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拉姆案到女子不孕被虐致死案,家暴的難題是什麼?

2020-12-13 中國新聞周刊

12月12日,四川金川縣人民檢察院消息,拉姆前夫唐某因涉嫌故意殺人罪遭批捕。此前,唐某持汽油燒傷前妻拉姆致其重傷死亡。

拉姆案和山東女子不孕被虐致死案讓「家暴」話題成為今年公眾議題的一個痛點。《反家暴法》的出臺和家暴的屢禁不止,讓人不禁思考,家庭暴力在社會生活中為何易發難解?

為此,中國新聞周刊採訪了多位婚姻家事律師、刑事律師、前民事法官以及警察轉型的民間公益組織負責人,試圖從他們的視角和工作經歷中釐清當一場家暴發生前後,哪些系統性問題是始終存在的。

認定難、門檻高

「我們接的案子裡,能被認定為家暴的應該是在6%~10%左右。」北京家理律師事務所律師易軼認為,法律認定的家庭暴力和大眾理解的家庭暴力之間的差距,是致使當前很多家庭暴力類案件「隱形」的根本原因。取證難、認定難,是家庭暴力被法律承認的障礙。

家庭暴力往往發生於一瞬間,且大部分發生於私密場所。在事後取證中,很多家暴的受害者並不知道應該取什麼樣的證據,也不知道應做傷情鑑定,這就導致大部分案件中的證據都無法使用,「比如局部的傷痕照,第一沒辦法證明是你,第二沒辦法證明是對方毆打所致。」易軼說。

在法律證據的認定中,需要證據的關聯性和連續性。易軼透露,現行的家暴認定中,需要有效認定存在連續性的傷害行為,並將間接證據形成證據鏈才能被法院認可。這要求家暴的受害者不僅要提供局部的傷痕照,還要拍攝露出臉部的全身照,此外還需要醫院的診斷記錄,甚至施暴者側面承認施暴的書面或者錄音證據。

「所以我們會發現,這個取證標準非常高。」在易軼經手的案件中,家暴導致的輕傷以下傷情很難被法院認定為可以離婚的依據,「但實際上輕傷已經是很嚴重的了,輕微傷就可以被行政拘留了。」

家庭暴力和家庭糾紛的界定難是公權力難以「插手家務事」的原因。

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逢春在專業從事婚姻家事類案件代理前曾是朝陽區人民法院王四營法庭父母兒童維權合議庭的一位法官。在過往的司法工作中,她發現家庭暴力和家庭糾紛往往難以界定。例如,當事雙方身上均有傷;當事一方在暴力發生前曾長時間對另一方進行語言謾罵,導致另一方的暴力;兩人廝打中的無意識傷害等情況都導致家暴的認定具備特殊性和高門檻。

家庭暴力和常態性的家庭糾紛是區分家暴受害者的工作難點。張逢春總結髮現,無論是做法官期間還是做律師,都會發現家暴的受害者在訴諸法律時的畏縮和反覆。而他們無論是遭受了法律規定中的冷暴力、語言暴力還是肢體暴力,一方都因為另一方的行為受到精神上的長期控制,並在很大程度上喪失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關係是極度不平衡的,真正遭遇家暴的人中有很大比例是無法保護自己的。」

多位律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家暴的終止和行為後續的處理息息相關。

「拋開前期的難度問題。比如她問我,如果能認定,我能得到什麼?」法官加律師的多年司法工作依然讓張逢春感到對這個難以回答,在當前的案件處理中,家庭暴力類案件認定後的精神補償往往被忽略不計,物質生活的快速提高和精神補償的空白使得很多家暴受害者的心理問題始終難以忽視。

2013年2月3日,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離婚案宣判,法院認定李陽家暴屬實,判決兩人離婚,並賠償妻子李金5萬元精神撫慰金。

「現實中(精神撫慰金)10萬算高的了。10萬現在能幹啥,連抑鬱症都治不好。」張逢春說。

家暴施暴者的後續問題依然複雜,解決難題需要更加完備科學的配套措施。張逢春介紹,當前,部分國家會針對施暴者進行強制醫療,直到相關機構出具評測報告認定其已「恢復正常」,才能解除強制醫療措施。

「不是法律的問題,而是執行的問題」

2016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以下簡稱《反家暴法》)正式實施。《反家暴法》中解釋,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為。

「真能用到的,反而不是家暴案件本身。」張逢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因為家暴認定的高門檻,使得出臺後的《反家暴法》在司法實踐的應用中,更多使用在了離婚案件中的撫養權爭奪和分割財產問題上。

