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仍有貴子:母親癱瘓父親患精神分裂,2017年他744分圓夢清華

2020-12-24 尋歷史真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象傳》

引言

人生有很多的苦難,只有面對苦難並且最後戰勝苦難,才是人生的贏家,龐眾望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很小的時候就有心臟病,而且母親癱瘓,父親有嚴重的精神分裂,年幼的他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最後以高分上了清華大學。這樣的人生經歷確實坎坷,很多人都欽佩龐眾望這種不服輸的精神,小小年紀面對家庭的學習,他最終戰勝了一些生活的苦難,圓了自己的清華夢。

一、生活艱難,父母患病

龐眾望的母親是龐志芹,因為身體有殘疾,後來嫁給了同村的龐向東。而龐向東患有精神分裂,後來兩人生下了龐眾望。龐眾望小時候經過檢查,發現患有心臟病,一家人都患病,只有爺爺奶奶身體還算健康,只是他們年紀大了,根本沒有能力撫養龐眾望。

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家裡的經濟還能跟得上,可是到了高中的時候,爺爺奶奶供龐眾望有點艱難。而懂事的龐眾望就出去撿廢品為生,龐眾望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可恥的,自己勞動養活一家人沒有什麼錯。龐眾望長大之後除了要好好學習之外還要照顧好自己的母親,每天上學之前都要做好飯,這樣父親和母親就不會挨餓了。

二、成績優異,圓夢清華

龐中強為了節省開支,買不起菜就去菜市場撿菜葉,尤其中午快下課之後,此時菜市場已經沒有什麼人了。正處在青春期的龐志強多少有一些不好意思,他會在人少的時候去一些攤位撿菜葉,回家做菜。龐眾望覺得很多菜葉只要洗乾淨就可以吃,並不比買的差多少。畢竟要是買菜的話,開支也會增多,這就意味著龐眾望需要更多的時間去撿垃圾換錢。

讀高中的龐眾望學習成績一直很不錯,在2017年高考中,龐眾望最後以744分考取了清華大學。一時間寒門學子圓夢清華的消息見諸報端,龐眾望也成為老師和同學眼中的「名人」,很多同學都說龐眾望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意外,他一直勤勤懇懇,努力學習。

結語

在人生中遇到苦難是正常的事情,關鍵在於如何從苦難中爬起來,最終克服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龐眾望並沒有因為苦難放棄了生活的信心,而是直面苦難,最終圓夢清華,這樣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我們都應該像他一樣,面對生活不服輸。

往期精彩內容

清華女博士後石嫣:出國學習農場經營模式,歸來後選擇紮根農業

當年他為遏制國乒,逼劉國梁孔令輝退役,今貪汙2000萬被趕下臺

太平天國楊秀清死因:被地位蒙蔽雙眼,頻繁使用代天父傳旨的特權

他天生沒有四肢,結婚15年出軌50人,離婚後又看上20歲混血美女

李自成辦福祿宴:福王朱常洵,三百餘斤與鹿烹煮,是否確有其事?

