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可愛小丸子 艾問人物 收錄於話題#1藥網1#於剛1#劉峻岭1
艾問每日人物音頻 第1039期
喜馬拉雅FM/36氪/ 愛音斯坦FM/鳳凰FM
蜻蜓FM/網易雲音樂/十點讀書/酷狗音樂/荔枝FM
尋覓2020最具影響力創始人
申獎入口
歡迎來到本期艾問人物!
醫療科技,正在全球資本市場裡閃閃發光。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催化了一些不同方向的科技公司朝著醫療科技蛻變,中國醫療科技三極: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1藥網正式誕生。
《艾問人物》經調研發現,壹藥網耀方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1藥網」)日前與海通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
1藥網的故事在兩位聯合創始人的帶領下上演。
強強聯合築就創業夢想
辦公室裡,並排擺放著兩張距離不到兩米的桌子,兩個人正在認真討論公司的事務。
他們一個是曾經的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的於剛,一個是曾經的戴爾中國區總裁劉峻岭。二人正是1藥網的聯合創始人。
(從左到右:於剛和劉峻岭)
時間倒退到2007年的一天,劉峻岭萌生了創業的念頭,他把想法告訴了於剛。於剛聽後很嚴肅地問他是全身心的承諾還是單純試一試?他說他已經考慮了很久,再不創業就晚了。於是兩人一拍即合,就這樣,戴爾兩位亞太地區最高層的高管同時離職,聯手創業。
說做就做,這兩個原本掌握上百億美元採購和數十億美元銷售、管理上千人的高管,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小半年,正謀劃幹一場「轟轟烈烈」的事業。
在上海一個僅有10平方米左右的小辦公室裡,他們經過了整整4個月的討論和市場調查,準備進入當時方興未艾的電商行業。2008年7月,總部位於上海的1號店正式上線,這是國內首家網上超市,開創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網上超市」的先河。
但在當時知道的人微乎其微。為了走進大眾心中,於剛加大營銷,在此他可是下了「血本」:做了10萬本300頁的精美目錄冊,每本光成本就要11塊錢。為了省錢,就只好節省人工費用。於是,他讓員工一起去「掃樓」派發,自己也加入其中。
有趣的是一天晚上,他在自家小區分發時,竟然還被保安「遣送回家」了。但糟心的事隨後就發生了,付出和回報並沒有成正比,這種投入了巨大成本的線下推廣方式結果並不理想。在1號店正式上線那天,他們總共就拿下了21單業務,絕大部分還是自己員工下的單。
「我們這才意識到目錄成本的投資回報率非常低,目錄的信息是靜態的,也不是電商的做法。」吃一塹,長一智,線下不通,那就線下。於是,於剛開始將推廣目標轉向線上,找了當時的「流量大戶」天涯社區、新浪樂居合作,在線上進行推廣。果然,這次得到了意外的驚喜。1號店的用戶越來越多,第一年400萬的銷售,第二年的4800萬,第三年8億到27億、62億、100多億、200億......
1號店取得了巨大成功,並一直持續保持高速的增長勢頭,2013年實現了115.4億元的銷售業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B2C食品電商。眾多的VC、PE蜂擁而至,最後,沃爾瑪持續加碼持股1號店,讓1號店的決策速度變慢,兩位創始人於剛和劉峻岭退出。
幸虧於剛有先見之明,他考慮到了醫藥是大眾所需,所以做1號店的時候,他專門做了個醫藥頻道,叫1號藥房。在沃爾瑪收購1號店的時候,他們把這塊剝離出來,自成一派。
從1號店退出之後,他們開始著重打造醫藥板塊,回歸1藥網。在拿到了網絡醫院牌照、B2B分銷批發牌照、平臺牌照,藥交所牌照等資質之後,兩人提出了打造智能供應鏈、大數據、雲平臺和醫藥專業知識的生態圈的概念,將生態圈裡面所有參與的醫院、藥店、藥企,以及醫生和病患,都整合到一起。
在1藥網,病患不僅可以實現線下買藥,也可以線上到網絡醫院就診,醫生在線開處方,然後在線藥店把藥送到病患家裡,形成一個閉環。這件事做完之後,1藥網轉型為111集團。
於剛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進入網際網路+醫藥領域主要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從美國看到了成熟的行業發展路徑;二是此前的電商創業經歷讓他對「網際網路+」模式有非常大的信心。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前景光明的在線醫療
1藥網自成立以來一共經歷了8輪融資。2018年9月12日,111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4美元,共募集資金1億美元,成為中國網際網路醫藥健康賽道第一家赴美上市的企業。
(來源:企名片)
今年8月,111集團在二季度財報中披露,將推動子公司1藥網登陸科創板。同時,引入新投資者注資約 4.2億元,為加速增長提供充足資源。111集團表示,上市的目的是在中國獲得新的增長資金來源,提高公司在中國投資者和潛在客戶中的形象,並加強其在中國領先的數字醫療平臺。
縱觀111集團成立至今,始終未能實現盈利。在過去的3年裡,2017年至2019年,其公司淨虧損分別為2.49億元、3.8億元、5億元。據其日前披露的三季度財報,公司第三季度創造單季度收入新高,實現淨營收23.6億元,同比增長112.8 %;但仍虧損1.086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未實現盈利之前,公司的資金來源仍以融資為主,而科創板就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