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反家暴法》的本意。

北京振邦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瑩給《反家暴法》的現狀提供了另一個視角。李瑩表示,《反家暴法》之所以在頒布後沒有得到合理的使用,比起法律本身,更多的是實施階段的問題。

「雖然《反家暴法》沒有那麼完美,但是從總體來講,該有的制度都有了。」李瑩認為,《反家暴法》中關於公安機關應如何處理報警,《告誡書》的使用,強制報告制度的應用,人身安全保護令的申請甚至法律援助等條款都有了較為系統的規定,但是沒有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利用。

2020年11月25日,最高法院聯合全國婦聯、中國女法官協會召開發布會,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籤發人身安全保護令5749 份,有效遏制了家庭暴力的發生。

「這麼多年發了五千多份,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李瑩感嘆。

李瑩認為,制度如果沒有被「激活」,司法機關不能理解運用《反家暴法》,一切都是空談。降低家暴認定的門檻,人身保護令才能滿足需求。李瑩透露,截至目前,她所代理的當事人中在北京尚未成功申請過一例告誡書,而在以「拉姆案」為代表的分手暴力中,告誡書的威懾作用不容忽視。

「數量」之外,執行的「質量」問題讓多位律師在採訪中反覆提及。

「我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按流程處理了。這比不處理還可怕。」李瑩認為如果公權力不能及時有效的處理家暴問題,會使公眾失去對法律和公權力的權威性的信心。在過往家暴類案件的處理中,即時性和有效性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警方介入後以家務事、夫妻吵架等流程處理,被家暴一方很容易產生「警方無法保護我」「《反家暴法》沒有作用」等心灰意冷的想法。

而在相關部門的處理慣例中,家暴類案件的報警往往會被當做家務事來處理,「他們內心是真的認為這是夫妻間的事。」張逢春說,現實中,家暴類案件,公權力在眾多因素下往往難以介入,而婦聯等機構又缺乏強制力,更多起到心理疏導作用。

《反家暴法》實施後,李瑩一直致力於對公安、婦聯、律師、社工等全國各地基層執法人員的培訓。她發現,《反家暴法》發揮效用時的阻礙從根本上是宣傳培訓的問題,很多一線司法、執法工作人員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告誡書,對於《反家暴法》中的具體規定、救濟措施和自我職責也不甚了解。

一位基層法官在溝通中告訴李瑩,之所以不發布人身保護令,是因為他認為只有離婚才需要人身保護令。李瑩解釋,人身保護令是獨立程序,目的是隔離雙方的暴力環境,和離婚與否沒有關係,不需要依附於離婚訴訟。且因為該程序起到「安全牆」的作用,所以門檻一定要低,否則起不到效果。

「拉姆的悲劇發生後,很多網友呼籲建立《拉姆法案》。但作為專業人士,我們真的認為不是法律的問題,我們是有《反家暴法》的,是執行的問題。」李瑩說。

習得性無助

在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中,習得性無助是受訪者們口中的高頻詞,用來形容他們接觸過的家暴受害者。

公開信息解釋,習得性無助是指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將不可控制的消極事件或失敗結果歸因於自身的智力、能力時,一種彌散的、無助的和抑鬱的狀態就會出現,無助感也由此產生。

無助感在長期暴力的刺激下往往會導致極端事件的發生,刑事律師彭逸軒對此深有感觸。

「其實我見到的更多是反彈——頻繁的家暴會激發弱者反抗的能量。」彭逸軒透露,這種能量是爆發性、反彈性的。此時,長期的受害者會轉變為施暴者,因為力量的不平衡,此時的施暴者往往會採取隱蔽又極端的行為,例如下毒、刀砍等,「甚至直接趁睡著就給悶死了。」

彭逸軒總結,長期家暴的走嚮往往有兩個,一種是導致被施暴者的極端反抗,釀成刑事案件,另一種是被虐待致死。對於後者,他認為和當前的社會風氣有較大關係,家暴發生後,往往不被認為涉及公共利益,在周圍人的眼中仍然是私事。

「很多時候,受害者那種無力反抗、不想反抗、不能反抗的狀態還是比較明顯的。」家暴的發生具有普遍性,和職業、受教育程度無顯著聯繫。彭逸軒回憶,7、8年前,曾接待一位高知識分子老年女性當事人。溝通過程中,該當事人一直盯著門縫看,擔心丈夫隨時會闖進來。她告訴彭逸軒,自己從年輕時候就遭受家暴,但是因兩人均為高職稱知識分子,導致沒有人相信其被長期施暴。「後來也沒進入離婚程序。她擔心如果離婚不能擺脫他,會招致更嚴重的暴力。」