文章題目:寒門仍有貴子:母親癱瘓父親患精神分裂,2017年他744分圓夢清華文章作者:離央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母親癱瘓、父親精神失常,他卻成為高考狀元,成功考上清華大學
    龐眾望,2017年畢業於河北吳橋中學,在當年的高考中,龐眾望取得了684分的好成績,更為難得的是,他還獲得了農村專項計劃清華大學的60分加分,以總分744分,成為了這一年滄州的高考理科狀元
  • 古代有一種刑罰叫點天燈,比五馬分屍還殘忍,具體是怎麼回事?
    當時司徒王允認為很有必要除去董卓,但因為董卓是一個被保護得很好的人,要想殺死他並不容易。於是,司徒王允決定藉助女色來幫自己達到目的。通過貂蟬這個「魚餌」的角色,董卓和其乾兒子呂布的矛盾被成功地挑了起來,二人反目成仇,成了相互對抗的關係,董卓因此等於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深陷困境。在其失去權力和影響力後,董卓這個人們眼裡背信棄義的傢伙,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 母親養活全家,他高考後就去工地搬磚,最終以713分考入清華
    "寒門出貴子"總是能牽動人們的心,而對於寒門來說,高考是他們人生之中最有可能抓住的改變命運的機會。林萬東就是這樣一個出生於貧困家庭的小男孩,全靠母親一人養活全家,他在高考後就去工地搬磚,想攢一些學費,他的不服輸,他的努力,讓他最終以713分考入清華,他的人生也迎來了逆風翻盤。
  • 寒門貴子:農家兄妹五人全考上大學,四人考入清華北大讀碩士博士
    寒門出貴子,向來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為,貧困的家庭因為文化氛圍匱乏,家庭經濟條件貧寒,想出「貴子」難乎其難。但是,也有人認為,貧困家庭的子女更懂得勵志和奮鬥,改變自己命運的想法更強烈,所以更容易出「貴子」。
  • 2019清華開學典禮,這4位新生邱勇校長點名祝賀,大有來頭!
    2019清華開學典禮,這4位新生邱勇校長點名祝賀,大有來頭!就在昨天,2019年8月15日,其他絕大多數大學都還沒開學,清華大學就已經舉行了開學典禮,對3800餘名「九字班」新生表示祝賀與歡迎,恭喜他們圓夢清華園。
  • 「寒門貴子」林萬東:713分考進清華,又在開學典禮上被校長表揚
    為什麼他會跟武亦姝等三位同學從3800多位清華驕子中脫穎而出,被校長專門點名表揚?校長的這一句「唯有自強不息,才有日後無限可能」背後,到底隱藏著一個怎樣的故事?「寒門」,說的就是林萬東這樣的家庭。林萬東,雲南省宣威市阿都鄉人。全鄉地處河谷地帶,舉目望去,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光是距宣威市區就有80公裡遠。
  • 字子扎心,認為寒門能出貴子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寒門是什麼意思!
    越來越多曾經沉迷於「寒門貴子」幻夢中的人逐漸開始醒悟,當今的社會,寒門出貴子絕非易事!有一定基業、有一定財富的家族才能稱之為「門」。古代社會有一句話叫做「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所謂的「寒門」,指的其實是與上品的「氏族」所對應的庶族,也就是有一定財富和勢力,但又勢力比較弱的家庭。類似於當今的社會人分三六九等,古代社會人分四等:士農工商。
  • 寒門難出貴子為什麼是個偽命題,讓歷史來告訴你真相
    成績好當然不是天然的貴子,不要說成績好是否能貴,現實是是否能活都不一定。這些年來,即使在中國最頂尖的學府裡面,被同學害死的、被老師逼死的比比皆是,因此成了狀元上了名校就能叫貴子,顯然有點荒唐。但是,任何論辯都有一個前提,離開了前提來討論問題就非常無聊。
  • 675分考上清華「環化材」專業,看到他的書桌後,網友眼含熱淚!
    集眾多榮譽於一身的清華大學,不僅錄取分數線高,招生人數也是極少的,所以想考上清華需要比別人付出加倍的努力。在2020年,清華大學在內地一共錄取了3500名學生,其中有一部分學生來自於農村及貧困地區,還有197名農村學生通過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被清華大學降分錄取。
  • 看了今年寒門學霸後發現,寒門能出貴子,多有這3個特徵
    「父親的陪伴,是我們這三年的動力,雖然父親在學習上不能給予我們任何指導,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或瓶頸,只要父親在,他們便感覺身後有了依靠。」 在他們高中三年裡的每個周末,父親都會從家裡趕往縣城去看望他們,和兄弟倆談談心,聽聽他們最近的想法,看能為他們提供些什麼後勤幫助。
  • 675分「工地少年」考上清華獲獎5萬!學習用書堆滿房間!媽媽一句話...
    今年也不例外,好幾個考出極佳成績的寒門學子通過自身努力進入最高學府,在人人高喊「寒門難再出貴子」的時代,他們用自己的實力和成績證明:貧寒是阻擋不了成功的。 自強自立 想為家裡減輕負擔 暑假在工地打工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考生孫川就是今年通過高考實現寒門逆襲的學子之一。今年高考,他以675分的成績,被清華大學機械航空與動力類專業錄取。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寒門一樣能出貴子
    於是,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言論似乎已成真理。那麼,身處絕大部分中的寒門來說,難道就應該這樣世世代代平庸了嗎?你是否相信這條「真理」呢?真理是拿來推翻的。保爾.柯察金用實際行動打破了這條「真理」。一點小小的事情就被神甫趕出教室,經常被神甫打罵,心中不曾忘記要來點報復。
