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給人民幸福與健康

2020-12-17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讓好生態伴我們同行

  本報記者 劉繼廣 

  生態旅遊,造福人民,時代需求。

  2018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省松原市考察查幹湖的生態保護情況時強調,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生態旅遊相得益彰,這條路要紮實走下去。

  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

  總書記為何如此重視生態保護?如此關心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是典型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也是生態經濟發展中非常有優勢的產業。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發展,既是旅遊業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的體現,也是邁向優質發展的必然要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對於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造福人民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82年,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成立,開啟了我國生態旅遊的帷幕。2000年以前,生態旅遊是國有林場的副業,主要目的是幫助林場走出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局面。從2017年開始,生態旅遊成為繼經濟林產品種植與採集業、木材加工木材製品製造業之後,第三個年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的林業產業。有專家預測,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第一波浪潮是名勝古蹟,第二波浪潮是城市地標建築、娛樂設施、超級酒店,生態旅遊將是第三波浪潮,代表著新一輪旅遊升級和消費升級,蘊含著巨大商機。

  我國生態旅遊為何僅用35年就實現萬億元大產業的跨越?

  第一,我國擁有發展生態旅遊的自然稟賦。我國幅員遼闊,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達2.2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2.96%,人工林保存面積和森林公園數量居世界首位,並且物種資源豐富,景觀多姿多彩,擁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高聳巍峨的喜馬拉雅山脈和聞名遐邇的三山五嶽,有大熊貓、金絲猴、揚子鱷、珙桐、雪蓮等豐富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我國生態旅遊業的快速崛起奠定了資源基礎。

  第二,政府對生態旅遊越來越重視。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進一步推動國家森林步道體系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樣化戶外遊憩需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大力推進森林步道建設。截至2019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已公布3批共12條國家森林步道,總長度超過22000公裡。2019年10月,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濟源段正式揭牌,成為我國第一個向社會正式開放的國家森林步道示範段。今年我國將全面完成國家公園試點任務,推動建立集中統一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並正式設立一批國家公園。這些對於生態旅遊來說都是利好消息。從2015年起,我國每年舉辦一次森林旅遊節。

  第三,契合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扶貧攻堅規劃》將「生態旅遊扶貧工程」列入脫貧攻堅重要工程範圍。我國貧困人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基本分布在山區林區沙區。這些地區脫貧的潛力在山,增收的希望在林。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對於脫貧攻堅尤其是保障貧困人口不返貧有重要意義。近幾年,各地支持生態旅遊的力度不斷加大。比如浙江、安徽、江西等地陸續開展了森林村莊的建設實踐,出臺了《森林村莊創建考核辦法》《森林村莊建設技術導則》等。早在2007年,福建省林業廳就推出了「森林人家」建設模式,安徽、浙江、湖南、廣西、重慶等地也陸續開展了這項工作。實踐證明,建設森林人家是幫助貧困人口增收的好途徑,也是滿足公眾個性化需求的好途徑。

  第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大自然,期待可以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盡情地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促使生態旅遊產業不斷發展起來。發展生態旅遊是建設現代林業的一個重要方向,也是推動林區社會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生態旅遊產業繁榮發展,是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結果。

  

  

  迎接生態旅遊的春天

  本報記者 霍興華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回歸自然、走進森林、休閒康養、延年益壽」將成為旅遊發展的新趨勢。全國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虹認為,生態旅遊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30多年來,我國生態旅遊一直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遊客量不斷攀升,創造社會綜合產值不斷提高,年產值突破萬億元。生態旅遊已由傳統的觀光遊,發展到現在的養眼、養心、養生的健康時尚事業,成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生態旅遊和森林健康養生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推進生態旅遊業的發展。

  2016年12月7日,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要求拓展森林旅遊發展空間,提出要以森林公園、溼地公園、沙漠公園、國有林場等為重點,完善森林旅遊產品和設施,推出一批具備森林遊憩、療養、教育等功能的森林體驗基地和森林養生基地,還明確規定森林旅遊工作由國家林業局牽頭。

