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公映的藝術電影《岡仁波齊》以黑馬之姿斬獲了超過9000萬的票房,即將破億,其豆瓣評分也一直穩定在7.7,影片叫好又賣座。不得不說,《岡仁波齊》在口碑和票房上的可喜成績,為國產文藝片找到了一條值得借鑑的道路。
乘勝追擊,該片導演張楊在同一時期執導的另一部西藏題材電影《皮繩上的魂》也正式宣布定檔8月4日。
和寫實克制的《岡仁波齊》不同,《皮繩上的魂》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公路片,根據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改編,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據了解,《皮繩上的魂》曾拿下上海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影片大部分戲份取景於藏地無人區,森林、草原、沙漠、沼澤、皚皚白雪、鮮紅的丹霞地貌、一望無際的神山聖湖和傳說中「連花生大師」的掌紋地等等場景。
這部與《岡仁波齊》同時期、同地域完成的孿生作品《皮繩上的魂》將在8月4日全國上映。這是一部氣質絕然相反的電影,被比作朝聖的「反轉」,修行的另一條道路,讓人大呼過癮的「魔幻現實主義」和「西部公路片」屬性背後,指向的仍然是一段深入骨血的內心旅途。
兩部電影講述的都是在路上和尋找的故事,同時《岡仁波齊》也在探討真實與虛構的關係,而《皮繩上的魂》裡的作家人物,也是導演自身的投射,他所尋找的,同樣是一個真實與虛構的關係。《岡仁波齊》的拍攝,是張楊一步步理清對這種關係探尋的一個過程。
對張楊來說,通往內心神山的路並非如此簡單,這幾年張楊有些低調,尤其是《飛越老人院》後就很少露面,直到他一口氣拿出了《岡仁波齊》、《皮繩上的魂》兩部片子時,大家被震了一下。在大家都忙著開發IP、忙著各種觥籌交錯的項目和資本共舞時,他一頭扎進冷寂與荒涼的邊陲高原,像修行一樣拍電影,樸實無華的電影,拍出了像心跳和呼吸一樣的自然原色。
「大家都在按照各自的方法修行,包括我自己,這一年同時拍攝這樣兩部電影是我的電影修行,它意味著我必須放棄已知的技巧,跳出創作和市場的安全區,像第一次拍電影那樣,用純真的眼光去發現,用最笨的辦法去尋找。我想嘗試同時用兩種迥異的方式創作,它們應該是電影的兩個極端,而我,正希望在這兩極之間探索。這兩部作品創作形式雖大相逕庭,但內在有著極強的關聯性,我最終的目的,是尋找自己真實的生命和電影的關係。」這是張楊在對創作進行內心拷問後作出的大膽決定,他深知,兩條看似相悖的路,恰恰指向同一個答案。
《岡仁波齊》行走仍在繼續,《皮繩上的魂》8月4日公映。兩部電影,一次完整的修行。擇一技,終一生,拙如此,誠如此。人人都是朝聖路上的修行者,行走仍然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