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聯掌故:「東奔西跑聞聽南腔北調」對個下聯

2020-12-12 談藝錄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聯只是眾多文化精粹中的一種。我們學習和講述對聯故事和對聯掌故,對聯掌故的各種概念是與中華文化中的一些特殊概念密切相關的。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東西」這個概念。也順帶說說方位對聯。

「東西」兩字本是方位詞。指方位方向,在北半球的中國,日出的方向為東,日落的方向為西,但在漢語裡,「東西」不僅只指是東方和西方,泛指方向外,還有其他的諧說,用作物品的代稱,還可以引伸來指人或動物。

(跟紀曉嵐有關的影視)

我們前面的文章無數次提到過,清代乾隆協辦大學士紀曉嵐是對聯天才,一次與同僚吃西瓜,同僚慢不經心地吟了一副上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東放。聯中嵌入東南西北四字,紀曉嵐就在一邊,於是,應口對出下聯:自上而下看《左傳》,書向右翻。聯中的東南西北,意思全是方位。而左右上下,也是方位詞。

相傳,有一個商人,父母去世後進行合葬時,誤將父親葬在西邊,母親葬在東邊。違背了舊時的規矩,因為在中國舊風俗裡,方位是有尊卑的,東方為上,西方為下,而在中國傳統文化裡,男尊女卑,因此兩人的方位埋反了。商人沒辦法,遍訪親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麼法子補救一下。大家一時都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最後求到一位老先生門下。老先生想了想,對商人說:你在墳墓前豎一對石柱,我替你撰寫一副對聯吧。商人立即照辦了,石柱豎好後,只見老先生揮筆寫了:

上聯:生前既不離左右;

下聯:死後何須辯東西。

上聯嵌入「左右」兩個方位,下聯對以「東西」兩個方向,聯義又使埋的墓的方位錯誤得以掩飾,實在是恰當而又巧妙的對聯。

在中國文化裡,「東西」還被用作物品的代稱,這兩個代表方位的方位詞何時開始?傳說是從宋代開始的,故事如下: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有一天外出,遇到老朋友盛溫和,盛溫和提一隻竹籃子,告訴朱熹說,要去買「東西」。朱熹問:「難道不能買南北嗎?」盛溫和答道:「東方屬木,西方屬金,金木類,我這籃子就裝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火類,我這籃子就裝不得,因此,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買「東西」從此流傳下來。雖然金木類不能入口吃掉,但「東西」兩字自此開始泛指各類物品了,再發展下去,人們不但去買「東西」,而且還要吃「東西」了。

明朝嘉慶年間,有一個太監奉命到杭州辦事,受到管理該城北關的南工曹與管理南關的北工曹的盛情款待,觥籌交錯,酒過幾巡,太監已有幾分醉意。此公雅興不小,趁著酒酣耳熱,想戲謔一下這兩個地方官。於是搖頭晃腦,咬文嚼字,念出一則上聯:南管北關,北管南關,一過手,再過手,受盡四方八面商商賈賈辛苦東西(這幅對聯中「東西」,當然是指財物);兩個地方官一聽,太監這明明是借著對聯揭他們的短,以怨報德,甚為惱火。北工曹知道太監的底細,思索一會兒之後,很快對出了下聯:前掌後門,後掌前門,千磕頭,萬磕頭,叫了幾聲萬歲爺爺娘娘站立左右。互相揭短,也算針鋒相對。

(朱時茂和陳佩斯的小品《主角和配角》劇照)

當然,「東西」有時候也用來指人,但指人的時候多是貶義,陳佩斯和朱時茂演過一個小品,小品中朱時茂說幾千年就出這麼個「東西」,陳佩斯回應,「你說我是東西?」,顯然不滿,朱時茂答道:「你不是東西」,陳佩斯更加惱火,」不是東西「明明是在罵人了。如果不了解中國文化,當然也就沒辦法弄清這個小品的這個經典」包袱「是什麼意思了。對聯中也有這樣的故事,我們來說一下:

(曹錕像)

