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下,達到傳統書法氣勢貫通的效果?

2020-12-24 漢府古文化

作者:何鑫

漢字的縱寫規範被打破轉而改為與西方字母文字相同的橫寫形式之後, 為漢字的書寫提出不小的難題。如前文所述, 漢字的筆畫形態與結體特點都是與縱寫方式相伴而生、互為適應的, 因而漢字是最適合縱向書寫的。以縱向的方式書寫漢字, 自然有流暢貫連, 一氣呵成之勢, 以橫向的方式書寫漢字則容易出現停頓中斷現象, 難成貫連之勢。

尤其是行書與草書, 其既定的字形特點與筆畫形態均適應上下縱連, 變成左右橫連之後, 很多筆畫的承勢與連帶就必然中斷。尤其是行書的書寫, 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的既定前提下, 達到傳統書法所謂氣勢貫通的效果, 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行書橫向連寫方式的探討。行書的書寫既要表現其快捷、迅速的特點, 還要遵循規範體現優美。對橫連書寫的研究也要借鑑傳統書法縱向書寫一氣貫通的方法, 研究左右連帶與上下承勢之間的關係, 主要應用以下三種筆畫承接、連帶的基本形式。

第一種形式為筆連, 所謂筆連, 即將上一筆的收筆與下一筆的起筆以牽絲相連, 上下兩筆順勢連接, 一則增加了前一筆與下一筆之間的貫通, 而顯得生動, 同時又使運筆的提按起伏有所儉省, 從而實現書寫的快捷。但是筆連的方法需要根據兩個筆畫的筆勢進行, 順勢則可, 逆勢則不可牽強而為之,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自然而然, 合乎情理, 而不至於矯揉造作, 縈繞反覆, 弄巧成拙, 欲速不達。

第二種則是意連, 所謂意連是筆畫與筆畫之間不以牽絲相連, 而以鉤挑順勢呼應。實際上, 意連與筆連也只不過是牽絲的斷連而已, 意連的書寫方法可以避免筆畫牽連過多而使筆畫與筆畫之間, 字與字之間, 章法與章法之間出現過多的重複與縈繞, 這種方法可使筆勢之間既相連貫, 又顯含蓄。

第三種方法為勢連, 所謂勢連, 即兩個字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取勢相互呼應, 這種連接的方式, 既沒有牽絲也沒有鉤挑, 而是依靠前筆與後筆正、側、直、斜的姿態, 形成左顧右盼、前呼後應、動靜結合、節奏明快、氣韻生動的特點。這種勢連的辦法, 可以打破章法的拘謹、呆板。

另外, 傳統的行書創作非常講究筆勢相連, 奇側相生, 大小相應, 動靜相生, 而排斥筆筆孤立、輕重雷同, 缺乏呼應的筆畫處理方式。因而無論筆連、意連或勢連, 都可加強書寫的節奏和氣韻的貫通, 使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照應, 顧盼生姿, 體現出書法的跳躍與韻律之美。

