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格毛」遇上風箏 「藏王故裡」卓尼亮相濰坊

2020-12-11 大眾要聞

「窩窩帽,珊瑚班瑪(珊瑚珠子),阿瓏(葫蘆形頭飾),綁紮在辮子上的一整串銀錢、雲錦腰帶,銀手鐲......」——有藏族古代服飾「活化石」之稱的「三格毛」民族服飾在濰坊亮相,形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2019年4月20日卓尼縣文化旅遊資源推介活動在濰坊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會期間舉行,這顆絲路明珠再次受到世人矚目。

開幕式上卓尼的帥哥美女帶來《藏王鼓舞》

藏族歌手在演唱卓尼民歌

卓尼旅遊形象大使王秀明推介卓尼旅遊資源

卓尼縣被譽為「藏王故裡、洮硯之鄉」,它位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結合部,是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的過渡帶,曾是歷史上茶馬古道必經之地,也是歷史上繁盛如畫的甘青重鎮。

地處「漢藏走廊」邊緣的卓尼,也是一座具有濃鬱民族風情的歷史文化大觀園。「莎木—巴郎鼓舞」是苯教文化的歷史藝術再現,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有名的「三格毛」服飾,是全藏區保留最完整的藏族古代服飾禮儀的「活化石」,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2010年,被列入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三格毛」服飾既與人們所處的森林、草原、草甸、雪山、農田等自然環境相關,也是對農耕和遊牧生產方式的適應,服飾文化中蘊含著對佛的虔誠和對神的敬畏,這可以從服飾的質地、款式、色彩、飾紋和附屬飾品等方面反映出來。

在推介會現場,來自卓尼的舞蹈藝術家們跳起了充滿藏族風情的巴郎鼓舞;工作人員身著「三格毛」服飾,為來賓獻上潔白的哈達。這份來自人間「香巴拉」的問候和邀約誠摯又熱烈。

卓尼被稱之為「遺落在人間的香巴拉」。卓尼的旅遊資源融山、水、林、草於一體,兼驚、險、奇、秀之特徵,以「四溝」、「兩峽」「兩點」為代表,以其多樣性、原始性、神秘性著稱。大峪溝山雄石奇、水麗林秀,車巴溝風光旖旎、風情濃鬱,康多峽壁立千仞、飛瀑如練,九甸峽高峽平湖、巨石相疊。可以說,卓尼是高原的明珠,藏鄉的桃源。

卓尼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卓尼16座藏傳佛教寺院中,以禪定寺最為著名,它的建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卓尼「兄為土司,弟為僧綱」的土司制度,使禪定寺成為了當時卓尼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的中心。第十一代土司楊汝松在禪定寺創辦了藏經刻印院,所刊印的卓尼版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品位之高,更是將卓尼推向了當時的日本、美利堅、英吉利等國外東方學和藏學的學術論壇,從此,禪定寺名揚天下,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和嚮往。2012年禪定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卓尼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是「中國洮硯之鄉」。洮硯以其石色碧綠、質堅而細、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貯(zhu)墨久而不乾涸(he)的特點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宋代書法大師黃庭堅稱讚:洮河綠石含風漪(yi),能淬(cui)筆鋒利如錐。卓尼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在推介會現場,卓尼向山東的父老鄉親發出誠摯的邀請:「歡迎各位帶著親朋好友相約卓尼,相約香巴拉!我們在卓尼等著你!」

卓尼,是藏語,源於佛教傳說"兩棵松樹枝"。她位於甘肅省南部,東與定西市為鄰,西與四川省若爾蓋市睦鄰,北與臨夏州接壤;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秦嶺山脈的交錯地帶。在54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廣闊的林地、草場、河流、峽谷,糅合出一片淳樸清新的自然世界。如今它被世界遺忘,守著千年來未曾減色一分的美;她是遺落在人間的香巴拉!你可能去過一萬次甘南,但也未必聽說過卓尼,今天就帶你去揭開她神秘的面紗。

1.西方人眼中的卓尼——「遺落人間的香巴拉」

早在1925年,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人類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就曾到過這裡。他在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46個頁碼、49幅圖片的篇幅對卓尼土司楊積慶管轄的禪定寺,卓尼版《大藏經》以及卓尼的民俗風情和優美風光進行了全面描述和介紹。一時之間,卓尼驚豔全世界。這些文字也啟發了從未到達中國的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創作《消失的地平線》,虛構的秘境香格裡拉成了西方的世外桃園意象,而這皆源於卓尼這片土地。卓尼因此被世界知曉,被西方世界譽為這「東方小瑞士」、「人間天堂」、「遺落在人間的香巴拉」。

