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上升明顯!四川要打一場臭氧汙染防控硬仗!

2020-12-15 四川在線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殷鵬)5月21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我省召開臭氧汙染防治形勢分析會,通報近期大氣質量和氣象狀況,分析臭氧汙染防治形勢,要求採取有力措施遏制臭氧汙染,堅決完成空氣品質目標任務,打一場臭氧汙染防控的硬仗。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尤其是5月以來,氣溫較常年異常偏高,日照強,降水偏少,大氣氧化性強、複合型汙染突出,臭氧生成速率快、持續時間長。截至5月18日,全省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上升明顯,全省臭氧汙染形勢嚴峻。

與會專家建議,要強化VOCs汙染防控,精準管控,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空間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減少臭氧前體物累積;強化NOx汙染防控,加強高架源管控,加快建材、鋼鐵、火電等重點行業減排,加強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治;加強科技支撐,加大臭氧汙染防治科研力度,開展城市VOCs及O3源解析,動態更新大氣汙染源清單,邊科研、邊產出、邊應用;強化區域聯防聯控,成都平原、川南地區等重點區域要加強聯防聯控,開展聯合執法檢查,協同推進NOx和VOCs等前體物減排。

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趙樂晨強調,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年,是汙染防治攻堅戰交帳年,臭氧汙染是當前大氣汙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是完成目標任務的關鍵。今年臭氧汙染出現時間早、汙染濃度高、影響範圍廣,各地要迅速行動,找準汙染源,打好提前量,全面打響臭氧汙染阻擊戰。

具體對策方面,趙樂晨表示要重點抓好「錯、治、查、增」四個字,即:依法依規提前開展錯峰管控,突出臭氧汙染預防措施和防控措施;加大VOCs處置設施收集率、運行率、去除率治理力度;加強巡查、檢查、指導幫扶,開展臭氧汙染防控專項行動;適時開展人工增雨、增溼作業,減小不利氣象條件影響。

附近期氣象形勢預測:

天氣形勢

今年夏季階段性高溫天氣突出,降水總體持平,極端天氣現象更加明顯。

6-7月有持續高溫過程。6月全省平均氣溫為24-24.5℃,較常年均值偏高0.5-1.0℃;5月底至6月上旬、6月中旬中期至下旬中前期、7月上旬有3次持續高溫晴熱天氣過程。7月下旬到8月上旬有明顯高溫時段。

6月全省降水量為120-138毫米,較常年均值偏少;7月降水日數相對較多;8月同比去年相當。

氣候特徵

預計今年全省氣候總體偏差,氣溫偏高、旱澇交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多發、重發態勢。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較為明顯,夏旱明顯,伏旱偏輕,洪澇偏重。

