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我是如何自學成功的?

2020-12-20 芥末堆

安藤忠雄:我是如何自學成功的?

作者:安藤忠雄 發布時間:

安藤忠雄:我是如何自學成功的?

作者:安藤忠雄 發布時間: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1941年出生於大阪,1995 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安藤並非科班出身,但他以劣勢為優勢,鍾愛自由和挑戰。他以清水混凝土和簡約的幾何構成為代表性語言,完成了住吉的長屋、光之教堂等名作。

 「 公元1941 年生於大阪,以自學的方式學建築,1969 年設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我的履歷表開門見山就是這句話。很多人似乎對「 以自學的方式學建築」這一點非常感興趣,雜誌的訪問也多次問到這個問題。

「 真的是自學嗎?」

「 所謂自學建築,到底是怎樣學的呢?」

對於上述問題,我都這樣回答:

「 因為沒上大學,又沒有直接可以拜師的對象,所以寫『 自學』。」

「 應該學什麼、怎麼學,其實我現在也還在學。」


大多數的人似乎都把這樣的回答當成幽默,但這的確是事實。

以自學的方式學建築是高中畢業後,我在自己能力範圍內,以打工的方式開始工作。從做家具、室內設計到設計建築,當工作視野逐漸擴大時,也不是沒考慮過進大學建築繫念書這個理所當然的道路。但家中的生活並不寬裕,加上我從小就不愛上學,學歷程度不夠,不得不放棄念大學。既然如此,就只能邊工作,邊靠一己之力去學會自己想知道的一切—自學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的選擇。

談到自學,也有人認為這種學習既自由又輕鬆自在,這可誤解大了。自學過程中除了必須認真學習,當心中有疑問時,身邊既沒有水平相近、可互相討論的同學,也沒有能夠指點迷津的學長和老師。不論怎麼努力,都無從得知自己究竟成長了多少,或自己的水平在哪裡。

最痛苦的莫過於不得不一個人從頭摸索該如何學、學什麼。一開始,我先潛入無法就讀的大學,偷偷旁聽建築系的課程。在那一兩個小時的課程中,是找不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的。於是我到處收集、購買了大學建築系用的教科書,並計劃在一年內讀完。在打工時,我也趁午休時間邊啃著麵包邊讀書;晚上也捨不得睡覺,繼續翻著書看,就這樣硬是達成了目標。坦白說,這些書的內容我有一半看不懂,也搞不懂有些內容是否真的有必要放在書裡,但還是從中隱約掌握到大學建築教育屬於什麼樣的知識體系,我認為這並非一無所獲。

只要碰到讓我感興趣的事物,我都會想挑戰看看,例如去聽建築和室內設計的函授課程,還有上設計學的夜校。至於打工,因為自己天生缺乏耐性、易怒,所以不管什麼工作都做不久,也沒有學到什麼技藝。而我的工作單位不限於設計事務所,我接二連三從事了許多與建築相關的瑣碎繁雜工作。

遇見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就是在每天自學摸索的20 歲時。

在大阪道頓堀的「 天牛」舊書店裡,我發現了一本書,作者名字是屢次出現在現代建築書籍中的勒·柯布西耶。我不經意地拿起來隨便翻閱,瞬間直覺告訴我:「 就是它了!」

照片、草圖、設計圖、法文的內容與書的版型相互呼應,有美感地排列著……

但即使是二手書,對當時的我來說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無法當場買下來。我怕這本書引起別人的注意被買走,於是我偷偷把它藏在在舊書攤購買的勒·柯布西耶的作品集。一個不明顯的角落後才離開。此後,每次經過那家舊書店附近,都會因擔心它是不是被賣掉了而前去察看,然後再把那本書塞到書堆底下。結果,將近一個月後我才把它買下來。

