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裁員、關店!便利店賺錢有多難?

2020-12-20 金融投資報

說起7-11,大家並不陌生,這家便利店巨頭名聲在外。然而最近他們的日子不太好過。日前,日本7-11因拖欠員工加班費向公眾致歉,目前留有的記錄顯示,從2012年3月以後,7-11在日本全國約8000家店鋪的約3萬名員工被欠薪,欠薪總額至少有4.9億日元(約合3200萬人民幣)。

此前,日本7-11還被曝出裁員和關店計劃。無獨有偶,更早些時候,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甚至擬收回對頂新集團授權的中國市場2500家全家便利店的經營權。便利店行業可謂多事之秋。

究竟便利店這一實體零售業態現狀如何?其盈利和發展有多大挑戰?

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實地調研諸多項目後了解到,在電商衝擊下,「小而美」的便利店是近幾年實體零售業態中發展比較迅速的,然而不同的市場情況不同,日本市場非常成熟且整體有所放緩,而中國市場一邊湧現無人零售等新興產品,一邊則有傳統便利店品牌經歷關店調整等陣痛,如果日營業額達不到5000元,3年內無法盈利則或面臨退出市場的危險。

7-11們的窘境

這並非7-11第一次遭遇麻煩。此前有消息稱,日本Seven & I控股公司表示,將關閉或搬遷近1000家7-11便利店,裁員約3000人,這是整個集團的重組的一部分。其還將降低7-11便利店的特許經營費用,並向業主提供更多幫助,以維持24小時營業,此舉可能會影響利潤率。不久之後,日本7-11就被曝出因拖欠員工加班費向公眾致歉的事件。

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到7-11方面,其對記者表示,外界的解讀可能有些偏差,比如關於裁員,其實並非僅針對7-11,而是日本Seven & I控股公司整體的一個裁員計劃,還包括了百貨等其他業態的整體裁員調整。至於關店也不是單純的關閉1000家門店,而是有一部分門店的調整和轉移。

其實不僅僅是7-11陷入關店、裁員和致歉風波,全家目前的狀況也很微妙。

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在2000年左右籤署品牌授權合作,共同在中國市場開設全家便利店。可惜之後的合作並不愉快。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的恩怨已有數年,雙方理念的不同與利益的衝突明顯,經歷過關店潮等陣痛後,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甚至擬收回對頂新集團授權的中國市場2500家全家便利店的經營權。

「雖然目前官司告一段落,但根據當年的合約,雙方的授權合約很可能會在這幾年到期,一旦合約到期,是否續約?如果不續約,那麼全家在中國市場的數千家門店是不是就要換招牌了?加盟商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是頂新需要面對的挑戰。」有接近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目前在中國市場,比較具有品牌連鎖化的便利店包括全家、羅森、7-11、快客、好德、可的等,但頗為有趣的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並非這些知名品牌,而是佔據了加油站優勢的便利店。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顯示,中石化易捷排第一、中國石油銷售公司麾下的崑崙好客排第二、東莞市糖酒集團的美宜佳排第三。而全家僅排第七,羅森排第九,7-11僅為第十名。「2018年中國便利店百強榜」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家規模2500多家,羅森1900多家,7-11在中國大陸市場為1800多家。

3年內須盈利

雖然大家經常進出便利店購物,但似乎都沒有想過便利店盈利究竟有多困難。

為此,第一財經記者近期大量實地走訪和調研了行業,並發現如果每天做不到5000~6000元的營業額,或者3年無法盈利,則意味著這家店或要退出市場了。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的實地調研發現,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的便利店面積、租金、人工等有些許差異,比如二三線城市便利店面積較小,在60平方米到80平方米不等,而一線城市則在100多平方米,月租金從數千元到數萬元不等,上海一類商圈的部分便利店年租金甚至可達上百萬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更講究連鎖品牌,而三四線城市的便利店則有不少是非連鎖化的夫妻店,有些則是加盟京東等電商體系。

