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種族運動還沒結束。
從一個國家發展到幾個國家,從批評警察到把矛頭指向總統川普。
此前,著名的黑客團體匿名者Anonymous也趁機火上澆油。
他們翻出了一份四年前的法庭文件。
內容關於「川普性侵未成年人少女」。
雖說是未被證實的舊料,卻有著新的猜想——
為了掩蓋罪行,川普是否曾殺害了同夥傑弗裡·愛潑斯坦?
相關推文在國外社交平臺上遭到刪帖。
反而愈加讓人好奇:
傑弗裡·愛潑斯坦是誰?
這個指控是陰謀論還是事實?
好巧不巧,網飛前不久出了一部紀錄片,講得就是這個臭名昭著的美國富豪——
《傑弗裡·愛潑斯坦:骯髒的財富》
Jeffrey Epstein: Filthy Rich
傑弗裡·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身上有著許多極具爭議性的標籤。
一方面,他是人盡皆知的億萬富翁、華爾街的操盤手、前沿科學的慈善投資家。
有著無比強大的關係網。
兩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與川普都曾是他的座上賓。
但褪去這層光鮮亮麗的偽裝。
另一方面,他則是徹頭徹尾的戀童癖和強姦犯。
是許多未成年少女的終生噩夢。
「惡魔之手」
在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記者們對蓋茨比圍追堵截,只為打探到他一夜暴富的秘密。
財富如同一盞掛在頭頂的聚光燈。
它既帶人以虛妄的光環,也能在身後投射下一片巨大的陰影。
彼時此刻都是如此。
2003年,《名利場》的調查記者想為愛潑斯坦寫一篇商業報導。
這個身邊永遠簇擁著美女和名流的美國新富豪,當時是媒體們競相吹捧的對象。
這篇報導的初衷也是如此。
但隨著對一對姐妹的受訪,事情出現了180度的轉變。
兩個曾經得到過愛潑斯坦資助的女人,聲稱遭受過他的性侵。
記者把這個故事如實寫進報導之中。
當雜誌社進行事實核查時,聯繫到愛潑斯坦確認事件的真實性。
對方對「稿子非常不滿意」,甚至直接發出了言語威脅。
最終當文章正式發表時,所有關於姐妹的內容被刪得一乾二淨。
名利場《The Talented Mr. Epstein》
不過讓記者們沒想到的是,這只是醜聞的冰山一角。
2005年,富豪扎堆的佛羅裡達州棕櫚灣發生了一起案件。
一個十四歲女孩的家長報警,宣稱繼女被送往某個富翁家裡提供「非法按摩服務」。
警方介入調查,發現背後有著更多的受害者。
這些女孩們大多家境一般,聽到朋友介紹的兼職,沒多想就跟著去了。
起初是正常的按摩,直到客人愛潑斯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脫光衣服、撫摸身體、以及當面自慰……
一些女孩選擇忍受,徹底淪為玩物;
一些女孩選擇拒絕,則會被招募成聯繫其他女孩的中介。
兩百美元一個人。
新來的女孩又會成為新的招募者。
慢慢地發展出來了一個數目驚人、關係龐雜的「性傳銷網絡」。
僅查明身份者就接近80人。
愛潑斯坦甚至寫了一本女孩名單,詳細記錄著每個人的信息和背景。
用來判斷哪些是「獵物」、哪些是「傀儡」。
調查至此,執法機關將愛潑斯坦送上了法庭。
但案件的發展卻讓人始料未及。
2005年,愛潑斯坦請來了一如《美國犯罪故事》中的夢幻律師團。
先是在2006年逃過法院調查;
而後與聯邦檢察官達成了一份低調的認罪協議——
僅十八個月監禁。
明眼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問題。
但這份協議卻通過了層層批准,甚至包括美國的總檢察長。
這還沒完,服刑期間的他來去自如。
隨便一個監外工作的藉口,就能飛往各地去玩。
不得不說,愛潑斯坦是個玩弄權力和財富的高手。
他利用一隻看不見的手,讓承擔著監督作用的媒體和懲戒作用的法律都成為了無用的擺設。
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做到這些?