6月盆地北部有一般性夏旱發生,其中西北部、中部達到中等強度。

7-8月盆地西南部和南部洪澇偏重,盆地東北部、中部有一般性伏旱發生,局部地區達到中等強度。盆地東北部、中部、南部有階段性高溫熱浪,高溫日數較常年偏多。

相關焦點

  • 廣東東莞控制臭氧汙染先從家具、製鞋業開刀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5年,東莞空氣品質因遭遇臭氧汙染而出現大滑坡的狀況,東莞市政府以及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多次表態將要重點整治臭氧汙染。1月3日,東莞市發布了臭氧汙染防控專項行動計劃,要求對家具、製鞋等與臭氧汙染緊密相關的行業進行嚴厲整治,並在一定區域內限制發展這些行業,力爭在今年底,使東莞的臭氧濃度年評價值比2014年下降6%,日達標率提高到80%。
  • 上海連續6日出現臭氧汙染 無色無味易被忽視
    7月25日,上海市區臭氧1小時平均濃度最大為100-110ppb,出現在12-16時,8小時滑動平均濃度最大為85-95ppb,出現在下午到傍晚。  」與「看得見」的霾汙染相比,「隱藏」在晴空萬裡中的臭氧(O )不易被察覺。然而,近幾年來,它已成為眾多城市夏季大氣環境汙染的最主要「元兇」。上海連日「高燒」,臭氧汙染也隨之而來。
  • 氣溫偏高 7月成都預計有3次臭氧汙染過程
    今日,記者從2020年上半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截至7月8日,成都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132天,同比減少17天,優良天數比例69.5%,同比下降9.4百分點。7月成都將仍維持氣溫偏高態勢,臭氧汙染形勢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嚴峻,有階段性高溫天氣過程,預計有3-4次汙染過程。
  • 七月臭氧濃度超標 「昆明藍」成了「昆明灰」
    13日,昆明空氣再次出現輕度汙染,主要汙染物仍為「臭氧」。昆明市環境監測中心介紹,截至13日,昆明本月已有4天出現臭氧超標情況,具體原因仍在研究中,近期將會向市民公布。近期,雙颱風「燦鴻」和「蓮花」逼近東南沿海給雲南的天氣帶來一定影響,6日開始,滇中地區受高壓控制、風速低,不利於汙染物的擴散,加上夏季高溫、紫外線強,大氣中的臭氧化合物經紫外線照射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臭氧,在8日這天臭氧濃度超標,造成昆明空氣品質為輕度汙染。「這個現象不是霾,市民可以放心。」
  • 京津冀遭遇臭氧汙染 地球衛士為何又是健康殺手?
    「我聽說了這兩天有臭氧汙染,我們家長就建議幼兒園減少孩子的外出活動時間。」北京市民吳女士的小孩也在上幼兒園,她告訴記者,本來今天幼兒園組織了一場運動會,但是在得知這兩天有臭氧汙染後,幼兒園臨時取消了活動。
  • 受持續高溫強輻射天氣影響 四川盆地出現今年首次區域性臭氧汙染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成都5月7日電(記者 張浪)記者7日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4月25日開始,受持續高溫強輻射天氣影響,四川盆地出現臭氧汙染,並在26日逐步形成區域汙染,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汙染。
  • 港媒稱臭氧汙染成中國人健康新威脅:增加中風死亡率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港媒稱,中國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中國城市的臭氧汙染水平不斷升高已經成為一項重大健康風險,導致脆弱人群中風和心臟病死亡率上升。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7日報導,根據發表在美國《環境狀況觀察》月刊上的一篇文章,2013年至2015年間,來自272個中國城市的數據顯示,存在「有力證據」將短期接觸臭氧的增加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死亡率上升聯繫起來。報導稱,地面臭氧是光化學煙霧的標誌性汙染物,是光照與氮氧化物以及化石燃料燃燒或化學物質生產時生成的大量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 重視臭氧汙染,生態環境部擬啟大排查,綠會政研室建議與公眾舉報...
    但其中一項影響深遠、危害很大的臭氧汙染,卻往往被人們忽視。近年來大氣治理的成效顯著,但臭氧汙染卻未降反升,值得關注。臭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使用廣泛,例如可應用於食物及水資源的消毒。然而當人類生活區周邊的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就將造成灰疆和光化學煙霧等汙染,嚴重影響正常生產與生活。
  • 臭氧攻堅戰:肆虐全球七十載,藍天下的老惡魔(南方周末)
    中國目前執行的臭氧二級標準限值為160微克/立方米,與世衛組織一致,也接近美國。不過,學界對特定群體進行臭氧健康危害研究時發現,現行的臭氧標準可能「過於樂觀」。鄧芙蓉團隊研究顯示,即便臭氧濃度平均17微克/立方米,依然可以觀察到臭氧對兒童健康的短期危害,包括肺功能下降、呼吸道炎症增加等。
  • 成都7月將維持氣溫偏高態勢 臭氧汙染形勢嚴峻
    新聞通氣會現場四川新聞網成都7月10日訊(記者 張宇 攝影報導)7月10日,記者從成都市2020年上半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新聞通氣會上獲悉,7月成都將仍維持氣溫偏高態勢,臭氧汙染形勢較上月和去年同期嚴峻。
  • 丨臭氧成影響山東空氣優良率第一因子
