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5個國家的海綿城市經驗總結及案例賞析

2020-12-25 騰訊網

關於海綿城市,我們來學習下國外「海綿城市」及案例,看看他們是怎麼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

城市不同,特點和優勢也不盡相同。因此打造「海綿城市」不能生硬照搬他人的經驗做法,而應在科學的規劃下,因地制宜採取符合自身特點的措施,才能真正發揮出海綿作用,從而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

英國:源頭入手 一舉兩用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和提升倫敦等大城市的市政排水能力,英國政府積極鼓勵在居民家中、社區和商業建築設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以從根源上解決這兩大問題。

當前英國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統多用於滿足家庭灌溉、洗衣等非飲用水需要。家庭用雨水收集系統多在家中設置1000升至7500升的儲水罐,雨水直接從屋頂收集,並通過導水管簡單過濾或者更為複雜的自淨過濾系統後導入地下儲水罐儲存。

同時,英國也在大力推動大型市政建築和商業建築的雨水利用。當前大倫敦區最為典型的就是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園內主體建築和林地在建設過程中建立了完善的雨水收集系統。通過回收雨水和廢水再利用等方式,這一佔地225公頃的公園灌溉用水完全來自於雨水和經過處理的中水。此外,公園還將回收的雨水和中水供給周邊居民,使周邊街區用水量較其他類似街區下降了40%。

法國:形態不一 提升循環

法國作為現代城市雛形起源國之一,其境內不少主要城市的排水、防澇以及雨水循環處理的設計思路各具特色,形態不一。

巴黎作為法國首都,其水循環系統堪稱世界範圍內大都市中的典範。1852年,著名設計師奧斯曼主持改造了被法國人譽為「最無爭議」並基本沿用至今的水循環系統。奧斯曼的設計靈感源自於人體內部的水循環。他認為,城市的排水管道如同人體的血管,應潛埋在都市地表以下的各處,以便及時吸收地表滲水。城市的排汙系統則如同人體排毒,應當沿管道排出城鎮,而不是直接傾瀉於巴黎的塞納河內。

另一座法國著名城市裡昂的水循環處理則是因地制宜,充分藉助了自然的力量。相比於巴黎,裡昂的城市水循環並不過分突出地下排水管的作用,城市中的數個社區區域內各有低洼地面,其雨水收集充分藉助了地面走勢的特點,讓雨水通過精密設計的水渠流入這些低洼地域。裡昂市中心的中央公園便建立在一片低洼地中。當地建築設計師在建造該公園時,特意留出了一個容量為870立方米的儲水池。

案例——法國馬恩河畔萊佩爾勒Perreux河岸

馬恩河畔萊佩爾勒市重新思考了與河流的聯繫,把它看成是一個主要的環境、社會、城市和政治問題。

該項目的目標在於讓人們重新記起河岸,讓其他種類的動植物回歸馬恩河岸,煥發河岸的活力,弱化水與城市的界限。

混凝土防護轉變成植物防禦,抵禦洪水泛濫,擴大環境功能。

河岸一旦被改造成景觀(陰涼、植被、適宜的地表、照明設備、裝置),人們就會被水景吸引,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和與城市的聯繫。

德國:高效集水 平衡生態

得益於發達的地下管網系統、先進的雨水綜合利用技術和規劃合理的城市綠地建設,德國「海綿城市」建設頗有成效。

近年來,德國開始廣泛推廣「窪地—滲渠系統」,使各個就地設置的窪地、滲渠等設施與帶有孔洞的排水管道相連,形成了分散的雨水處理系統。低洼的草地能短期儲存下滲的雨水,滲渠則能長期儲存雨水,從而減輕城市排水管道的負擔。

德國的雨水利用技術經過多年發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種: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統;二是雨水截汙與滲透系統;三是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另外他們還在探索其他方法:在城市市中心建設面積巨大的城市公園;鼓勵市民參與建設「綠色屋頂」,專家評估認為,屋頂綠化工作如果能達到一定密度,未來至少可以留住60%的降雨。

案例——德國弗萊堡市扎哈倫廣場

該廣場完全擺脫了汙水處理系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水敏性城市設計的案例。

美麗的種植池提供了滲透點,擁有創新式內置過濾基質的地下砂石溝渠減輕了汙水處理系統的水壓負載。縮進的廣場區域創建了一個地表防洪區。雨水沒有匯入地下汙水處理系統,而是補給地下水位。該設計建造於曾經的鐵路院落場地之內。