  2019年3月6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2年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到2035年建設1200處,向社會提供多層次、多種類、高質量的森林康養服務,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我國生態旅遊迎來「春天」。2019年,通過積極培育森林體驗、森林養生、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戶外運動、冰雪旅遊、森林步道等新業態新產品、加大生態旅遊宣傳推介力度等,全國生態旅遊遊客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超過18億人次,同比增長12.5%,佔國內旅遊人數的30%左右,創造社會綜合產值達1.75萬億元,同比增長16.7%。生態旅遊已經發展成為我國林草業最具影響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已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成為每個人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顯然,每個人的旅遊目的和從旅遊中獲取的價值是不一樣的,這就導致旅遊需求的多樣化。多樣化的需求帶動了各種新業態的發展。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國生態旅遊新業態層出不窮,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比如森林康養、森林養生、森林療養、森林保健等。各地通過發展生態旅遊,充分利用當地生態優勢資源,打造區域性和全國性的景觀資源,實現了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的轉化,湧現出江西姚西萬畝蓮田、廣西龍勝梯田、雲南普者黑溼地等一批生態旅遊示範典型。

相關焦點

  • 大力發展旅遊「幸福產業」 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開發生態旅遊則搞生態旅遊,真正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使貧困地區發展紮實建立在自身有利條件的基礎之上,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要「相得益彰」。
  • 九龍醉杯「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有獎徵文啟事
    九龍醉杯「健康唐山,幸福人民」有獎徵文啟事  2009年,旨在建設健康城市、打造幸福之都的「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在鳳凰城唐山紅紅火火地展開。  欣逢盛世,又正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承德九龍集團推出的「健康白酒」將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增輝,為「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加油。從5月15日起,本報與承德九龍集團共同舉辦「健康唐山,幸福人民」大型有獎徵文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一、徵文題目範圍:  1.開展「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中出現的新鮮事、有趣事。
  • 生態建設丨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
    新時代的幸福縮影——聚焦以人民為中心的三明實踐(上)星空民宿負責人朱孔材說,星空民宿在旅遊旺季每每爆滿。 2014年,際溪村發揮生態優勢、立足丹霞風光、結合人文底蘊,引入星空民宿、靜心書院、鹿趣園等項目,打造了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巖穴苦讀」為一體的文旅康養勝地。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 逸豐生態——大健康的引領者!
    生態和健康是現今社會最為關注的兩大問題,各行各業都努力通過高科技手段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給人民創造一個更舒適健康生態的生存環境。
  • 生命至上就是生態至上,人民至上同樣是生態至上
    從政府工作報告中兩度出現的「生命至上」,到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兩次強調的「人民至上」,今年全國兩會出現了不少有溫度的高頻詞。這兩個高頻詞的出現,飽含著民生溫度,釋放著濃濃暖意。在我看來,生命至上就是生態至上,人民至上同樣是生態至上。
  • 永泰:生態旅遊城 人居幸福地
    近年來,永泰縣苦練「內功」,堅持「旅遊立縣、旅遊強縣」戰略,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全力推動旅遊發展轉型升級,打造「生態旅遊城、人居幸福地」省會生態後花園。通過大力保護開發傳統文化,如今已打響嵩口歷史文化名鎮、莊寨文化旅遊等品牌;  推動發展鄉村度假遊、田園風光遊、農事體驗等新型旅遊業態,培育了清涼幸福莊園、塘前千江月農場、大洋大康生態園、梧桐春倫茉莉花和金野農場等一批休閒農業示範基地;成功打造梧桐春光、坂埕,嵩口大喜、月洲、溪口,白雲寨裡等一批鄉村旅遊精品示範村;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此進程中,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  第一,著力滿足人民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 福建永泰:生態旅遊城 人居幸福地
    年遊客量突破1000萬人次,入圍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申請認定單位——永泰:生態旅遊城 人居幸福地近年來,永泰縣苦練「內功」,堅持「旅遊立縣、旅遊強縣」戰略,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全力推動旅遊發展轉型升級,打造「生態旅遊城、人居幸福地」省會生態後花園。