目前,1藥網旗下共有三大業務板塊:一是B2C 醫藥平臺「1藥網」,作為在線零售藥房為消費者提供各種藥品和其他商品,包括藥品、保健品、隱形眼鏡、醫療用品和設備、個人護理產品以及嬰兒用品;二是B2B醫藥平臺「1藥城」,提供全面智能和集成的分銷解決方案,業務涉及從供應商進行採購、倉儲、處理訂單和發票、收付款並交付給藥店的過程;三是網際網路醫院「1診」,為消費者提供在線醫療諮詢服務。
(來源:1藥網官網)
截至2020年9月30日,1藥網為30萬家線下藥店提供服務,總數超過全國50%的線下藥店總數,覆蓋中國31個省。
「1藥網」和「1藥城」,經過2017年在B端和C端業務、線上和線下、自營和平臺、醫和藥的全面融合發展,形成並確立了「B2B2C」的核心戰略模式,通過B2B2C的模式,為醫生、藥店、醫院、藥企、藥品流通商賦能。
天眼查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從事在線醫療相關業務的企業已經超過1000家,目前來看,還是主要聚集在發達地區。北京地區的企業數量達到350餘家,佔比超過31%,是相關企業的聚集地,緊隨其後的是廣東、上海、浙江,在線醫療相關企業均在100家左右。
但在線醫療企業的融資普遍還處在相對初級的階段。據公開數據整理,截止今年3月,共有201家天使輪融資企業、181家A輪融資企業。從成立時間來看,2010年起遠程醫療公司年註冊量呈較明顯的增長趨勢。其中2015年是相關企業成立數量最多的年份,一年內共成立超過250家公司。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在線醫療行業中國市場規模達到491億元,2020年預計接近千億,保守預測2026年達到2000億元,遠程醫療方面,2018年我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130億元,未來五年符合增長率均為27.63%,2022年將達到345億元。
【左圖:中國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及增速;右圖:中國遠程醫療市場規模(億元)】
這樣看來,在線醫療行業的前景還是十分樂觀。
1藥網能否後來居上?
如今,國內疫情漸漸好轉,但網際網路科技賦能醫藥產業的大勢已定。花旗銀行調查顯示,40%的用戶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才開始使用在線醫療,其中75%的用戶表示,疫情過後還會繼續使用在線醫療,包括在線診療和網上買藥。
有醫藥行業分析師認為,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因擁有網際網路巨頭背景被廣為熟知,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大部分獨立發展的網際網路醫藥科技平臺才剛剛走入大眾和投資人的視野,這些平臺如1藥網仍處於價值投資窪地,本身擁有自身核心競爭優勢,並建立了全渠道的產業服務模式,處於業務高速增長期。
如今,1藥網經過十年的「風吹雨打」,已擁有極高的成長性。相關財報顯示,1藥網2020Q1營收為2.22億美元,同比增長140.34%,環比增長16.90%。而過去五個季度,1藥網營收的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100%以上。對比國內其它醫療科技公司的估值,1藥網擁有更廣闊的生長空間。
據易觀數據2020年3月發布的「中國醫藥流通類 APP榜單」顯示,1藥網以208.7萬的月活排名第1;1藥城排在第五位,在整個B2B領域位列第1名。
其實,1藥網這樣的高速增長絕非偶然。根據財報,過去五個季度,1藥網營收的同比增速一直保持在100%以上,環比增速處於12.01%~32.49%之間。
(資料來源:東興證券)
如今,網際網路醫療在中國呈現爆發式增長,數位化醫療科技一步步走進現實,滿足了大眾更多的需求,解決了他們更多的問題。根據預測,中國醫藥市場規模將接近2萬億。
今年疫情的爆發讓在線醫療走進更多人的視野,或許很多人會把它定義為「在當下非冠肺炎疫情下的特殊產物」。其實不然,此次疫情不僅培養了大眾對於在線醫療的認知,其在這次疫情中發揮的積極作用也將使得它在以後的社會中更加受到重視,尤其是管理層,可能將其納入醫療體系的一環,刺激在線醫療體系的加快建設。
《艾問人物》(iask-media.com)認為,毫無疑問,當下的在線醫療行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微醫、春雨醫生、1藥網等作為在線醫療應用代表,應該著力細分領域,在打造口碑和品牌的同時,要以患者為中心,回歸醫療本質才是關鍵。
當下的1藥網正在努力構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藥店、藥企、醫生、患者等統統被打通,它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起飛」和騰飛,它能否成為醫藥產業網際網路上最閃耀的那顆星?讓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
《1藥網衝刺科創板:由1號店創始人創辦,覆蓋全國超一半線下藥店》,IPO早知道
《1藥網市值翻倍空間:被低估的高成長醫療科技明珠》,懂財帝
《珞珈創業故事系列之十八 | 於剛:創業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武漢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
《在線醫療股漲high了!有公司估值一月暴漲600億,疫情刺激行業快速發展》,證券時報
END
作者:可愛小丸子
編輯:楊潔琳
圖編:萬姍紅
原標題:《1藥網衝刺科創板:起飛還是騰飛? | 艾問人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