2.藏鄉桃源——大峪溝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位於甘肅省卓尼縣木耳鄉大峪溝,距縣城30公裡,總面積105214.6公頃。大峪溝泉流縱橫,匯集成四季豐沛的大峪河。河流曲折有致,澄碧甘甜,全長81公裡,流域處處可見魚翔淺底,麝鹿啜飲,妙趣橫生,自然天成。景區內生物垂直分布差異大,迭山雪線以上為裸巖,以下依次為高山草場、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灌木、農作物等。大峪溝共有9條支溝,依次為桑布溝、阿角小溝、阿角大溝、燕麥溝、扎崖它溝、巴什溝、涅座溝等,分布大峪溝東南,仿佛一把遺落人間的巨形扇子,扇面濃墨重彩,描繪出無數奇山異水。

3. 安多古剎禪定寺

卓尼,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卓尼16座藏傳佛教寺院中,以禪定寺最為著名,它的建寺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於卓尼「兄為土司,弟為僧綱」的土司制度,使禪定寺成為了當時卓尼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的中心。第十一代土司楊汝松在禪定寺創辦了藏經刻印院,所刊印的卓尼版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品位之高,更是將卓尼推向了當時的日本、美利堅、英吉利等國外東方學和藏學的學術論壇,從此,禪定寺名揚天下,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和嚮往。2012年禪定寺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隱秘桃源的百年藏寨——尼巴

「尼巴」為藏語譯音,意為「陽坡」。這是一座依山而築、臨水而居,藏族文化極其濃鬱的村寨。鱗次櫛比的藏族民居獨具民族特色,風格迥異,保存完整,其規模和氣勢頗為壯觀。尼巴藏寨最遠的歷史據說可追溯至兩三百年前,當地牧民由當時的戍邊將士定居演變而來。凝聚了百年風塵的藏寨依陽山而築,對面陰山上松樹四季蔥蘢,清澈的車巴河穿村而過,田園風光甚是美麗。是甘南藏區至今仍保留著原生態生活及生產方式的最大純牧業村,也是甘南州唯一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

5. 藏區民間藝術瑰寶——巴朗鼓舞

莎目舞,又叫巴郎鼓舞,是一種古老的藏族民間歌舞,在卓尼境內流傳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曼拉」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當地老百姓都要在開闊的場地上集體表演一種祈禱平安吉祥和五穀豐收的舞蹈,舞者手裡拿著一個形似「巴郎鼓」的雙面羊皮鼓道具,隨著沉穩勁健的舞步不斷揺擊,並循著節奏高聲齊唱。舞蹈節奏緊湊,動作乾淨有力,歌詞含蓄古樸,曲調內容豐富。咚咚的鼓聲、勁健的舞步、優美的歌聲,給卓尼人民帶來了無盡的歡樂和吉祥。

6.藏區古代服飾的活化石——三格毛服飾

服飾作為人類歷史文化的一種載體,具有歷史延續性和民族傳承性。卓尼有一種服飾,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這就是卓尼的「三格毛」服飾! "覺乃"藏族婦女們的頭髮辮成三根粗大的辮子,髮辮上通常佩掛一串圓形錢幣狀銀製品,其上刻著十二生肖像或藏八寶圖案,不但有裝飾的作用,還有護身符的意義。佩戴半圓形銀柄上墜有寶石,附物成塔形,由多層寶石疊成的耳環,製作極為精巧美觀,優雅奇特。身著大襟兩邊開叉的鮮藍、鮮紅或鮮綠色長衫,外罩對比色彩強烈的鑲錦邊的短夾。腰系錦繡寬腰帶,下身著紅色褲子,腳穿繡花鞋。「三格毛」服飾既與人們所處的森林、草原、草甸、雪山、農田等自然環境相關,也是對農耕和遊牧生產方式的適應,服飾文化中蘊含著對佛的虔誠和對神的敬畏,在2010年被列入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7.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卓尼洮硯

卓尼是洮硯的故鄉,在洮河文化的發展史上,一直在默默地書寫著自己的歷史。洮硯以其石色碧綠、質堅而細、扣之無聲、呵之可出水珠,發墨快而不損毫,貯墨久而不乾涸的特點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北宋著名鑑古家趙希鵠著的《洞天清祿集》中這樣稱讚洮硯:「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蘭,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巖。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寶」。卓尼洮硯的生產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並稱中國四大名硯。1995年,洮硯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民間雕刻)之鄉」,2008年,洮硯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唐宋以來延續不斷的洮硯文化再一次煥發了新春。

奇峰峽谷、高山草甸、飛瀑流泉,藍天白雲,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土司文化,藏傳佛教,神秘的歷史文化;「三格毛兒」服飾,「莎木—巴朗鼓舞」,濃鬱的民族風情,聽到這裡,你有沒有心動呢?這個盛夏光年,一起來相約甘南香巴拉,體驗覺乃民俗風情,徜徉桃源秘境。