  • 在寒門培養出貴子的中國古代賢母有哪些共性?
    正是因為有無數偉大的父母親,才讓人類社會的各類人才源源不斷,從而推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那麼,中國古代四大賢母究竟有哪些共性呢?她們的事例,又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堅貞不渝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中,除了嶽飛的母親之外,孟子、歐陽修和陶侃的母親都是早年喪夫。而他們的母親都沒有改嫁,獨自含辛茹苦地養育他們長大成人。
  • 高考將至,寒門能出貴子嗎
    再有3天就要高考了,能夠從這座獨木橋上邁過去的,都是佼佼者和幸運兒。這其中就會有許多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也就是所謂的寒門學子。許多人會很認同寒門出貴子的觀點,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說說自己的看法。有很多富家孩子琴棋書畫樣樣都學,還學得有模有樣。反觀寒門學子,除了學校的課堂教育,根本沒多少額外的學習鍛鍊機會。當富家孩子能夠說一口流利英語的時候,寒門學子可能連26個字母還背不利索,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一開始就挖下個大坑,要想補上非常困難,這會嚴重影響後面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 別說寒門難出貴子,就連貴門也難出貴子;成為「貴子」並不簡單
    有許多的文章或者評論都指出:現今社會,寒門難出貴子;因為出生在普通家庭,或者偏遠山村的孩子,缺少資源,沒有人脈,即便能考上大學,畢業後也只能從社會的底層開始打拼,很難獲得晉升的機會,更別說獲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相反,那些家庭背景「深厚」的家庭,不僅能提供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而且能為孩子「開道鋪路」,讓他們獲得非凡的成就。那麼貴門是不是真的容易出貴子呢?恐怕也不一定。
  • 考入「985」的學生,大多都來自這3種家庭,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
    考入「985」學生,大多都來自這3種家庭,寒門是否再難出貴子?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我國高校數量目前已經突破300所大關。雖然我國目前擁有大學數量可以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在「大學整體質量」方面,離教育大國還是有著一段漫長距離。
  • 「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的時代已走遠,我們該反思什麼
    大家可曾聽過一句話「寒門出貴子,白屋出公卿」,至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通俗給大家解釋一下,「寒門」指貧寒的家庭,「白屋」指茅草屋,也就送住在茅草屋的家庭,總體意思是指貧寒人家常常出現貴人物,公卿等高官往往出身於平民家庭。
  • 看了今年高考的3個農家學霸後,我終於明白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得出...
    北大副教授劉雲杉做過一個統計: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下滑;2000年後,寒門比例僅佔一成多。母親兩年前意外去世,生前是一名農婦,因為父親常年去工地打工,家裡的田地自小就是何潤琪和母親種下的。因為懂事早,何潤琪成績一直很好,偶爾一次考差了,還是父母反過來安慰他:「第一名不是你的專利,你要有讓別人考第一的胸懷。」
  • 《富蘭克林自傳》:寒門貴子的逆襲人生
    讀了《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真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富蘭克林的成功,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可以稱得上是寒門出貴子,他出身貧寒,家裡兄妹眾多,父母不堪重負,只讓他念過兩年書,他通過自身刻苦自學,堅持不謝的努力奮鬥,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作為政治家,美國18世紀下半葉的每一件大家幾乎都在他推動之下進行的。同時,他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
  • 「寒門貴子」難在哪裡?父母的殷切希望,和孩子的執著最關鍵!
    因為這種理念的傳播使很多年輕人喪失了奮鬥的信心,但是寒門真的難出貴子這種說法真的無法打破麼?寒門教育究竟難在哪裡?家長又應該如何面對這種社會狀況?而寒門人家的家長只會單純的催促孩子學習,通常無法真正的為孩子提供他們真正想要的一些指導,當孩子的所掌握的知識超過了家長後,孩子跟家長的眼界也不在一個層面上,孩子和家長的溝通也會開始出現問題。「寒門貴子」難在哪裡?父母的殷切希望,和孩子的執著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