富有年代感、多功能的座椅喚起了人們對於鐵路軌道枕木的記憶,而舊的鐵路軌道則被鑲嵌於地面鋪裝之中。一片明快的櫻花樹林提供了充足的樹蔭,滲透式種植池之中育有多年生植物和觀賞草類,形成鮮豔、柔美的花草景觀。100%的硬質景觀材料均來自舊的鐵路院落場地回收利用的優質材料。

因此,不論從資源管理的角度、還是建造材料的來源方面,這一新型、清潔的現代化廣場設計都與具有歷史意義的海關大廈建築形式相互映襯。

新加坡:疏導有方 標準嚴格

新加坡作為一個雨量充沛的熱帶島國,其最高年降雨量在近30年間呈持續上升趨勢,卻鮮有城市內澇的情況發生。

首先,預先規劃城市排水系統。新加坡通常在進行地面建築的建設之前,會事先規劃和設計好該建築的地下和地面排水系統,因此每一棟建築,包括人行道、馬路周邊都分布有一定數量的排水渠。其次,加強雨水疏導,建立大型蓄水池。經由城市雨水收集系統收集到的雨水最終將匯入新加坡城市周邊的17個大型蓄水池,而這些大型蓄水池也是新加坡解決雨水疏導和城市內澇問題的關鍵所在。第三,建立嚴格的地面建築排水標準。新加坡公用事業局數次修訂和提高地面建築排水系統標準,要求所有新建築物必須提高防水門檻的高度。

案例——新加坡JTC清潔科技園

佔地面積50公頃的JTC清潔科技園區被構想為設置於熱帶雨林地區的首個商業園區,在發揮新加坡作為推動全球可持續領導者角色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5公頃面積的中央核心區–裕廊生態園被設計為園區肺部和心臟,於2014年6月1日建成開幕。它坐落在清潔科技園區的中心區域,與南洋理工大學毗鄰。

作為設計的園區綠肺,裕廊生態園由森林之峰、野生走廊、淡水沼澤森林與溪流山谷四大主題區塊組成,有效地保留了當地原有的此生森林。其中,淡水沼澤森林能夠收集65%的雨水徑流,過濾、淨化,用作如廁衝刷、植物灌溉以及室外衝洗之用。

生物多樣性的增加成為了最直觀的數據,監測到15種新的蝴蝶品種在此落地。生態自然的環境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場所,同時此綠色的生態園區也為園區內的工作人員及鄰近居民、到訪者提供了一個休息、親近自然的優美環境,能夠有效地吸引研究和開發潔淨新科技企業的入駐。

清潔科技園區內,建築物將被組織成為城市群,為在其中進行積極的思想交流和活動提供可能。

這些建築群形成了大面積公園/森林內的一個個「口袋」,每一個建築將有一面面向城市,而另一面則面向綠色、生態的大自然和森林。

基於整體的設計方式,5公頃的裕廊生態園中央核心區規劃充分尊重大自然,不僅保留、而且在它所有不同的功能和層面上理解從而尊重自然和場地內獨特的自然特徵。

通過一系列包括地形、地質、水文、植物以及動物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場地的原始狀態被清晰解讀。

這些層面信息的集成顯示了在山谷地勢較低的沼澤之地開發淡水溼地森林的潛力。

從歷史上看,裕廊鎮曾擁有更大面積的此類型的生態棲息地。

多年來,儘管它們當中的許多已經被移除,且並不確定清潔科技園區場地構成其中之一,不過一些淡水沼澤樹種已被確定在場地之內存在,並被證明適合在該場地內生長。

現有的生態棲息地,包括草地、林地和泥炭沼澤區都被儘可能地保留。

現存的野生動物物種被記錄,通過增加的植被種植,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將場地與更大範圍的周邊環境相連,特別是跨越南洋大道的北部森林區域,自然野生動物廊道功能被增強。

同樣,自然地形會被儘可能多地加以保留,並與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活躍、美觀、潔淨」(Active,Beautiful,Clean)水域方案理念相呼應。

該ABC水域方案將被實施,以支持場地內現有的水文流動。生態窪地將淨化雨水,並將之從路邊排水渠道引流至中央核心區。

在那裡,一系列的沼澤和池塘將收集和保存雨水。這些雨水將通過生態淨化群落加以循環,以進行進一步的淨化,被重新利用成為廁所衝刷用水。

所有這些只為輕輕觸動地表的方法和努力表明了人類期許與自然可持續共存的願望,同時展示人類與自然融合、連接的願景。

對大自然的深深敬意成為了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設計方法的基調。以這樣一種方式,人類和自然都能夠相互受益、相互成長和發展。

