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窄巷子和錦裡,眾所周知,十分地出名。
其實,與寬窄巷子和錦裡齊名的,還有文殊坊,同樣是仿古一條街。
成都人更愛去文殊坊,那裡不僅僅有美食,更有一座靜謐的文殊院。
文殊院,居於鬧市,頗有大隱隱於世的味道。
在不少成都市民心目中,文殊院就是成都市的地標景點之一。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是全國佛教重點寺院之一,也是中國長江上下遊四大禪林之首,還是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佛教協會的辦公地點,就在文殊院內。
文殊院的前生是信相寺,信相寺始建於公元605年,至公元617年建成,距今有著1400多年歷史。
明朝末年,信相寺毀於戰火。
公元1681年,慈篤禪師在信相寺廢墟之中,利用兩棵杉樹,搭了一座茅草屋,開始了禪修。
數年之後,慈篤禪師聲名遠播。
公元1697年—公元1706年,慈篤禪師受捐重修寺廟,更名叫文殊院。
公元1720年,清朝康熙帝御賜「空林」匾額給文殊院,因此,文殊院又叫「空林堂」。
遊客進入文殊院,多半是被朱紅色的圍牆所吸引,這裡太適合拍照了。
待走進文殊院,遊客就會看見一堵明黃的照壁,照壁上「文殊院」三個字,紅底金粉,就出自慈篤禪師之手。
文殊院常年有志願者,遊客一進大門,他們就會告之,在入口處右側,可以免費領取三支香。
不僅如此,有時,遊客還會得到志願者,親手奉上清茶一杯,還會聽到志願者免費講解佛教知識。
這才是佛教寺院應該有的樣子!
遊客若有心參拜菩薩,建議穿得莊重一些。
記住,文殊院不允許外帶高香之類進來參拜。
文殊院不大,不過,裡面的樹木茂盛,寺廟精緻。
尤其是到了深秋,參天的銀杏,美不勝收。
銀杏樹葉金黃、金黃地,或鋪滿圍牆上一方天空,或從門內看出去,它已擠滿了門外的世界。
總之,文殊院十分適合拍照。
成都市的漢服愛好者,經常相約著,三五成群,身著漢服,在這裡拍照留影。
文殊院安靜閒適,一年四季,附近的老年人總愛在文殊院花園裡,打打太極,或者三三兩兩聚在涼亭,或看報紙,或低聲聊著家常。
文殊院內還有茶室,是四川特有的那種蓋碗茶,喝著茶,還能聽到民間藝人彈唱。
每逢周末,不少成都人領著一家老小,前來文殊院,喝喝茶,吃吃素齋,悠閒地度過一個周末。
在文殊院裡,遊客會發現,這裡香火非常鼎盛。
畢竟寺院內供奉著文殊菩薩嘛。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家有學子的父母們,只要到了文殊院,少不得要參拜文殊菩薩的。
有時,還有不少外國人慕名而來,文殊院是了解成都市民休閒生活最好的地方。
因此,茶室的小圓桌,時常滿座。
好不容易空出一張圓桌來,卻被幾隻小麻雀迅速佔據了。
小麻雀飛快地啄食著客人遺留下來的食物殘渣,十分地心滿意足,很是可愛。
文殊院內,有佛陀舍利和玄奘法師頂骨舍利兩件佛教聖物。
只因玄奘法師在成都出家受戒,並且,還在這裡生活過五年。殊勝因緣,文殊院方能從南京請回玄奘法師頂骨舍利一份供奉。
文殊院裡的一尊緬甸玉佛,也非常珍貴。
1923年,文殊院和尚性鱗,一路募化,步行到緬甸請回了緬甸玉佛。大家不妨試試,從成都東步行到成都西,那是什麼概念?
何況從緬甸步行回成都,一路上的艱辛不可想像,沒有堅定的信仰,完全做不到。
文殊院還有個圖書館,裡面的經書,有很多都是外面買不到的,很值得一讀。
無論別處熱鬧成什麼樣子,文殊院始終靜靜地堅持著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