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家長的細心呵護。但有些時候,卻讓家長感到無能為力。
長牙時候的寶寶整天流口水,弄得下巴上全是口水,甚至出現口水疹的趨勢;情緒煩躁、哭鬧,怎麼哄都哄不好;亂啃咬、發燒,奶也不吃了……
寶寶長牙的這些痛苦,到底應該如何護理呢?
1、寶寶長牙時間
首先,新手爸媽要掌握寶寶的長牙時間。這樣,在這一時期如果寶寶有什麼不適或特殊的反應,家長也能知道寶寶是怎麼回事,如何應對。
大多數情況下,寶寶的第一顆牙齒出現在6個月左右,但也有早一點或晚一點的。家長需要明確的是,寶寶長牙早晚和缺鈣沒有關係,一般與遺傳有關哦。
長牙一般遵從「四四規則」,即從6個月開始,每4個月長出4顆牙,但不是所有寶寶都按照這個時間出牙,全部長完通常要到兩歲半。在5到13歲之間恆牙全部替代乳牙。
有些牙一出來就是直的,也有些是有些歪的,但會漸漸變直。不要擔心空隙問題,牙縫大反而更容易清潔,而且乳牙有牙縫不代表恆牙也會這樣。
2、寶寶長牙順序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寶寶每顆牙齒的最早和最晚萌出時間,雖然這個是長牙的正常順序,但是寶寶長牙順序顛倒的也不在少數哦。
只要牙齒的質量好,長牙順序和通常的不一樣也沒有關係。
而且只要寶寶在1歲半前長牙,媽媽們都不用太擔心。如果到了1歲半,寶寶還沒有長牙的跡象,這時去醫院檢查一下也不遲。
為了方便媽媽們閱讀,再給大家放一張直觀的寶寶長牙圖,這樣就可以看出寶寶的小牙齒是怎樣一顆一顆長出來的順序啦~
3、寶寶長牙不適症狀
徵兆1:口水流得特別多
寶寶出牙時會刺激牙齦神經,從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寶寶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有些寶寶會分泌的比較多,導致嘴部周圍的皮膚在口水的不斷刺激下,變得粗糙皸裂甚至長出皮疹。
徵兆2:牙齦紅腫、疼痛
有時候你會看見寶寶的牙齦部位有些青紫或者紅腫,偶爾還會出現血點。嚴重時牙齦腫痛還會波及到耳朵和臉部周圍的部位,此時寶寶會出現揪耳朵或者揉臉頰的小動作。
徵兆3:啃咬任何入嘴的東西
從咬自己的小手,到咬媽媽的乳頭,甚至是咬陌生人的手指。TA會啃咬任何入嘴的東西,去釋放牙齦內部的壓力,讓自己感到舒服一點。
徵兆4:煩躁易怒
乳牙慢慢頂出牙齦時,疼痛可能會加劇,寶寶不能用言語表達痛苦,就會變得煩躁易怒、愛哭鬧,媽媽們也會感覺孩子沒有之前那麼乖了。
4、護理不適症狀
(1)口水多、口水疹
可以準備一塊柔軟的棉布,用蘸溫水的軟毛巾擦去口水,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引起感染。也可在嬰兒睡覺時,用溫毛巾輕擦局部後,塗些潤膚露防止皸裂。
(2)亂咬
可以每天用紗布蘸點涼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給寶寶一些又冷又硬的東西咬,如冷藏的牙咬膠、磨牙環等。哺乳前先給寶寶按摩牙齦讓寶寶舒服了再餵奶。
如果寶寶咬著乳頭不肯放,可以輕輕撓撓寶寶的小嘴唇使其鬆開。
(3)易怒、夜醒
可以讓寶寶咬磨牙棒,轉移其注意力,同時還要用語言和擁抱給予寶寶情緒上的安撫。
(4)食欲不振
因為牙齦腫痛,寶寶可能不願意吃較熱的食物,媽媽可以給寶寶一些涼爽的流質、半流質或者軟食。吃奶瓶的寶寶可以適當把奶嘴孔調大,易容易喝到又不嗆奶為適宜,實在不願意吮吸,可以改為用杯子或勺子喝。如果寶寶拒絕進食的情況嚴重,就要帶去看醫生了。
同時,牙齒、口腔的清潔也很關鍵:
寶寶還沒長牙,但也要記得給寶寶清潔口腔哦!用紗布或指刷清潔寶寶牙床。
喝奶後,儘量讓寶寶喝幾口白水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寶寶不會吐出來也沒關係,這樣做是為了讓寶寶口腔殘留的奶液減到最少。如果早期實在做不到,可以在給寶寶添加輔食後或出牙後,開始做起來。
5、幫助寶寶刷牙
寶寶從長第一顆牙開始,就要刷牙,每天早晚2次哦!
有兩種刷牙方法:
(1)巴氏刷牙法:牙刷和牙齒呈45°角,牙刷壓進牙齦溝,輕輕用力,震顫幾下,然後向下把東西都刷出來。
(2)旋轉刷牙法:在牙面上打圈,可以按照一定的順序來,不要忘了後牙的窩溝哦。
刷牙時間:大於2分鐘/次
注意,給寶寶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三歲以內的寶寶牙膏不超過米粒大小;三歲以上牙膏不超過小豌豆大小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