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府」,這個估值400億元,北京二環內唯一在建住宅項目,被視為壓垮中信國安的最後一根稻草。
撰文/ 蔡真
編輯/ 繆凌雲 黃柯傑
01
等待兩年的裁決
曠日持久的「國安府」項目爭奪戰有了新進展。
近日,北京三中院裁定駁回了中信國安的執行異議之訴,而距離2017年4月中信國安提出強制執行異議已過去兩年多。
此前,中信國安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撤銷(2017)京03執異98號執行裁定書;2.確認中信國安對現在的莊勝二期A、C、D、E、F、G地塊項目享有權益;3.不得執行現在的莊勝二期A、C、D、E、F、G地塊項目權益及項目資料。
中信國安強調:如果對現有項目權益及項目資料強制執行,則對中信國安極大不公,造成中信國安的巨額損失、百姓無法獲得房屋,最終勢必造成社會關係、秩序的混亂和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嚴重影響社會穩定。
而法院認為,「其主張的執行標的錯誤實質上針對的並非執行行為本身而是針對執行依據。中信國安的訴訟請求與原判決有關,不符合上述法定的執行異議之訴的起訴條件,應予駁回」。
國安府項目地處北京黃金地帶,圍繞其歸屬權產生的糾紛可謂一波三折。
02
黃金地帶
2009年信達投資與莊勝地產合作開發北京東城區莊勝二期地塊,信達置業為項目開發公司。2012年中信國安取得信達置業100%股權,接盤這個被叫做「國安府」的項目。
中信國安是一家綜合性企業,此前是中信集團全資國有企業。2014年8月,中信國安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中信集團股權降為20.94%。
莊勝地產是京城老牌地產商。1990年湖南人周建和在香港成立莊勝有限公司,兩年後他北上成立北京莊勝,一舉拿下了宣武門外大街東側25公頃舊改項目這塊肥肉。北京00001號土地證上給了莊勝一期。1998年,莊勝一期——莊勝崇光百貨開業,風靡京城。
莊勝崇光百貨東側,北京宣武門向南不到千米,便是中信國安府一期的工地現場。緊鄰國家六大部委機關,東接前門、大柵欄傳統商業街,北望西單現代商業區,這是毫無疑問的黃金地。2014年中信國安府一期開盤均價超過8萬元每平方米。
(項目工地 來源:蔡真攝)
2002年,國家出臺土地招拍掛(即「8·31大限」)政策,北京莊勝出現了資金流動性危機,故而在2009年引入信達投資共同開發莊勝二期。
這筆交易的蜜月期沒有持續太久。
03
判決反轉
合作之初,莊勝按約定可取得信達置業20%股權,但在2012年,信達投資單方將信達置業轉手中信國安,遭到莊勝反對,2013年莊勝地產將信達投資推上被告席,要求解除合約,返還地塊。
2014年,莊勝敗訴。莊勝再訴,2017年最高法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終審判決:協議解除,判信達返還地塊,並支付違約金10億元,莊生則需返還合同款項和拆遷費用27.36億元。
在此項目先後投入約200億元的中信國安陷入「錢地兩空」的局面。兩次官司期間,中信國安進行了混改,並將合約中的B地塊進行了抵押。2014年,國安府一期(即B地塊)交付,但因「限高政策」,15層的樓被削成12層。剩下三層的33戶被安排到二期優先選房。
今年四月,停擺的項目似乎有了轉機。
據4月25日全球財經網一篇名為《中信國安府2020即將盛放》的文章所述:」中信·國安府項目地上整體建築體量約30萬平方米,除一期外後續仍有約27萬平方米體量,以目前宣武門區域二手房價格來看,項目整體價值依舊可觀!此前,項目在2017年因訴訟原因一直未能實現銷售,據了解項目的人士稱,目前項目訴訟進展順利,各方正在努力達成一致意見,以實現項目的儘快銷售!」
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一位莊勝公司內部人士駁斥此消息不實,他告知風雲地產界:「在莊勝的要求下,該項目地塊目前已被有關部門查封,預售證肯定沒有拿到,至少到目前為止,莊勝與中信國安也未達成協議。」
這位內部人士向風雲地產界出示一系列法律文書:2017年3月最高法判決生效,4月申請強制執行,8月北京市三中院發出禁售令;2019年3月最高法院再次督辦,三中院終於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查封涉案地塊,查封期限直到2022年3月12日。
終審判決雖然莊勝贏了,但卻遲遲難以實質性收回。今年四月,國安府工地工作人員告訴風雲地產界:「每天施工,沒有工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建好。」
中信國安是否還有轉圜希望?
此前持續關注該案件的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袁玉柱對風雲地產界表示:「中信國安可在收到裁定駁回後的十日內上訴至北京高院,但不影響北京三中院依據最高院生效判決對該案件的強制執行,北京三中院上個月也已裁定凍結、扣劃信達投資十億元銀行存款,北京三中院裁定駁回中信國安的起訴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上訴幾乎沒有反轉的可能。」
這無疑對身處債務危機的中信國安是巨大打擊。
04
國安危局
今年4月,一份名為《關於懇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函》的文件被媒體曝光,中信國安集團已啟動資產重組工作,且中信集團正就旗下中信國安集團流動性風險向中國銀保監會請求協助。
銀行業知情人士透露,早在3月中旬,這份言辭誠懇的溝通函就在金融圈內廣為流傳,裡面暴露的中信國安集團的債務問題讓業內大吃一驚,業內互相核實後確認涉及負債1558億規模和流動性危機基本都屬實,而金融圈內對中信國安集團的危機早已知悉。
短短一個月內,25億元債務違約、上市公司股份被輪候凍結、債券評級持續下調……加之第一大股東中信集團向相關部門遞送的協調函件,無疑不在說明中信國安集團已經出現了流動性風險,且短時間內解決極為困難。
隨著法院最新裁定的確定,國安府樓盤前路依然成迷,中信國安衰敗的命運恐怕難以扭轉。原本「雙贏」的國安府,如今的局面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