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清軍炮臺,裝備精良,見到日軍竟潰敗逃走,清軍反被炮轟

2020-12-11 歷史千裡馬

與很多記載不同,事實上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憑藉著堅甲重炮,快槍如林,軍官考試優秀等表面現象,1891年英國武備報評選清朝海軍實力為世界第8,日本是第16名。美國認定清朝陸軍穩居世界前三,而清朝大臣們也洋洋得意,曾在奏報中自豪的寫到:「大清快槍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楊峰嶺炮臺外景,可以看出這是一座有著非常優秀的19世紀歐洲炮臺要塞風格地作品。當時日軍曾感慨:如若日軍在這放1個中隊,足夠對敵百萬大軍。

楊峰嶺炮臺外景

配備了德國最新款克虜伯重炮的清軍鹿角嘴炮臺。很難想像擁有這樣的炮臺和這樣的大炮,清軍為何還被沒有任何炮擊能力的敵人輕鬆擊潰。圖為日軍佔領炮臺後扭轉炮口轟擊清軍。

清軍在摩天嶺的堡壘陣地。清軍在甲午戰爭的防禦戰除了最後的威海衛,基本上在遭到日軍攻擊後,全都是防守不到24小時就放棄陣地逃跑。這還是火力佔絕對優勢,兵力也有優勢的情況下。

溫泉湯方向,日本第六師團一部在雪地中向虎山行進,日本由於國力貧弱國內無法提供前方足夠後勤保證,日軍普遍缺糧少彈缺衣少藥,士兵在戰地被凍死病死餓死的現象屢見不鮮,此戰日軍凍傷慘重。

日軍「無血」佔領的清軍趙北嘴要塞,這是要塞內的機械裝彈、全向旋轉的重型加農炮.只要清軍稍微有一絲戰意,就是把整個日本陸軍7個師團的全部的火炮全拉上來對轟,也會迅速的被清軍趙北嘴要塞炮臺幹掉。

