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抗體密碼,衝刺新冠治療!這家企業走在創新藥研發的最前端...

2020-12-06 浦東發布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來,浦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從江畔爛泥渡路到國際金融城,從阡陌農田到一流張江科學城,平地裡長出陸家嘴的「上海高度」,蘆葦灘跑出特斯拉的「上海速度」,一網通辦織出服務企業的「上海溫度」。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在新的歷史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浦東又將如何勇擔使命再出發?

我們從30位財經人物和他們所代表的機構身上去尋找答案,記錄「浦東現象」、總結「浦東經驗」,感受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浦東精神」內核。

第一財經、東方財經·浦東頻道聯合推出特別節目——《乘風破浪——浦東30年,財經30人》大型人物訪談。30場對話暢敘30年家國情懷,看上海浦東,如何再造一個新未來!

破解抗體的密碼

腫瘤免疫和新冠治療的春天來了?

君實生物,中國創新型生物製藥企業的代表,2012年在張江成立,2020年登陸科創板。八年時間見證了浦東和張江的飛速發展。公司建立了全球一體化的研發體系,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注射液是中國首個獲批的國產PD-1單抗,在PD-1領域打破了外資藥品的壟斷。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公司率先布局中和抗體,再次走在全國創新藥研發的最前端。

本次對話嘉賓:君實生物執行長 李寧

第一財經: 這八年來,您對浦東的發展變化有什麼感受?

李寧:感受非常深。我對醫藥圈生態的發展變化感受更深。2018年,中國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提速,全上海有四個新藥證書獲批,都是落在浦東。現在到2020年了,浦東有7個一類新藥獲批,佔全國的20%,在全國來說是第一。從地理上來看,張江在30年前是1平方公裡的土地,現在是從前50倍的面積,從以前的幾家生物醫藥公司到現在有六百多家。作為創新藥企業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整合各個專業的綜合力量來搞新藥的開發和創新,所以感受非常非常深的。

第一財經: 您怎麼評價「張江藥谷」這樣一個稱謂?

李寧:我覺得所謂的藥谷,實際上就是一個產業聚集的代名詞,在這裡,能夠把所有跟醫藥相關的要素、資源集中在一起,形成綜合體,這樣的嘗試能在全國起到一個表率作用。可以預見,未來的三到五年,會有更多的創新藥從這個藥谷中誕生,走向全國各地,走向全世界。

搶佔抗體研發高地

第一財經: 張江藥谷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很多第一,君實生物也有很多第一,這些第一其實有一個核心詞是抗體藥,您能跟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抗體藥嗎?

李寧:簡單的說,抗體就是人體免疫系統為了對抗外來的病毒、細菌而產生的一種特異性的蛋白質。抗體的好處是可以把外來的病毒和細菌消滅掉。我們製藥人所說的抗體,是人工製造出來一種抗體去對付病毒、細菌,比如製造出對付腫瘤細胞的「飛彈」,把腫瘤細胞殺死,來治療腫瘤。另外一種叫做中和抗體,比如,我們現在在做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實際上就是把病人自身產生的對付新冠病毒的抗體給它提取出來,然後用生物工程的方法大規模製造。這樣的話,一旦我們發現有新冠病毒進入的時候,可以用製造好的工程化的抗體治療新冠。

第一財經: 抗體如何來製造?很難製造嗎?

李寧:一般的化學藥,比方說阿司匹林,分子量比較小,我們叫做小分子藥。分子小的化學藥,它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所以從合成、生產、製造的整個過程來說,相對比較簡單。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它的分子量比較大,特異性比較強,是通過生物工程的方法進行生產和製造,所以抗體藥我們叫做生物藥,大分子藥。

廣義的生物藥,包括酶、細胞因子、激素、抗體、疫苗、血液製品、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等幾大類。大分子生物藥與小分子化學藥相比,其複雜程度猶如自行車與飛機的差別,研發過程中細微的結構差異就會導致活性和安全性的差異。生產及流通的過程更加複雜,要求更高。細胞培養的條件(溫度和營養)、產品的加工、純化、儲存和包裝任何過程中的微小差別,都可能會對最終產品的質量、純度、生物特性以及臨床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然而,生物藥一般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和安全性,療效確切,副作用少,同時具備更高的仿製門檻,成為未來藥物研發的主流。

第一財經: 剛才說到公司對於治療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研究,是一個什麼樣的速度?

