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底片 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2020-11-28 渝州簡聞

2020年11月26日,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宣傳部、渝中區委網信辦主辦的"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渝中區大溪溝傳統風貌街正式啟幕。此次活動盡顯渝中母城文化、渝中傳統珍貴記憶,為重慶市整體文化塑造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傳統風貌街區是重慶人留於心底的文化根基,是塑造城市文化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的打卡活動,聚集了市內外幾十家媒體及自媒體平臺參與,體現了渝中母城文化、傳統風貌街持久的吸引力和廣泛的傳播屬性。

11月26日14:30,眾多媒體人士漫步在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第八步道、人和書院等地,體驗都市難得的靜謐,一起見證渝中文化的歷史變遷。

渝中是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積澱了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慶府的深厚歷史底蘊,孕育了巴渝文化、統戰文化、抗戰文化、紅巖精神等,市級以上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居全市第一。"人文渝中"建設深入推進,中央銀行舊址、佛圖關碑記石刻、郭沫若舊居陳列館等文物資源修繕保護工程有序實施,十八梯、山城巷、馬鞍山等傳統風貌區、山城老街區、特色老社區加快打造。全年接待遊客6744.2萬人次、增長5.8%,旅遊收入實現463.5億元、增長20.9%。

據區規資局介紹,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渝中區擁有經市政府批准的傳統風貌街區總計12處,佔全市40%,總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裡,佔渝中區陸域面積約10%。

截止目前,渝中區擁有3處歷史文化街區,包括:湖廣會館及東水門歷史文化街區、中山四路歷史文化街區、李子壩歷史文化街區;9處傳統風貌區,包括: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白象街傳統風貌區、重慶古城牆遺址傳統風貌帶、打銅街傳統風貌區、山城巷及金湯門傳統風貌區、大禮堂傳統風貌區、大田灣及勞動人民文化宮傳統風貌區、魯祖廟傳統風貌區、飛機碼頭—燕子巖—枇杷山傳統風貌區。

據區文旅委介紹,

1、頂層設計,深耕"人文渝中"。為留住"母城"記憶,保護傳承歷史文脈,高品質提升城市價值。區委、區政府於2016年12月提出高品質實施10個傳統風貌區、10個山城老街區和一批特色老社區建設。

2、規劃先行,深化保護規範。立足全局,著眼長遠,科學制訂重慶母城歷史文化風貌區整體規劃,先後編制《歷史文化街區發展規劃》《渝中區文化展示與發展規劃》《渝中歷史人文核心展示區保護傳承專項規劃》等,強化保護區內的空間格局、街巷肌理、風貌特徵、文物、歷史建築以及崖壁、大樹、殘牆等歷史文化要素的保護規範。

3、多措並舉,探索建設模式。根據各風貌區、老街區的功能定位、規劃指標、用地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合的建設模式。政府與市場共投共建模式,包括李子壩、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和貳廠文創園老街區,由社會單位通過租賃方式實施內部房屋改造、業態培育等,政府主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外部風貌打造。

4、爭取多措並舉,探索建設模式。根據各風貌區、老街區的功能定位、規劃指標、用地條件等因素,選擇適合的建設模式。政府與市場共投共建模式,包括李子壩、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和貳廠文創園老街區,由社會單位通過租賃方式實施內部房屋改造、業態培育等,政府主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外部風貌打造。

這次"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活動,聚焦重慶山城文化特色,傳播極具特色的歷史人文價值,必將成為重慶市內外遊客重要的打卡基地。

