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龍舟文化,講述廣州龍舟故事

2020-12-16 信息時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佳茵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下屬廣州城市旅遊問詢救援服務中心與天河區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等單位合作,以廣州新中軸線旅遊線路為坐標,有層次地在花城廣場、廣州塔廣州旅遊信息諮詢中心進行 「龍舟競渡」和「龍船探秘」為主題的串聯式端午龍舟文化宣傳,在端午節期間共同講述廣州龍舟故事,別樣感受「又有龍船又有戲」。‍

據悉,花城廣場旅遊信息諮詢中心的展示以「龍舟競渡」為主題。網點的「扒龍舟」花車手繪,成為了不少市民遊客的熱門拍照打卡點,市民朋友可以一起參與到龍舟手繪創作中,在花車上留下自己絢爛的一筆。網點內部以手繪作品與攝影作品的形式,介紹了本土龍舟競賽的「起龍」、「採青」、「點睛」、「招景」等有趣的傳統儀式環節,以及廣州非遺車陂扒龍舟「十宗最」,讓人於方寸之間飽覽龍舟競渡盛景。‍

遊完花城廣場,乘坐地鐵APM線,片刻即可到達廣州塔遊信息諮詢中心,來一場「龍船探秘」。在這裡,可以通過手繪圖進一步了解傳統龍舟的結構元素,觀賞精緻的龍舟模型,近距離接觸龍舟的龍頭與龍尾,成為「龍船專家」。還可以穿上村裡龍舟扒手的紅馬褂,敲響龍舟鼓,划起龍舟槳,做一個快樂的龍舟手,更能「掃一掃」狂玩龍舟H5精彩遊戲,免費獲贈蓋有念戳的明信片!

同時,在網點還可欣賞到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珍藏的龍舟歷史老照片和西洋畫作,以及廣州市民間藝術大師李光華先生難得一見的「紙通公仔」系列作品。這些造型生動、色彩豔麗的公仔都是用薄紙片製作而成,堪稱民間絕技。車陂小學、東圃小學的小朋友,以及雪中炭工作坊的聾啞花藝師也呈現出一批充滿想像力的龍舟主題創意作品,表達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此外,除了線下的精彩呈現外,線上將與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合作,推出「小小主播話龍舟」活動。龍舟競渡流傳千年至今,不只是一項民間運動,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暫別龍舟景,不絕龍舟情。願我們銘記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車陂龍舟文化直播活動一覽
    5月25日上午,廣州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走進車陂·悅讀龍舟文化」將在廣州車陂「一水同舟」龍舟文化展覽館舉行。5位特邀嘉賓將參加線上直播,講述車陂龍舟的百年盛況,從歷史源流、民俗儀式、創意文化等角度帶領觀眾全方位領略車陂龍舟文化的獨特魅力。
  •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開鑼 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多益網絡「神武號」亮相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 。作者:郭軍  中新網廣東新聞6月15日電 (記者 郭軍)2019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15日開鑼。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124支龍舟隊近4000名運動員同場競渡。  龍舟賽是一項有極高人氣的民間文化活動,也是廣州的一張文化名片。
  • 122條龍舟將角逐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
    國際在線消息(駐廣州記者 韓希):2018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將於本周六(23日)在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舉行,將有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122條龍舟參賽。記者從20日在廣州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龍舟賽的主題是「龍騰珠江展風採,百舸競渡耀廣州」。比賽共設4個競賽項目,分別是傳統龍舟600米直道競速、22人龍舟600米直道競速、彩龍及遊龍。中國、加拿大、美國、英國、孟加拉國、澳大利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共122條龍舟隊伍近4000名運動員將參加本次的比賽。
  • 如何實現龍舟運動年輕化?廣州龍舟協會副會長有話說
    文/金羊網記者 蘇荇由多益網絡總冠名的2019年廣州龍舟邀請賽日前落幕,今年龍舟賽以「五洲百舸匯花城灣區建設譜新篇」為主題,共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共124支龍舟隊伍同場競技。其中在彩龍競豔環節,一條龍舟融入了年輕人喜愛的網絡文化,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力量。
  •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落幕
    「多益網絡杯」2019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日前在中大北門廣場至廣州大橋之間的珠江河段落幕。124支龍舟隊伍在珠江競技、表演,數萬市民、遊客在江邊觀賽、喝彩。今年是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舉辦的第26年,共有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孟加拉、加拿大、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124支龍舟隊伍,近4000名運動員參加此次水上盛會,組委會還邀請了大灣區其他城市近20支龍舟隊伍來穗。
  • 挖掘中華龍舟文化 助力亞運龍舟賽事 2020年中國溫州(甌海)龍舟...