曹錕,直隸天津(今天津市)人,北洋軍閥首領。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打敗奉系後,曹錕以5000銀元一票的價格收買國會議員 590人,被選為「大總統」,世稱「賄選總統」。有人送他一副對聯,上聯: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下聯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這副對聯將「民國」、「總統」兩詞分別嵌入聯中四個分句之首,組成四個文言句式,自然貼切。將民國「總統」罵為「不是東西」,一副對聯中,嵌入需要的字做為字頭和句子,對曹錕給予了辛辣的諷刺和唾罵,讀來讓人直分解氣。這副對聯中的「東西」指的是人,但顯然,是貶義。當然,這副對聯也有人稱是專門用來諷刺大總統袁世凱的,一副對聯,總之是用來攻訐那些個「不是東西」的總統的,這一點倒是不用深究了。

關於東西南北中方位的對聯還有一副經典的對聯,就是紀曉嵐的那副經典的對聯。

清乾隆五十七年(1788年),京城工部失火,皇帝命大司空金簡召集瓦工木匠重新建造。當時,京都中流傳一則上聯:上水部火災,金司空大興土木;聯中將「金、木、水、火、土」五行五個字統統用上,而且妥為安排,說明一件事。要對下聯,難度不小,因此,久久沒有人能夠對出來。有位內閣中書舍人,他是紀曉嵐的同鄉,自己想對,又無佳句,想起了被稱為對聯大師的老鄉紀曉嵐,於是登門求他對。紀曉嵐答到:「這對聯倒是不甚難對。只是對出來有妨先生,您看怎麼辦?」中書舍人求對心切,忙說:「無妨,無妨,只要對得上就好。」紀曉嵐於是念出下聯:北人南相,中書令什麼東西。聯中將「東、南、西、北、中」五方五字全部用來相對,也同樣說明一件事,十分工巧。聯文中「東西」顯然也是用來指人的,只是也明顯有罵人的意思。