美國洛杉磯:強化設計 加快改建

美國大多數城市秉承傳統的水利設施設計理念:在郊外儲存雨水,利用水渠送到市區,汙水通過地下溝渠排走。這種理念按照西方的說法始於古羅馬時代,現在仍然大行其道。即使在非常缺水的加利福尼亞州,也是因循這一併不適合當地生態的城市水利與用水模式。

目前,美國的一些城市規劃專家正在研究在乾旱地區重新進行規劃,打造海綿城市。在加州,80%的地方是極度乾旱地區。當地的一些城市規劃者在設想如何將傾盆大雨留下,變成飲用水和灌溉用水,把城市打造成像海綿一樣,可以有效吸收雨水。

正如負責設計規劃法國萊佩爾勒市「海綿城市」概念的BASE建築事務所工作人員所說,弱化城市與水界限的設計規劃思路未來或將成為業界潮流,讓冰冷的混凝土河堤與水電站被設計精妙的植被與大片綠化帶代替,既有利於城市內水的自然循環,也有助於環保,說到底,是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國外比較好的建設海綿城市的設計案例

金斯敦市水敏性城市設計

2001年開始,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設計項目(包括200多個雨水花園)。

下面有總結介紹水質量改善項目,是由金斯敦市議會設計和實施的,例如雨水花園(也稱為生態滯留系統)、可滲透性路面和溼地。

雨水花園是一個術語,通常被用於描述一個植被繁茂的區域,從雨水徑流當中去除汙染物質(也稱為生物滯留系統)。雨水流入到花壇中,通過一層工程土進行過濾。淨水被收集在有溝槽的管道中並引到傳統的排水系統中。

這個表面會留住雨水徑流中的垃圾、樹葉和沉積物,同時土壤(和植物根部系統結合)幫助過濾和分解微觀汙染物例如營養物、重金屬和碳氫化合物。

設計雨水花園是利用它在頻繁的低強度降雨中過濾汙染物。傳統的排水系統依然需要適應稀少的較大型降水,防止洪澇災害。

通鎮的Stawell

2008年,這些雨水花園升級到現在的設計形式,花費了6.8萬美元(每個雨水花園6800美元)。

這個設計結合運用了具有表現力的巖石、更加有趣的形狀、裸露的聚合混凝土鋪路材料,以及對松樹梯田地的妙用。

Mordialloc的Bear St項目

Bear St於2007年重建成一條狹窄的弧形道路。在長條狀草地裡建造了5個雨水花園和1個大型的70米長的生物滯留池。

這個生物滯留池有多功能用途,減少汙染物、減少洪澇、加強街道景觀。

Parkdale的Warren Rd項目

Warren Rd項目於2007年被重新建造,升級了道路材料,解決了交通問題,整治了雨水徑流。

這個項目把雨水花園與路邊石進行了融合設計,使用石牆最小化腐蝕性。這種處理方法儘可能進行自然化設計,最小化維護工作。

Aspendale的Coleman Rd項目

Aspendale的這個海灘那時受到了沙丘和3個雨水排放口的侵蝕。

這個項目包括建造一個防衝牆,通過重新指引雨水徑流到滲水井中而移除了管道,進入到大型的生物滯留窪地裡。

這是在2008年期間與可持續性和環境部聯合設計的。

布里斯托海濱可持續公共空間

布里斯托Harbourside公共區域景觀設計的最後階段由英國景觀建築師Grant聯合公司完成。再建項目完成之際,布里斯托慶祝自己在2015年成為歐洲綠色之都——授予優秀的致力於可持續發展、創造力、文化和創新的城市。

布里斯托Harbourside是一個位於城市邊緣浮動港的價值1.2億英鎊的多功能區域,對布里斯托的歷史濱水區的核心進行重建。可持續景觀設計在總體方案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Grant聯合公司將廢棄的6.6公頃前碼頭汙染場地和煤氣廠改造成充滿活力的新街景、海濱散步區、公共開放空間和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

