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眾所周知是全球最大、最知名的連鎖便利店,門店遍布全球,中國也不少。"711"甚至在全球範圍已經成為了便利店的代名詞。
然而,昨天母公司突然宣布將大規模調整員工結構,至2022年裁員4000人。旗下711便利店、伊藤洋華堂、SOGO西武的店鋪數量也將調整,其中711便利店將閉店或遷移約1000家。
裁員、關店背後的真相
據7-ELEVEN母公司Seven & I控股在4月發布的財報顯示,7-ELEVEN在日本和中國大陸等地客流量連續兩年下滑,2018年,平均單店日銷額約合人民幣4.18萬元,較2017財年創造的高點有所下滑,而該年年銷額是在漲價等手段提升客單價的努力下,才挽回部分跌幅。
實際上,Seven & I雖然是日本最大的便利店運營商,但其在日本的經營也倍感壓力。由於日本本土市場過於飽和,其業績增長僅限於從競爭對手那裡爭取份額。在過去的一年中,由於日本面臨勞工緊縮的壓力,7-11要求加盟商實施24小時運營的情況飽受抨擊。據悉,目前,7-11正在一些門店嘗試縮短營業時間。
在裁員方面,未來三年內,Seven & I將在伊藤洋華堂裁員1700人,崇光百貨和西武百貨裁員1300人。該公司認為,這些百貨拖累了其更賺錢的便利店運營。除聞名於日本及全世界的7-11便利店外,Seven & I業務涵蓋多個領域,從餐館到銀行都有所涉及,裁員不可避免。
背後的戰略
這家連鎖便利店表示,將為其加盟商實施新政策,例如降低月租費。此外,它將關閉五家西武百貨和崇光百貨,並正在考慮關閉33家伊藤洋華堂百貨商店。
由於對加盟商採取了新的激勵措施,該公司的7-11日本業務將收取100億日元(9,300萬美元)的費用。Seven & i表示新的中期計劃將於明年四月宣布。
另一方面,日本最大的便利店運營商Seven&i在飽和的國內市場受到壓力,增長僅限於從競爭對手那裡奪取份額。在過去的一年中,由於在日本的勞工緊縮中,對加盟商實施24小時運營,該公司也受到了抨擊。
全國約2萬1000家7-11店鋪中,佔1成以上的約2200家店鋪正在希望縮短營業時間。現在,它正在測試縮短營業時間的商店。
在周五早些時候的東京交易中,Seven&i股價上漲多達6.3%,是自2017年1月以來的最大盤中漲幅。該股在過去一個半月裡一直在回升,今年截至8月份的累計跌幅超過20%。
實體店為何會產生衰落
不可否認,網際網路+時代讓我們生活更加便利,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近年來電商的發展勢頭好,網店的增長速度成倍上升,銷售規模不斷擴大,這也導致了實體店的衰落。我們要知道,市場只有這麼大,實體店和網店必將此消彼長。
基於網際網路的電子商務,徹底改變了遊戲的規則,他們既搶走了供應商,又搶走了消費者,所有的「離家近」與「促銷價」變得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一大部分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日用品市場已經被淘寶,京東,一號店等電商瓜分。因為這些商品是不需要用戶過腦的產品,單客年消費量也相對穩定,所以作為消費主體的80/90後都會選擇靠譜的物流而不是自己去超市拎回來。這實際上,已經把一大部分實體零售企業的命革了。
當然,受到電商衝擊的不只是日本、中國,在歐美等發達地區實體店也在逐步衰退。如果實體店面對衝擊仍然不求改變,那麼遲早要被市場淘汰,最終滅亡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實體店能夠做到同步求新求變,不斷重新定義目標客戶,那麼它的未來仍然是一片生機。
曾經都說做零售必學711,稱之為「聖經」。但如今711也 已經「自身難保」了。
來源: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