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仁波齊》南京路演 張楊導演分享朝聖經歷

2021-01-09 1905電影網
共9張


1905電影網訊 6月17日,《岡仁波齊》路演第八站來到南京,在這個曾經因「六朝古都」而聞名、如今散發著全新活力的城市,導演張楊與著名影評人、電影文化工作者、專欄作家衛西諦、天空之城影業CEO路偉聚焦時下熱門話題,圍繞「再不出發就老了」這一主題分享了各自的故事和感受。《岡仁波齊》八天路演經過八個不同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和氣息,這種「在路上」的體驗讓張楊導演有了新的感受。而對於「在路上」的經歷,究竟會對人的一生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一問題,張楊導演更以自身經歷和現場觀眾分享幾次進藏帶給他人生歷程的改變。


給人脫胎換骨的感覺,是因為真實與純粹

 

著名影評人,電影文化工作者衛西諦在看過電影之後表示,這部電影讓他十分感動。在很早的時候,衛西諦就開始看張楊的作品,而這些作品也都能把文藝性和商業性的融合度做到非常高。張楊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創作者,但現在的電影市場讓張楊還是有一定的迷茫。衛西諦覺得這就是張楊非常誠懇的地方,而且他認為張楊是一個特別溫和,很動情的電影創作者。看完《岡仁波齊》的時候,讓他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衛西諦覺得,《岡仁波齊》講的就是一群朝聖者在2500公裡的朝聖路上發生的故事,它裡邊沒有太多人為的東西,沒有任何多餘的成分在裡面,所有的故事都是朝聖路上自然而然發生過的,它是一部非常純粹的電影。他認為影片裡講述的是關於人和信仰的關係,同時也是人和自然的關係。這些朝聖者和遠方的山,和腳下的土地、道路,和一路經過的雨、雪,穿過四季,去到他們想要去的地方,這讓衛西諦非常感動。影片的最後一幕——在一片白茫茫的大雪裡,山上那群朝聖者繼續匍匐地向前。衛西諦說他很久沒有在華語片中看到過這麼震撼人心的結尾了,因為這個結尾非常平靜,有種空靈的感覺。

 

聽從內心的湧動,抵制住誘惑才能走出迷茫

 

在一年中,張楊拍攝了兩部關於西藏的電影,而且這兩部作品的反差非常大,為什麼要拍這兩部作品?張楊認為這是他的另外一部分生活。從1991年第一次一個人在藏區旅行三個月之後,讓他的心變野了,後來把家從北京搬到大理,這是他選擇的一種喜歡的生活。但是,有那麼兩年張楊也曾迷茫過。那時候的誘惑對張楊來說還是挺多的,因為電影市場市場特別好,來找他拍戲的人特別多,各種各樣的投資也都來了,那麼到底要拍什麼?張楊說他越來越覺得那些商業的東西跟他關係不是特別大,不是他喜歡的方向,然後就拒絕掉了很多作品。

 

反過來看,在這十幾年裡,有關電影《岡仁波齊》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這兩部電影的創作想法,不斷地在張楊的內心湧動。從張楊的角度來說,其實整個拍攝電影的過程是需要沉澱下去的,要慢慢安靜下來,不斷去思考,去貼近心目中真正的好電影。張楊說在拍攝這兩部電影的一年生活中,想明白了一點事,「你在做電影,就是奔著你心目中的方向,沒有什麼可猶豫的,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觀眾本身也是創作者,心靈感應層面的東西很強烈

 

張楊導演還要去更遠的地方,去拉薩,去昆明。張楊表示,首先這個電影它是一個藏族題材的電影,說的也都是藏語,像拉薩是非常重要的一站,是讓真正的藏族的朋友們看到這樣的電影,這也是他拍這個電影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當這電影放出來的時候,真正的藏族人覺得是好的電影,而不是簡單的從漢族人的角度介入,讓藏族朋友們也看到可以電影拍的非常本質,所以拉薩也是非常重要的。

 

張楊認為,像四川、雲南這些地方有大量的人去過西藏,或者是正在去西藏路上的,有很多這樣的人群,這些人群也是潛在的一些觀眾。張楊說,這部電影不局限於只是喜歡旅行的人,他相信這樣的一個電影,會對那些真正對電影感興趣、了解、喜歡電影的這些影迷們,帶來一些非常不一樣的感受的東西,他相信這些人相信也是真正的觀眾。