李寧: 可以說是奇蹟吧。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大分子還是小分子,做一個藥需要十年時間,十億美金的投入。在抗擊新冠的過程中,我們和中科院的微生物所合作,用了三個月左右,就把病人血清當中的抗體選取出來,進行了工程化的改造,然後做了細胞學的研究和一系列的臨床前的研究。三個月左右時間就推向了臨床研究,同時,整個的過程一點都沒有打折扣,就把臨床研究的樣品給生產出來了。

第一財經: 這種速度和方式能夠複製和推廣嗎?

李寧:我覺得只要政府、企業、科研單位共同努力,把十年的時間縮短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至於能不能做到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推到臨床,我們還是要尊重科學規律。從我們君實生物本身來說,實際上是我們以前這五六年的積累,工藝的積累、經驗的積累、人才的積累,特別是單抗的生產,都是已經在那兒了。

衝刺新冠治療

第一財經: 大家看到這兒會有一個疑問,我們說遏制新冠病毒,可能更多的是在期待疫苗的出現。這個中和抗體和疫苗的關係和區別是什麼?

李寧:可以說是互補的兩個產品。疫苗的作用在於,健康人群打了疫苗以後,能夠在體內產生抗體,起到治療或者預防作用。而我們所謂的中和抗體,實際上是走了一個捷徑,就是說把人體反應的時間加快了。疫苗打進去以後,兩到三個星期時間才能產生抗體,而如果可以把抗體直接打進去,這樣能夠起到兩個作用,第一就是在沒有病毒的情況下,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其次,如果有了病毒在裡面,它既有預防又有治療作用。但是跟疫苗相比,這個抗體存在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短,半衰期在20天-30天左右,在一定的時間內它會被人體代謝掉。疫苗有可能它的治療性的抗體持續時間會比較長。

第一財經: 為什麼川普得了新冠之後,這麼快就恢復呢?

李寧: 他用的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和抗體,他感染病毒後,立刻就把人工製造的中和抗體打進去了,殺死進來的新冠病毒,讓他不會再去和肺泡結合。中和抗體進去了以後,會和病毒緊緊結合在一塊,病毒的活性就沒有了。他實際上是作為一個受試者參加了這個研究,但這不是我們的研究,是再生元的,再生元和禮來是在美國同時有中和抗體的兩家公司。

第一財經: 像川普這樣用中和抗體治療之後,還需要打疫苗嗎?

李寧:一般情況下,生過這個病毒以後,一段時間就不會再感染了。因為他已經產生了抗體。問題是這一段時間是多久,三個月、六個月還是一年?這個不知道。你看我們的流感疫苗,也是每年都要打的。

第一財經: 什麼時候這個中和抗體藥能夠問世?

李寧: 我們現在臨床研究,主要是和美國禮來公司一起合作,二期的結果已經出來了,臨床研究的數據證明了它可以縮短疾病的進程,減少住院時間,降低病毒的載量。我們現在二期臨床研究還在做,近期會進入三期臨床研究。如果說比較順利的話,應該在今年年底就能夠真正的用到病人的身上,我們的進展情況在世界上是走在前列的。

創造腫瘤免疫的裡程碑

第一財經:我們再來說PD-1,首個國產的PD-1藥物,這個可以給我們科普一下嗎?

李寧:這款藥實際上可以說是我們國內腫瘤免疫一個裡程碑的事件,因為是國內第一個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腫瘤免疫的藥物。大家知道,我們以前治療腫瘤是靠化療、放療,這些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那麼腫瘤免疫藥物的出現,特別是PD-1的出現,改變了以前的治療方式,特別是對一些無藥可治、放療化療效果比較差的腫瘤,有了更好的療效。我們國內有了第一個藥以後,實際上縮短了和國際上腫瘤免疫治療的差距。

第一財經:創新藥從無到有,一般都說十年磨一劍。但是PD-1的問世,只用了八年時間吧?這樣的速度你怎麼來評價?