因此,人身保護令對家暴受害者來說就格外重要。

「至少要把施暴者和受害者分開,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易軼透露,人身保護令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還僅限於威懾作用。「如果公權力的介入不能控制當時的情況,某種程度上是縱容了家暴的延續。」

李瑩強調,要認清發生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性,在當事人申請人身保護令時要降低當前過高的門檻,不應該一定要當事人提供特別充分的證據,而應該有一個顯性條件都可以申請。

李瑩認為,人身保護令的申請難度較大,和部分司法人員對人身保護令的誤解有關。他們認為一旦頒發人身保護令,即為認定家暴存在,涉及到離婚損害賠償,會對離婚案件產生實體性影響。「告誡書是認定家庭暴力的證據,可能對離婚案件有實體性影響,但人身安全保護令就是對受害者人進行的一個程序保護,不是證據的概念。」

即使能夠成功申請人身保護令,執行力度也是眾多法律從業者們心頭的疑惑。張逢春介紹,目前人身保護令的規定是,法院執行,派出所、居委會協助。但是對於如何協助、協助力度,則並不明確。截至目前,易軼代理的案件中,還沒有一例進入執行層面。

「聯動」的社會性實驗

「家暴的解決不是單個機關或個人的問題,也不是某個群體的問題,這種普世性問題的解決需要整個社會的聯動。」易軼說,聯動是當一起家庭暴力發生後,涉及的相關公權力機關、組織機構、群體和個人都能發揮各自的作用。

萬飛創辦的反家暴公益組織「監利市藍天下婦女兒童維權協會」(以下簡稱「藍天下」)是當前備受認可的成功實驗。

在專業從事反家暴公益活動前,萬飛是湖北省監利縣公安局法制大隊民警。30餘年的從警生涯,讓他深刻了解家暴問題的痛點難點。

在萬飛看來,反家暴聯動機制的核心是協調。「多部門的聯動,跨區域、跨領域,很多都是平級,誰聽誰的呢?」在這種情況下,民間組織反而成為了紐帶,把婦聯、派出所、法院等組織機構串聯起來,讓遭遇家暴的人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減少受害者四處碰壁的遭遇。

「(受害者)需要心理諮詢師,我們就找諮詢師;小孩需要讀書,我們就通過婦聯找教育部門;警察來了,我們知道如何幫助來中止暴力。」萬飛在這種點對點的聯動中,摸索出了一些竅門。

「藍天下」具不具備可複製性和延續性,是當前司法從業者們觀望的焦點。

一些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藍天下」成立至今,成為國內反家暴領域的知名民間組織,但「藍天下」的成功是否和萬飛此前的警察職業有關?其他人具不具備類似的和各級公權力機關溝通的能力?在其他地方能否成功開展類似的聯動行為?這讓他們倍感期待。

萬飛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這個東西到別處能不能做好?」

在總結了「藍天下」的聯動經驗後,2017年萬飛將「藍天下」從周邊的縣市開始擴散開來,他發現早期活動的確離不開熟悉的土壤,但此後「藍天下」在其他地方的順利開展讓萬飛相信聯動的內核是通用的。「我們提供的是溝通的方法和協調經驗,來引起當地婦聯、公安等部門的重視。」同時,萬飛長期為各地的公安等部門提供培訓服務,在培訓中,反家暴的意識和常識也慢慢建立了起來。