 

而衛西諦覺得像《岡仁波齊》這樣的片子,觀眾本身也是一個創作者,他們的心靈感應層面的東西是很強烈的。

 

寧願商業片少做一點,也要把這些溫暖人心的文藝片好好做

 

作為《岡仁波齊》的投資人,天空之城影業CEO路偉透露,他與電影相識是一次偶然的緣分。最早看到《岡仁波齊》之後路偉覺得,能在中國電影商業化如此繁雜的階段裡面,花那麼長的時間成本,歷經艱辛萬苦跨越2500公裡路,拍出如此辛苦的電影,這讓他十分好奇。

 

因為有出品《大聖歸來》和《喜馬拉雅天梯》兩部影片的經歷,讓路偉覺得「不管電影類型的大小,你能不能找到這個電影核心的訴求,特別是導演為什麼拍這個片子,如果我們能夠理解導演當時的初衷,理解這個片子想要傳遞的內容,我們覺得營銷、發行等等的這些東西是才可行,才能有一個策略,不然的話是一個行活」。路偉認為,像《岡仁波齊》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這樣西藏題材的好電影,做一部「賺」一部。有時候商業片可以少做一些,也要把這些溫暖人心的文藝片好好做一下,在電影不長的生涯裡面,爭取多做幾個好作品出來。

 

從北京開始,到大連、西安、成都、重慶、廣州、武漢,然後到南京,路偉說這一路走下來,開始的時候心裏面還有點毛有一點打鼓,因為這個片子定的檔期在6月20號,6月23號有《變形金剛》,有人說你們怎麼能定這檔期呢?路偉說不管任何一個檔期裡面都會遇到很多電影,既然是這樣不如遇見個大的。這一路走來,有非常多喜歡文藝片的朋友們,給了很多的支持。也有很多做自媒體、有其他媒體的朋友,他們寫出來的文字非常走心,讓路偉很是感動。

 

路偉說,從一線市場的反饋,一些觀眾對影片的熱愛給了他很多信心。從檔期來看,沒有所謂的好檔期,只有壞檔期,對於文藝片來講,任何檔期都是合適的。路偉認為當大家都把大盤炒熱的時候,他們能得一點小利就已經很滿足了。而大盤不熱的時候,其實這個片子沒有能力拉這麼大的車子。同時,路偉覺得,這個片子是能夠和觀眾進行交流的,是能夠對話的,觀眾也能夠給它一定的力量和價值。他是覺得像這樣走長線的策略,走點對點的溝通,雖然導演一路很辛苦,但一定是痛並快樂著。他希望像這樣的片子能多放映一些時間,把時間的長度和空間建立起來。

 

第六代中堅導演張楊醞釀26年的新作《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藏曆馬年,是神山「岡仁波齊」的本命年,本片講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波瀾壯闊,實則平靜至極。本片之前在歐美十餘國電影節展映,反響巨大。

 

電影《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影片由和力辰光國際文化傳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樂視影業(天津)有限公司、雲南尚立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馬燈電影有限公司出品,馬燈電影有限公司發行。

