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安徽境內有一條名為「清溪」的河流,流經安徽貴池城,與秋浦河匯合,最後匯入長江,李白曾多次漫遊清溪,並在多首詩中表達了對清溪的喜愛之情,比如五言古詩《宣城青溪》:
青溪勝桐廬,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傾側。 彩鳥昔未名,白猿初相識。不見同懷人,對之空嘆息。
這首詩大意是青溪風景勝於浙江桐廬,水木、山石、鳥猿均難得一見,只是見不到與我一樣的驢友,我也只能對著美景空嘆息了。
再如《入清溪行山中》:
輕舟去何疾!已到雲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合,溪裡言彌靜。 無事令人幽,停橈向餘景。
這首詩描寫舟中所見清溪四周景色,首句「輕」「疾」二字可見李白的驚喜,三四句寫在舟中起坐有魚鳥為伴,船槳搖動山水的影子,五六句通過聲音反襯山水的幽靜,最後被山間幽美夕景所吸引,李白不由停舟呆坐。
而另一首五言古詩《清溪行》則重在描寫清溪水的清澈,其詩如下: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此詩起句不俗,將水清主觀化,見過諸多名川的詩人見到清溪,內心居然如被洗滌了一般,可見清溪水色不同凡響,接著又以新安江對比,襯託清溪水更清,五六句描敘人在岸邊走和鳥在空中飛,因為溪水的清澈宛如在鏡中、在畫屏中一般,這兩句很有畫面感,讓讀者不自覺身入其境,或是景色實在太美,詩人整日沉醉其中,最後聽聞猩猩啼聲,才恍然已是向晚,而自己依然是那個漂泊無依的遊子。
新安江向來以水清著稱,南朝梁沈約有詩《新安江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同好》云:「洞澈隨清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遊鱗。」大意是新安江無論深處或淺處,冬季或春季,都是透明的,千仞江水可見沿岸喬木,百丈之內可見魚蝦在遊,而李白居然認為清溪水比新安江水更清澈,那會怎樣的清澈呢?
我是六甲番人,敬請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