其亮點包括:一個充滿活力的空間、路線和公共廣場。

創建一系列的空間和路線可以為浮動港提供更廣泛的公共領域,包括新的公共廣場、林蔭大道、harbourside新港口進口。

濱水區的視野和通道極其開放,尤其是大教堂和先前難以接近的港口,加強了此地的視覺聯繫,讓海濱回歸城市。

可持續城市排水:可持續城市排水將雨水從建築屋頂導流至港口,通過一系列管道、渠道和小溪,還可以灌溉種植。

浮動的海港邊緣蘆葦在水進入港口之前過濾雨水和地表水。

蘆葦也創造了寶貴的棲息地,並提供一個有吸引力的水邊設置。其他棲息地包括面對中央廣場的綠牆。

來源: 東方易合未來設計、中規建業

相關焦點

  • [分享]海綿城市學校案例資料下載
    作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唯一一個縣級市,遷安從湖泊水繫到公園綠地、從城市主幹路到街頭巷尾、從公建區到社區,每個角落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海綿城市」已經從一個陌生的詞語,漸漸融入城區建設發展的方方面面,在悄然改變遷安人生活居住環境的同時,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借鑑的海綿城市建設「遷安模式」。
  • [分享]國家海綿城市圖集資料下載
    2020新版《海綿城市設計標準》 全文: 北京市地方標準 《海綿城市建設設計標準》 DB11/T 1743—2020  本標準共分
  • 總結!表彰!分享!展望!
    12月16日上午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表彰大會暨創新實踐成果分享論壇在總部經濟園國際會議廳舉行總結海綿城市國家試點建設成效表彰先進集體和個人分享先進經驗和創新成果展望「十四五」期間海綿城市建設新發展、新突破
  • 上海市15個海綿城市建設改造案例分享
    你知道什麼是「海綿城市」嗎?你知道五角場下沉式廣場、「上海之魚」周邊道路等都是海綿城市改造案例嗎?市住建委說,目前,上海海綿城市建設正在進行中。徐匯區雲錦路跑道公園、長寧區蘇州河慢行步道、虹口區虹灣綠地……16個區都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嘗試。
  • 寧諾學者助力全球海綿城市發展 將中國經驗分享給瓜地馬拉
    ,還將「中國經驗」分享給遠在一萬四千公裡之外的瓜地馬拉,解決當地洪澇與乾旱的環境問題。上周五,寧波諾丁漢大學環境科學副教授陳加信博士和他的在讀博士生應瓜地馬拉非政府組織Funcagua的邀請,在線上開講,向瓜地馬拉城的市長Ricardo Quiñónez Lemus先生與副市長Victor Martinez先生,以及瓜地馬拉聖卡洛斯大學教授分享中國城市水資源管理和海綿城市項目的實踐經驗。
  • [分享]國外鄉村規劃經典案例資料下載
    在產品方面又該做哪些創新與突破?  其實,開放式住區除了國外做得很成功,國內也有了開發商做出了開放式住區,而且做得還不錯,一起來看看5個國內外的優秀案例。 關鍵詞: 園林景觀設計 海綿城市景觀設計 雨洪管理總結 園林景觀管理 景觀設計案例總結
  • 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循環過程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及的「滲滯蓄淨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僅把雨水留下來,同時也把降雨蓄起來才能達到調蓄和錯峰,而後進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
  • 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表彰大會舉行
    央廣網西安12月17日消息(記者舒隆煥)陝西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表彰大會暨創新實踐成果分享論壇12月16日在灃西新城總部經濟園舉行,30個先進集體、51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論壇現場(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據介紹,作為全國首批、西北唯一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五年來,灃西新城以生態空間確定城市框架,以開放空間確定城市格局,把綠色、集約、智能、低碳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建設進程中。
  • 【技術】海綿城市工程案例詳解—雨水調蓄池
    城市水資源循環過程是構建「海綿城市」的重要內容,海綿城市建設中提及的「滲滯蓄淨用排」中的「蓄」指的就是尊重自然的地形地貌,不僅把雨水留下來,同時也把降雨蓄起來才能達到調蓄和錯峰,而後進行有效利用的多重目的。當下,海綿城市蓄水環節還沒有固定的標準和要求,地下蓄水樣式多樣,總體常用形式有兩種:雨水調蓄池、塑料模塊蓄水。
  • [分享]城市景觀失敗設計案例資料下載
    礦坑是人工對自然破壞的遺存 對於景觀設計而言是一個複雜而又喜愛的課題 景觀周整理了4個最具代表性礦坑公園案例分享競賽題目:第二屆Q-CITY國際大學生設計競賽 (中國•邢臺) 報名截止時間:2019年5月15日 作品提交截止時間:2019年5月31日18:00&nb 查看詳情 16個案例看中國PPP項目失敗的主要風險,涉及公路、橋梁、
  • 海綿城市:一條光明的中國特色城市發展之路
