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鑫
漢字的縱寫規範被打破轉而改為與西方字母文字相同的橫寫形式之後, 為漢字的書寫提出不小的難題。如前文所述, 漢字的筆畫形態與結體特點都是與縱寫方式相伴而生、互為適應的, 因而漢字是最適合縱向書寫的。以縱向的方式書寫漢字, 自然有流暢貫連, 一氣呵成之勢, 以橫向的方式書寫漢字則容易出現停頓中斷現象, 難成貫連之勢。
尤其是行書與草書, 其既定的字形特點與筆畫形態均適應上下縱連, 變成左右橫連之後, 很多筆畫的承勢與連帶就必然中斷。尤其是行書的書寫, 如何在橫向書寫方式的既定前提下, 達到傳統書法所謂氣勢貫通的效果, 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行書橫向連寫方式的探討。行書的書寫既要表現其快捷、迅速的特點, 還要遵循規範體現優美。對橫連書寫的研究也要借鑑傳統書法縱向書寫一氣貫通的方法, 研究左右連帶與上下承勢之間的關係, 主要應用以下三種筆畫承接、連帶的基本形式。
第一種形式為筆連, 所謂筆連, 即將上一筆的收筆與下一筆的起筆以牽絲相連, 上下兩筆順勢連接, 一則增加了前一筆與下一筆之間的貫通, 而顯得生動, 同時又使運筆的提按起伏有所儉省, 從而實現書寫的快捷。但是筆連的方法需要根據兩個筆畫的筆勢進行, 順勢則可, 逆勢則不可牽強而為之,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自然而然, 合乎情理, 而不至於矯揉造作, 縈繞反覆, 弄巧成拙, 欲速不達。
第二種則是意連, 所謂意連是筆畫與筆畫之間不以牽絲相連, 而以鉤挑順勢呼應。實際上, 意連與筆連也只不過是牽絲的斷連而已, 意連的書寫方法可以避免筆畫牽連過多而使筆畫與筆畫之間, 字與字之間, 章法與章法之間出現過多的重複與縈繞, 這種方法可使筆勢之間既相連貫, 又顯含蓄。
第三種方法為勢連, 所謂勢連, 即兩個字筆畫與筆畫之間的取勢相互呼應, 這種連接的方式, 既沒有牽絲也沒有鉤挑, 而是依靠前筆與後筆正、側、直、斜的姿態, 形成左顧右盼、前呼後應、動靜結合、節奏明快、氣韻生動的特點。這種勢連的辦法, 可以打破章法的拘謹、呆板。
另外, 傳統的行書創作非常講究筆勢相連, 奇側相生, 大小相應, 動靜相生, 而排斥筆筆孤立、輕重雷同, 缺乏呼應的筆畫處理方式。因而無論筆連、意連或勢連, 都可加強書寫的節奏和氣韻的貫通, 使筆畫與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相互照應, 顧盼生姿, 體現出書法的跳躍與韻律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