相關焦點

  • 在甲午戰爭時,清軍和日軍的武器到底誰更強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裡認為清軍裝備了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其裝備比日本裝備的國產村田單發步槍和青銅炮要先進的多,因此清軍的裝備要優於日軍。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裝備的數量。因此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清軍既裝備有最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也有已經被列強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槍、前膛炮,裝備差點的部隊還會有火繩槍和土炮,裝備最差的部隊甚至還在使用冷兵器。比如說日軍在平壤之戰共繳獲了各類連發步槍550支,單發步槍409支,火繩槍201支,這新式的連發步槍不到一半。
  • 甲午戰爭老照片:擁有加農重炮的清軍炮臺,被日軍輕鬆佔領
    1891年,也就是甲午中日戰爭前,英國的一家報紙認為清軍的海軍實力為世界第八,日軍是十六名,清軍的海軍實力更是居世界前三,而且清軍還擁有一千多門大炮。圖為被日軍佔領的楊峰嶺炮臺及清軍重炮。圖為楊峰嶺炮臺外景,這是一座優秀的有著歐洲炮颱風格的建築,當日軍佔領此地以後,日軍感慨道:「如果在此處放置一個日軍中隊,那麼,日軍可以抵抗百萬清軍。」圖為被日軍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就佔領的楊峰嶺炮臺,當時的清軍面對裝備、人數不如自己的日軍,毫無戰意,沒抵抗多久就逃跑了。
  • 在甲午戰爭時,清軍和日軍的武器到底誰更強
    在早先的一些研究裡認為清軍裝備了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其裝備比日本裝備的國產村田單發步槍和青銅炮要先進的多,因此清軍的裝備要優於日軍。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裝備的數量。因此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清軍既裝備有最新式的後膛連發步槍和克虜伯大炮,也有已經被列強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槍、前膛炮,裝備差點的部隊還會有火繩槍和土炮,裝備最差的部隊甚至還在使用冷兵器。比如說日軍在平壤之戰共繳獲了各類連發步槍550支,單發步槍409支,火繩槍201支,這新式的連發步槍不到一半。
  • 揭秘甲午戰爭堅船利炮的清軍為何敵不過不如自己的日軍?
    在甲午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軍備要遠遠超過日軍。單從當時的「戰場之王」大炮來看,清軍在作戰戰場上的野戰火炮和要塞大炮實際上達到1000門以上,而且口徑極為巨大,是日本陸軍師團的炮力的至少10倍-20倍以上,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有著絕對優勢。
  • 甲午戰爭清軍30萬,日軍6萬,為何被會被日軍從朝鮮打到山海關?
    甲午戰爭的失敗,其中一點也是因為清政府的昏暈無能,慈禧只知道享樂。當時清政府擁有的實力,完全可以和日本對抗,但是清朝卻不敢動手,只知道講和。在甲午戰爭之中,在鴨綠江對抗的時候,為什麼清軍30萬人還打不過日軍6萬人?甚至還被日軍打到山海關。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說道說道吧。
  • 清軍連發步槍敗給了日軍單發步槍(五)
    在甲午戰爭中,清軍不是武器不如日軍,反而是優於日軍。但用毛瑟連發快槍的清軍每次遇到使用單發步槍的日軍。幾乎都是大潰而逃。威海衛由於是水師提督衙門的駐地,各炮臺配備的火炮不僅數量多,質量也均屬上乘。據統計,該地25座炮臺,共配備進口的各種口徑的平射炮、地陷炮、行營炮、曲射炮達167尊。由此可見,如果說威海衛之戰失敗的原因是裝備落後,恐怕無論如何也是難以令人信服的。其三,前文已指出,與淮軍相比,其他部隊的裝備均存在著大小不等的差距,但也不可一概而論,有的部隊的裝備還是相當精良的。
  • 甲午戰爭中北洋水師慘敗,清軍陸戰情況如何?輸得更慘
    豐島海戰之後,日軍陸軍也立即出動,駐紮在朝鮮的日本陸軍襲擊了當時位於朝鮮忠清南道牙山附近成歡驛的清軍,史稱「成歡驛之戰」,中日之間的陸戰也打響了。 在甲午戰爭之前朝鮮一直是中國最重要的藩屬國,按理說是不應該有日軍駐紮在朝鮮的。但是在1882年朝鮮爆發了壬午兵變,日本藉口本國僑民被殺而軍事介入其中。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文/寂寞的紅酒甲午戰爭是1894年中日兩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全面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六十多萬裝備精良的清軍在數十萬團練和民壯的協助下,竟然被二十多萬日軍打的落花流水。一場戰爭下來,清軍傷亡大約四萬,雖然日軍傷亡也高達1.3萬,但日本90%的傷亡來自疾病,戰死的日軍僅僅1400多人。也就是說,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消滅的日軍才一千多人,中日的傷亡比簡直高的嚇人。
  • 甲午戰爭中清軍主帥葉志超在國內打仗很猛,為了碰見日軍就慫了?
    葉志超之所以在朝鮮發揮失常,根本原因在於清軍完全不是日軍的對手,壓根打不過日軍。葉志超在國內的對手基本都是農民軍,這些反清武裝的兵員素質、訓練和武器裝備都還處於中世紀水平,對於裝備精良的官軍算不上什麼,即便是太平軍,後期的戰鬥力也非常堪憂。
  • 德軍小炮艦與甲午戰爭:救下高升號百名落水者,卻又炮轟清軍炮臺
    1900年大沽口之戰在甲午戰爭和庚子之變中,曾有一艘「德國雞貂號」活躍於史書中。這個「雞貂號」,在豐島海戰中曾救出上百名「高升」號落水清軍,在1900年又現身大沽口,被炮臺打傷。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激起了臺灣當地中國軍民的群起反對。悲壯的臺灣保衛戰由此打響,日本為此投入了大批軍隊並付出了遠高於甲午戰爭的傷亡。在這場戰事中,德國派出了「雞貂」號炮艦前往臺灣,宣稱要「保護當地德國僑民的生命和財產」。但是,「雞貂」號卻闖入了當地守軍炮臺的警戒線內,嚴重威脅到了中國軍民的防線安全。
