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的朋友問我,說:咱們中國好幾億的農民,按理說農業知識在網上也應該是很受歡迎的,為什麼我們很少在網上看到農業知識的文章呢?不特意搜索,很少看到關於種養的文章是咋回事呢?
我給大家解答一些為什麼在網上很好推送種養類的文章?我們知道種養類的文章實際上是很冷門的文章。農民那麼多怎麼種養類的文章還是冷門呢?這主要和網絡的推薦機制有關,我們寫的這些農業文章其實大多數都是雷同的。農業知識都是很規範的,誰來講同樣的農業知識都是一樣的,所以網絡的推薦機制就不會給你的文章增加權重,自然推薦就少,這是第一個原因。
種養類的文章根本就沒幾個人看,這才是種養類文章很少見的重要原因。我們在寫種養類的文章的時候發現,給讀者推薦幾萬次種養類的文章,閱讀只有幾千甚至只有幾百,寫文章的作者根本賺不到錢,那麼誰還願意寫關於種養類的文章?教你種地養豬沒人看,反倒是農村大媽做飯採蘑菇幾萬人幾十萬人圍觀,這就更沒人寫技術文了。
還有我們發現,很少有專業的農技人員來寫文章。就是過於專業的農技人員沒時間來寫這些技術文章,為什麼?不賺錢他們也不幹啊!這就造成了寫農業技術類文章的作者越來越少,我們也就很難看到網絡推薦我們的農業知識,因為很少有人看,寫農業知識的作者也很少。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農民對於農業知識漠不關心的問題,我們現在的農民根本就不怎麼關心農業知識。很多人都是依靠盲從的心理在種地,看人家買什麼種子獲得了好收成,自己來年就買什麼種子。看人家今年用了什麼肥料獲得了好收成,明年自己也 用什麼肥料。總之就是看人家幹什麼自己就跟著,從來不想著問問這個中間有什麼道理。
農民大多數獲得信息的渠道就是網絡和農資經銷商,但是農資經銷商是從來不會告訴你為什麼用芸苔素或是赤黴素或者用十三烷醇,從不會告訴你這幾種元素到底哪個更適用你家的莊稼。他們更關心的是賣給你哪種藥劑賺的錢更多,所以農民在農資經銷商學到的農業知識太片面了。這就造成了,寫種養文章的人沒人看,我們在農資商店學到的文章太片面的問題。看來很多農民種不好地是有原因的,自己不努力誰教都是白費勁,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