終於到手的書,光是翻翻看看已經無法滿足我,我開始臨摹圖面與設計圖。一次又一次地描繪著柯布西耶的建築線條,幾乎是到了記下所有圖面的程度。

雖然看不懂解說作品的法文和英文,但我對柯布西耶這個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找來了他所寫的《以建築為目標》等書的日文版,一本接著一本地讀下去。然後,我知道了柯布西耶這位現代建築界的巨匠,實際上也是自學出身的建築家,通過文字敘述,我了解到他與老舊的體制相抗爭,從而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他的存在,讓我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崇拜。

 在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處於寧可節衣縮食,也要去搜購外文書與外文雜誌的狀態了。即使看不懂外文,只要翻翻書頁,也能感受到新時代的風潮。當我逐漸體會到建築世界的廣闊時,自然而然地開始想親自去體驗那些空間。

20 歲( 1963 年)那年,若上大學的話差不多是要畢業的時候,我進行了一趟屬於自己的畢業旅行—環遊日本。從大阪渡船到四國,繞到九州島、廣島,然後北上,前往東北和北海道。主要目的就是遍覽日本近代建築巨擘丹下健三的建築。我得到了超乎預期的感動;另一方面,散見各地的古老建築,尤其是白川鄉、飛驒高山當地傳統民家的住宅,深深吸引著我。人們的生活在空間中具體成形,又與自然融為一體,形成了難以撼動的風景。由日常生活所需而形成的豐富造型,與新時代建築截然不同,讓我感受到了靜謐的感動。

這趟畢業旅行結束後,我在神戶的設計事務所正在幫忙做神戶湊川的再開發規劃,因為工作上的關係,我認識了當時在大阪市立大學教授都市規劃的水谷穎介老師。不知何故得到老師的厚愛,得以參加老師負責的都市研究團隊TeamUR,進出大阪市立大學的研究室,從此開始協助都市開發的總體設計案的提案等工作。

對於平常從事家具設計和室內設計的我來說,北歐的新市鎮等規模實在過於龐大,讓我起初摸不著頭緒。但我一邊參考世界各地的都市開發規劃,一邊進行實際田野的調查,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地發現了日本都市空間規劃的問題。

此外,這個過程也成了我實際了解和學習法規、社會制度、經濟和建築活動之間關聯性的機會。

團隊當中也有好相處的夥伴,待在那兒也很愉快,所以我待得比預期還要久。但幾年之後,我還是從TeamUR抽身了,這是因為在了解了「 都市」的整體觀點之後,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參與其中有關「 建築」的那一部分。

1964 年,日本開放一般國外自由觀光之後,沒多久,我決定去歐洲。那時既沒有旅遊指南,親友中也沒有人有國外觀光經驗。出發當天我說:「 也許就這樣一去不回了。」然後與家人、好友和街坊鄰居用水杯乾杯。當年出國的心情,多半就是那種有去無回的茫然不安吧!

而且當時還是一美元換三百六十日元的時代。我二十四歲那年,正好是我的室內設計工作開始步上軌道,生活上也有了著落的時候。長期的歐洲旅遊,意味著要中斷這些工作,也意味著會耗盡我所有的積蓄。

但跟這些不安比起來,我對未知的歐洲的好奇心更強烈。對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建築的歷史就是從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築,到近代的西歐建築的歷史。從照片中看到的西歐建築蘊涵著強勁的力量,這是講究細節,強調與自然融合的日本建築所沒有的。我想到那個地方,親眼確認那股強勁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我第一腳踏上的歐洲土地屬於芬蘭。因為靠近北極,這裡的氣候非常嚴酷,是自然資源非常貧瘠的不毛之地。我5 月抵達,正好是極晝期間,在沒有日落之下,充分觀賞了阿爾瓦·阿爾託、海基·西倫等北歐近代建築家的作品。在嚴苛的自然環境中,徹底排除了所有累贅,同時將美麗的光線與生活上的體貼等充沛的要素,融入簡潔的建築中。我被這可以洗滌心靈的空間深深地打動。這再次提醒了我「 每個地區的生活空間都有其獨特的個性」這個理所當然的事實。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感動的回憶都甦醒了過來。建於遠古羅馬時代的萬神殿,是充滿戲劇性的光之空間;希臘雅典衛城之丘的帕提農神廟,即使已成為廢墟,仍被視為西歐建築的原點而屹立不搖。多數建於20 世紀初期的建築名作散見於各地,巴塞隆納的安東尼奧· 高迪到近代仍持續不斷興建奇形怪狀的建築。在義大利則是從羅馬到佛羅倫斯,依照創作年代的順序,欣賞米開朗琪羅所有的建築、畫作與雕塑。眼中所見儘是新鮮事物,我在旅途期間不停地走著,就為了尋找更有趣的所在。