「操縱大師」
一直以來,美國夢有一個核心概念——
「沒人在乎你從哪裡來」。
愛潑斯坦正是這場夢所塑造的虛幻神話。
他是一個神秘的人。
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曆始終保密,卻愈加讓人好奇。
1953年,愛潑斯坦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普通家庭。
他曾在庫伯聯盟學院和紐約大學上學。
但都沒有拿到學位。
1974年,這位大學竟然成了一個精英中學的老師——
曼哈頓上東區的道爾頓學院(Dalton School)。
正是在這裡,他結識了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CEO,拿到了一張進入華爾街的門票。
顯而易見,愛潑斯坦是一個天生的「騙子」。
他通過學歷造假當上老師,通過自我吹噓完成三連跳。
更重要的是,他還懂得如何操縱人心。
80年代,愛潑斯坦為一家帳務管理公司做龐氏騙局。
後來東窗事發,老闆被關進監獄,而他卻安然無恙。
同一時期,愛潑斯坦還是維秘老闆最信任的人。
後者把集團的金融業務全權委託給他,而他卻趁機偷走了將近4600萬美元。
即使如此,愛潑斯坦仍舊沒受到過任何指控。
他之所以每次都能從容脫身。
說到底是因為他深諳人心,懂得如何掌握他人的把柄。
憑藉著特別的手段,愛潑斯坦逐漸躋身富豪圈。
他遇上了同樣為了財富和地位不擇手段的女友希萊恩。
兩個人一拍即合。
打起了未成年少女的主意。
他們在棕櫚灣的「傳銷網絡」不過是犯罪版圖的一部分。
實際上,這張大網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最臭名昭著的莫過於愛潑斯坦的私人島嶼。
表面上是夢幻的陽光、棕櫚和豪華別墅;
實際上它有著諸多難以啟齒的稱號。
包括「蘿莉島」、「戀童癖島」,亦或是「性奴島」。
這裡環境封閉,外界無從得知島上發生著什麼。
恰恰因此,它成為了愛潑斯坦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王國。
他引誘和控制未成年少女。
通過搭乘自己的豪華私人飛機,把她們送往小島和全球各地。
這被媒體嘲諷為「洛麗塔快遞」。
乘坐過這架飛機的不只是這些女孩,還包括了無數的名流富豪:
英國的安德魯王子,好萊塢的凱文·史派西、克裡斯·塔克,以色列的前總理埃胡德·巴拉克……
前總統柯林頓更是被爆出乘坐飛機前往「性奴島」二十餘次。
許多女孩一登島便會發現自己身不由己。
幾位「倖存者」曾經聲稱自己慘遭愛潑斯坦強姦。
她們想要逃走卻終究會被找到,因為這個島上處處安裝著監視器。
沒有人在這裡有任何隱私。
哪怕是富豪們。
一位專家曾經為愛潑斯坦做過專門分析。
說他是一個「自戀、沒有共情力的操縱者」,一個「反社會型人格」。
但恰恰是這樣一個人,最終竟選擇了自殺了事。
這又到底是為什麼?
「死亡之謎」
《傲骨之戰》第四季中曾經提到過一個虛構詞——
Memo618(備忘錄618)。
指的是為富人和掌權者特設的一條不成文的條例。
也就是所謂的「法律豁免權」。
對於他們來說,法律只是束縛普通人的一套體系。
而他們自己的圈子裡有著另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則。
要扳倒愛潑斯坦並不容易。
性奴島的受害者之一維吉尼亞·羅伯茨。
她曾經在川普莊園工作;
後來在希萊恩的引薦下結識了愛潑斯坦。
彼時她還是一個未成年女孩,竟被安排給安德魯王子發生關係。
2015年,她勇敢地站出來發聲。
聲稱自己是愛潑斯坦案的受害者,並指控安德魯王子性侵。
英國皇室卻給出了「不認識」的回覆。
隨後,維吉尼亞用一張照片打了他們的臉。
但在媒體渲染下,維吉尼亞被汙名成了一名「妓女」。
從左到右:安德魯王子、維吉尼亞·羅伯茨、希萊恩
2016年美國大選年。
另一位受害者薩拉公開指控愛潑斯坦,卻無人在意。
彼時兩位總統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和川普,
他們都和愛潑斯坦有著某種形式的牽連。
直到METOO運動爆發,愛潑斯坦又重新成為了人們討論的話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警方重啟了對愛潑斯坦的調查。
在洶湧的輿論之下,愛潑斯坦的「好友們」都表示和他不熟。
2019年7月,愛潑斯坦被捕。
警察在他的紐約豪宅中搜出了成千上萬張未成年女孩的裸照。
無數人證和物證已經提前判決了他的「無期徒刑」。
但審判期還未結束,愛潑斯坦便在紐約大都會的監獄裡突然自殺。
十分蹊蹺的時機,十分蹊蹺的方式。
一個大活人在戒備森嚴的監獄裡死掉,這本身就讓人難以置信。
同樣離奇的是他在兩天前剛剛把全部財產轉移至維京群島。
以防法院拿去當作受害者的補償。
這怎麼看都不像是絕望到要自殺的人會幹的事。
一時之間,一大堆陰謀論者的猜測湧現出來。
有的人覺得愛潑斯坦是「詐死」;
實則通過收買和威脅部分掌權者幫助自己起死回生;
有的人認為愛潑斯坦是「被殺」;
因為一些大富翁和當權者擔心他會透露出對自己不利的信息。
文章開頭提到的黑客團體「Anonymous」便是後者。
他們把矛頭指向了一直與愛潑斯坦做切割的總統川普。
後者據說曾經參加過愛潑斯坦的性愛派對。
甚至性侵過幼女。
1992年愛潑斯坦派對視頻
愛潑斯坦和川普討論女性長相
倘若這些的陰謀論的說法為真。
無論到底是在保護愛潑斯坦、還是更有權力的一批人,似乎都應驗了Memo618的諷刺之處。
有些人犯錯要受懲罰,有些人犯錯可以商量。
或許還有一些人未犯錯,就會被警察盯上送回警局審理一番。
無論是性別還是種族,一旦碰上階級就會成為一個難解的題。
當有錢者和有權者可以利用特權逃脫戀童罪責之時。
真正被忽視掉的是數以萬計的女性受害者。
她們的吶喊被長年累月忽視;
她們的傷疤得不到法律賠償;
她們的頭上扣上了「髒」的帽子;
她們的腳下踩過了「惡」的路途。
愛潑斯坦如今消失不見。
但是那些女孩仍在人生最好的年紀,有著屬於她們的未來。
如果這個世界能夠多從弱者的角度出發。
去聆聽無力者的哀歌、悲觀者的沉默。
那些微小的力量匯聚起來,哪怕高高壘起的階層也終會潰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