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茨沃爾德的田園詩(4)
伯頓小鎮,鄉村旅遊業上世紀30年代開始萌芽,50年代漸成雛型,其時的觀光客可謂鳳毛麟角。隨著時代的變遷,旅遊業的業態更加完善,小鎮的空間形態愈加經典,「水上伯頓」的名氣越做越大。
伯頓小鎮的風景旅遊資源和周邊的小鎮小村比,原本沒什麼優勢。人工營造的微縮景觀園,形象逼真,小鎮的概貌一目了然,喜歡實地體驗的觀光客卻沒什麼興致。以科茨沃爾德冠名的汽車博物館,陳列著許多古董車,這樣的項目在到處都有老爺車的國度,也集聚不了多少人氣。真正讓小鎮旅遊業獲得成功的,是智慧的伯頓人利用穿鎮而過的溫德拉什河這個有限的資源,精妙地策劃了與眾不同的水上伯頓核心景區,做成了以水為核心的妙手文章。
從遠處蜿蜒而來的溫德拉什河,河床的斷面很小,要讓看似平常的這條小河出採,需要進行系統的營造。人們從溫德拉什河的上遊開始,在鎮西一個角落裡將河床斷面縮小成寬不足3米的一個狹窄過水槽,利用水體的斷面差形成水流的動勢,將原本緩緩流淌有時還靜止不動的河水變成了激流般的「靈動之水」。
流速很快的河水從西端的踏腳石小屋旁邊湧進核心景區,穿過磨坊橋,穿鎮而過的清流的寬度增加到上遊寬度的五到六倍,水體的深度控制在七十釐米左右,核心景區水體在卵石映襯下清澈見底,持續保持著流淌的動態,視野完全改觀。人們在這裡涉水嬉戲,盡情體驗,靈動之水在這裡被造化成了「可親之水」。
維多利亞小橋西邊的水面上,青年男女們喜歡的水上足球、水上排球輪番登場。別樣的場景,別樣的體驗,岸上水中,擠滿了歡樂的人群,有限的水體在這裡又成了「活力之水」。
近年來,伯頓小鎮另闢蹊徑,在鎮區最東端的溫德拉什河邊增建了伯德蘭水鳥公園。上百種珍貴的野生鳥類在這裡落戶,成群的帝企鵝和火烈鳥成了這裡的主角,吸引了若干家庭舉家前往,喜歡小動物的孩子們更是樂此不彼。再往東去,溫德拉什河重回科茨沃爾德田園一路蜿蜒東去的生態之水。
以溫德拉什小河為主幹的核心景區,東西全長僅600米,一條清流卻是它最具風採的精華所在。五座古風小石橋連接著南岸的小鎮高街和北岸的步行街,形成了恰到好處的一個景區平臺。小河南岸的大草坪成了水上伯頓的迎客廳,成群的野鴨、沙鷗飛落在水面上覓食,席地而坐的人群在垂風飄逸的楊柳下野餐。人們在這裡盡情享受具有水鄉特色的田園情趣,不同膚色、不動裝束、不同年齡的人群,無意中合成了核心景區一幀幀充滿活力的圖畫。
核心景區的四周,眾多典雅大方的蜜色石屋,先後拓展成英國本土的餐館茶樓,還有中國、法國、印度、義大利風味餐廳。書店、畫廊、禮品、古玩、紀念品、陶瓷類的小店隨處可見,鄉村酒店的生意也非常紅火。食、住、遊、購等費用雖然不菲,觀光客們還是視這裡是自己愜意的休閒地,很願意日後再來。這些年,為滿足各類配套和服務的需要,環景區商業街已經擴充到第二圈的五六個小街坊。
旅遊業的興起給伯頓小鎮帶來了繁榮和富裕,卻沒有給小鎮居民的居家環境和日常生活帶來明顯的負面影響。這樣的狀態得益於小鎮的前輩們頗有見地的眼光和妥當的安排。核心景區東南西北,每一個方向都有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居住組團,組團與景區之間留有一定距離的過渡空間。大面積綠色空間的契入,形成了鄉村居家的生活環境,人們可以依著自己的生活習慣,舒適地打理自家的生活,在家鄉安居樂業。
伯頓小鎮旅遊業的成功,建立在小鎮的本底之上,核心景區創意再怎麼好,也需要好的載體為基礎。小鎮人利用鎮中心的小橋、流水、古屋等資源,順應發展潮流,科學拓展空間,實現了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的補充,實施過程中,本地居民的支持和參與也至為關鍵。
英格蘭各地隨處可見小湖小河,以「某某河畔某某地方」為標的的城市和鄉村眾多,似乎惟有伯頓小鎮的這段溫德拉什河成了人們最喜歡涉足的目的地。伯頓小鎮恰恰是利用溫德拉什河這個不起眼的自然資源,藉助於科茨沃爾德的魅力,以最小的鎮區和最小的水體,擠進了歐洲人認可的「北方威尼斯」名單。
伯頓小鎮的成功,儘管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最關鍵的,是做好了以水為魂的妙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