相關焦點

  • 行書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下,達到傳統書法氣勢貫通的效果?
    作者:何鑫漢字的縱寫規範被打破轉而改為與西方字母文字相同的橫寫形式之後, 為漢字的書寫提出不小的難題。如前文所述, 漢字的筆畫形態與結體特點都是與縱寫方式相伴而生、互為適應的, 因而漢字是最適合縱向書寫的。
  • 書法技法·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
    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以王鐸行書為例————————————本文以王鐸行書範字為例,按照行書的因勢生形、點入順入帶收、橫的短化、豎的曲化、撇的直化、捺的點化、折的圓轉化——行書偏旁的書寫規律主要是:牽絲引帶、連筆書寫、筆順變化、書寫簡化、筆形調整、筆畫轉換、位置改變、筆畫省略、增加空白。一、牽絲引帶——不同於楷書筆畫收筆的相對固定的筆形,行書的偏旁筆畫收筆向下一筆、下一字牽絲,引帶送勢。如三點水、單人旁、豎心旁、八字底等。
  • 硬筆書法教學模式:如何練習硬筆行書?
    中國書法風格多樣, 千恣百態, 文雅精美的楷書, 生動流美的行書, 恣肆飄逸的草書……光芒閃爍, 世人傾慕。書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讓青年學生倍感自信和成功。一、從實用、藝術和個性化角度選擇行書進行教學鋼筆行書適合青年學生學習。
  •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
    胡秋萍草書橫向用力,左右揮灑帶有行書結構,與現代創作方式有關。胡秋萍女士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草書能家,她的草書磨練深師法帖,對歷代名家的草書作品都進行了比較深刻的臨摹參悟,無論是用筆還是用墨,或者是章法結構,都有取法為上,修法亦為上乘的結果。
  • 硬筆行書字帖:鋼筆字行書入門技法
    行書不僅以其變化靈活的筆畫、結體和布局使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其行氣貫通、以靜趨動給人以流動之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第三節 學習行書應注意的問題(一)要以楷書為基礎,在結構和用筆兩方面練好紮實的基本功。行書的用筆和結構雖然較楷書有所變化,但還沒有達到草書「解散楷體」的程度。因此,學習行書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楷書基礎。
  • 如何靈活書寫筆畫線條,是書法藝術的精髓所在
    搞書法的人都懂,筆畫是書法藝術構成的最基本要素。而書寫筆畫展現出來的線條,不管粗細、長短、枯澀、傾斜、曲折等等,都有其約定俗成的規律。書法藝術就是按照漢字的構成,用筆畫線條的長短、傾斜、粗細、曲折、鉤尖相互搭配組合而成的一種線條藝術。
  • 雅致的行書,入12屆書法國展,看作者如何「炫技」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山東聊城書法家趙書陣的行書作品入展。趙書陣是近些年在創作上成長很快的山東書家,一手蘊藉雅致的二王風格的行書,很能見功力。據其自己創作手記說,這件作品經過3次書寫才完成,以二王格調為基礎,再加上唐宋諸家的風格。從其作品中發映出來的效果看,也的確如此,字既有歐體的嚴整,又有米字的跌宕、蘇字的厚實,章法上疏密錯落,節奏上張弛有度,也能看出作者在書寫過程中,是很享受這種書寫狀態的。
  • 1797年45歲的愛新覺羅·永瑆,行書創作真跡品鑑,純正書法請收藏
    行書的章法布局,主要依靠「氣脈」貫通。亦即積點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首尾呼應,上下銜接,左右顧盼,相互映帶。從而達到自然和諧,渾然一體的效果。行書當中加楷加草都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中間忽然跳出一個篆字或隸字來,這就顯得不倫不類。而某個字的某處筆畫使用篆書筆法或隸書筆法卻是可以的。如某個字的捺腳採用章草寫法,格調上就顯得高古。
  • 學行書的首選優質字帖欣賞,承襲古帖筆法精髓,書寫現代精美書法
    學習行書首要是必須掌握和熟練楷書,簡而言之就是在學習行書之前要有楷書的功底。這是當下最流行的主張方式,也是書法取得的成就的最好途徑,沒有之一。還有很多人不願意從楷書著手練習,主要是因為從感官上楷書書寫速度慢。
  • 如何將楷書轉化為行書?
    如何便利?從書寫上看,行書的運筆速度較之楷書大大加快,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起、收筆的藏護被弱化,線條的形態不再規整如一、直線多被曲線所代替,筆意傳承由暗連轉為明暗兼有,筆畫書寫次序或順或逆,字形由方正規整變為多姿多態,結構上可以刪繁就簡。這一系列的變化集中體現一點,那就是便捷。楷書變行書,其初衷就是要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有了這一系列的變化其目的就達到了。