相關焦點

  • 渝中區啟動「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11月26日,渝中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啟動「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活動,帶領媒體採訪團回顧渝中區歷史文化,感受重慶傳統風貌區的「前世今生」。渝中區是重慶「母城」,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轄區內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
  • 渝中:12個傳統風貌街亮出「城市底片」
    、區委網信辦啟動「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20餘家網絡媒體齊聚渝中,「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感受深厚的重慶「母城」文化,感受傳統風貌街的「前世今生」。舊貌換新顏百年老街重獲新生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人和書院……大家深入渝中區歷史文化腹地,看到了許多歷史建築和傳統居住區的全新面貌。山城步道,這條聯結觀音巖和人和街、途經多個文化舊址和知名學府的街區正在悄然煥新,街道變得整潔平整,精美的牆繪也十分吸睛。
  • 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丨一起走進「舊貌換新顏」的傳統風貌區
    11月26日,由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宣傳部、渝中區委網信辦主辦的「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拉開帷幕。為留住「母城」記憶,保護傳承歷史文脈,高品質提升城市價值,11月26日下午,多家媒體記者一同走進渝中區張家花園山城步道、中法學校舊址、馬鞍山風貌區、第八步道、人和書院等地,感受傳統風貌區的「文化多元」差異化發展,找尋渝中區的歷史記憶。
  • 「母城」文化濃:重慶渝中5面打造12個傳統風貌街區
    鳳凰網重慶綜合 渝中區是重慶「母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展示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傳統風貌街區更是「母城」文化的主要承載地。目前,渝中區擁有經重慶市政府批准的傳統風貌街區總計12處,佔全市40%,總佔地面積約2.2平方公裡,佔渝中區陸域面積約10%。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
  • 青磚黛瓦、堂壩老院……32棟歷史建築保護修繕 傳統風貌區馬鞍山...
    大溪溝街道供圖 華龍網發馬鞍山傳統風貌區作為重慶市28個傳統風貌街區和渝中區10個傳統風貌區之一,從2017年7月20日啟動修繕以來,即將揭開新的面紗。11月26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跟隨渝中區委網信辦「留住城市底片——『打卡』重慶傳統風貌街」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了這裡。
  • 重慶恢復傳統風貌街區 讓歷史文脈綿延相傳
    市委書記、市規委會主任、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主任孫政才在會上指出,傳統風貌街區是我們城市的一張「名片」,加強保護、修繕與利用,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傳承城市文脈、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舉措。  重慶有哪些傳統風貌街區,它們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和未來?今天起,重慶日報將推出系列報導「走近傳統風貌街區」,帶您尋找和領略重慶的歷史文脈。
  • 重慶渝中:在城市蝶變中留住歷史文脈
    新華網發(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9月7日電 (劉剛 王龍博)站在重慶南山向北望去,兩江夾送的渝中半島,一組組超高建築群襟山帶水,鱗次櫛比,勾勒出重慶現代化都市的時尚輪廓。  在這些摩天大樓腳下的大街小巷穿尋,時不時會發現各個時代的建築和街區。這些老建築,對千年重慶城做了一個歷史回溯,留住了城市的歷史文脈。
  •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國慶節亮相迎客
    國慶節與中秋節雙節喜相逢,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經過保護修繕後亮相,喜迎八方遊客。作為重慶市28個重點傳統風貌區之一,山城巷內典型的吊腳樓、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門、因陋就簡的「抗戰房」以及具有海派風格的石庫門建築等特色,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吸引了眾多遊客來此遊玩。
  • 五一打卡推薦 | 山城步道老街巷,為這座城市留住鄉愁
    五一將至,宅家太久,適當到戶外走走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久違的恬淡幸福重慶主城有一條很適合五一打卡的山城步道聞得到的熟悉味道,摸得著的昔日城牆生發出一種人文關懷在喧囂繁華中,為這座城市留住鄉愁老街老巷:尋味鄉愁的港灣踏入山城巷第三步道低頭可俯瞰盤旋的公路舉目可眺望
  • 重慶人文畫卷 | 大溪溝步道群漫行記
    如果說解放碑、重慶來福士、龍湖重慶時代天街是渝中區的A面,那麼深藏在城市肌理中的步道,則屬於渝中區的B面。只有真正深入渝中,探尋這裡的文化積澱和歷史記憶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些串聯起渝中區上半城和下半城的步道,才是真正留住時光的月光寶盒。
