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好吃!早在出發前便已在地圖上標記了許多,而熱情的泉州人又給我們推薦了他們喜歡吃的館子,從閒適下午茶到街邊小攤、蒼蠅館子再到地道閩菜,在西街周圍繞來繞去,沿著中山路南北來回,又總是回到鐘樓,泉州的老城不大,那些美味散著步騎著小電驢便到了,也可以試試招手即停的小白車,涼風迎面,舒爽的很。
位於金魚巷角落的時落咖啡,在烘焙上走中深烘路線,衝煮時膨脹開來的咖啡粉有點可愛。若是不愛深烘的話,也還是推薦來一杯奶咖,堅果、巧克力、奶油風味,醇厚。
同在金魚巷的,還有東來菜頭酸,在巷子兩頭一家老店一家新店,專賣「菜頭酸」,也就是醃蘿蔔,是在泉州值得嘗試的一道滋味。
沿著金魚巷往裡走一些,便是OH KAFE了,二層小樓就像是去朋友家做客。用了濃縮、燕麥奶的「海島姑娘」是別有一番滋味的Dirty,店裡還有許多自製的梅子露、梅子酒,以及,試試加了一顆梅子的「hi summer」吧。
距離老城區不遠的華僑新村,是泉州最早的別墅區,前後5排48棟別墅,每個都有自己的建築風格。十二味咖啡館便是其中一棟,吧檯是進門院子裡的陽光房,烘焙間在別墅的一樓,其餘房間大都可以讓客人們隨意落座。
性價比頗高的手衝,讓人有衝動想要每一款都吃過來的甜品,還有一些轉換口味的特調咖啡可供選擇,預留給十二味咖啡的時間可得多一些才行。
水門巷總店&老店的面線糊是會出現在各大推薦榜單上的泉州特色,適合早飯來一碗加了醋肉的面線糊,再嘗嘗豬肝湯或是大油條,少則個位數填報肚子多則十幾塊多嘗幾個滋味,順便再從這個短短的水門巷逛起,感受泉州的地道。
泉州朋友把春哥鐵板燒和童年憶四果湯放在同一地位上,想來是伴隨成長的重要一味。比起燒烤來,鐵板燒還是要少一些燥熱的煙火氣。雖說燒烤嘛,誰都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裡私藏的一兩家,但到了別處的燒烤,還是藉由當地特色食材,豬血糕、白果等等,再次獲得快樂。
又有泉州朋友推薦說去吃牛排時,我們在腦子裡想到的是鐵板上滋啦啦的西式牛排,帶著疑慮到店時,才曉得牛排之意是牛的排骨。
一口蘿蔔湯就把前面的疑慮塞進了肚子裡,還有燉的入味的牛排,滑溜溜的牛肉羹,淡淡藥膳味的牛雜湯,清爽的蒜蓉生菜,不起眼的不鏽鋼碗裡盛了不容小覷的滋味!
花巷的滷麵館會輕易就人選擇困難症發作,滿滿當當的一牆菜單,輕易就戳破了外鄉人的身份。牛肉滷麵加些魷魚或是花蛤,總是不會出錯的,勾了芡的湯汁裹著面與料一起,滿口的醬香,再配一碟炸魚餅吧,蘸醬更香。
據說泉州人吃薑母鴨也有「派系」,前後阿山後有斯丹。匆忙的行程裡,只來得及嘗了這一家阿山薑母鴨,生薑味淡淡的,連著糯米鴨血都是入味的鹹香,吃著吃著,又在辛辣裡帶出了一些甜味,配著海蠣煎和一碟蔬菜,真的超下飯。
車橋頭文阿小吃附近的聚寶街,是曾經商船上岸的必經之路,繁華一時,但距離現在最為熱鬧的西街區域,還有些距離。像是附近居民食堂的文阿小吃,以林家手打的挑擔魚丸起家。
雖然看起來像是食堂般一字排開,但地道的泉州朋友這兒指指那兒問問,就上了一桌頗有些門道的佳餚。水丸湯可以一人一碗,炸雞卷得配上蘿蔔絲,炣鯊魚如同榴槤般因人而異,海蠣啦鰻魚啦,都是各家有各家的做法。
在海邊城市泉州,找了一家吃海鮮。營業到次日凌晨的阿靜美食,有著大排檔般的嘈雜感,與百米之外的梨園劇院有種巧妙的距離感。
每道菜都超大份量的阿靜美食,大概是當地多人聚餐的選擇之一。明檔點菜的方式可以依據當日的海貨們進行選擇,每道菜的菜色都搭配得超好,拿炒花蛤來說,還加了彩椒、洋蔥、大蔥一同翻炒,好看又好吃。另有蒸河鰻肥美、芥蘭鮮爽,吸飽了湯水的面線糊也是鮮味十足。
面線糊裡加了蟹肉,端上來不一會就吸飽了湯汁,能吃好幾碗!
一勺綿密芒果冰,一口順滑的牛奶布丁,南方就是有這個好處,十一二月能都吃冰~
文字 Tina|圖片 Tina & Liz
設計 Yaizir
Random Play作為器物買手店及社區美術館,尋找並呈現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同時以實體空間為載體,為年輕創作者提供平臺,不定期策劃獨立展覽與分享活動。
2015年成立於中國杭州,旗下有精品咖啡品牌Ceremorning, 與藝術設計品牌Random Play。我們專注於精品咖啡產品及線下服務,輔以設計的語言傳遞coffee connects people的理念。我們也不斷發掘來自國內外的獨立創作者,為公眾推介美的日用器物、藝術作品。
➊
Ceremorning | Random Play
TUE - SAT 12:00 - 18:00
Instagram randomdesignstudio
Weibo ceremorning | random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