    近年來,甌海相繼成立了甌海龍舟協會、參龍文化研究會、龍舟文化研究會等民間組織,培育和扶持了一批傳統龍舟文化傳承人,通過與高校合作開展龍舟文化課題研究、舉辦全國性龍舟文化高峰論壇等方式,深化龍舟文化理論研究,挖掘研究甌海龍舟的文化內涵與時代價值,甌海龍舟文化已成為溫州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並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發展格局。
  • 蘇寧易購為2019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助力
    龍舟文化延續千年,文化的活力不減反增。6月15日,2019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在珠江河段圓滿落幕。今年是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舉辦的第26年,以「五洲百舸匯花城灣區建設普新篇」為主題,共有來自中國、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孟加拉、加拿大、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124條龍舟隊伍,近4000名運動員參加此次水上盛會。
  • 2019端午節廣州國際龍舟文化藝術節(時間+地點+門票+活動)
    2019端午節廣州國際龍舟文化藝術節  時間:5月12日-12月  地點:車陂村  票價:  隨後,車陂「武功蘇」家族的兩條龍舟終於現出真顏,其中一條就是著名的「老龍」東坡號。車陂扒龍舟市級非遺傳承人蘇應昌介紹,東坡號造於1868年,是廣州目前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龍舟之一。該船是選用鐵楸木打造,現在雖已151歲,但它仍老當益壯,堅硬如鐵。
  • 「龍舟文化」破浪前行
    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2019年度國有企業品牌建設典型案例名單中,貴州電網公司銅仁供電局「龍舟」文化品牌構架創建位列其中,這是南方電網唯一入選的文化品牌建設典型案例。銅仁供電局所在的銅仁市是「中國傳統龍舟之鄉」,「銅仁賽龍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2019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新聞發布會
    廣州地區的端午龍舟習俗尤其久盛不衰,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今年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呈現出以下特點:(一)嶺南特色濃厚,盡顯城市風貌相對於其他龍舟比賽,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不僅設有22人龍舟競速,還設有傳統龍舟競速、彩龍競豔、遊龍表演助興,各種龍舟在珠江面戰旗搖動、展示出獨特的嶺南文化,留存著廣州人的文化記憶。
  • 大瀝龍舟迷速進!今早10:00,龍舟文化傳承人為你直播「講古」!
    大瀝龍舟迷速進!今早10:00,龍舟文化傳承人為你直播「講古」!龍舟是大瀝文化最亮麗的「名片」之一2015年,大瀝被授予「廣東省傳統龍舟之鄉」稱號龍舟,是大瀝精神與文化的圖騰關於龍舟,以下這幾個問題瀝仔可要考考你~鹽步老龍幾歲了?