    夏天的午後風和日麗,藍天白雲,空氣貌似很清新,人們看環境監測數據才發現,當天臭氧汙染。具有迷惑性的健康殺手臭氧正成為除顆粒物外,對空氣品質影響最大的汙染物。山東省的VOCs居全國前列,是造成山東省臭氧汙染較重的主要原因。夜間加油可以避開陽光直射和高溫,減少汽油揮發。政府搭臺 企業唱戲「第三方市場不規範,檢測點數明顯少於實際,部分企業報告存在數據造假嫌疑。比如,儲罐收集不到位,老儲罐改造安裝回收系統空間較小,生產過程集氣罩效率偏低,小型企業敞開式生產較為普遍。」
  • 臭氧防治有多難?珠三角的得與失
    但談及臭氧,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蔣宏奇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話語間不乏憂慮。2020年夏季的臭氧汙染防治攻堅戰,夜間加油只是一個戰術。8月初,赴廣州、佛山「督戰」的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這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關鍵,務必打好,打出成效。
  • 南極臭氧洞的發現
    但是,一旦氟利昂隨空氣上升運動到達平流層,它很容易吸收紫外輻射,並被光解,釋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參與催化反應,加速臭氧分解。南極臭氧洞僅出現在南半球的春季,而不是常年存在的。臭氧洞在8月下旬開始出現,在9月份迅速擴大,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達到最大,在11月底消失。這說明導致臭氧快速損耗的化學反應與環境條件的季節性變化有關。
  • 受持續高溫強輻射天氣影響 四川盆地出現今年以來首次區域性臭氧...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5月7日 記者從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從4月25日開始,受持續高溫強輻射天氣影響,四川盆地陸續出現臭氧汙染,並在26日逐步形成區域汙染,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汙染。截至5月6日,成都市共出現連續9天汙染。
  • 韓首爾8月平均氣溫達史上最高值 臭氧汙染嚴重
    截止到15日,8月份首爾的平均氣溫達到了29.7度,系1907年開始進行氣象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從高溫天氣持續天數來看,8月3日氣溫達到34.2度開始,高溫天氣已持續11天。氣溫持續兩天達到35度以上就會發布高溫警報,從8月3日開始高溫警報也已經持續了11天。氣溫達到25度以上的夜晚從8月4日開始已經持續了14天,氣象廳預計這樣的高溫夜晚至少會持續到21日。
  • 石獅精準剖析臭氧源 打好藍天保衛戰
    近年來,臭氧已成為影響石獅空氣品質的首要汙染物。特別是2017年至2019年,石獅臭氧濃度和超標天數都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臭氧汙染高發季為4月、9月至10月。作為全國較早開展大氣臭氧源解析的縣級市之一,石獅2019年立項開展大氣臭氧源解析工作,首次精準剖析臭氧汙染源,通過採購項目公開招投標,依託專業技術團隊開展大氣臭氧源解析項目研究,探明影響石獅空氣品質的臭氧汙染來源,並以技術數據為管理服務,對本地空氣汙染源實施精準防控,打好「藍天保衛戰」。
  • 午後儘量減少外出 環境部:臭氧超標一般集中這個氣溫較高的時段
    「夏季臭氧汙染,已成為我們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攔路虎』,與秋冬季PM2.5汙染成為擋在我們面前的『兩座大山』。」6月2日,生態環境部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我國臭氧汙染問題逐步顯現,濃度逐年上升。
  • 中國多個城市出現臭氧汙染過程,專家:經濟社會活動恢復疊加不利...
    網絡圖5 月 2 日消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自 4 月 28 日起出現臭氧和顆粒物複合汙染,中國多個城市也出現臭氧汙染現象。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密切跟蹤此次汙染過程。4 月 28 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2+26" 城市全部出現臭氧超標現象,其中北京、唐山、廊坊 3 個城市更是達重度汙染。同時,自 4 月 29 日起,區域內多個城市 PM2.5 濃度也開始逐步升高。
  • 生態環境部:關於徵求《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增強環境空氣臭氧汙染防治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指導各地科學開展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工作,我部組織制定了《環境空氣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   2)因地制宜原則:各地根據自身汙染特徵、基本條件和汙染防治目標,結合社會發展水平與技術可行性,科學選擇適合當地實際的臭氧汙染來源解析技術方法。   3)標本兼顧原則:既要滿足城市與區域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的長期需求,又要服務於臭氧重汙染過程中臭氧汙染來源的快速識別、預警與應急控制措施制定。
  • 成都連續9天臭氧汙染結束!5月3日最高氣溫超35℃,屬歷史最早高溫
    5月7日,記者從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獲悉,從4月25日開始,受持續高溫強輻射天氣影響,四川盆地陸續出現臭氧汙染,並在26日逐步形成區域汙染,成都平原、川南和川東北區域均出現不同程度汙染,截至5月6日,成都市共出現連續9天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