
看完這部電影,我特意去豆瓣看了影評,評分不錯,但也褒貶不一。其中「貶」多是批評導演消費藏民信仰,還有人批評這種朝聖是愚昧的宗教苦行。
我不想討論宗教,只覺得不可輕易斷定朝聖之人愚昧與否。
朝聖也好,信仰也罷,說到底只是一個人心中堅信的一種力量。有人信仰宗教、有人崇尚科學、有人相信自己的價值體系,孰是孰非?
這世間沒有絕對正確的真理,無法斷言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電影最後,畫面定格在雪山朝聖的路上。結尾很妙,我們都在朝聖的路上。
人的一生,總在堅守一些東西,來維持內心的寧靜。總有一些堅守和信念,讓「我」之所以為「我」,讓我們找尋到存在的意義。
這種堅守的力量,或許也可能稱之為「朝聖」。
那麼,什麼是你心中的「朝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