然後,我見到了連做夢都夢見過的勒·柯布西耶的建築。從波瓦西之丘的薩瓦別墅系列住宅作品,到朗香聖母禮拜堂、拉圖雷特修道院和馬賽的集合住宅,我走訪了所有找得到的柯布西耶的作品。我在巴黎花了不少時間尋找柯布西耶的工作室,但與柯布西耶本人見面的這個願望卻終究沒能實現。1965 年8 月27 日,在我抵達巴黎前的幾個星期,柯布西耶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這次旅行雖然是以建築行腳為目的,但我唯一的依靠是隨身帶著的幾本近代建築教科書而已,我帶著這些書是想在途中有空讀讀。若事先能系統地學習歷史,這趟旅程應該會更充實。不過,在心靈最饑渴的時期,能夠親臨當地,用自己的眼睛,親眼看到建築與風土所蘊涵的人文「 世界」,應該是很好的收穫吧!

即使是相同的知識,通過閱讀抽象的詞彙而獲得,與在實際中親身體驗來理解,所獲得的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初次的國外之旅,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地平線與海平面。有了領悟地球風貌而得到的感動。從哈巴羅夫斯克(Khabarovsk,又稱伯力)到莫斯科這段行駛在西伯利亞鐵路上的一百五十個小時,沿途儘是綿延不斷、一成不變的平原風景。還有航行在印度洋上時,體驗到四面八方的空間全是一片汪洋。若是像現在搭乘飛機移動兩地,已經無法親身體驗到地球風貌的感動了吧!

旅程最後行經印度,在散發著異樣的氣味和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我看到人類的生死交錯,受到的衝擊足以使我改變整個人生觀。在恆河中沐浴的人們身旁,火化的遺骸就這樣順水流過。這讓我領悟到,自己的存在是多麼的渺小。