何衛平(化名)從事便利店行業已約10年,他給第一財經記者算了一筆帳——如果以一二線城市為標準,一家幾十平方米到100平方米的便利店月租金約1.2萬元至3萬多元不等,因輪班需要則僱用4名員工,按平均月薪5000~6000元計算,每月人工成本約2萬多元。另外還有水電雜費、加盟費支出、裝修成本和折舊等。

「便利店的收益當然是銷售商品,除了工廠直供等鮮食之外,有些常溫商品是有返利收入的,通常在5%~6%左右的返利比例。收支計算一下,我們可以看到行業內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是要做到5000元~6000元日營業額可以收支平衡。」何衛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不少便利店業者反映,日營業額要做到5000元~6000元並不容易,如今選址越來越困難,人流多的區域租金過高,人流低的區域又生意太差。陳先生想開設一家小店,第一財經記者隨其實地考察了上海約10個商場,都沒有合適的選址。

「一類商圈位置好,但成本過高,便利店的客單價並不高,承租壓力大。十字路口其實是便利店不錯的選址地,但競爭也十分激烈。辦公樓的日常客流量比較穩定,白領的消費也是有保障的,但這僅限於工作日,一到雙休日則客流和營業額下滑。社區店還算不錯的選擇,但其商品品類與商圈店很不一樣,需要業者懂得精細化管理,連貨品陳列都要按照社區客流做調整。」資深零售業分析人士沈軍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選址雖難,但若給一定的時間培養還是有希望的,這就需要一定的經營周期。然而,更嚴峻的考驗來了。

「便利店加盟合同一般在5年,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加盟商在估測投資回報期時,都希望在2~3年可盈利,這樣在合同期內還可以賺2年左右。退一步說,至少5年內總要盈利,否則等合同到期還在虧本。」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

在走訪中,不少業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門店達不到5000元左右的日營業額,而回報期可能長達5~8年,要支撐下去就得依靠總部的支持,所以有時候便利店企業總部的成本高企不下,因為除了必要的硬體和人工等成本支出,還需要扶植一些經營不善的門店。

當然,如果實在支撐不了,就需要關店甚至裁員調整了。這些年以來,羅森、好德、可的、全家和7-11等在中國市場都經歷過關店陣痛,比如全家一度關閉調整了至少幾十家門店,7-11曾經關閉調整近20家店。有知情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農工商集團麾下可的和好德的門店總數一度超過2000家,經關店調整後,目前共約1300家。

至於盈利狀況,第一財經記者獨家採訪羅森、全家、農工商和7-11的多位內部人士後了解到,在中國市場,全家多年前實現了盈利;可的和好德基本保持微利;主要布局在華東地區的羅森則在上海市場基本實現盈利,其稱中國市場有望在2019年盈利;7-11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在中國市場的部分區域實現盈利。

這些大型品牌企業還尚可,但一些中小型便利店企業的日子就比較艱難了——比如,100多家鄰家便利店就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全面停業。2018年年初,猩便利在先後獲得1億元天使輪融資和3.8億元A1輪融資後,突然被曝出大量裁員,引起行業震動,同年2月,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因擴張過快及投放策略出了問題被曝停運,從開業到停運僅4個月。

相較中國市場,日本零售市場非常成熟和細分,這就意味著日本零售市場潛力和空間不如中國市場大,且日本消費結構中有大量家庭主婦,其消費習慣已經相對固定。因此當日本零售市場整體放緩時,業者很難轉型和突破,於是日本7-11就遭遇了關店、裁員和欠薪風波。

玩IP,賣咖啡,便利店衍生新亮點

為了吸引更多客流,保證一定的營收與投資回報,便利店業者正在絞盡腦汁,與各類IP合作甚至自創IP來發展衍生商品與消費。

走進上海一家全家便利店,第一財經記者看到門口和內裝都有四隻萌寵的形象,這是全家試水自創IP的Biang!Biang!喵主題店,店內隨處可以見四隻萌寵的衍生品,包括鍵盤、充電寶、文具等。

