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端」是「初」的意思,所以五月初五被稱為「端午節」。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天中節、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浴蘭節、女兒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等等。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稱是「五月初五」,唐以後「端午」便取代「五月初五」等別稱,一躍成為主流的稱呼。
關於「端午節」,有許多傳說,因此也有眾多的節日習俗,多與迎祥納福、闢邪除災有關。比如插艾草、掛菖蒲、放紙鳶、沐蘭湯、掛香包、拴彩線、鬧鐘馗、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今年的端午節,吉林省圖書館將帶讀者領略中國傳統節日的魅力,八大板塊,盡享端午。
1.相親相「艾」:以艾葉之水輕點額頭或手腕,帶來一陣清涼,希望未來的日子健康平安。
2.濃墨「粽」彩:親手製作五彩線,系在腕上,當端午過後的第一場雨來臨時,願這多彩的顏色帶走陰霾與疾病,讓好運常伴。
3.錦繡「粽」華:親手製作香包,將我們對生活的愛、對親人的愛、對朋友的愛都緊緊包裹進小小的香包裡,佩在身上,將愛進行到底。
4.「粽」情歡笑:聽丹丹姐姐講端午故事,和思光哥哥一起給雞蛋畫上笑臉。小雞蛋大變身,讓傳統文化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美麗的種子。
5.古韻「粽」香:輕聞墨韻知書香,細擦玉版問前人。
6.「粽」意未來:古人端午放河燈,會在岸邊許下自己的願望,如今我們也「放河燈」,寫下祝福和願望,張貼在展板上,願未來可期,祖國昌盛。
7.「粽」古閱今:你了解端午嗎?你了解端午的各類習俗嗎?你有傳統文化的頭腦寶庫嗎?打開你的頭腦風暴,盡情答題,幸運抽獎。
8.書海泛舟:登上龍舟,留下靚影。知識的殿堂前,打造最快樂的時光。
大展身手的機會來了,只要集齊前6項活動中的3項,蓋上「吉圖端午小印章」,還可以參與第7項的答題抽獎環節。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來源:中國吉林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