(《東寫西讀南腔北調》書影)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出一個以方位為主的對聯來做一下練習呢?重慶出版社出過一套書叫《東寫西讀南腔北調》,我們可以出這樣一個上聯:「東奔西跑聞聽南腔北調」,顯然,這副對聯的上聯不是名聯,只是我們擬出來做練習的,大家有沒有合適的下聯呢?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名聯掌故:「天涯何處無芳草」對個下聯
    這是拿中國的漢字做文章的經典,上聯中的「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下聯的「各」字的捺筆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而一撇一捺合成的字即「人」字。因此這幅對聯講的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凡世間之事,撇開一些利益糾結就不苦了;每個人的自我成長,能按捺住情緒才是人生大智慧。
  • 名聯掌故:「品泉茶三口白水」對個下聯
    上聯嵌入的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下聯則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另外,上聯中的大小姐,又含有一對反義詞,下聯對以「老童生」,所謂的童生,即儒童,也叫文童。明、清兩代,凡習舉業的讀書人,在沒有通過考試取得生員(秀才)資格以前,不論年齡老少,均稱童生。有很多讀書人,考到四十多歲還沒有中秀才,花白鬍子一把,看起來像個老頭,就被戲稱為老童生,是嘲笑人的話。
  • 名聯掌故:「家邊禾是稼」對個下聯
    比如:上聯:山石巖下古木枯,此木為柴;下聯:白水泉邊女子好,少女更妙。上聯:十口心思,思國思君思社稷;下聯: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秋香。上聯: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下聯: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上聯:品泉茶三口白水;下聯:竺仙庵二個山人。上聯:閒看門中木;下聯:思耕心上田。上聯:鴻是江邊鳥;下聯:蠶為天下蟲。
  • 名聯掌故:「日出東,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簡單的拆字聯,如上聯:長巾帳中女子好,少女尤妙;下聯:山石巖前古木枯,此木為柴。很直白,很簡單,上聯中長巾合成帳字,女子合成好字,少女合成妙字;下聯中,山石合成巖,古木合成枯,此木合成柴。這是最容易理解的拆字聯類;因為不牽涉中國文字的簡化過程中文字的變化。
  • 名聯掌故:「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對個下聯
    乾隆年間,通州胡長齡(南通人,這是個有意思的人,回頭專門寫文章說他)赴京趕考,三榜三甲,中了頭名狀元。乾隆帝愛他一表人才,心想招他為駙馬。就派主考官王御史前往試探。結果胡長齡因有結髮之妻,婉言回絕。 乾隆帝聽王御史回稟,新科狀元不肯招駙馬,於是想看看狀元夫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美人,同時,更要試試她的才學,於是,下旨宣胡氏進宮。乾隆皇帝率領三宮后妃,在後宮召見狀元夫婦。
  • 乾隆出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紀曉嵐10字下聯堪稱一絕
    看到動情之處,乾隆皇帝腦海莊子忽然靈光一閃,對身邊的紀曉嵐說出了一副上聯:「東嶽廟,演西廂,南腔北調。」這副對聯看似是在描述現在的情況,事實上卻暗含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周圍的官員們都為紀曉嵐捏了一把汗。紀曉嵐正在冥思苦想之際,忽然發現距離戲臺不遠的地方有一家染布坊,於是紀曉嵐隨口應出10字下聯:「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
  • 千古絕對: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世界上有且只有一個下聯!
    公孫策對出的下聯是:八目尚賞,賞風賞月賞中秋。賞字的繁體寫法為「賞」,所以「八目尚」可拼成一個賞字,風月中秋對國家社稷,合情合理合拍。沒錯,正是題目中所包含的:凍雨灑窗,東兩點,西三點。那麼它巧在何處呢?
  • 以西施為題對下聯,上聯是「東郭東山吃東席」,下聯是什麼?
    文/玉濁清以西施為題對下聯,上聯是「東郭東山吃東席」,下聯是什麼?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當時幾位書生相攜一起外出遊玩,泛舟西湖之上,眾人觀風景,飲美酒好不樂乎,文人墨客酒到酣處都喜愛吟詩作賦或者對對聯,有人看著眼前宴席心中歡喜,便出了一副上聯,邀請在坐的各位一起對下聯。這句上聯就是「東郭東山吃東席」,這個上聯十分的巧妙,借用東郭先生的名號,在借今天的宴請之景,三個東字別具趣味,這也是對聯的難點之處,下聯要怎麼才能和三個東對上。
  • 「三光日月星」誰來對個下聯?
    《詩經》,略一思索,隨口對出了下聯:四詩風雅頌「。(清晨的三光日月星)三光日月星,上聯共有五字,而三光指明是三個發光物體,後面的三個字,又恰是日、月、星這三類人們常見的發光天體,實在是天生的妙聯,而下聯無論如何應對,聯語中的數量詞,一定要用數量詞來對。上聯用了個「三」字,下聯就不應重複。而「三光」之下只有三個字,那麼,無論你用哪個數目來對,下面跟著的字數,不是多於三,就是少於三。這正是這個上聯的難點所在。
  • 桐城雙溪草堂名聯,利於學習工作,益於健康生活