(本文由鑰匙玩校整理,來源豆瓣,作者安藤忠雄,圖片是安藤忠雄照片或他的建築作品,來自google)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鑰匙玩校;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鑰匙玩校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安藤忠雄——在旅行中自學建築設計的天才
    安藤忠雄,當今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說起安藤忠雄,他的建築之路本身就是一大傳奇。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通過自學,開創了一套獨特、嶄新的建築風格。1941年,安藤忠雄出生在大阪一個平民家庭;1957年,開始練習職業拳擊,17歲便拿到了職業拳擊手執照,參加拳擊比賽謀生;……原本他可能就朝著職業拳擊手的道路一直發展,然而他的建築夢想,在他高中畢業後去東京遊覽,看到由弗蘭克
  • 自學成才的「鬼才」大師——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Tadao Ando)日本著名建築師,1941年出生於大阪,曾練習過職業拳擊,遊學美國、歐洲、非洲後,1969年回國創辦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97年始執教於日本東京大學建築系,退休後成為其終身特別榮譽教授。獲得1995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該獎堪稱建築界的諾貝爾獎。而這樣的一位大師卻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而是自學成才。
  • 安藤忠雄-佛山和美術館
    和美術館(HEM)位於廣東順德,是由家族發起、安藤忠雄設計的非營利民營美術館。HEM關注從近代文化藝術思潮到國際視野下的當代藝術進程,通過為公眾呈現獨具魅力的展覽和多元開放的文化活動,希望憑藉自身的獨特性,建立起傳播的樞紐,挖掘跨文化的多元價值。
  • 偶像人物——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展覽拍攝 而他不僅僅半路出家,而且甚至連大學都沒上過,純自學,最後居然還拿了普裡茲克獎。這幾乎是現代建築史上的傳奇,估計今後也很難有人可以復刻。難以想像,背後付出的艱辛,因為又是日本人,因為我們知道日本也是十分的傳統。非常注重師承關係、學歷文憑、論資排輩的當然包括在建築界內。這樣,也沒有阻止安藤走向成功,所以,成功外因因素固然很重要,但內在因素更為重要。
  • 自學成才的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我希望我的建築超越幾何大小上的物理界限。我希望人們自問居住究竟是什麼,喚醒人們身體中對生活的感覺。——安藤忠雄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其設計的建築作品超多200多座,遍布日本乃是世界的各個角落。作為最為活躍、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建築大師之一。安藤忠雄卻從未受過正規科班教育,而是自學成才,大師的一生堪稱傳奇。
  • 安藤忠雄在上海 "安藤忠雄建築展 環境與建築"
    By 方振寧  安藤忠雄在上海----「安藤忠雄建築展 環境與建築」方振寧安藤在上海在世界建築界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安藤忠雄的名字,在中國也同樣,然而在中國舉辦安藤忠雄的展覽還是首次。然而,在安藤忠雄建築作品中佔有重要位置的教堂設計卻不在其中。隨展覽會同時出版一本《安藤忠雄作品集》,通常這種出版是將展覽會的全部展出作品收在其中,從而成為一本展覽會數據的紀錄,然而這本《安藤忠雄作品集》超越了展覽會的內容,而是精選了安藤忠雄在世界範圍內的作品,作品時間跨度長、地域跨度廣,涵蓋了從安藤忠雄早期成名作「光的教會」,到最新的「地中美術館」等項目。
  • 永遠的「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1995年,一個未曾接受過科班教育的建築師一舉拿下建築界的最高榮譽普利克茲獎,震驚的同時卻讓所有人心服口服。這個自學成才的建築師就是安藤忠雄,建築史上的傳奇人物。相比於大多數名校出身,家學淵源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的經歷顯得尤為不同。在成為建築師之前,安藤忠雄曾是職業拳手。
  • 他旅行|安藤忠雄:旅行,以自學的方式學建築
    我還年輕的時候,經常就這個話題和人爭論不休。雖然內心裡還固執地認為,旅行總能帶來點好處,雖然不知道這好處是啥。但當看到別人用我旅行的錢去買了房子,換了車,考了一個又一個牛逼閃閃的證書時,多多少少還是會感到迷茫。
  • 安藤忠雄:把自然引入生活的建築師
    光明日報記者 吳雲  安藤忠雄是一位日本建築設計師。在見到他在日本北海道的建築作品之前,我並不知道安藤忠雄是誰。但是在看到他的代表作之後,便一下子記住了他。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種來自大自然的安靜的力量。我似乎聽到樹葉飄灑落下的聲音,感到自己的心靈正在寧靜地呼吸。  是建築師安藤忠雄的設計賦予建築以自然的力量。它是安藤忠雄在1988年完成的設計作品。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教堂還可以設計成這樣。  而讀了安藤忠雄的自傳《建築家安藤忠雄》,對於這位建築家的作品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美麗的日本,安藤忠雄之頭大佛!