李寧:這個速度其實遠遠短於八年,最主要是得益於幾點。第一,整個科學的進步。就是說科學的靶點已經很明確的發現了。第二,得益於我們國家對創新藥鼓勵的政策,特別是新藥審評審批的改革以後,使得我們臨床研究審批的速度變得特別快,以前要一兩年才能獲批的,現在只要三個月。對人民群眾急需的一類藥品,國家採取了特殊審評的程序,給予了更大的支持。

第一財經:所以體制機制的創新,對於新藥進程的加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談到張江,剛才您也提到了生態的建立,這對我們的研發和生產有哪些助力的地方?

李寧:生態的建立非常非常重要,有了生態的建立,你就有了人才的基礎,研發的基礎,這個基礎對於創新藥的速度、深度和廣度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先決條件。尤其在張江和浦東地區,人才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但是對人才的渴求是永無止境的,上海可以說是全國的一個典範。其實,所謂創新藥企業的成長,可以說是張江或者是浦東新藥發展的一個縮影。我們剛剛成立的時候,只有幾個人在張江一個很小的辦公室裡面,再加上一個實驗室,那麼到目前,我們有2000多個研發生產人員,我們在臨港的工廠,是我們以前在蘇州工廠規模的十倍以上。整個的過程就是說從一個小Baby成長到一個青壯年了。

如今,總部位於浦東張江的君實生物,擁有美國舊金山、馬裡蘭和中國的蘇州、上海四個研發中心, 上海臨港和蘇州兩個生產基地。臨港生產基地,是君實生物在國內設立的第二座現代化生物醫藥產業化生產基地,基地按照國際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CGMP)進行建造,一期工程佔地80畝,總建築面積70000平方米,產能30000L。未來,該基地還將承擔君實生物產品管線上更多藥物品種的商業化及臨床用藥的生產。

第一財經: 這樣一個體量的工廠的設立,對於君實發展來說,意味著什麼?

李寧:我們臨港的新工廠實際上是按照世界標準去建造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供應全世界,不管是發達國家或者是發展中國家,他們用藥的標準我們都能夠符合。所以說等於是我們國際化的一個起步,這是第一。第二,我們產能比以前大了十倍,從需求的滿足上給了我們更大的空間,可以說叫做長袖善舞吧。

生物藥時代 確立靶標 奮力搶跑

第一財經:浦東三十而立,再往後還要有更大的發展,更大的一種開放的胸懷,您對於浦東有什麼更多的期許?

李寧:我們這麼多年走過來的這些經歷,實際上已經可以看到,或者說可以做一個前瞻性的假設。就是說隨著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成立,隨著國家創新鼓勵政策的推出,資金的關注,環境的優化和擴大,我們覺得在未來五到十年的時間,會看到像輝瑞這樣的企業在上海變成現實。

20世紀70年代,伴隨著基因重組及克隆技術的發展,人類開啟了生物技術研究的篇章。進入21世紀後,生物藥增長速度遠高於小分子化藥,全球藥物市場步入生物藥時代。

一直以來,以小分子化藥仿製藥為主的中國製藥產業蹣跚前行,傳統化學藥已被國際大藥企開發殆盡,幾乎布滿了能想到的研發管線。而結構複雜的生物藥水大魚大,還有很多未開墾的處女地,中國藥企集中研發資源在新靶點、新機理和新技術等領域,有望實現彎道超車。在對的路上,只要堅持下去,總會春暖花開。以君實生物為代表的創新藥企,正搭乘浦東的快車奮力追趕。既然選擇了遠方,就不怕風雨兼程。