    吳國才錄桐城雙溪草堂名聯,利於學習工作,益於健康生活清風徐來歲月香2020-09-21 08:11大門張英築宅隱雙溪,風景怡人舒驥伏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老夫享受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些事、兒輩承擔又 張英富貴貧賤,總難稱意,知足即為稱意山水花竹,無恆主人,得閒便是主人註:「雙溪草堂」在桐城縣城北稍偏西五裡許之龍眠山中
  • 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的下聯是什麼?有獎徵對!
    此聯連大文豪蘇軾也未對出,一直是孤聯,不虞此聯競歷數百年未偶,直到1986年《瀋陽群眾文藝》以此聯廣徵下聯,才由瀋陽的趙嚴華對出下聯:擎酒碗,過九碗,酒碗失九碗,久惋酒碗。這副對聯音同字不同,讀來雖然拗口,但饒有風趣。像這類諧音繞口聯,要想對仗工整確實不易。不過近日一初中生給出一聯,頗有意思:聽物理,如霧裡,霧裡看物理,勿理物理。
  • 羊城掌故·廣州講古寮回憶:王袞甫《大公報》1957
    講古(圖片來自網絡)凡是上了四十歲而年輕時曾在廣州住過相當時候的人,提到了「講古寮」,不但耳熟能詳,而且有不少人是身臨其地者;現在讓我把二十年前的回憶,約略記述起來,作為羊城的一段地方掌故。「講古寮」是一座一通三便過,十分簡陋,坐東向西,幾十年間的建築物,位置在東校場靠南便(即現在省人民體育場男女共廁的舊址),至廣州淪陷時期,為日寇拆去。每天當正午前後總有成百以上的人,結集其地,大抵一時左右開講,到時,講古先生據上座,前置小長檯一,驚堂木一,茶壺、茶杯各一,小香爐一。
  • 中國書法:八大長度嚇人的名聯,很唬人的!
    下聯:  我誇福地妖嬈,眺青青之嶺,添哪些瓊閣浮雲。有濯濯明湖,收十裡嘉林入畫。似新塵消宇淨,因恩駕鶴凌空。難怪聞山攬勝,高舉怡情,秦村訪友,碑院揮毫。若清 節復生,定喚漁夫回絕境;靈均再世,必歌今日過前朝。莫悲紅雨落幽溪,又續風騷垂奕葉,方信凡夫俗子,不須羽化亦登仙。
  • 青春散場,各奔西東
    爬到上鋪,看到他頭上起那麼大一個包,左眼腫老高了,頓時就忍不住了,全寢室哈哈大笑。「還他媽笑,你們是不是我親生的同學呀,有點同情心沒呀!!!」「對了,要是老班查早自習,幫我請個假...」只有她一個人,風一樣的就跑了出去。後來才知道,那天晚上他藉手機是因為第二天是李雪瑤生日,他想在零點的時候給人家打個電話,祝她生日快樂。沒想到電話撥過去的時候,傳來的卻是:「您撥打的電話已停機。」
  • 不論男女,命運中遇到這4個字,最宜東奔西走
    不論男女,命運中遇到這四個字,最宜東奔西走有些人生來愛動,有些人天生愛靜。就可以看到「甲庚午子」這四個字,組合成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如果有《易經》基礎的朋友,還會發現「甲與庚」、「子與午」是相衝的兩對。一個人的八字命運中,適衝則動,易有變化、調整。
  • 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如何對下聯
    今天的對聯,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如何對下聯呢?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還盼嶺北夏早臨。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又聞河西夏蓮綻。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故人早離黃鶴樓。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又聞塞北雪飛花。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再望嶺南夏越坡。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誰知塞北雪飄臨。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初聞塞北雪歸山。上聯:已見江東春過岸,下聯:又聽塞北朔風吹。
  • 史上最奇葩的對聯,上聯和下聯一字不差,後世評價:千古絕對
    當然,尋常百姓家單純的圖個吉利的對聯跟文人雅士的對聯比起來,自然是天壤之別,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雅士,山間隱士留下了飽含人生智慧的對聯,每每讀來都有醍醐灌頂之感,許多成功人士都將古人的對聯掛在自己書房或者辦公室
  • 經典對聯: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你能對出下聯嗎?
    當然這個對聯主要是來自於一個古老的對聯,是根據這個對聯改編的,這個對聯是:「 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根據這個對聯也可以想到一些合適的下聯,比如說:「門前東倒西歪樹,屋後南來北往人」這個對聯對仗的非常工整,「屋後」對應著「門前」,「南來北往」對應著「東倒西歪」。可以說對仗非常工整了。另外也很押韻,還有兩個對聯中的成語組成了「東西南北」。
  • 聚德樓,聽王希富先生說飲食掌故
    那次是108道菜,從中午11:30吃到下午17:30,6個小時還沒吃完。不過也真沒那麼大的肚子,每樣吃一口,等不到菜上齊就吃不動了。2014年第一次見識滿漢全席官燕。王希富先生說:官燕是有皇帝的年月,宮裡吃不完的燕窩經皇帝御批可以賣到宮外去,才有「官燕」這個稱呼。
  • 財主50大壽,女婿一上聯:「騎龜東遊入大海」,下聯令人爆笑不已
    財主50大壽,女婿一上聯:「騎龜東遊入大海」,下聯令人爆笑不已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可以說對聯作為一種特殊的形式已經存在了許多年,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而其在明清確是最為興盛的,也使得這些成文了文人們最為喜歡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