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在團組織的陪伴下從稚嫩的少年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軍人,這是屬於我的故事。而在那時,看著這些年輕的新兵,我也不禁會想: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
「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
這是中國共青團團歌,我第一次唱的時候,還是14歲的少年,如今,當我開始教別人唱這首歌時,已經到了即將不能保留團籍的年齡了。在最美的青年時光,有幸與中國共青團作伴,我慶幸這一段青年時光過得精彩,也為自己承擔起了一名團員的職責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因為我入學年齡比較小,在我的初中時代,我是班裡最後一批入團的同學之一。說實話,每當同學們組織團員活動,自己卻不能參加時,我內心充滿了羨慕,也多少有些不爽。
那時候,我剛好看了《我的法蘭西歲月》,看到鄧小平在少年時赴法勤工留學,隨後加入革命的隊伍,頓時萌發了強烈的衝動——我也想成為這樣的人,在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闖出一片天地。現在回頭想想,不免青澀有趣。
中學時代,學習自然是生活的重心,但一次次的團課、團活動,潛移默化地塑造了我的價值觀。當時學校的團員活動常常把我們帶到校友牆去,學習優秀學長學姐的事跡。他們之中,有投身學術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有為科研事業奮鬥不息的科學家、也有甘灑熱血報國家的軍人……青年要心懷理想,做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有用的人,這是「我的團」給我上的第一課。
長大之後,我沿著自己的理想去了部隊,成了一名基層軍官。說來也是機緣巧合,在部隊裡,我也當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連隊團支部書記。儘管我已經入黨,但我與共青團的緣分,卻並沒有減淡半分。
部隊的共青團組織與學校有不小的差異,畢竟學校是以學習為主,而部隊的目標則是「能打勝仗」。因此,部隊團組織的活動常常會緊跟「提高戰鬥力」這個中心工作展開。
作為團支部書記,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事便是如何輔助黨組織,把那些年輕的地方共青團員轉化為合格的共青團戰士。除了每周固定的團課、團活動以外,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團支書,更多的工作可能在於平時的交流談心和模範帶頭。
我還記得,當時支部有一個新兵,在訓練時老是跟不上進度,整個人也鬱鬱寡歡,不怎麼跟人交流。有一天夜裡,我半夜兩點查完哨去查鋪,突然發現這個新兵不在床上,嚇出了我一身冷汗,以為這兄弟當了逃兵。後來我找來找去,才發現他一個人坐在四百米障礙場的深坑裡,悶悶不樂地抽菸。
見到此狀,我並沒有急於批評他,而是也跳進了深坑裡,坐在他旁邊跟他推心置腹地聊起了天。這才知道,他這個大學生士兵,來當兵後覺得自己事事不如人,心裡很難受,再加上在學校談的女朋友老跟他吵架,他不能跟女朋友見面,怕這段感情會黃。
這些事,說起來似乎是他的生活問題,但作為部隊裡的團幹部,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幫他一把,於是就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了他。我告訴他:我也是大學畢業來部隊的,來部隊後,前女友直接跟我分了手,你這都還沒分,有啥好難過的。
新兵聽了之後,直接樂了出來,心情也好了許多。其實他難受的根本原因是覺得孤獨,作為一名共青團的青年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陪伴和共情,幫助他走出內心的陰影。
當然,共情只能解決短時間的問題,卻並不能根治。我後來又發現他吉他彈得很不錯,歌唱得也好,於是就推薦他擔任團支部的宣傳委員。在這個崗位上,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真正找到了價值所在,最終成長為一名在軍營中如魚得水的合格戰士。
除了代表團組織與團員談心,了解團員的思想動態以外,作為部隊團支部書記,還有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在訓練中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記得我剛當團支書不久後,有一次長途拉練,我們要在七天七夜裡徒步跨越四座城市。在這期間,你不僅要跟大部隊一起往前奔襲,還得在路上時刻為大家加油打氣。此外,你還得在休息時幫戰友挑水泡,在行進中替走不動的戰友背槍,維持秩序、鼓舞士氣,甚至在行程中組織了一次「火線入團」的獨特儀式。
那是在一天的凌晨三點左右,大部隊在路邊稍作休息,我們緊急拿出了團旗,微弱的月光映襯著幾個年輕的臉龐。當看著那些年輕的戰友們攥緊拳頭,在團旗下宣誓時,我不免又想到了自己剛入團的時候的樣子。
恍然間,時間已過了那麼多年,我已經在團組織的陪伴下從稚嫩的少年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軍人,這是屬於我的故事。而在那時,看著這些年輕的新兵,我也不禁會想: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過去,學校裡的團幹部們留給了我許多寶貴的青春回憶,而今天,能成為這些年輕團員生命中回憶的一部分,我也感到與有榮焉。
袁子超(90後,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