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賞析
《謝稚柳行書卷》,畫心高34.8、寬135.8釐米,現藏於濟南市博物館。
釋文:十年不過西湖路,霧散樓臺樹色新。依舊湖山飫眼碧,強支腰腳為登臨。回黃轉綠意匆忙,飫眼嬌紅雨一場。不為春歸悔輕別,秋叢倚仗賞嚴霜。遊西湖二詩,己未夏日,稚柳。
印:稚柳、謝(鳥蟲篆)、昌陽劉氏珍藏。
1978年初冬,西泠印社在「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首次舉辦全國書畫家、篆刻家雅集活動。謝稚柳、陳佩秋夫婦也應邀參加,並在杭州居留十日,其間遇到老友啟功,劫後重逢,如同隔世。某日,謝、啟二人在謝稚柳的弟子勞繼雄陪同下遊覽西湖,回首往事,備生感慨。後遊至殘橋附近時遇雨,謝稚柳即口佔七絕二首紀此遊事。
濟南市博物館藏此作,為1979年夏日所書,章法布局疏密有致,用筆靈動飄逸,墨色濃淡互融,氣格古穆,有行雲流水般的美感,賞心悅目。整幅作品自然的分成四段,這樣處理避免每行雷同而少變化之嫌,又強化了整幅作品的節奏韻律之美。「十年不過西湖路」一行,「十年」「西湖路」兩組用筆牽連,中間二字未連綿。「霧散樓臺樹」頓挑疾澀,緊密相連,從而形成節奏變化。「色新依舊」後二字連綿,「湖山眼」四字連綿有致,行筆輕如神仙起居,散淡飄逸,與前面三行形成明顯的疏密變化。後面幾行看似字字獨立,少了一些連綿筆意,「悔輕別秋」一行及後面一行,又有連帶,這樣在章法上與前面幾行有所呼應,整幅作品章法統一,又有虛實呼應。「悔」「叢」「霜」三字的枯筆處理十分精彩,與前面「湖山飫眼」四字,還有「強」「腳為」等字,墨色較淡的幾個字呼應有致,使整幅作品氣脈頓感暢達,大開大合,奔放縱逸。筆法精妙,提按使轉,虛實相間。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應首先在線條質量上見功夫,墨色與氣息也是極為重要。謝稚柳在此幅作品中體現的非常完美。重墨處若枯木老藤,細筆遊絲處又如早春柳枝。風格是藝術成熟的標誌,也是藝術追求的至高境界。在謝稚柳書法中最能體現他書法高度的即是他的草書,草書作為書法門類中的一支奇葩,重審美的一大特徵是由筆畫的縈繞與連綿而生發的流動之美。謝稚柳的行草書看上去是不小心去安排,其實是一任自然,一揮而就,隨性而揮灑,他汲取各類藝術之精華加以自養,又注入到自身人格的血脈中。
師法晉唐,自成一家
謝稚柳早年師法陳洪綬,但從上世紀40年代後期,他的書法已開始漸變。尤其是他從50年代開始,以敏銳的眼光,卓越的見解,在古代書法研究上成果卓著。經他的研究,確認了柳公權《蒙詔帖》是珍品,將過去的假案徹底推翻;發現了王羲之《上虞帖》唐摹本;確認《論書帖》和《小草千文》為懷素真跡。1962年,他與張珩、劉九庵組成的中國書畫鑑定三人小組到遼寧省博物館巡鑑書畫,他目睹了《古詩四帖》原作,此帖是否為張旭所書一直是學術界和文物界爭執不休的懸案。謝稚柳仔細而切實地體察了其帖用筆的風格,研究其淵源,明確地指出了張旭草書「筆端逆折、鋒正勢圓」的用筆特點,以其書法本身的書寫情性為出發點,以草書的衍變歷史規律為證據,對這件作品進行了本質性的辯證析解和研究,從而強有力地廓清了《古詩四帖》在藝術上應有的不朽價值和崇高地位。謝稚柳也由此深深地被張旭的草書藝術所吸引,堅定了他探索草書藝術的意志。這正好與他的花鳥、山水畫風的日趨厚重、氣度日益博大而相輔相成。形成了秀逸之中見沉雄的獨特風格,愈老愈妙,自成一家。葉飛則認為謝稚柳其行草書最感人的是其韻律美,以作畫之理融入書中,不矯揉造作,一任自然而至「氣韻生動」。他將靈性與法度完美的統一,使法度活化,將傳統的積澱充分發揮出來。因而,面對著謝稚柳的書法,總有鷹擊長空的舒展和龍騰滄海的氣勢,大氣磅礴而又耐人尋味,呈露出天然造化、揮江自如的律動之韻。
劉香芝與「昌陽劉氏珍藏」
正如大家所見,濟南市博物館兩幅謝稚柳藏品中都蓋有:「昌陽劉氏收藏」印,此印即為劉香芝藏書畫印。昌陽,即萊陽境內的昌陽古城。劉香芝是一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前輩,早年他在故鄉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七七」事變後,參加八路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獻身於中國人民解放的偉大事業。劉香芝酷愛書畫藝術,熱心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多年來,他堅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工作之餘,懷著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極端熱忱,孜孜以求,致力於歷代名人書畫的鑑藏,遇有名跡,不惜節衣縮食購求,所獲漸豐。1988年11月,劉香芝把珍藏的120件書畫,捐贈給濟南市博物館,所捐作品都蓋有「昌陽劉氏收藏」印。
謝稚柳的書畫藝術,無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設色溫雅,用筆靈秀,曲盡其妙。晚年作畫用色用墨淋漓明暢,縱筆放達,墨彩交融。他的行草書,氣韻靈動,俊逸流美,尤其到了晚年,可謂人書俱老,書法線條質感豐厚,氣象萬千,縱恣飄逸而不失厚重。他把自己的豪邁、豁達的生命本色傾注於筆端,使人感到他的確是在用生命作畫。在長達70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孜孜不倦,幾十年如一日,留下了豐富的著述和書畫作品。而中國近代書畫史上,能集繪畫、書法、鑑藏、史論、詩詞於一身又融會貫通的大家,寥寥無幾,他以先天的才情、氣質,以及後天的勤奮與學養,成為現代海派的一位大家。書畫大師陸儼少曾經說過:「像謝先生這樣的人物,歷史上幾百年也出不了一個。」
文章來源:《收藏家》202001期《溫馨芬鬱 與古為徒——濟南市博物館藏謝稚柳書畫賞析》作者:顏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