相關焦點

  • 《岡仁波齊》長安取經 張楊探尋藝術電影朝聖之路
    從6月10日起,電影《岡仁波齊》開啟院線朝聖之路,此行歷經「北京、大連、西安、成都、重慶、廣州、武漢、南京」八市,主創將與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跨界對談,全面解讀電影的臺前幕後,分享那些在路上找尋信仰的故事
  • 與《岡仁波齊》一起艱難修行:導演張楊背後的三個商人-虎嗅網
    多位創業者與投資人似乎心有戚戚地刷屏一篇用那句雞湯廣告語作標題的文章《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走一步都算數》。《岡仁波齊》,講述了11位藏民穿越2500多公裡、橫跨高原四季磕長頭朝聖的故事。導演張楊以半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西藏曆時一年時間完成,目前豆瓣評分7.8分。
  • 拍《岡仁波齊》的張楊導演,為何你的心中沒有信仰?
    電影《岡仁波齊》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岡仁波齊在藏民心裡就是一座聖山,去那裡朝拜是很多藏民的心願,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帶著叔叔楊培去拉薩和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因為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
  • 26年的朝聖路:張楊最新電影《岡仁波齊》北京啟程
    由著名導演張楊執導,歷時一年深入藏區真實反映朝聖者生活的電影《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岡仁波齊》是一種「在路上」的極致狀態,它展現的是生命在跨越地理距離和生死、成長距離中一個個真實瞬間。從6月10日起,這部跨越2500公裡的電影將開啟為期九天、歷經北京、大連、西安、成都、重慶、廣州、武漢、南京、上海九個城市的全國路演。
  • 從傳播學角度解讀電影《岡仁波齊》的朝聖之路
    關鍵詞:《岡仁波齊》;張楊;傳播渠道;受眾 中國電影近幾年在產量和票房上都實現了飆升,在商業化及產業化方面也取得驚人成績,商業電影表現出無限生機和巨大商機。與此相比,大部分藝術電影卻停留在好口碑低票房的怪圈中,且還在苦苦地探索商業化運作的有效途徑。
  • 《岡仁波齊》姊妹篇電影《皮繩上的魂》在拉薩開啟首站路演
    《岡仁波齊》姊妹篇電影《皮繩上的魂》在拉薩開啟首站路演 2017-07-25 11:07: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張楊拍攝新風格 紀錄劇情片《岡仁波齊》拷問靈魂
    導演張楊帶著自己26年朝聖之路的感悟作品《岡仁波齊》給出了答案,該片將於6月20日正式與觀眾見面。可是,這樣一部紀錄式的劇情片,能否在商業電影大行其道的今天,獲得一絲生存的空間?贏得觀眾的認可?6月10日,導演張楊、影評人尹鴻、鸚鵡史航,歌手老狼一起探討。
  • 大師藝術課《岡仁波齊》導演張楊傳授「即興秘訣」與「操作指南」
    近日,該片導演張楊做客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藝術課」活動,與影迷分享《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等影片的創作經驗,為懷抱電影夢想的年輕人提供了一份詳實的「導演操作指南」。導演張楊現場傳授「導演操作指南」創作靈感源於「體驗與行走」繼作品《岡仁波齊》之後,導演張楊緊接著出版了第一部文字作品《通往岡仁波齊的路》。
  • 《岡仁波齊》張楊對話蘆葦 探尋藝術電影朝聖之路
    共10張 1905電影網訊從6月10日起,電影《岡仁波齊》開啟院線朝聖之路,此行歷經「北京、大連、西安、成都、重慶、廣州、武漢、南京」八市,主創將與不同領域的嘉賓進行跨界對談,全面解讀電影的臺前幕後,分享那些在路上找尋信仰的故事。6月18日,《岡仁波齊》將在上海電影節舉行全國首映禮,主題藝術展也將於同一天在上海新天地啟幕。
  • 《岡仁波齊》6月上映 張楊探尋藝術電影朝聖之路
    ­  第六代導演中堅力量張楊醞釀26年的新作《岡仁波齊》將於6月20日在全國公映。本片講述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此行歷經生、歷經死、歷經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災難、變故、內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昨日,張楊導演與蘆葦、蘇陽等嘉賓一道探討「觀眾需要藝術電影嗎」?