全家首席市場營銷官李儀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Biang!Biang!喵主題店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客源,也可以依託這四個自創IP帶來更多的衍生商品,甚至考慮給這幾隻Biang!Biang!喵IP安排「出道計劃」來提升客戶認知度等,目前除了上海和成都之外,Biang!Biang!喵主題店明年還會在長三角等地區繼續擴張。此外,全家還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聯合出品國風卡包等商品。

將IP結合到便利店到還有羅森。「我們已經在南京開設了泰迪熊店、上海有嗶哩嗶哩和Kitty等主題店,甚至我們還在部分門店引入健身房概念,來增強衍生服務和體驗感。IP主題店等投入不一定比普通店高太多,但客流量和營收會有所提升。」張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據羅森方面對媒體透露,羅森將IP化變現渠道梳理為幾種形式,比如以集點買贈為代表的促銷活動,運作周期約在1~4周左右;從門店VI、海報、商品端同步改造門店的「包店」活動,一般持續1~3個月;還有羅森籌劃的金牌合資商計劃,即與IP品牌方從產品採購、品牌授權等單一項目,走向公司合作層面,從而展開全方位的互動營銷。

除了IP衍生經濟,便利店業者們還大量開設咖啡銷售業務。中石化易捷聯合連咖啡發布了全新品牌「易捷咖啡」,首批落地蘇州9家中石化加油站,採用「外送+到店消費」的模式。全家、7-11、便利蜂等多個便利店品牌都陸續推出了現磨咖啡業務,價格則在10元~14元。這種遠低於咖啡店的價格不僅吸引客人購買,提升客單價和收益,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客戶粘性。

「這些體驗式衍生服務的打造還只是表面,我們要懂更多年輕消費者,比如95後甚至00後的想法。我曾經在便利店看來來往往的客人,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年輕消費者很講究即時的碎片化的消費,且極具個性化。比如我看到一個20歲左右的男孩到店購買一瓶飲料,收銀員告訴他如果買兩瓶可優惠,他毫不猶豫地表示自己只需要一瓶,於是他買了一瓶就走了,半小時後,這個男孩又回來買了一瓶同樣的飲料。其實如果他最初買兩瓶會便宜很多,但他的選擇是當下即時消費和自我的想法。」張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為了更好地掌握客戶畫像,了解核心客戶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便利店業者開始使用AI技術來收集大數據,比如便利蜂對於進店客人會做信息收集、人臉識別等技術。

「說到底還是要堅持商業本質,模式創新的『保鮮期』越來越短,回歸零售的本質才是正道。業者要直面消費升級與經濟增長的常態化並存特徵,零售企業的經營者應該多到一線站在一線的角度思考,腳踏實地去做,少一些浮躁和空想。」張晟如是說。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

