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文殊院是很有歷史也很有名氣的,但這次來成都之前我還真不了解。不但我和老伴兒都不了解,就連我們這位成都的同學也不了解,因為她遷來成都這麼多年竟然一次也沒去過。令我和老伴兒有點稱奇的是她家離文殊院並不遠,從她家乘車走人民路,過了市中心的天府廣場不遠就到了,也就是幾裡路的距離吧。但細想一下也不奇怪,沒啥事兒誰去寺廟裡幹啥,大連市中心的嵩山寺我不也是一次都沒進過嘛。我們這次一起去文殊院也不是拜菩薩,而是因為在都江堰玩兒時導遊提到了成都小吃,說成都有三處主要的小吃街,分別是玉林街、文殊院和另一個我們記住的什麼街,我們是出於對成都小吃的興趣才決定去那裡的。因為同學家和玉林街就隔著一道人民南路,我們已經幾次去吃過了。查一下電子地圖,再近一點的小吃街就是文殊院外那條街了。又順便搜索了一下「成都文殊院」才知道,原來這座寺廟始建於隋朝大業年間的884年,南宋時增建,明代兩次翻修,基本奠定了現有規模。但1644年毀於兵燹,1697年重建後始改今名文殊院。院中現有各石大柱建築的主要殿宇及銅造像,都是清嘉慶、道光年間的住持僧本圓重行募化擴建的。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多次撥款整修。1953年文殊院與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新都寶光寺等同樣得到保護和修繕。「文化大革命」時,院中文物受到嚴重破壞和損失。1983年,文殊院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1988年,新建千佛和平塔。該院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這裡不僅是佛教活動場所和旅遊勝地,還辦有空林佛學院,培養德才兼備的僧伽人才。原來這文殊院是這麼重要的旅遊景點啊!那我們還是早一點去吧,在品嘗小吃前先看看文殊院吧。
文殊院裡遊人不少
下來公交車後走不遠就到了文殊院門前。我這就是慕名而來,其實真看不出什麼門道來的。我感覺這座寺廟的大門高度和規模與其名氣不太相稱,可能是因為這裡的南方氣候的原因,大門和附屬建築修建得沒有北方的寺廟那樣厚重高大,以至於我覺得拍照的意義不大,就讓相機待在包裡進了大門。大門裡面的遊人和香客不少,老伴兒又照例請香去燒。其實她遠談不上信佛,多有關的佛學知識知道的還不如我多。但多年來她是進了寺廟就燒香,那都是實用主義的拜佛,都是求佛保佑兒子一步步順利升學留學。我估計她是搞不清佛和菩薩還有羅漢的區別,就以為凡是廟裡供奉的塑像都是大慈大悲法力無邊救苦救難,燒燒香拜一拜許個願很可能會有用的。對此我從不提異議,因為我確實也拿不出說服人們不信佛的根據和道理。何況,佛教文化早已和儒道文化一起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陀的道理是一種人生智慧也是舉世公認的。我對佛教的看法與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有所不同,因為佛家認為自己信佛並不是宗教,喬達摩.悉達多也與耶穌和默罕默德不同,他不是神而是人,他只是把自己悟得的解脫人生煩惱的路徑告訴眾生,而且並沒把他自己說成高不可攀,而是告訴人們都可修行成佛,而不像其它兩大宗教那樣神永遠是神,人永遠是人。因此我是覺得佛陀更平易近人,給人的現世關懷更多。
與同學參觀文殊院
當然,現在國內的大乘佛教已經把佛主神化了,也與西遊記裡如來的形象有關,信徒多把大雄寶殿供奉的佛陀神仙化了。但我很理解,這是符合中國信眾的實用主義需求的,人們太需要這樣一位超自然又超世俗的神仙來救苦救難了,所以佛教在佛陀的祖籍都銷聲匿跡後,在中國佛教還會世代擁有那麼多的信眾。中國的信眾早就分為大乘和小乘的善男信女了,我看也是各有各的道理。大乘佛教普度眾生的說法真是高大上,為他人和大家就是政治正確,所以一出手就能佔領精神境界高地;但我自己覺得還是小乘佛教算是佛教的原教旨主義,只是按照佛陀的指引把自己解脫出來就可以了,而其實人人度化自己得解脫的道路才比較實際。不過大乘宗教的目標確實誘人,而且即便不能修煉成佛也能修得低一點層次的羅漢或菩薩的。而且像菩薩這樣的等級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人人本來就是菩薩,只要正確修行就能由自己渾然不知的本位菩薩修成正果的果位菩薩的。中國的禪宗六祖慧能告訴人們更簡便易行的修煉途徑:頓悟。這樣人們離菩薩的距離就更近了。想想自己只要好好修行修煉就能成為菩薩,而持戒念經簡便易行,何樂而不為呢?難怪各地寺廟的香火常年鼎盛。這裡供奉的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涅槃後也能和佛陀一樣得到人們的香火供奉。我對文殊菩薩的職責不甚了解,只知道因為其名號有個「文」字,從古至今的考生都要考前專程前來拜謁許願的。可能現在這裡的香客都是家有考生,有求文殊菩薩幫孩子金榜題名吧。我想老伴兒應當是來還願的,因為兒子已經在美國博士畢業,今後再不用升學考試,她認可認為是文殊菩薩顯靈的作用。嗯,我還是不提異議,兒子的福報如此,她怎麼想都行啊。(待續)
留學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