了解更多故事

相關焦點

  • 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原標題:蘇州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新「野心」:抗體藥、細胞和基因治療   隨著疫情後逐步復工復產,蘇州生物醫藥
  • 深耕生物醫藥創新研發 重慶這家企業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公司專研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與轉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深耕,已擁有多項具有市場競爭的核心技術,在抗體藥物、細胞基因藥物、溶瘤病毒、罕見病治療以及新型疫苗研發等領域都擁有戰略產業布局,並取得了良好的研發成果,在業界嶄露頭角。「高聖醫藥非常重視源頭創新,技術創新以及國際前沿技術的轉化應用。」
  • 資本紛紛押注中和抗體 賽道擁擠之下國產新冠「解藥」能否乘風破浪
    自多款小分子抗病毒藥折戟後,大分子中和抗體藥物無疑是最熱的一條賽道,被公認為短期內最有希望問世的強效藥,受到資本追捧。據《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全球現有四款的中和抗體研發進展較快,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中國佔有一席之地。
  • 藥明生物賦能Arcus Biosciences研發同類最優抗腫瘤CD39抗體
    根據協議,Arcus公司將藉助藥明生物一體化技術平臺研發抗CD39抗體,並擁有相關抗體產品的全球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這也是藥明生物賦能Arcus公司開發的第四個抗體項目。 研究發現,ATP-腺苷通路在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反應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 治療預防兼具,衛生事件的「特效藥」中和抗體商業化價值有多大...
    疫苗:重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載體疫苗、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等五條線路並進,國內外核心企業積極布局,部分已進入臨床III期。綜合考慮研發時長、研發成功率、藥物特異性、安全性等多維度因素,我們認為,中和抗體有望成為治療衛生事件的「特效藥」;疫苗研發成功後,疫苗預防聯合抗體藥物治療是終結公共衛生事件的希望。
  • 艾伯維買斷和鉑醫藥的新冠病毒抗體開發權
    原標題:艾伯維買斷和鉑醫藥的新冠病毒抗體開發權   和鉑醫藥(02142.HK)與艾伯維(ABBV.NYSE)在新冠病毒抗體的開發上再進一步
  • 信達生物加快研發創新藥
    研發達伯舒的,是有多個新藥品種入選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專項的信達生物製藥集團,該集團總裁劉勇軍告訴記者,2011年企業創辦的初衷就是開發出患者用得起的高質量生物藥。如果說研發化學藥相當於造自行車,那麼研發生物藥就相當於造飛機。其中,生物藥中的單克隆抗體類藥物更是飛機中的戰鬥機。
  • 這兩天大出風頭的新冠神藥:再生元的抗體療法究竟是什麼
    中和抗體具有治療加預防的雙重效果。相比疫苗或抗病毒藥物,抗體藥物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們既能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又能預防新冠病毒感染。抗體在血液中的穩定性較高,注射中和抗體可以提供被動免疫力,達到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在預防性疫苗問世之前,中和抗體可能是為特定高危人群(例如老年人和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 3天治癒川普的創新藥是什麼藥?看創新藥的神奇和投資價值
    2020庚子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肆虐全球,隨著國內局部疫情反覆及全球疫情蔓延,有關新冠疫苗、特效藥也成為了投資者的「心頭好」。在10月份,川普在推特宣布感染了新冠病毒,不過僅僅過了3天就痊癒出院了,據了解,這主要是川普治療方案中使用了兩個處於試驗階段的創新藥:瑞德西韋和抗體雞尾酒療法。
  • 中國抗體成香港本土生物藥第一股 「聯姻」雲南白藥
    並且,這是雲南白藥首次作為基石投資人投資創新藥企業。傳統藥企雲南白藥投資創新藥企,不僅限於財務上的資助,雙方可能還會在產業合作方面迸發新的火花,這樣「新老」合作讓人相當期待。中國抗體製藥有限公司由梁瑞安博士創立,梁博士在分子免疫學和治療用單克隆抗體領域擁有三十年經驗,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專業背景也讓梁博士挑選的精英團隊更加值得信賴。
  • 對付新冠病毒,新藥研發走到哪一步了