相關焦點

  • 日本711便利店欠薪、裁員、關店!打工族想開便利店賺錢有多難?
    很多進入便利店行業的人的初衷可能是:看老闆天天坐在店裡,不用風吹日曬,上上網玩玩手機,收收錢,而且還很賺錢的樣子,看別人說起來毛利達25%到30%的樣子。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雖然大家都經常進出便利店買東西,但似乎都沒有想過便利店的經營有多困難,要達到盈利究竟有多困難。
  • 便利店賺錢有多難?3年無法盈利或要退出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欠薪、裁員、關店! 便利店賺錢有多難?樂琰[ 農工商集團麾下可的和好德的門店總數一度超過2000家,經關店調整後,目前共約1300家。日前,日本7-11因拖欠員工加班費向公眾致歉,目前留有的記錄顯示,從2012年3月以後,7-11在日本全國約8000家店鋪的約3萬名員工被欠薪,欠薪總額至少有4.9億日元(約合3200萬人民幣)。此前,日本7-11還被曝出裁員和關店計劃。無獨有偶,更早些時候,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甚至擬收回對頂新集團授權的中國市場2500家全家便利店的經營權。
  • 裁員4000,關店1000,又一商超巨頭自身難保了
    711"甚至在全球範圍已經成為了便利店的代名詞。然而,昨天母公司突然宣布將大規模調整員工結構,至2022年裁員4000人。旗下711便利店、伊藤洋華堂、SOGO西武的店鋪數量也將調整,其中711便利店將閉店或遷移約1000家。
  • 日本7-Eleven母公司將重組:關店超千家,裁員3000多人
    該集團旗下擁有包括7-Eleven便利店、西武百貨、伊藤洋華堂、LOFT、Seven銀行等企業,但如今由於電商衝擊和勞動力不足導致的人工成本上升,Seven控股不得不採取關店、縮短店鋪營業時間和裁員等舉措來提振收益。
  • 鄰家、131、全時接二連三出狀況 便利店並沒想像的那麼好做?
    2018年的便利店行業,因母公司或股東方面資金問題,導致業務停滯的情況,已經接連在北京鄰家、131便利店出現。   近日,北京地區知名的便利店品牌全時(需求面積:50-150平方米),也遭遇疑似資金鍊問題,被爆出現裁員欠薪。
  • 裁員4000餘人,關店1000家,7-11從神壇跌落
    10月10日,日本7-11母公司宣布將大規模調整員工結構,至2022年裁員4,000人,旗下的7-11便利店、伊藤洋華堂、SOGO西武的店鋪數量也將調整,其中7-11便利店將閉店或遷移約1000家,並從其他部門裁撤3,000個工作崗位。
  • 關店1000家、裁員4000人!24h零售巨頭突然宣布:實行短時營業
    「大型超市可以沒有,但是便利店一定要有,最好是24小時營業的!」即將搬家的同事對新家環境如是要求道。這是7-11繼裁員4000人、關店1000家之後,又一重大經營策略改變,而作為世界便利店巨頭,7-11此時此刻如此重大的改革,是否意味著便利不吃香了?這對於所有連鎖便利店品牌來說,是個不得不正視和重新思考的運營問題。
  • 阿里、百度的餐飲SaaS「頭號打手」為何陷入欠薪、裁員?-虎嗅網
    創業公司大多數業務單一,上大船有更大概率活下去,背後的資本也喜聞樂見,但如果不能上船,就有必要想一想自己會不會被巨頭幹掉。降薪不如被裁員?「客如雲欠薪」和「二維火降薪」的消息在微博、脈脈平臺上已經被討論了一段時間了。
  • 繼裁員、關店後,日本711宣布:實行短時營業
    來源:EMBA微金導讀:繼裁員、關店後,日本7-11允許加盟店縮短營業時間,11月起首批實施。據日本共同社報導,7-11日本公司21日宣布,特許經營加盟店縮短時間營業的做法將正式施行。230家試行短時營業的特許經營加盟店中,有8家將從11月1日起作為首批正式實施,然後逐步擴展。
  • 711裁員三千人,關店一千家,最賺錢的便利店怎麼也不吃香了?
    10月11日消息,日本零售商Seven & i Holdings Co表示,將繼續進行結構性改革,關閉1,000家無利可圖的7-11便利店,並從其他部門裁撤3,000個工作崗位。這家連鎖便利店表示,將為其加盟商實施新政策,例如降低月租費。
  • 全家便利店加盟商欠薪32萬,總公司先墊付再追債
