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茗
千年古墓秦始皇陵早已發現,為何遲遲不進行挖掘?因為有個難題
大家知道秦朝之前,我國領土並不是統一的,它分為幾個小國。小國之間的爭權使得戰爭接連不斷,人民百姓活在痛苦的日子裡。而秦始皇在秦朝時,統一六國,這段歷史舉世聞名。但其實,關於秦始皇的令人震撼的新聞不只是這一件事,還有他的皇陵也讓全世界都驚嘆。
大家都知道「兵馬俑」,這是目前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兵馬俑的著名不僅僅是因為陶俑的數量多,更因為這些陶俑在全世界只有這一初,證明了當年秦軍的輝煌。但是這兵馬俑卻並不是秦始皇陵的真正部分,只不過是陪葬部分。通過這兵馬俑都能看出來秦始皇陵有多麼的恢弘壯闊。
秦始皇陵是令廣大考古學家痴迷的一個地點,因為在史記中有記載著關於秦始皇陵的一段文字,第一句的意思就是秦始皇為了築造自己的陵墓花費十餘年的時間,七十多萬的平民百姓都參與修築此「驪山陵」。陵墓裡有全天下各種各樣的珍寶,此陵墓已經大到挖空了驪山。這一句主要描繪了秦始皇陵墓的豪華壯麗,但並不是吸引考古學家的重要原因。畢竟秦始皇權利十分大,陵墓自然也很輝煌。
其實史記中第二句話才是真正讓人好奇的。這句話講述的是秦始皇在皇陵建成的那天,為了防止以後有人進入皇陵,就令匠人大量的製作「機關弩」,有人進入必定會中箭身亡。因為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這些弩箭已經不能夠造成威脅,所以古學家萬分想要看看這弩箭機關是如何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考古隊以及科學院的工作人員一起合作,仔細的勘探驪山,終於找到了秦始皇陵的位置。可是,他們卻望而卻步。這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機關弩箭,而另有其因。
他們在檢查土壤時,發現驪山地下存在了有12000平方米的高含量水銀區域,多則普通土壤的五十倍。根據史記中記載,可以證明這塊地很可能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但是如果由於技術有限不能夠下去檢查,所以不能給出真正的結論。
1999年,一群美國專家來到我國考察這片區域,他們擁有比我們先進很多的勘探技術,除了檢查出這塊地的水銀含量特別高以外,還繪製了一幅圖,那就是地宮的分布圖。但雖然秦始皇陵的秘密被眾人所知道,但是我們至今不能進入秦始皇陵一探究竟。因為水銀擁有劇毒,長時間在不透氣的環境中揮發,地宮已經充滿了毒氣。而且,由於地宮中常年被毒氣充斥著,一旦打開必會被氧化。此毒氣打開地宮會對工作人員的身體造成損害不說,文物的色彩也會消失,甚至連金屬製品可能都會瞬間消解。
其實,兵馬俑的出土也遭受到了空氣的氧化,所以原本彩色的陶俑,變成了一片灰色。如果強行進入會導致皇陵的損壞,那就違背了考古的意義。所以考古學家們一直在等待,等待著技術發達到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那一天,在揭開秦始皇陵裡面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