    一個人真正的幸福並不是呆在光明之中 從遠處凝視光明,朝它奮力奔去 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裡 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 光與影 那是我置身建築的世界四十餘年來 從中學習到的一點屬於自己的人生觀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一位拳擊選手出身的野生建築師,憑藉才華稟賦和自學成才獲得了建築界的諾貝爾—
  • 一次飽覽安藤忠雄經典建築,不斷進化的《挑戰》建築展
    Armani 過去便十分欣賞安藤忠雄的作品,並曾在大約二十年前,邀請安藤忠雄設計位於附近的 Armani Theatre。對安藤忠雄來說,他的美學理念與 Giorgio Armani 有著共通點,那就是他們兩個人都重視材料的特性,以及習慣運用簡潔的表達方式。或許就是這樣的特殊連結,讓安藤忠雄曾經表示:「 我可以看見 Giorgio 的心,他也能看見我的心。」
  • 清水混凝土建築的代言人: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大師,一個靠著打拳獲得獎金去歐洲遊覽建築的鬥士。後來他靠著自學,在日本建築界殺出了一條康莊大道。並在1995年獲得普裡茲克建築獎。這是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作為自學成才的安藤忠雄,背後付出的努力常人難以想像。早期令他名聲大噪的當屬住吉的長屋,一個狹長型的地塊,兩邊都是住宅,只能通過前後採光。安騰把中間空留出來一個庭院,前後功能區用一個連廊連接。
  • 安藤忠雄和他設計的十大美術館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各有千秋的美術館,不過限於篇幅想要從辣麼多的美術館中進行選擇是件real為難的事兒,好在小編夠機智,從近期同樣熱搜不斷的「安藤忠雄中國新作——和美術館」激發了靈感,本篇文章以安藤忠雄和他設計的美術館為例,一窺別樣的美術館時代。 首先咱得知道「安藤忠雄」是誰?
  • 安藤忠雄和他的建築設計
    安藤忠雄,生於40年代的日本建築設計師。喜歡他有兩個原因。安藤忠雄 混凝土機理內牆面安藤忠雄認為,建築設計首要義務就是形成深刻的記憶。因此他絕對是個形式主義大於功能主義思維的人,這點顛覆了我以往對建築設計的理解。
  • 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將在上海舉辦建築回顧展
    「安藤忠雄展·引領」將於12月在新開幕的上海明珠美術館盛大開幕。上海明珠美術館由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與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合作創建,本次展覽是明珠美術館開幕大展。 近日,安藤忠雄親自抵滬參加首次新聞發布會,正式公布展覽信息,並宣布開票。
  • 大設計資訊|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著名建築師(日本)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築師。194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以自學方式學習建築,1969年創立安藤忠雄建築研究所。1997年擔任東京大學教授。1水之教堂水之教堂以「與自然共生」為主題,是安藤忠雄在1988年設計的。
  • 杭州也有安藤忠雄作品了!
    【本網對話世界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此趟杭州行的目的地是良渚文化村,今日他在良渚文化村進行了基地的實地勘探,他將在良渚這塊土地上「播種」下自己的杭州一號作品:良渚文化村文化藝術中心。  「我一定不會輸給這好山好水!」
  • [分享]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資料下載
    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專題為您提供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安藤忠雄六甲山教堂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內容簡介 安藤忠雄1941年,生於大阪,1962~1969自學建築,20前曾經學過木工,最傳奇的一點大概得數他曾學過拳擊。
  • 安藤忠雄:不斷叩問建築的意義
    無論小型住宅還是大型公共建築,安藤忠雄或者說日本當代建築的探索對當前中國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 每一個建築師都夢想某一天能獲得普利茲克獎。安藤忠雄則是日本僅有的幾位獲獎者之一。後來媒體採訪他的獲獎感受,他說「我不想提起,我活在當下」。能把全副精神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是無數頓挫後領悟的境界。《建築家安藤忠雄》正是他回顧四十多年建築生涯的自傳,也是以耄耋之年面對中國讀者的感悟之作。
  • 安藤忠雄 回歸建築初心
    歷經兩年醞釀,由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親自操刀設計的「光的空間」新華書店將於12月16日正式亮相上海。「人們和書的關係日漸疏離,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增加人與人、人與書的邂逅,使人們對書產生新的認識。猶如光之於建築,只有閱讀,能讓未來的希望照亮人們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