5年來,「藍天下」聯動的很多部門都換了一把手,但萬飛感覺工作依然順利。

相關焦點

  • 山東被虐致死女子生前遭軟禁 從160斤到60斤她究竟遭遇了什麼?
    中國小康網11月22日電 近日,山東一女子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案將於近期重新審判,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據了解,被虐待致死的女子名為方洋洋,父親已故,母親為精神病。在方洋洋去世之後,便由叔叔照顧母親。儘管精神異常,但談起女兒,洋洋母親格外的清醒。
  • 山東被虐致死女子生前遭軟禁!給錢才讓見,手機被婆婆奪走
    【感謝諸位在茫茫文海中看到並且閱讀這篇文章,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抄襲,侵權必究】近日,山東一女子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案將於近期重新審判,再次引發關注。朗朗乾坤,誰能想到竟然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 年輕女子因不孕被虐致死,不孕不育家庭以後的路怎麼走?
    不孕的姐妹們都經歷過什麼?不孕不育家庭以後的路怎麼走?近幾日,山東德州女孩方某洋因不能懷孕,被丈夫、公婆活活打死的新聞幾度登上熱搜,作為一名山東女人,我剛開始看到這則新聞時,並不敢相信這件事是真的,因為這都什麼年代了,怎麼可能還有虐待不孕兒媳的事情發生,可是幾天過去了,事情並沒有任何反轉,使我不得不相信這件事的真實性。
  • 山東一女子因不孕被老公家人虐待致死,全身青斑,體重六十餘斤
    11月18日,有關媒體報導山東22歲女子因不孕遭婆家虐待致死案將於11月19日重審。從該案發到現在,此案件一直備受網友們關注。因為死亡女子經醫院檢測無法生育,導致一家人對被害人十分厭惡,在一家人長期對被害人實施禁食、毆打等虐待行為,企圖想讓被害人與自己兒子離婚。記者通過法院公開資料了解到,針對被指控犯虐待罪外,張某林等三人的辯護人還提出多條辯護意見,其中包括三人「有自首情節」「被害人方洋洋家隱瞞病情、索要巨額彩禮,也存在一定過錯。」
  • 遭虐死女子被配陰婚?親屬回應 山東德州一女子因不孕遭虐待致死...
    禹城女孩方洋洋因不孕受到丈夫及公婆虐待後死亡引熱議。有媒體報導稱,在火化前,方家提前給她安排好了陰婚,還收了幾千塊錢「彩禮」。對此,方洋洋的表哥謝樹雷解釋稱,陰婚是當地的舊俗,為了讓孩子死後不孤單,「這個事情是叔叔一手操辦的,收的錢我一分沒拿,主要用來辦後事、買東西。」
  • 德州「被虐致死」女子骨灰被交易:賣了幾千塊!
    11月23號,德州因不孕被婆家虐待致死的女子方洋,再次被安排了陰婚,她的骨灰被以幾千元的金額像貨物一樣交易了,我們不是講究死者為大嗎?連死都不放過,還是自己的親屬,生前被賣一次換了彩禮,死後連骨灰都保不住。
  • 葵青區家暴案居香港首位 涉案者年紀最大達85歲
    葵青區家暴案居香港首位 涉案者年紀最大達85歲 2008年07月14日 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警方分析發現,涉案家庭不少領取綜援、屬新移民、單親家庭兼夫婦年紀差距大,由感情、金錢等問題引發家暴,當中涉案者年紀最大達85歲,亦有20多歲不孝子毆打父母。  2005年葵青警區接獲家暴舉報,至去年急升1.2倍至1069宗,在全港警區排名由第6位升上首位,刑事性質佔206宗,增幅高達1.6倍,其中嚴重毆打佔56宗,甚至奪去人命。今年葵青警區接獲的家暴案件則略降。
  • 山東虐妻致死案:婚姻不是輕判兇手的「保護傘」
    山東虐妻致死案:婚姻不是輕判兇手的「保護傘」 2020-11-19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生前被虐致死,死後被配陰婚,幾萬元的彩禮是她一生的價格
    如果女方自己有孩子,則她父母取走她的屍骨會傷害到孩子的感情,因而可能構成盜竊屍體罪;但如果沒有孩子,隨著其死亡,姻親關係就滅失了,她的屍體的管理權等就屬於跟她有血緣關係的的父母所有了,跟男方沒有任何關係了,則其父母可以任意處置。
  • 土耳其440位女性被家暴致死,婚前如何鑑別「家暴男」,教你三招
    440雙高跟鞋被掛在市中心的大樓外牆上, 440雙高跟鞋代表著,去年土耳其440位被丈夫家暴致死的婦女。在土耳其,有40%的女性,在婚姻中遭受過家暴。01、家暴沒有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有一次和同事聊天的時候,談到家暴的話題。同事說:「現在這個社會哪還有家暴這件事,你怕不是還活在上個世紀吧。」家暴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嗎?