  • 怎樣才能寫好行書
    淺談書法藝術一、點畫技法行書為了書寫迅速,常將點畫省略。在省略的同時,筆勢更加生動有趣,常見的省略有省鉤、豎鉤變成豎。例如豎點「衣"字,在運筆中,先藏鋒起筆,調轉筆鋒向下按頓,回鋒收筆或再向左下出鋒,與下橫牽絲映帶,流暢婉轉,韻味十足。行書點畫的特點在於點畫之間遊絲牽連、似連非連、筆斷勢連的形式貫通氣脈。在運筆上要轉承脈絡,使牽絲映帶自然帶出,乾淨利落而不生硬描摹,呆板無趣。二、部首技法漢字除獨體字外,其餘都是合體字。
  • 顏真卿行書的字法規律,掌握運用方法,書寫比較完整的作品
    #書法#聊到學行書,多數人或許都是以「二王」為尊,認為學行書就要直追魏晉高峰。但是,你別忘了,就帖學而言,行書分為兩個體系,一是「二王」的一搨直下筆法體系,二是顏真卿的篆籀絞轉筆法體系。顏真卿是王羲之之後的又一座書法高峰。他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復追篆籀氣,結體中常參有篆書寫法,外緊內松,變背勢為向勢,易方折為圓轉,改變了唐初「二王」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
  • 滿紙雲煙筆下生,氣勢貫通與點畫狼藉體現的書法之美
    書法的速度是指點畫的動感和書寫快慢的節律。書法的速度不是刻意求快或慢,一味地快或一味地慢都是錯誤的。書法的力度是指點畫的質感,剛健有力還是軟弱無力?「入木三分」當是力度最好的詮釋。無論是方筆還是圓筆都同樣體現力度。
  • 送你一本畫了格子的行書字帖和秘訣,每天看幾遍,不信寫不好書法
    行書是人們日常使用最為頻繁的一種字體,也是廣大書法愛好者最為喜愛的,由於它書寫簡便、快捷,又最為常用,所以深得大家的普遍喜愛。但是,很多人總是寫不好行書,其主要原因有這麼幾點:一是靜下心來練字的時間不允許,二是既然是行書,就要寫快,但一旦寫快了,字形也就變樣了。
  • 楷書與行書的核心差異
    如果問:如何從楷書過渡到行書?也許有人會答曰:"不就寫快點嘛?""重新臨行書帖就可以了!"這些觀點都是不科學的,相對片面。" 由此可見,根據需要時而用側鋒書寫,也能獲得《蘭亭序》那樣的頓挫生姿、妍美無比的效果。除了運用中鋒和側鋒以外,行書書寫有時還可根據需要偶爾使用偏鋒,以求得異樣的效果。二、運筆:楷書靜緩,行書緩急並用相比較而言,行與楷的顯著不同就是書寫時行書運筆的速度快於楷書。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行書之「行」,張懷瓘解釋為「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行書,大體保留了楷書的字形,部分吸收草法,使之像草書那樣適當減省、連帶,既便捷易識,又活潑灑脫,富於生動之美。還是以「書法三要素」為框架做一簡單的介紹。
  • 古代中國漢字豎向排列原因,漢字書寫又是何時改變為橫向?
    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早期的文字是用尖銳的器物,比如金屬,石器等刻在龜殼或是獸骨上,這些文字「書寫」的材料,面積不大,而後木簡、竹簡之類的材料,其特點狹窄而長,從上至下的書寫方式方便且美觀,再加上漢字獨特的方塊結構,所以形成了漢字豎向排列。毛筆與紙廣泛應用於漢字書寫時,為什麼古人依舊按照從上至下,從右到左的書寫方式?
  • 從天下三大行書,談行書是如何替代楷書成為流行書法的
    而關於行書的最初起源,歷史上再沒留下可供參考的定論。所以,我們只能從社會的發展必定要求文字發展來適應,從而推論出:行書最早的起源,應該從民間的實用性開始,是人們在記錄事物時為了追求簡便快捷而產生的一種書寫方式,後來被書家採納,經過研究和加工,走向了成熟化,進而誕生了行書藝術。
  • 書法技巧:高清動態圖教您寫楷書、行書、草書基本筆畫
    中國的書法歷史悠久,代代相傳。書體更是順應時代沿革流變,從甲骨文、金文演變到大篆、小篆、隸書,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諸體,書法自始至終展現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書法被人們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今天酸棗君就通過三組動態圖,帶你領略書法的奧秘。
  • 10種書法作品,可入國展|書法|書法作品|展覽|筆法
    它不僅要求具有形的獨特新穎風格要求,而且更要求其在一定程式化書寫揮運中能夠體道、抒情、表意、寫志,使簡單的筆墨具有深厚的意蘊內涵。而要臻至後者,則舍宗法文人經典書法而無它。因而在世紀之交出現了宏揚文人經典書法的「新文人書法」的呼籲倡導和討論。特別是在中國書協以注重傳統精華「蘭亭獎」的舉辦和廣大書家功力學養的提高,一向被視為畏途的經典書法開始被當代書人所重視和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