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

2020-12-16 漢府古文化

董其昌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董其昌 (1555—1636年) , 字玄宰, 號思白, 別署香光居士, 華亭 (今上海松江) 人。萬曆十七年 (1589年) 進士, 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福王時, 諡「文敏」, 後世亦稱董文敏。

據《明史》記載, 董其昌「天才俊逸, 少負重名」。他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 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和以題跋匯集為主要形式的理論著述, 是明朝晚期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他的繪畫「集宋、元諸家之長, 行以己意, 瀟灑生動」, 被尊為「松江派」泰鬥。在崇禎四年 (1631年) 成書的《畫史匯要》中, 對他的繪畫有一個很高的評價:「山水樹石, 煙雲流潤, 神氣具足, 而出以儒雅之筆, 風流蘊藉, 宜為一代宗仰。」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不在其繪畫成就之下。他長於形、草、楷諸體, 書法造詣極高, 與當時著名的書法家邢侗、米萬鍾、張瑞圖並稱為「晚明四家」。「然三人者, 不逮其昌遠甚」, 故董在晚明書壇卓然而立, 無人能出其右。從整個書學史來說, 董其昌是帖學書法的集大成者, 是開宗立派的又一大家, 後人宗之者甚眾, 稱為董派。入清後, 董其昌的書法因康熙帝的推崇與偏愛, 聲名更加顯赫, 一時竟出現了滿朝皆學董書的盛況。可以說, 董氏秀逸淡遠的獨特書風, 在其身前身後都產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

董其昌的書法初學顏真卿, 後追晉唐書法, 最終從傳統中脫化而出, 獨闢蹊徑, 自成一家。他在《畫禪室隨筆》中言, 「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初師顏平原《多寶塔》, 又改學虞永興, 以為唐書不如魏晉, 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 自謂逼古, 不復以文徵明、祝希哲置之眼角, 乃於書家之神理, 實未有入處, 徒守格輒耳。比遊嘉興, 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 又見右軍《官奴帖》於金陵, 方悟從前枉自標評, 譬如香巖和尚, 一經洞山問倒, 願一生做粥飯僧, 餘亦願焚筆研矣。然自此漸有小 得, 今將二十七年, 猶作隨波逐浪書家。」

三年後, 他在跋《酣古齋帖》中又言:「予學書三十年, 不敢謂入骨三昧, 而書法至餘亦復一變, 世有明眼人必能知其解者。」46歲的董其昌經過30年不懈的書學探索, 廣博參取, 自立為家。30年的積累, 奠定了他書學大成的厚基。其後, 他的書學創作和研究進入了黃金時袌期, 直至暮年。

董其昌不僅有聰明穎悟的藝術天分, 而且「無日不執筆」, 一生勤於書作, 故而為後世留下了數量可觀的書法作品。行書《小園賦》便是其中之一。

庾信的《小園賦》

《小園賦》是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作品。庾信 (513—581年) , 字子山, 祖籍南陽新野 (今屬河南) , 梁代詩人庾肩吾之子。