相關焦點

  • 藏王故裡,秘境卓尼,卓尼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都知道多少呢
    那麼,你知道卓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我們一起尋找記憶吧!,是卓尼藏族這一特有民族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文化命脈。,當地漢語方言中將辮子稱為「格毛兒」,所以又俗稱其為「三格毛」。覺乃少女跟已婚婦女在梳辮上有所不同,少女們的三根辮子都梳起來,用紅頭繩扎結。已婚婦女只辮中間一根,且用黑頭繩系扎,左右的兩根辮子上端蓬鬆,至腰下才梳成辮子。
  • 千年佛地,藏王故裡|甘肅卓尼
    甘肅卓尼,承襲著神秘與古老的傳統和風俗,藏密於茶馬古道和漢藏走廊,就是這樣一個被世人稱作「遺落在人間的香巴拉」的封存秘境,經過歷史的積澱,向世人呈現出粗獷樸實的人文景觀和靈動且厚重的文物古蹟,以及梵音嫋嫋、禪意亙古的寺院文化。
  • 千年佛地,藏王故裡 | 甘肅卓尼
    甘肅卓尼,承襲著神秘與古老的傳統和風俗,藏密於茶馬古道和漢藏走廊,就是這樣一個被世人稱作「遺落在人間的香巴拉」的封存秘境,經過歷史的積澱,向世人呈現出粗獷樸實的人文景觀和靈動且厚重的文物古蹟,以及梵音嫋嫋、禪意亙古的寺院文化。
  • 夢回卓尼 走進卓尼
    夢回卓尼 走進卓尼夏日已近 秋風漸來 從卓尼遲來的秋天走來那是一次百年藏寨與貢巴寺的對白是神秘原始部落炊煙嫋嫋的歸宿是祥和吉祥寶地金光燦燦的朝拜那是晾曬莊稼的密密木架也是飄在風中的五彩經幡更是夢裡對你的呼喚 卓尼你好
  • ​第37屆濰坊風箏會「風箏主題cospaly活動」9月27日將亮相十笏園!
    00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風箏主題cospaly活動將亮相首唱風箏電音節帶給你一個個狂歡之夜,瘋狂!首演風箏主題交響樂把世界經典名曲瀰漫在千畝綠蔭上,高雅!首演電影《風箏,風箏》首映式,感動!讓你今生難忘來源: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
  • 濰坊文化元素亮相北京世園會
    好客山東將向世界展示多元的齊魯文化6月20日上午在2019北京世園會「山東省日」活動開幕式現場15位非遺傳承人的「絕活」表演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濰坊核雕等濰坊文化元素也一同亮相驚豔世界,賺足目光山東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濰坊「風箏王」楊同科嫡系傳人楊紅衛,正在忙著向中外嘉賓展示濰坊風箏的製作工藝。
  • 非遺小視頻丨美麗的卓尼藏族服飾
    卓尼藏族服飾被稱為覺乃藏族服飾,也稱「三格毛」服飾。卓尼藏族男女服飾差異很大,相對而言,男子服飾要簡練得多。男子服裝用布、呢料,樣式和草原牧民的服裝相同。上身穿黑色大襟高領布襖短褂,分單、棉兩種,藏語稱「古身子」。
  • 宣恩民俗節目亮相濰坊國際風箏會 - 恩施新聞網 - 恩施州綜合門戶...
    中國宣恩網訊(通訊員 鄭家雲 黃長安)3月21日,筆者從椿木營鄉民俗文化表演隊獲悉,該隊選送的《鳳山連廂》、《高腔山歌》等4個節目亮相第33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選拔賽暨北川第二屆民族風箏節文藝展演活動,為當地群眾及遊客送上了一道精美的民俗文化大餐。
  • 濰坊風箏與王者榮耀的美麗邂逅
    近年來,濰坊國際風箏會綜合服務中心也一直為深入打造推廣「濰坊風箏」的品牌影響力不懈努力。二者一拍即合,聯合推出了「王者踏青日」活動。「王者踏青日」活動是「榮耀中國節」的重要一環,圍繞濰坊風箏這一非遺文化,為遊戲加入了節日專屬的「風箏回城」特效,塑造年輕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記憶。
  •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天上風箏飛,地下濰坊美,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可以讓人透過文物,穿越時空與歷史對話。2015年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 門票30元濰坊,古稱濰縣,位於中國第一大半島山東半島的中部,是風箏文化的發祥地,又名「鳶都」,有「世界風箏之都」和「中國畫都」之稱。
  • 濰坊風箏,別樣秋韻
    仲秋時節的山東濰坊,豐收的喜悅和著層林盡染的山巒,美不勝收。但今年濰坊金秋因風箏會,「濰美之美」添了別樣韻致:因為疫情,每年在4月春天第三周周末盛開的「濰坊國際風箏會」,37年來首次改在金秋啟幕,從9月26日一直到10月8日,連續13天一場又一場次第綻放的風箏系列文化盛宴,吸引著一波波來自五湖四海的客商湧入參與,一同放飛,競相鬥豔。
  • 龍泉把千餘只濰坊風箏搬到這裡……
    龍泉白雲巖景區和濰坊專業風箏展覽方聯合舉辦步入白雲巖景區獨具特色的濰坊風箏此次活動共展出1000餘只國家「非遺」濰坊風箏包含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內所有的類型看到山裡面有這麼多風箏點綴,整個人心情都是好的。」
  • 淺談濰坊風箏文化