  • 重慶: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11月2日,作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項目建設正式進入啟動實施階段。  山城巷,原名天燈巷,位於渝中區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明清時期,此地多為軍事將領宅院,是當時重慶古城的高檔居住區之一。重慶開埠後,法國傳教士於1902年在此修建教堂和學校,並立杆點燈為路人照明,天燈巷因此而得名。新中國成立後,該巷於1972年更名為山城巷。
  • 【母城渝中 全域旅遊】渝中:在城市蝶變中留住歷史文脈
    這些老建築,對千年重慶城做了一個歷史回溯,留住了城市的歷史文脈。如何讓像十八梯一樣的文物點「活起來」,重新成為城市的組成部分?渝中區給出的方案是打造風貌街區。打造風貌街區,簡單而言就是採取「以點帶面」的思路,讓周邊建築與文物風格協同,讓點上的文物融入更新後的城市肌理之中。
  • 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文旅沙盤模型
    項目名稱: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項目委託:客戶項目地址:重慶市製作時間:2020年副標題:讓觀者最為直觀的了解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的建築結構、環境風格以及商業氛圍。項目概況:作為在十八梯原有基礎上打造的文旅商業項目,十八梯傳統風貌區是杭州新天地集團搶灘重慶的頭號作品
  •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主街預計10月亮相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效果圖。項目方供圖「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是閃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位於南紀門街道涼亭子社區的山城巷,作為重慶唯一一條以「山城」命名的街巷,是重慶歷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縮影,它恬淡、安寧,質樸、清新。2015年5月,山城巷被確定為全市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是我區下半城「母城」歷史文化風貌帶集聚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佔地面積2.47公頃,建築面積約20000平方米,總投資約1.2億元。
  • 這一次,我們來聊聊重慶十八梯的「未來式」
    為了留住老重慶的文化記憶,傳承歷史文脈,在十八梯老舊房屋拆除以後,杭州新天地集團來到重慶,在十八梯原址打造「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以文商旅融合模式探索十八梯的「未來式」。   如今,隨著項目的日漸更新,業內也發起了對它的各種猜想:「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究竟會打造成什麼樣子?」、「目前進度如何?」、「未來能否講好文化故事,守住老一輩的回憶」?
  • 重慶十八梯即將榮耀回歸 招商火熱進行中
    老重慶底片   新重慶名片   你還記得它嗎?   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解放碑商圈,是重慶渝中上下半城的重要通廊。   項目效果圖   項目定位   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將牢牢依託重慶「母城」文化旅遊資源,藉助十八梯原有「七街六巷」城市肌理
  • 渝中區山城巷將再現老重慶風貌(圖)
    11月2日,作為重慶28個傳統風貌區之一的山城巷傳統風貌區項目啟動實施,未來兩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將重點打造「最美步道」「臨崖體驗」「大美江景」「老街文化」四大亮點,項目預計於2019年底前竣工開業。展現「原滋原味」老重慶城市風貌
  • 錯過了重慶十八梯的前世今生 這一次,我們來聊聊它的「未來式」
    為了留住老重慶的文化記憶,傳承歷史文脈,在十八梯老舊房屋拆除以後,杭州新天地集團來到重慶,在十八梯原址打造「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以文商旅融合模式探索十八梯的「未來式」。   如今,隨著項目的日漸更新,業內也發起了對它的各種猜想:「重慶十八梯傳統風貌區究竟會打造成什麼樣子?」、「目前進度如何?」、「未來能否講好文化故事,守住老一輩的回憶」?
  • 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遊人非常多,保留了最古老最傳統的民俗風貌
    說到重慶這個網紅城市,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這裡吃天下,還有各種魔法交通設定, 還有一件事我忘不了, 重慶的夜景真的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存在,很多人想出名在這裡留下漂亮的照片,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遊人非常多,保留了最古老最傳統的民俗風貌,洪崖洞民俗風貌區這個景點是洪崖洞民俗風貌區,是重慶夜景最美的地方
  • 推進百年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 重慶尋找20位「城市更新者」
    山城巷傳統風貌區打造又傳來新消息!今(25)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渝中區獲悉,為推進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品質提升,日前,渝中區面向社會尋找「城市更新者」,對山城巷傳統風貌區內10處建築進行「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