庾信擅長詩歌、辭賦及駢文。辭賦方面的代表作是長篇史詩巨製《哀江南賦》, 除此之外, 《小園賦》、《竹杖賦》、《枯樹賦》、《傷心賦》等等, 都是世代傳誦的名篇。

《小園賦》是作者晚年羈留北周時寫下的作品, 文章著重抒發了作者屈身異國, 欲做隱士而不能的痛苦心情。賦的前半部分描寫小園的景色, 小園雖小, 卻充滿了恬淡平和的生活樂趣, 反映了作者渴望用隱居的方式來割斷現實生活帶給自己的煩惱與痛苦。賦的後半部分寫作者的「鄉關之思」, 描寫了作者國破家亡, 羈旅異國的悽思愁腸, 並在賦的結尾發出了令人心痛的無奈嘆息「諒天造兮昧昧, 嗟生民兮渾渾」。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董其昌大展開門迎客!
    12月7日,上海博物館「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面向公眾開放,這是大陸舉辦規模最大的董其昌藝術大展。為期三月的展覽以上博館藏為主,同時向北京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等海內外15家重要收藏機構商借藏品,遴選董其昌及相關作品共計154 件(組)。
  • 董其昌 行書《杜甫醉歌行詩》
    文化提升品位,閱讀改變生活 傳播:國學 | 文化 | 藝術 | 哲理 | 養生 | 視覺 | 美文 | 教育 董其昌 行書《杜甫醉歌行詩》
  • 黃惇 |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卷賞析
    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卷,行書,手卷,紙本,高廿六釐米,長三百三十四釐米。有烏絲界欄,凡六十九行。無年款。今藏遼寧博物館。
  • 濟南市博物館藏《謝稚柳行書卷》:氣韻生動,一任自然
    藝術賞析《謝稚柳行書卷》,畫心高34.8、寬135.8釐米,現藏於濟南市博物館。謝稚柳行書卷 局部1978年初冬,西泠印社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首次舉辦全國書畫家、篆刻家雅集活動。濟南市博物館藏此作,為1979年夏日所書,章法布局疏密有致,用筆靈動飄逸,墨色濃淡互融,氣格古穆,有行雲流水般的美感,賞心悅目。整幅作品自然的分成四段,這樣處理避免每行雷同而少變化之嫌,又強化了整幅作品的節奏韻律之美。「十年不過西湖路」一行,「十年」「西湖路」兩組用筆牽連,中間二字未連綿。
  • 董其昌書法欣賞
    董華亭書法墨跡《勤政勵學箴》董其昌書法賞析《韋應物詩兩首行書卷》,湖南省博物館藏。董香光書法長捲圖片3張。董其昌書於玉峰舟中。鈐印三方,朱文:董其昌,白文:太史氏,朱文:水窮雲起之齋。這幅手卷正文共49行,每行書多則5字,少則2字。手卷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到「何當復相求」止,第二部分到「區區在天壤」止,以「韋司直燕集二詩,董其昌書於玉峰舟中」作為結尾。作者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採用重按輕提、墨色乾濕產生的若干段落的虛實節奏變化,使整幅文字具有節奏韻律感。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自去年以來一直是文化界的熱點,結合這一大展而籌備極久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國際研討會」於1月21日-1月23日在上海博物館舉行。本文即基於此,探討王文治如何審視董其昌,期以此視角,窺探董其昌的影響發展到清代中期的轉變之一貌。(32)陶喻之:關於「上博」藏巴金先生捐贈的董其昌詩書冊此文對「上博」藏巴金先生捐贈的董其昌詩書冊《行書贈王大中丞詩》所涉及到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全方位的考辨,從而使人能在較為清晰的歷史背景中鑑賞這一藝術珍品。
  •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王羲之《奉橘帖》、董其昌行書長卷
    臺北故宮「書法導賞」王羲之《奉橘帖》、董其昌行書長卷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整理 2020-12-29 09:11 來源:澎湃新聞
  • 「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特展」將展,上博助陣「雲間三友」
    此次展覽與上海博物館合作,展出上海博物館館藏12件真跡,將以「雲間三友」交遊為線索,呈現三人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發展脈絡。清代張琦、項聖謨 《尚友圖》 上海博物館藏 (畫中人物有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釋智舷、魯得之、項聖謨) 非此次展品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香光、思白、思翁,原籍上海縣,後徙居華亭(今上海松江區)。明代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
  • 董其昌國際研討會論文摘要(上):重新認識董其昌的畫史意義
    研討會現場據悉,此次研討會代表總數為91人,其中,大陸學者68人,中國臺灣、香港6人,美國、德國、荷蘭、英國與日本的海外學者17位,分別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畫院、天津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等國內各大博物館、高校及相關專業機構,佛利爾·賽克勒美術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瀚陽藝術資訊分享】「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