  • 導演張楊:不戀紅塵萬丈 情歸《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海報。與往日相比特殊的是,此次專訪是在張楊導演乘車前往高鐵站的路途中進行的。儘管疲憊萬分,他仍然興致勃勃、侃侃相談。  導演張楊25年的西藏朝聖情結,釀成神聖之作《岡仁波齊》「我想用苦行僧的方式,花一年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張楊說到做到,「像第一次拍電影一樣,用純真的目光發現,用哪怕笨拙的方法找尋」,說到此處,他還不忘謙虛道,「沒有完美的電影,但在藝術上為自己設定一座岡仁波齊,堅定地尋找自己心中的電影神山,便已足夠幸福。」張楊導演將《岡仁波齊》定位為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攝的劇情片,他談道,相比於之前的作品,此次最大的不同在拍攝手法。
  • 十一位藏民拍朝聖電影 《岡仁波齊》背後的故事
    >  朝聖的故事在張楊的腦袋中生長了十幾年,不僅與他26年前第一次進藏,感到的自由精神有關,之後每一次回到西藏,一路上見到的風土人情都催化著這個電影種子的萌芽。後來終於確定了拍攝方案: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用一種苦行僧的方式,跟他們朝夕相處,同吃同住。也不事先規定劇情,就從他們本身的生活裡挖掘故事和人物,我相信這裡面一定能拍出有意思的東西。」張楊對《岡仁波齊》的構想竟很快得到一批志同道合的電影人的認可,團隊和時機都成熟了,但找誰來演是個問題。
  • 【觀影零距離】《岡仁波齊》一場電影的朝聖之旅
    本期影片:《岡仁波齊》    導演:張揚    主演:尼瑪扎堆 楊培 索朗卓嘎 次仁曲珍 色巴江措    上映時間:2017年6月20日    劇情簡介:普拉村村民尼瑪扎堆在父親去世後決定完成父親的遺願
  • 《岡仁波齊》定檔6月20日 張楊新片聚焦朝聖之路
    《岡仁波齊》定檔6月20日 張楊新片聚焦朝聖之路  早在26年前,張楊就曾揣著3000元錢和一臺walkman獨自在西藏流浪3個月:「長途車一路顛簸,塵土飛揚中,我經常和自己對話:我的理想是什麼?
  • 《岡仁波齊》朝聖之路讓心中充滿神聖
    然而,這幾天我發現,有些電影其實更適合一個人去看的,比如最近上映的《岡仁波齊》 而且,我一個人看了。我對這部電影所寄託的期待是,我想看看西藏的風景,藏人的信仰,藏教文化對這片熱土地的渲染。在修辭手法裡,通過對比會凸顯某種特性,對比越強烈,凸顯功能越明顯。
  • 十一個藏民素人要拍一部朝聖電影—《岡仁波齊》(3/7)
    巴德活佛,後來成為《岡仁波齊》中帶著叛逆心上路的少年原型。時機成熟了,演員在哪?藏曆馬年,這顆種子終於蓄齊了力量,破土而出。「《岡仁波齊》是一個沒有程式化劇本的概念,只是這個想法已經在我腦海裡生長了十幾年。後來終於確定了拍攝方案: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
  • 《岡仁波齊》:抵達心靈的樸素之美
    影片簡介:《岡仁波齊》是由張楊執導,尼瑪扎堆、楊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該村的10個普通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裡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影片於2017年6月20日在中國上映,贏得票房10010.1萬元。
  • 《岡仁波齊》導演張楊太有才,處女作便一鳴驚人,難怪文青都愛他
    導演張楊這兩天在微博上的熱度居高不下,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一名自稱「三毛轉世」的文藝女青年在微博上自稱與導演張楊曾經在一起,並且公然示愛。並感謝其妻子,將張楊照顧的很好。該視頻一出,瞬間引爆網絡。人們似乎還沒搞清張楊是誰,就已經在網上開始熱議。
  • 「左腳朝聖,右腳降魔」 張楊兩部電影即將銀幕相遇
    乘勝追擊,該片導演張楊在同一時期執導的另一部西藏題材電影《皮繩上的魂》也正式宣布定檔8月4日。這是一部氣質絕然相反的電影,被比作朝聖的「反轉」,修行的另一條道路,讓人大呼過癮的「魔幻現實主義」和「西部公路片」屬性背後,指向的仍然是一段深入骨血的內心旅途。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在路上和尋找的故事,同時《岡仁波齊》也在探討真實與虛構的關係,而《皮繩上的魂》裡的作家人物,也是導演自身的投射,他所尋找的,同樣是一個真實與虛構的關係。
  • 一部票房近億,一部300萬「五日遊」,《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
    由張楊執導的文藝片《皮繩上的魂》8月18日上映,而上映五天後,華夏電影發出一紙調檔通知,宣布影片於8月23日零時零分終止放映。今年張楊導演的兩部作品接連上映,一部是6月20日上映的《岡仁波齊》,一部是《皮繩上的魂》,兩部電影因為相同的西藏題材、接連的拍攝時期、同樣的主創團隊等被稱為姊妹篇,首先上映的《岡仁波齊》收穫了近1億票房,影片上映兩日票房便突破300萬,以「逆襲」、「奇蹟」等火爆的姿態登上各大頭條,相形之下,《皮繩上的魂》失了許多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