    我國的風箏文化主要分為四大流派:北京風箏、天津風箏、南通風箏和濰坊風箏,它們既有相同之處,又各具特色。濰坊位於齊魯大地中部,兩面臨海,氣候適宜,憑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一代又一代的風箏藝人將風箏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優越的人文環境也造就了濰坊風箏的盛名。首先是濰坊當地的民間信仰習俗與此關係緊密。
  • 中華魔幻大賽,濰坊風箏贏了
    當時,濱海國際風箏放飛場上紅旗招展、人山人海,一個個風箏都飄在天空上,天空蔚藍,雲與風箏一同舒展,天上的風箏神奇、沙雕,活像史前的巨獸。從1984年開始,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節就開始舉辦了,還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並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說起風箏,可能大家更想不到,這裡的風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端莊輕盈的小燕子、小蝴蝶、小蜜蜂……
  • 濰坊風箏飛入臺灣 佛光山舉辦濰坊風箏文化藝術節
    濰坊風箏飛入臺灣 佛光山舉辦濰坊風箏文化藝術節 2016年02月16日 07:5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濰坊國際風箏節,讓濰坊飛向世界的金字名片
    濰坊國際風箏節,讓濰坊飛向世界的金字名片 2020-09-29 10:45:54 時至今日,濰坊舉辦的風箏節已經跨越了36個春秋,已經成為中國連續舉辦最長的體育盛會之一。9月26日,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濱海區拉開序幕,來自全國各地31個省市地的風箏1100多名愛好者雲集濰坊,一起放飛夢想。  今年由於疫情影響,很多國家的參賽隊伍,不能親臨現場,組委會特意舉辦了「雲上風箏節」活動。
  • 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開幕 青州風箏獨領風騷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8日訊9月26日上午,第37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濱海國際放飛場開幕,濰坊青州風箏代表隊帶來的創新創意風箏成為焦點。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風箏會是歷史上首次在秋季舉辦。放飛場上空,各具特色的風箏迎風舞動,軟體風箏、動漫主題風箏,造型誇張,色彩豐富,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青州風箏代表隊扎制的創意風箏在放飛場上空獨領風騷。
  • 濰坊寒亭區獲中國風箏文化之鄉稱號
    日前,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決定命名寒亭區為中國風箏文化之鄉。這是寒亭區繼榮獲「中國年畫之鄉」後,又一塊「國字號」文化名片,對提升其「風箏故裡·年畫之鄉」文化品牌,加快文化強區建設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寒亭區深入挖掘風箏文化資源,多種風箏文創產品和以風箏年畫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文化景區也相繼上線。
  • 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啟幕 莫言贈題字祝福家鄉
    19日,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啟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於當日向家鄉濰坊贈送題字風箏表祝福。圖為萬人風箏放飛活動。 楊曉衛 攝    4月19日,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啟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於當日向家鄉濰坊贈送題字風箏表祝福。圖為國際友人和他的非主流風箏。 楊曉衛 攝    4月19日,第31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啟幕。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於當日向家鄉濰坊贈送題字風箏表祝福。
  • 京彩風呈 巨型長串風箏將亮相第33屆濰坊國際風箏會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4月15日訊 據悉,第33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將於4月16日在濱海開幕,來自20多個國家、地區的多支代表隊參與濰坊風箏大賽及世界風箏錦標賽競賽,國內外萬餘風箏愛好者將一同放飛表演。連年參賽的京東代表隊此次將攜五百米巨型長串風箏一展風採。   濰坊國際風箏會自1984年舉辦以來,影響力逐年擴大,是改革開放以來舉辦時間最長、影響力最廣的節會之一,通過節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濰坊經濟、文化、旅遊等方方面面的發展。世界風箏錦標賽是本次節會最吸引人的環節之一,倍受企業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