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文化為魂推進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
我們藏族有句諺語,意思是「星多天空亮,人眾智慧廣」。今天我們齊聚聖城拉薩,參加由國家文化部、國家旅遊局和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中國西藏旅遊文化論壇,共商西藏旅遊文化長遠發展大計,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重要時刻。
藉此機會,我代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代表西藏310多萬各族人民,代表組委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嘉賓、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西藏人民與祖國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守望相助,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守護了祖國美麗的西南邊疆,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創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特別是西藏和平解放以後,歷經民主改革、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偉大曆程,開創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後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新紀元,創造了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蹟。今天的西藏,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良好、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滄海桑田,造就了西藏得天獨厚、富有魅力的山地景觀群、垂直氣候帶和生物多樣性。在這塊離太陽最近的大地上,雄偉的雪峰、寧靜的湖泊、奔流的江河、廣袤的森林、壯美的草原,千姿百態、異彩紛呈;這裡的天最藍、水最綠、空氣最潔淨,人文最純樸、民俗最獨特,令世人無限神往。
獨特的自然環境,孕育了悠久的西藏文化。舊石器時期,西藏高原就有人類的活動。新石器時期,昌都、拉薩、山南、林芝、那曲都留下了西藏先民的生活足跡。公元前五世紀前後,象雄文明興盛一時,苯教開始在西藏產生,出現了「以麥熟為歲首」的曆法,有了「蕃」的稱謂。到了松贊幹布統一西藏,吐蕃文明進入鼎盛時期,西藏從氏族社會進入奴隸制社會,創立並使用藏文,佛教在西藏興起。
幾千年的人類活動,為我們留下了豐厚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史前的卡若文化遺址,首座宮殿雍布拉康,藏傳佛教的第一座寺廟桑耶寺,恢宏的古格王朝遺址,宏偉的布達拉宮,還有與荷馬史詩比肩的格薩爾王傳等,數不勝數,見證了西藏文明發展的歷史。大家都知道貝葉經的珍貴,哪怕是一頁經文,也被一些寺廟、博物館奉為鎮寺、鎮館之寶,薩迦寺豐富的貝葉經文化在世人看來,是先賢們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這些物質的、非物質的寶貴遺產,共同組成了源遠流長、底蘊深厚、特徵鮮明的西藏文化符號。
佛教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藏傳佛教的倫理價值,主張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不同民族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千百年來,西藏人民在艱苦的高原環境下生產生活實踐,最終形成了勤勞、勇敢、智慧、善良的民族特性,造就了開放包容、豁達樂觀、崇尚和諧、悲憫向善的西藏文化特徵。
西藏特有的文化價值取向,就是注重精神追求、淡泊物慾;注重眾生平等、保護生態;注重與人為善、樂善好施;注重自強不息、樂觀進取;注重愛國愛教、民族團結。這些文化精神品格,在今天我們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千百年來,藏民族文化在發展的歷程中,不斷與祖國內地文化交流交往交融,與漢、羌、蒙等文化融合發展,同時,吸收印度、尼泊爾等周邊區域文化。藏中的農耕文明,藏西北的遊牧文明,藏東南的商業文明,各具特色,形成了多元一體的西藏文化。
西藏優秀傳統文化,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精神財富,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結晶,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的絢麗奇葩。
自然的造化,文化的積澱,造就了「人間聖地·天上西藏」。她正以地質地貌的原生性,不同區域的差異性,自然氣候的獨特性,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審美價值的唯一性,讓西藏之旅,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心靈之旅,成為體驗特色文化的精神之旅。
中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的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明確提出要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我們始終把旅遊文化發展,作為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戰略支撐,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旅遊文化的繁榮發展。近年來,西藏旅遊業突飛猛進,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3年,西藏旅遊接待人次近1300萬,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的20%,成為促進西藏跨越式發展的龍頭產業。
中央政府先後投入巨資實施一大批重點文物保護工程,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藏戲、「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西藏傳統手工技藝、民間藝術等一大批文化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西藏傳統文化在保護中創新,獨具特色的藏醫藏藥正走向世界,藏學研究事業空前繁榮;藏文這一古老文字已走向信息化,藏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使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文化產業方興未艾。9月25日的開幕式,大家共同觀看了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這是西藏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這次博覽會上的一系列珍品展覽展示,也給大家帶來了新的驚喜。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成為主旋律,西藏傳統文化正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西藏旅遊文化發展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國民旅遊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的明顯改善、社會局勢的持續和諧穩定,為西藏旅遊文化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和活力。我們一定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立足獨特的自然資源,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堅持改革開放、創新思路,本著「高端、特色、精品」的原則,打響「人間聖地·天上西藏」旅遊文化品牌,打造西藏旅遊文化升級版,推動大旅遊大產業大發展,加快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和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
為此,西藏自治區政府將從如下幾個方面作出努力:
——堅持文化為魂,提升旅遊品位。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過程實際上是文化的體驗和享受。一次難忘的旅遊,必定是一次文化之旅、心靈之旅。有關調查顯示,遊客到西藏最想看的是被評為世界最美十大建築、全球最美十大宮殿的布達拉宮。布達拉宮集西藏建築、繪畫、雕塑等巔峰藝術與宗教文化於一體,是西藏文化的瑰寶和集大成者。在這裡,人們可以深刻感受到西藏文化的博大精深、無窮魅力。遍布西藏各地的神山聖湖,讓人融入其間,充分體驗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得到心靈的洗禮、靈魂的淨化、精神的升華。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必然帶來不同文化的傳播與融合。公元7世紀,文成公主進藏,開啟了西藏文化與中原文化深度交流的新階段。公元8世紀,金城公主進藏,建立了「合同為一家」的甥舅之好,唐蕃文化交流融合更加緊密。公元13世紀,薩迦派的八思巴,被元代中央王朝尊為國師,將藏傳佛教文化傳播到了蒙古草原。興盛於明清的茶馬古道,不僅是連接西藏與內地的重要商道,更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橋梁和紐帶。特別是西藏和平解放以來,與祖國內地的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吸引著更多的國內外遊客。特色文化已成為西藏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
只有凸顯了文化的深刻內涵,西藏旅遊才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旅遊的品味和層次才能得到提升。這就需要我們把特色文化貫穿到吃、住、行、遊、購、娛的各個環節和旅遊發展的全過程,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來詮釋西藏旅遊,讓遊客體驗、感受和認知「人間聖地·天上西藏」。
——堅持高端特色,發展精品旅遊。西藏旅遊資源的獨特性、稀缺性、唯一性,以及資源環境的承載力、旅遊的可進入性,決定了西藏旅遊發展必須走高端路線。近年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區,以及省會城市等相對高收入地區的遊客,赴藏旅遊熱情高漲,為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國內客源市場。同時,我們也看到,西藏的國際高端旅遊市場需求旺盛。這就需要我們更加注重頂層設計,高定位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標準打造、高質量服務,把西藏一流的旅遊文化資源,以一流的規劃、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建成頂級品牌、高端產品,絕不走數量型、粗放型的旅遊發展路子。
特色資源就是吸引力。多樣的環境,多元的文化,多彩的民俗,是天上西藏的魅力之源,是發展西藏旅遊精品的重要支撐。以高端為方向,以特色為基調,以精品為核心,推動西藏旅遊文化大發展,是我們的必然選擇。旅遊個性化、體驗式、多樣性需求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更加需要體現文化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
旅遊者只有走進雪域高原、深入城鄉社區、融入居民生活,才能真正領略和感悟「人間聖地·天上西藏」的神韻。比方說,在聖地拉薩,人們可以體驗虔誠純淨的心靈之旅;在日喀則,可以體驗觸摸巔峰的神奇之旅;在雅礱山南,可以體驗品味歷史的人文之旅;在醉美林芝,可以體驗原生態的自然之旅;在藏北那曲,可以體驗馳騁羌塘草原的奔放之旅;在壯美阿里,可以體驗探秘象雄文明和朝拜神山聖湖的精神之旅;在我的家鄉——藏東昌都,橫斷山脈、三江併流、茶馬古道,孕育了康巴文化,在這裡可以體驗康巴人豪情奔放的豪邁之旅。
——堅持深度融合,轉變發展方式。旅遊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共生共進,是當今旅遊發展的大趨勢。這種融合是全方位的、互動是全方位的,體現在旅遊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這就需要我們把握西藏文化的內核所在、特質所在,保護文化、傳承文化、挖掘文化,以現代的形式、大眾的方式來詮釋和表達,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和產品。需要我們積極推動旅遊產品的文化創新,豐富旅遊商品的文化創意,提高旅遊服務的文化內涵,深化旅遊環境的文化素養,努力把人文關懷、文化情懷貫穿到旅遊的全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旅遊文化有機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式、新形態,讓旅遊和文化相得益彰。
旅遊與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是提升旅遊層次、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們按照旅遊與文化、旅遊與自然、旅遊與城鎮化深度融合的理念,正在通過援藏方式聯合打造魯朗國際旅遊小鎮。不久的將來,大家一定會看到一座藍天、白雲、雪山、森林、草地、河流,與傳統建築、民俗風情和現代服務融為一體的寧靜聖潔的國際旅遊小鎮。我們將順應觀光旅遊向休閒體驗旅遊轉變的趨勢,把社區變景區、把景區變社區,通過旅遊產業鏈的整合,努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旅遊小城鎮,更多昔日的鄉鎮將變成更加美麗、獨具特色的藏式小鎮。
旅遊還要與新農村建設深度融合。阿里古格王朝遺址旁,有一個30多戶的小村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居環境改造,已發展成了景區接待服務中心和文化體驗中心。村民通過參與旅遊服務,最高收入達20多萬元,最低也有5萬多元。以鄉村民俗文化體驗為特色,依託新農村建設,將鄉村改造升級為旅遊綜合社區,建設一批旅遊文化名村名鎮,是我們發展鄉村旅遊的重點。
——堅持保護底線,實現可持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具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是西藏旅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們最大的財富和優勢。保護生態環境和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發展旅遊文化的底線。旅遊文化項目開發不能以一時的經濟效益論成敗。如果造成了對山川、森林、古鎮、文物、民俗的破壞,造成了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生態的破壞,這筆帳是很難用經濟代價來計量的。
中央政府歷來高度重視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這對於西藏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西藏生態環境脆弱,一旦破壞難以恢復。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連金子也不挖,不能做只顧眼前、自斷後路的事情。我們所堅持的,是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協調發展、和諧統一。
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是我們一貫的堅持,也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開發旅遊文化產品、設計旅遊文化項目,既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又要合理開發、有效利用,促進旅遊發展和文化保護良性循環。文化的血脈在於傳承,對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繼承下去、傳播出去。文化的生命在於創新,西藏文化之所以傳承千年,就在於不斷地汲取各民族優秀文化的養料,敢於並善於在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借鑑學習。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增強西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必須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不斷創新文化產品、豐富文化內涵,實現西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西藏建設重要的中華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地和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參與和鼎力支持。我們將以更加開放的胸懷、更加務實的舉措,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西藏旅遊文化發展,圓夢「人間聖地·天上西藏」。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西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
最後,祝願各位朋友身體健康、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