  • 羅坑鎮:「黨建+生態+旅遊」打造幸福小鎮
    近年來,該鎮堅持「抓黨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立足生態優勢多措並舉打造「生態羅坑幸福小鎮」。如今,羅坑鎮黨建飄「紅」、生態透「綠」、民生添「彩」,一幅美麗生態羅坑新圖景正迎著春風徐徐展開。羅坑鎮委書記林國勝說,今後,羅坑將繼續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加快推進羅坑水庫生態公園建設,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綠色產業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 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生態環境力量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陝西地處黃河中遊,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最主要的泥沙輸入地陝北黃土高原分布於此,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功能突出。
  • 負離子健康呼吸環境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一些森林覆蓋率高的地區利用自己的「空氣品牌」開發旅遊事業,帶動當地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態旅遊」就應運而生了。目前,有關人士預測,以走向保護區、親近大自然為主題的「生態旅遊熱」將在全球興起。生態旅遊是一種正在迅速發展的新興旅遊形式。保護開發好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旅遊之路,是當前旅遊界的一個熱門話題,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理想境地。
  • 把官渡河建設成為光山人民的幸福河
    實施「擁河發展」戰略,把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作為重要抓手,體現了縣委、縣政府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得到全縣上下的一致擁護;責任單位以捨我其誰的擔當、背水一戰的決心,與時間賽跑、與困難搏鬥,將30年不通的「卡脖子路」兩個月打通了,譜寫了幹群一心解難題、和諧拆遷促發展的動人篇章,得到了全縣人民群眾的廣泛讚譽,極大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 胡鞍鋼、王洪川:為人民創造健康紅利
    作者:胡鞍鋼 王洪川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健康是人的生命之所系,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追求。健康是全體人民最大的財富,是一個國家人力資本水平和國民素質的根本基礎,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重要標誌。
  • 中脈提出「生態養生」理念 打造健康睡眠
    2月24日,中國睡眠研究會與中國醫師協會聯合發布了2012世界睡眠日中國主題:「健康睡眠 幸福中國」。在世界第12個睡眠日到來之際,專家組首次將「健康睡眠」列為促進中國幸福和諧的標準。  作為中國睡眠行業的領軍企業,中脈認為:「睡覺絕不是一種簡單的休息,它是人們汲取生態能量,積蓄生命能量的過程。只有良好的睡眠,才能有健康的身體。」因此,中脈一直致力於通過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消費者打造健康睡眠。
  • 生態旅遊為甘肅旅遊經濟「增力添火」
    如今,在遊客看來,環境優美、氧氣充足、植被茂密的生態旅遊景區已成為備受遊客追捧的休閒健康旅遊首選之地,成為甘肅省對外宣傳推廣的旅遊新品牌,成為旅遊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 官渡河(潢河)——光山人民的幸福河
    ▲龍山湖白鷺園▲生活就是這麼美坐落在龍山湖國家溼地公園的司馬光小鎮,承載千年文化,是鄉村旅遊特色小鎮。▲投資9.5億元的縣人民醫院光山先後獲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中國生態魅力縣」「中國天然氧吧縣」「中國長壽之鄉」「省級森林城市」等多項殊榮,2020年10月被國家生態環境部命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 4A級旅遊景區!幸福田園健康主題公園,來了就幸福
    幸福田園建在溫江萬春鎮幸福村,整個景區設計的非常好,整體氛圍幸福、浪漫且美麗。集吃喝玩樂旅遊休閒為一體,是度假休閒散心、親友相聚的好去處。著名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這裡採的風。遊客中心很乾淨舒適。水立方溼地舒適悠然,可以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與大自然親近。裡面有高檔民宿(悠然·半畝方塘),特色餐廳青成泰式餐廳。也有環境非常美麗的餐廳,農家樂和茶館。
  • 「人民英雄」張定宇: 生活在臨空港,幸福、幸運
    「人民英雄」張定宇: 生活在臨空港,幸福、幸運 2020-12-25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汾水漾碧波——山西汾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紀實
    實施好汾河流域生態治理修復與保護工程,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舉措。  生態修復,讓汾河重現生機  山西之長在於煤,山西之短在於水。  歷史上的山西並非如此。因為汾河的存在,這裡曾是一片水鄉澤國,素有「表裡山河」之稱,曾是「林海茫茫,溪流淙淙,亭臺樓榭,風光旖旎」的風景。
  • 池州人「生態幸福指數」大幅攀升
    數對新人也以此為背景,將青春與幸福同時定格。正在廣場遊玩的沈女士說:「我生長在池州,現在外地工作,我記得以前這一大片全是野地,路都沒有。現在修建了廣場,節假日經常帶孩子回來轉轉。生態池州,讓我幸福!」  讓池州人感到幸福的還不止蓮花臺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