    展覽時間:2016年1月9日至2月17日  展覽地點:臺北國家博物館  展覽介紹  「妙合神離——董其昌書畫特展」正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舉行。臺北故宮典藏董其昌相關作品達300餘件,其中董其昌書法99件,畫44件,題跋有81則以上。
  • 山西博物院藏品概覽—書畫精品卷
    唐人寫經體現了唐代寫經書法的藝術風貌,山西博物院藏唐人寫經十數卷,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等,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其中《章草釋經卷》以章草體抄寫,實不多見。這些珍貴的寫經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是研習唐人書法難得的資料。
  • 一周觀展指南 | 泰特呈現博納爾,名家精講董其昌
    上海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下半場展期:2018年1月23日—2019年3月10日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匯集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5個海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的董其昌相關藏品通過「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和「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系統梳理並重新詮釋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自1月23日起,「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將進入下半場。展陳一個多月的(傳)惠崇《江南春圖》卷、倪瓚《六君子圖》軸、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卷》)等將於22日撤下。
  • 藏博物館裡的秋!
    ▲元 倪瓚 漁莊秋霽圖軸|紙本|縱96.1 釐米 橫46.1 釐米|上海博物館藏▲明 董其昌 秋興八景圖冊(部分)|紙本|上海博物館藏▲南宋 趙昀 《行書秋深雨過聯句》團扇 絹本23.7x17.8cm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 從董其昌等「雲間三友」特展,看上海深厚人文底蘊
    上海博物館前年的「董其昌大展」至今仍被文化界人士津津樂道,事實上,董其昌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他與上海松江深厚的人文底蘊及師友圈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從12月15日在上海松江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對外展出的「雲間三友,逸筆丹青」——董其昌、陳繼儒、莫是龍書畫藝術特展可以見出。
  • 董其昌:一把充滿爭議的「標尺」
    董其昌 《行書節錄孫過庭書譜》卷(局部) 紙本 27×153.6cm 上海博物館藏 另據《明史·董其昌傳》記載:「其昌天才俊逸,少負重名。初,華亭自沈度、沈粲以後,南安知府張弼、詹事陸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龍皆以善書稱。其昌後出,超越諸家。
  • 上海博物館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圓滿落幕
    殷立勤 攝 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其中有不少是孩子。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同時在臨摹相關作品。 殷立勤 攝觀眾在認真欣賞董其昌書畫藝術。
  • 董其昌行書,有點厚重,有點空靈,你能看出顏真卿的意思嗎?
    董其昌,號思白,別號香光居士,明代後期著名的書畫家。董其昌的書法以行書和草書見長,但是在小楷方面的造詣也是相當高妙的。董其昌雖然以書法著稱,但是在他年輕的時候,書法水平也是一般般。大書法家董其昌,17歲的時候竟然能因為寫字差而落選。意識到問題的董其昌,開始發憤圖強,努力的練習書法。在董其昌那個年代,大家推崇的是趙子昂和文徵明,上上下下都在學他們。董其昌也不是聖人,自然也會受到他們的影響。不過,董其昌和別人不一樣,他在學習趙子昂等人的同時,不忘向上追溯,在晉唐名家的身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 72歲的董其昌,臨寫褚遂良行書《枯樹賦》,有種空靈的美
    褚遂良寫過一篇行書《枯樹賦》,是下面這個樣子的。他的這種用筆,一看就能知道是出自褚遂良之手。即使是放到整個書法史上,也沒有幾個人能寫得如此秀美飄逸。遺憾的是,現在我們只能看到褚遂良的刻本,無緣再見到他的墨跡。
  • 樊利傑 | 董其昌的當代價值
    袁樞的作品《平泉十石圖》收藏於廣東省博物館,《松溪泛舟圖》於2013年9月17日在北京嘉德拍賣會上出現。[7] 2019年9月下旬,「百代標程——董其昌書畫藝術展」在山西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遴選上海博物館館藏董其昌及相關藝術家作品共計40餘件(組),較好地呈現了藝術性、經典性與學術性的統一。
  • 最近霸屏的董其昌《武帝歌》,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一|董其昌行書《武帝歌》卷,近期在各個書法號上轉載很多,為什麼呢?因為有人取了一個很扎眼的標題:《乾隆看到董其昌這幅行書後,激動得趕緊蓋章!》▲《武帝歌》卷,明,董其昌書,紙本,行書,縱25.5cm,橫150.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