    全家便利店加盟商拖欠員工工資的風波,以全家便利店中國區總代理商墊付32萬元工資暫告一段落。據《新民晚報》報導,2018年11月底,曾在全家便利店寧波路店、人民廣場二店、新金橋廣場店等三家門店打工的20多名務工人員稱,老闆人間蒸發、離奇「失蹤」,使他們幾個月的工資「打了水漂」。這三間全家便利店的加盟商是上海晴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滬3家全家便利店加盟主失聯 欠薪由全家先行墊付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曉然 徐天悅)因加盟主失聯而導致的欠薪風波以全家總公司先代為處理而告一段落。近日,部分全家員工因加盟主失蹤造成的欠薪問題得到了解決。全家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欠薪主要是加盟主個人問題,總公司先代為處理,全家便利店寧波路店已更替合作經營者,現正常營業。
  • 滬3家全家便利店加盟主失聯欠薪由全家先行墊付
    因加盟主失聯而導致的欠薪風波以全家總公司先代為處理而告一段落。近日,部分全家員工因加盟主失蹤造成的欠薪問題得到了解決。全家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欠薪主要是加盟主個人問題,總公司先代為處理,全家便利店寧波路店已更替合作經營者,現正常營業。
  • 日本711便利店將關店1000家,母公司將裁員3000人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0月14日報導(文/張鵬會) 日媒《朝日新聞》報導,日本711母公司Seven&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公司)宣布將大規模調整員工結構,至2022年裁員
  • 大裁員 曾經火爆的繽果盒子要涼涼?
    無人便利店明星公司繽果盒子,如今捲入裁員欠薪風波。日前有媒體報導稱,繽果盒子的員工數量,從巔峰期的500餘人,到現在只剩100人左右。   繽果盒子對此並沒回應。據悉,繽果盒子已基本撤離華南市場,大連團隊已解散,目前北京是運營相對完善的市場。
  • 很高興遇見你關店欠薪後陷沉寂 抱團金百萬能取暖嗎?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很高興」抱團「金百萬」能取暖嗎 在接連爆出食品衛生安全事件、關店欠薪事件後,曾經的明星餐廳、快時尚餐飲品牌「很高興遇見你」陷入了沉寂,最近又有了新的動作。很高興遇見你自開設第一家門店後主要是以直營和加盟兩種方式進行門店擴張,然而經營問題也層出不窮,「關店」「欠薪」「無證經營」也成為品牌標籤。自2016年開始,被曝出很高興遇見你武漢分店因為無證經營、鼠患嚴重直接被關門,隨後多位供應商到「很高興遇見你」杭州店討債以及多地門店關店的消息也讓這個曾經帶著明星光環的快時尚餐飲品牌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 7-11母公司計劃裁員3000人,關閉1000家便利店
    便利店成為賺錢的頂梁柱Seven &I Holdings公司旗下有7-11、GMS(綜合超市)的伊藤洋華堂、百貨商場「西武」等。2020年2月上半期公司總營業收益較上年同期減少了約3.31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159.74億元),下降0.9%,原因主要是伊藤洋華堂及超市銷售額的減少。
  • 因人工費上漲 日本7-11母公司將裁員3000人
    主要包括旗下便利店7-11關閉或遷移約1000家商店,同時也宣布了裁員計劃,到2020財年末,旗下百貨商超伊藤洋華堂(Ito-Yakado)裁員1700人,崇光(Sogo)和西武(Seibu)裁員1300人。此外,33家伊藤洋華堂超市、5家崇光和西武百貨商店也被納入關店之列。
  • 開便利店為什麼越來越難賺錢了?店員告訴你:原因很心酸
    開便利店為什麼越來越難賺錢了?店員告訴你:原因很心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公司周邊還是小區旁邊,都有越來越多的便利店開張。有偏向於職場白領的高端食品便利店,也有比較便民的便利店,裡面的食品價格都比較親民。
  • 開便利店有什麼賺錢秘籍?
    我們在做生意的時候,不可能肯定的能賺錢,開一家連鎖便利店也不例外,但是經營技巧可以提高賺錢的可能,我們會看到有些店人氣火爆,營業額總是居高不下,而有些店卻生意慘澹,其實原因還是經營技巧的差異化,接下來全天易購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開便利店有什麼賺錢秘籍呢,其實就是要從「服務」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