  • 德軍小炮艦與甲午戰爭:救下高升號百名落水者,卻又炮轟清軍炮臺
    1900年大沽口之戰在甲午戰爭和庚子之變中,曾有一艘「德國雞貂號」活躍於史書中。這個「雞貂號」,在豐島海戰中曾救出上百名「高升」號落水清軍,在1900年又現身大沽口,被炮臺打傷。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激起了臺灣當地中國軍民的群起反對。悲壯的臺灣保衛戰由此打響,日本為此投入了大批軍隊並付出了遠高於甲午戰爭的傷亡。在這場戰事中,德國派出了「雞貂」號炮艦前往臺灣,宣稱要「保護當地德國僑民的生命和財產」。但是,「雞貂」號卻闖入了當地守軍炮臺的警戒線內,嚴重威脅到了中國軍民的防線安全。
  • 甲午戰爭時,清軍陸軍裝備到底如何?武器真是奢侈,但歸結:真亂
    甲午戰爭時清軍已經進行過武器換裝,很多軍隊算是當時的精銳,就這麼一敗塗地讓清朝上下舉國震驚。那麼甲午戰爭中的清軍,在陸軍的裝備上到底跟日軍差別多大呢?當時的清軍到底有無勝算?二、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平壤之戰失敗之後,淮軍守將葉志超帶領大軍在朝鮮潰退,很快就撤到了遼東地區,日軍則一路追擊到了鴨綠江邊。鴨綠江之戰是甲午戰爭中非常重要的一戰,決定著戰爭未來是在朝鮮打還是在中國東北打。日軍大將山縣有朋帶領3萬人進攻清軍,清軍宋慶和依克唐阿也帶領著3萬人迎戰。
  • 甲午戰爭時期,數十萬清軍為何沒有數萬臺灣義軍消滅的日寇多
    文/寂寞的紅酒甲午戰爭是1894年中日兩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全面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六十多萬裝備精良的清軍在數十萬團練和民壯的協助下,竟然被二十多萬日軍打的落花流水。一場戰爭下來,清軍傷亡大約四萬,雖然日軍傷亡也高達1.3萬,但日本90%的傷亡來自疾病,戰死的日軍僅僅1400多人。也就是說,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清軍消滅的日軍才一千多人,中日的傷亡比簡直高的嚇人。
  • 甲午戰爭時清軍清軍陣亡4萬人,那日軍傷亡多少?結果讓人難以置信
    甲午戰爭以中國的戰敗告終,不僅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陣亡清軍更高達4萬人,那麼與之交戰的勝利者日軍又傷亡多少人呢? 在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北洋水師最得意的先進艦艇被日軍擊沉,這艘世界上也是先進的戰艦竟不是日本海軍的對手
  • 甲午戰爭中最悲哀一幕:日軍用中國大炮轟炸中國艦船
    下面這是一張拍攝於中日甲午戰爭期間的老照片。在這張老照片上,一名日本軍官模樣的人,正在撫摸一門大口徑大炮。這門大口徑大炮,位於威海衛黃土崖炮臺,它的主人原本是中國軍隊。現在,它落入到日本軍隊手裡了。然而,在甲午戰爭中,包括黃土崖炮臺在內的威海炮臺群沒有發揮到應有的作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打響後,清軍節節敗退。北洋水師在豐島海戰和黃海海戰後,退縮到威海衛港,不再出海迎敵,將制海權拱手於人。然而,日本軍隊並沒有放過北洋水師。
  • 此人是屠殺數萬中國人,是旅順大屠殺元兇,後被清軍炮轟而死
    此後日本逐步實施其侵略計劃,1874年日本入侵臺灣;1879年日本吞併中國附屬國琉球;1894年日本借朝鮮東學黨起義之機,趁機派兵入朝,挑起旨在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清政府慘敗,被迫與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告終。然而在那場不堪回首的慘敗中,清軍也並非一無是處。
  • 甲午戰爭失敗的清軍:火炮是日軍6倍,步槍從美國、德國進口
    就算日本克服苦難動員軍隊作戰,還要克服跨海運兵的難題,這對當時的日軍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反觀清朝軍隊可以慢慢走到戰場,如閒庭信步一般,因此清軍穩操勝券。清軍擁有各式火炮1733門,而日本總共才有294門火炮,數量比約為6:1,完全被清軍碾壓。更可悲的是,日軍火炮不光沒有數量優勢,就連質量優勢都沒有!大清朝最不缺的就是錢!
  • 記住它吧:摩天嶺大捷,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唯一的一場勝利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就在這場被日軍碾壓的戰爭中,清軍中有這樣一批鐵血軍人,在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不屈不撓的軍人們,在指揮官有力指揮與士兵們頑強的戰鬥,打敗了一支不可一世的日軍,取得了清軍在甲午戰爭中唯一的一場勝利。
  • 清末老照片:為抗擊英法而陣亡的清軍、圓明園被焚燒後的模樣
    這張照片拍攝於1894年11月,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山炮部隊在旅順口西面方家屯附近炮轟清軍陣地。由於甲午戰爭中清軍戰敗,從而不得不賠償日本大量賠款,而正是利用這筆賠款,從而使近代日本的軍事力量走入了一個新的高度,使日清之間的軍事差距更為明顯。
  • 真實的威海衛之戰:清軍在自己的國土上人數還不到日軍的一半
    甲午戰爭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主要都集中在了甲午海戰了,而遺忘了其實甲午戰爭是一場打了足足半年多的中日大決戰!日本「山東作戰軍」下轄第3、第4旅和原屬第6師的第11旅,共計2.5萬餘人,加上日本聯合艦隊的25艘主力戰艦和15艘魚雷艇,無論是鬥志上還是裝備上都遠遠超過了清朝軍隊!那麼一向以人口眾多著稱的大清帝國此時派了多少軍隊抵抗日本呢?整個山東半島的清軍兵力只有3萬人所有,注意,這是整個山東半島的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