    採用「老藥新用」的研發策略,即進一步驗證至少已經完成臨床Ⅰ期的安全性有一定保證的藥物,可以節省臨床前和部分臨床研究時間,大大縮短藥物研發的時間成本,是針對突發性疾病、迅速緩解當前疫情最有效的藥物研發手段。  中長期研究重點:研發針對不同人群且對病毒具有良好活性和選擇性的創新療法,以及相應的保護性治療措施是未來的防治關鍵。
  • 蘇州「B村」大咖共話腫瘤藥物研發新動向
    在腫瘤免疫治療普遍缺乏可靠生物標誌物的當下,黃玉輝提出:腫瘤血管灌注功能提高(IVP)或許能夠成為一種新型無創的生物標誌物,用於實時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  近年來,抗體藥物作為醫藥領域的"潛力股",市場佔有率持續攀升。在"抗體藥物研發技術平臺的最新進展"主題演講中,和鉑醫藥高級副總裁劉禮樂從目前國內外在生物製藥方面的差距,談到現代抗體藥物和技術及今後的行業趨勢。
  •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亮相!全球唯一治療新冠肺炎特效藥亮相!
    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向馬凱介紹了中國生物在新冠疫情防控的診斷、治療、預防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目前,中國生物研發的兩個新冠滅活疫苗正在阿聯、巴林、秘魯、摩洛哥、阿根廷等10個國家開展Ⅲ期臨床試驗,各方面進展全面領跑全球。
  • 專家分享(一)——俞曉峰:治療性抗體發展歷程及趨勢
    導言 19 世紀末,應用動物來源的血清治療感染性疾病,成為抗體藥物研發的最早嘗試。1975 年雜交瘤技術的成功建立,極大促進了治療性抗體的基礎研究發展。1986 年第一個治療性鼠源抗體藥物批准臨床應用,更加速了生物醫藥企業研發以抗體為重要治療藥物的方向。
  • 一文揭開「抗體免疫」的面紗:中和抗體和疫苗的區別是什麼
    5月5日,《細胞》雜誌發表一項新研究:比利時科學家發現羊駝體內產生的抗體可以消滅新冠病毒,並且效果良好。除此之外,美國新冠「曼哈頓計劃」的報告也特別強調了單克隆抗體的作用,稱其是最有希望的抗病毒療法。人類的血漿中大約有數千萬至上億種抗體,用其對抗新冠病毒類似於「萬箭齊發」,在瞄準新冠病毒的同時,也可能牽連無辜;單克隆抗體是經過人為篩選和製備的抗體,成分單一,就像飛彈一樣,可精準擊中新冠病毒的某個抗原部位。抗伊波拉病毒的抗體藥REGN-EB3就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可救活94%的患者,很多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會使用單克隆抗體藥物來治療。
  • 每經數說丨8月上半月新藥研發:新冠疫苗俄羅斯先聲奪人;復宏漢霖第...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本階段藥物新申報的研發進度較6月、7月有所下降,新冠疫苗研發仍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在俄羅斯宣布已註冊全球首款新冠疫苗後,各國競相公布疫苗研發最新進度,陳薇院士團隊與康希諾生物聯合申報的新冠疫苗專利申請也正式獲批,成為我國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 RDPAC會員企業:加速研發助力全球抗疫
    秉持患者為中心的理念,以RDPAC會員為代表的具備研究開發能力的跨國製藥企業,正全力以赴抗擊新冠肺炎,通過在醫藥創新方面的技術優勢及各類資源,廣泛開展科研合作,尋求最佳解決方案,以應對此次全球危機。
  • 日本新冠血漿抗體製劑藥預計半年內上市,中國所用部分抗疫藥也來自...
    而這個「法匹拉韋」,也就是日本厚生勞動相,此前發布的新冠治療藥「アビガン」(日文)、法匹拉韋(中文)、AVIGAN(英文)。法匹拉韋「アビガン」的歷史:由日本福山化學有限公司研發(後被富士膠捲公司收購)。
  • 鴻運華寧抗體創新藥物基地項目成功籤約
    根據協議,鴻運華寧抗體創新藥物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15億元,分兩期建設,將在航空港實驗區實現多個國際領先、具有突破性療效的國家級I類抗體創新藥的生產與銷售。鴻運華寧一期計劃使用鄭州臨空生物醫藥園內的大分子中試及大規模生產服務平臺和cGMP生產車間,實現系列單克隆抗體新藥(GMA301治療肺動脈高壓,GMA102治療II型糖尿病,GMA105治療肥胖症等)的規模化生產,二期徵地建設抗體創新藥物生產基地。
  • 打敗過SARS、伊波拉,又成新冠病毒剋星!血漿抗體治療到底是什麼?
    2月13日,一則關於新冠病毒治療方法的重磅消息傳來,臨床發現,感染新冠肺炎的康復者血漿中有抗體,且已經起到治療效果。這意味著,在疫苗研製出來之前,我們終於有了一把趁手的武器來對抗新冠病毒!中國生物宣布,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中已檢出高效價病毒中和抗體,滅活處理後,製備出的新冠病毒特免血漿製品,已經拯救了11名危重病人。根據中國生物收到的臨床反饋,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症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