  • 一水同舟•國際龍舟文化藝術節即將重磅上演
    >在廣州體育文化博物館館巡展,李醒韜、孫戈、廖宇怡、萬國華、盧德平等知名畫家的50餘幅精品畫作充分展現中國畫的恢弘博大、龍舟文化的精神內涵,將為廣大市民群眾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從2015年起,由車陂公司牽頭,蘇志均與其他有志之士組建起專業的團隊,著手車陂村扒龍舟「申遺」工作。2017年,「車陂村扒龍舟」成功入選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年11月5日,車陂龍舟文化促進會成立,確立了促進會以「車陂扒龍舟」為品牌核心,以全民振興車陂傳統民俗文化為目標,擴大車陂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和社會效應。
  •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的精彩瞬間
    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的精彩瞬間 2019-06-15 21:49:00來源:央廣網
  • 【2016年中華龍舟大賽】龍舟隊滇池競技 龍舟文化走向世界
    【2016年中華龍舟大賽】龍舟隊滇池競技 龍舟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9月25日 17:01 A-A+ 來自各方的人群非常多,這種民族的精神和體育融合在一起,帶動地方的文化、經濟和社會共同來發展。  龍舟的傳說與競技龍舟  龍舟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通過一個短片,我們來了解一下龍舟起源、演化的故事。
  • 龍舟水是什麼意思?2019廣州龍舟水時間
    龍舟水是什麼  廣東前汛期有一個降水量較集中的時期,常出現連續幾天大雨、暴雨甚至大暴雨和特大暴雨。由於時值端午節龍舟競渡之時,民間稱為「龍舟水」,龍舟水是華南前汛期「最後的瘋狂」。  為便於統計,「龍舟水」一般指5月21日至6月20日的降水。
  • 廣州番禺龍舟文化興盛背後:不遺餘力傳承與活化傳統文化
    廣州番禺龍舟文化興盛背後:不遺餘力傳承與活化傳統文化金羊網  作者:甘韻儀  2019-05-25 文/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通訊員番宣端午節前,廣州市番禺區龍舟文化活動此起彼伏
  • 用水彩畫表現傳統習俗 龍舟文化APP注入時代元素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文生、葛宇飛、劉鵬飛  端午期間「扒龍船」「賽龍舟」傳統歷史悠久,是珠三角水鄉民間每年必不可少的盛大民俗活動,划龍舟是端午節期間中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在龍舟文化展示區,展示了龍舟製作工藝及龍舟、龍舟鼓等龍舟比賽用品。文展區還舉辦了以「大澤龍舟情,明信傳萬家」為主題的龍舟文化明信片創意設計大賽。記者看到,文創產品展示區將大澤鎮龍舟文化節吉祥物「龍龍」形象升級,結合龍舟文化創作出一系列具有設計感、新鮮感以及創意的文創產品,如包裝盒、布袋、T恤、手機殼、鑰匙扣、書籤等,吸引了年輕人對傳統龍舟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關注。
  • 讓龍舟文化代代相傳
    龍舟文化是端午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內涵。 記者採訪獲悉,傳統的龍舟文化在民眾鎮持續發展。或是奮起划槳、驅動龍舟在河面上劈波斬浪;或是敲響鑼鼓,走上舞臺唱響鹹水歌,民眾人正以多種方式傳承、演繹著龍舟文化。河道中盡顯英豪龍舟競渡古時已有,而民眾鎮的健兒們則將它進一步發揚光大。
  • 廣州龍舟活動的步驟有哪些?
    廣州民俗專家曾應楓介紹,龍舟活動主要分五個步驟:起龍、採青、賽龍(遊龍)、藏龍和散龍。每一個儀式當天,很多村都有大家聚在一起吃龍船飯的習俗,加上外出應景和招景,吃龍船飯的風俗會貫穿整個月。龍舟的維護也很有講究,一般每個村中的老龍舟都有數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是名符其實的「老人家」。  首先要緊龍筋,就是用一塊薄木板,抵在船頭與船尾之間,使龍舟更為硬朗。第二道工序就是往龍舟上刷油,以前村民都是用土法炸豬油,現在有的村已經改用桐油。完成了維護之後,就要對龍舟進行裝飾,把龍舟和藏在祠堂中的龍頭龍尾重新加添色彩,整理羅傘旗幟,做好準備。
  • 傳播龍舟文化 體現民族精神
    2017年中華龍舟大賽在長沙舉行,這是歷史上參賽隊伍最多的一次,共有67支隊伍參賽,1500餘名龍舟運動員在美麗的瀏陽河上揮槳競逐。在回歸屈子家鄉後,中華龍舟大賽獲得了市民的一致追捧,據大賽組委會統計,從4月12日的預賽至16日的總決賽,共吸引了10萬市民前來觀賽。這個數字也讓中國龍舟協會秘書長餘漢橋感到驚訝,「湖南的龍舟文化習俗果然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