    由此可以看出,海綿城市的理念與環境工程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海綿城市建設國家戰略的推行,可以進一步促進環境工程學科的發展和深化。5.記者:自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推行以來,您親自參與或指導的試點城市和建設項目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哪些?
  • 國內「海綿城市」建設優秀案例
    關於海綿城市,我們來學習下國內外「海綿城市」的案例,看看他們是怎樣建設海綿城市,將城市雨水就地消納和吸收利用。■金華燕尾洲公園金華燕尾洲公園位於浙江省金華市金華江、義烏江與武義江三江交匯處。金華板凳龍的人行景觀橋「龍舞」兩江一洲,成為三江六岸最大的城市景觀亮點,該人行景觀橋連接江北江南及燕尾洲,時分時合、時而盤亙於兩江之上,時而迴旋在溼地林中,兼具通行、觀景和美化城市景觀等多種功能,一橋架「活」了整個燕尾洲。另外,燕尾洲頭溼地保育區,引入梯田式防汛堤等,讓人耳目一新。
  • 【論壇預告19】鄧啟華總工將蒞臨2017海峽兩岸城市雙修+綜合管廊+海綿城市+地下空間科技創新與融合發展論壇
    臺灣作為亞洲較早開展城市更新與修補、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生態修復等規劃建設與管理的先行地區,自1980年代開始,已在這些領域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技術標準、政策法規等方面,在充分吸納歐美日等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臺灣地區特點與實際進行了創新和創造,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大陸學習借鑑。
  • 乾貨|6個國內外海綿城市案例對比分析
    海綿城市建設為城市汙水處理及雨洪管理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對於解決我國目前城市水汙染及城市水資源問題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分析比較國內外海綿城市建設成功案例的理念及技術,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概念進行理解和把握,闡述我國海綿城市建設未來發展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及問題。
  • [分享]國家農業公園規劃案例資料下載
    兒童農業體驗公園:「農業的崛起」黑暗騎乘—— 歷史主題黑暗乘騎;羽夢齊飛—— 實境鳥類演出;高科技互動角色表演;農業主題乘騎和景點;觀光熱氣球乘騎。   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案例分享 A-0  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案例分享 A-1  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案例分享 A-2  綠色農業生態旅遊案例分享 A-3 &nbs 立即下載 收藏!
  • 生態城海綿城市建設 雨水補景觀一年節約1500萬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水利部三部門聯合組成的專家組在生態城完成了海綿城市建設現場督導工作,現場走訪了第一社區公園、美嘉園、海綿城市建設管理平臺等近20個項目後,專家組對生態城海綿城市試點片區的建設成效給予高度評價
  • 中國新加坡專家學者津門「論道」海綿城市建設
    ,20日,來自中國城市規劃研究院、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新加坡公用事業局的中新雙方專家在「中新海綿城市建設合作交流會」上,圍繞建設理念、典型案例、管理經驗等方面「論道」海綿城市。  大會重點關注當前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諸多熱點、難點問題,是業內人士思想交鋒碰撞、共商行業發展前景的高端會議,致力於搭建中新合作平臺,通過借鑑先進模式和做法,解決海綿城市建設發展各個環節所遇到的實際難題,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指導。
  • 青年專家王家卓的海綿大數據
    ●王家卓:兩批國家海綿城市試點一共有30個城市入選,我去過其中的21個城市,參與過不少規劃設計項目的評審和諮詢,也看過不少工程項目,但準確的數字沒有精準統計過,至少有200個。海綿城市試點工作是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發起的,旨在通過試點總結經驗、做法與模式,以便更好地推廣。海綿城市試點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好的做法。
  • 生態城打造海綿城市建設實踐樣本
    ■ 截至目前,生態城22.8平方公裡的海綿城市試點片區中,68個試點項目已全部完工,形成了美錦園、公屋二期、低碳體驗中心、第一社區公園等品質高、有成效、能複製、可推廣的精品項目  ■ 積極探索中外海綿城市交流模式,通過定期舉辦建設合作交流會和論壇,共同就海綿城市建設中的諸多熱點、難點開展合作交流,借鑑先進模式和做法,為海綿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指導
  • [分享]十個著名別墅案例分析資料下載
    2、主機周圍 查看詳情 [綠城]住宅社區開發策略總結及案例分析比較(策略總結+實例分析)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