  • 女子遭家暴被丈夫毆打致死 曾八次報警
    法制與新聞2010008期封面  2009年10月19日,26歲的北京女子董珊珊被其丈夫毆打致死。  在對被告王光宇的部分訊問筆錄上,記者查閱到,王光宇供述中稱最早開始毆打董珊珊的時間,是在3月21日,日期正在董珊珊3月28日離家前,由於董珊珊走失後王光宇的報案,3月30日,公安部門留下了關於董珊珊家暴案相關情節的最早記錄。  4月5日,董珊珊向王光宇提出協議離婚,遭到王光宇拒絕,董家從此開始遭遇電話騷擾及恐嚇威脅。
  • 方洋洋被虐致死,為什麼不求助,不回娘家?細細分析,淚流滿面
    原創:小桐泡爸爸山東德州23歲女子方洋洋因無法懷孕,常常被婆家虐待。2019年1月31日被婆家人多次毆打致死。禹城市法院一審判決結果:公公張吉林犯虐待罪,判刑三年;婆婆劉蘭英犯虐待罪,判刑二年二個月;丈夫張丙犯虐待罪,判刑二年,緩刑三年。
  • 家暴豈是家務事?漠視、不作為比家暴更可怕
    一直以來,家暴都是整個社會揮之不去的話題,我們總是在譴責家暴行為,同時也在呼籲廣大受害者需要及時救助,但因家暴致死、致殘的事件卻依然屢見不鮮。9月,四川藏族姑娘拉姆在直播中遭前夫潑油縱火,傷重不治離世。
  • 家暴庇護遇攔路虎 救助站難安置大齡兒童成難題
    家暴庇護遇攔路虎 救助站難安置大齡兒童成難題 在婦聯和街道的幫助下,阿琳和女兒進入了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區分站(以下簡稱市區分站)的家暴庇護中心接受救助。過去一年,她斷斷續續地在這裡尋求庇護,但怎樣安置女兒,成了最棘手的問題。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婦聯權益部了解到,每年暑假和春節前後,是各類家庭暴力事件的高發期,但處理此類案例時卻遇到不少困難,例如遭遇家暴的未成年人如何安置?
  • 碧海名園分屍案:因家暴女子分屍丈夫與婆婆,案情背後另有隱情
    2013年,一女子潘某因家暴問題,殘忍將丈夫與婆婆殺害,並將他們的頭顱砍下,剝好皮放入冰箱中,該案件由於手段極其殘忍,在坊間瞬間引起了轟動。當再一次來到潘某家中搜索時,就在冰箱裡發現了兩個剝好的人頭,逼問潘某這是什麼。起初,潘某謊稱是自己宰的兩隻雞,經過警方的再三質問,潘某最終承認這是其丈夫與婆婆的頭顱。至此,這場慘絕人寰的殺人分屍案終於水落石出,兇手就是身邊最親近的潘某,最終,潘某因為作案情節嚴重,被判處死刑。
  • 地方新聞精選丨廣安女副區長遭家暴致死案男友被判無期 近400家...
    【四川】廣安女副區長被家暴致死案終審判決:行兇男友被判無期據上遊新聞客戶端報導,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女副區長黎永蘭被其男友林雪川毆打致死一案已終審判決。四川省高院裁定,林雪川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罪,駁回林雪川的上訴,維持廣安中院無期徒刑的量刑。同時,四川省高院還駁回了黎永蘭家屬要求以故意殺人追究林雪川刑事責任的請求。
  • 22歲女子被婆家虐待致死:都2020年了,女人居然還在拿命賭婚姻
    到了傍晚,婆婆發現洋洋「快不行了」。 沒多久,她死了。 洋洋的表哥說,身高1米76的她出嫁時160多斤,到死時只有60多斤了。 難以想像,這個22歲的姑娘,經歷了什麼。 而在她飽經磨難的日子,身邊幾乎沒有人能幫她一把。
  • 山東被虐致死女子配陰婚:婦聯能否為該可憐女尋找一個公墓安葬?
    山東禹城方莊村女方洋洋智力障礙能自理,19歲嫁人,23歲被虐待致死。21歲那年他父親去世,家裡剩下一個智力障礙的母親。方洋洋雖然出嫁了,但是她是被丈夫一家人虐待致死的,想必她絕對不願意埋入張家的墳地。那麼又有前邊所說的傳統,所以在方洋洋的叔叔看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給她配陰婚才能找到一個埋身之所。很多網友可能不會理解,自己家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和她父親埋在一起。其實小編我也不理解,但是有些地方風俗就是這樣(辦喪葬事宜也需要花錢花人力花時間吧)。
  • ...提離婚要坐兩年牢,拉姆遇害前屢遭毆打,家暴認識誤區真該改改了
    從這起著名的離婚官司可以看出,在當時,張汝舟實施的騙婚、家暴行為,其實被法律所容許,直到李清照忍無可忍舉報舞弊。到了現代,雖然法律不再容忍家暴,但這一惡性卻屢禁不止全國婦聯2018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的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今年9月30日,網紅「拉姆」不幸去世,再次引起人們對家暴的強烈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