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億農民為什麼你在網上很少看到農業知識?

2020-12-15 百家號

最近有很多的朋友問我,說:咱們中國好幾億的農民,按理說農業知識在網上也應該是很受歡迎的,為什麼我們很少在網上看到農業知識的文章呢?不特意搜索,很少看到關於種養的文章是咋回事呢?

我給大家解答一些為什麼在網上很好推送種養類的文章?我們知道種養類的文章實際上是很冷門的文章。農民那麼多怎麼種養類的文章還是冷門呢?這主要和網絡的推薦機制有關,我們寫的這些農業文章其實大多數都是雷同的。農業知識都是很規範的,誰來講同樣的農業知識都是一樣的,所以網絡的推薦機制就不會給你的文章增加權重,自然推薦就少,這是第一個原因。

種養類的文章根本就沒幾個人看,這才是種養類文章很少見的重要原因。我們在寫種養類的文章的時候發現,給讀者推薦幾萬次種養類的文章,閱讀只有幾千甚至只有幾百,寫文章的作者根本賺不到錢,那麼誰還願意寫關於種養類的文章?教你種地養豬沒人看,反倒是農村大媽做飯採蘑菇幾萬人幾十萬人圍觀,這就更沒人寫技術文了。

還有我們發現,很少有專業的農技人員來寫文章。就是過於專業的農技人員沒時間來寫這些技術文章,為什麼?不賺錢他們也不幹啊!這就造成了寫農業技術類文章的作者越來越少,我們也就很難看到網絡推薦我們的農業知識,因為很少有人看,寫農業知識的作者也很少。

其實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農民對於農業知識漠不關心的問題,我們現在的農民根本就不怎麼關心農業知識。很多人都是依靠盲從的心理在種地,看人家買什麼種子獲得了好收成,自己來年就買什麼種子。看人家今年用了什麼肥料獲得了好收成,明年自己也 用什麼肥料。總之就是看人家幹什麼自己就跟著,從來不想著問問這個中間有什麼道理。

農民大多數獲得信息的渠道就是網絡和農資經銷商,但是農資經銷商是從來不會告訴你為什麼用芸苔素或是赤黴素或者用十三烷醇,從不會告訴你這幾種元素到底哪個更適用你家的莊稼。他們更關心的是賣給你哪種藥劑賺的錢更多,所以農民在農資經銷商學到的農業知識太片面了。這就造成了,寫種養文章的人沒人看,我們在農資商店學到的文章太片面的問題。看來很多農民種不好地是有原因的,自己不努力誰教都是白費勁,大家說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傳授農業技術知識 助力農民發家致富
    活動以全縣農家書屋為載體,數字閱讀和傳統閱讀的方式相結合,農民通過中國知網「知農雲課堂」採取自學和集中觀看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春耕備耕的關鍵期汲取知識,讓農家書屋成為決勝脫貧攻堅「加油站」,助力梨樹春耕備耕工作。
  • 農民不願種,消費者不願買,中國的有機農業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這幾年來,食品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有機蔬菜和有機農業的概念也因此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事實上,有機農業的興起並不是近兩年才有的事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有機農業已經有了近30年的發展歷史,只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有機農業在中國發展得並不順利。
  • 為什麼農民很少養青魚?
    農民為什麼很少養青魚了?這主要取決於時代的變遷,同青魚刁鑽的食性。青魚又名螺獅皖,外表和草魚十分相似。草魚體色偏黃,青魚的體色更黑一些。十幾年前,社會上比較流行用青魚送禮。那個時期,青魚的價格比較高,比四大家魚的其他成員,幾乎貴了一倍。
  • 日料案內所知識庫—日本農業為什麼走在世界農業的前沿?
    Hi,大家好,這裡是日料案內所知識庫。 很高興認識你,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世界,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在戰鬥中戰鬥! 2 外在美的背後,是日本農民對農產品品質的刻意追求 例如,在梨園,每根梨樹的枝條都被綁在鋼絲網上,引導其平行向四周伸延
  • 旅遊的人群裡為什麼很少農民的身影?
    生活隨想圖文|褚延鋒現在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了,但是,作為我國人口眾多的農民群體旅遊的人卻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這些年,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加強和落實,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今非昔比。但總體而言,農民口袋裡的錢還不是太多,要辦的事情卻不少。
  • 佛山慶祝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暨第二屆農業嘉年華即將開鑼
    經黨中央批准、國務院批覆,自2018年起,我國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很快就到農曆秋分了,億萬農民朋友將第一次迎來屬於自己的節日。全國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慶祝活動,國家農業農村部推出了1+6+N的慶祝活動,即以北京為1個主會場,浙江、陝西、安徽、黑龍江、四川、廣東為6個分會場。
  • 農民上網第一人郎玉君——提供農業信息給養戶
    中國園林網4月23日消息:一個農民,12年前千裡迢迢跑到北京,找到農業部信息中心,要求入網。「你一個人敢獨自跑到農業部來,有膽量!有魄力!」農業部信息中心的領導們被他的膽魄感動了。     1996年7月,由郎玉君創辦的「中國金橋農業信息網」正式開通。
  • 龍鳳鎮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提高農民養殖種植技術
    原來近日合川區農委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前往龍鳳鎮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培訓會,向來自各村的農業生產人員講解專業的農業技術知識,提高農業生產技術和創新農業生產方式。「這次農業科技知識講解我最喜歡聽的就是那個關於柚子種植技術方面的知識,因為我們五面村在龍鳳鎮就是以種植柚子和養殖蜂蜜而聞名,這些年柚子普遍都賣得不錯,我們都擴大了種植規模,隨著規模的擴大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經常的柚子樹的養護技術方面感覺力不從心,這次培訓簡直就是久旱逢甘霖啊!」一名龍鳳鎮五面村的村民向筆者介紹道。
  • 忠於農業 誠於農民——訪遼寧億稼統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趙...
    可是,要想種出健康高產優質的農作物,用好肥料更是關鍵,雖然「用好肥料」這四個字聽著簡單,但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除了要施用好的肥料之外,還要懂得如何施用好肥料,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掌握農作物營養與施肥的知識與技術,而這正是農民所缺乏並渴望得到的,因此,要想真正提高農業的種植水平,就需要大批農業科技工作者去做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者。
  • 農民日報:讓農業生產為農民帶來財富和尊嚴
    原標題:讓農業生產為農民帶來財富和尊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 口出狂言,經濟學家王福重:農民只會種地做苦力,對國家沒用
    最近,此人不斷爆出粗口來污衊幾億農民的貢獻,他認為中國的農民只知道出大力,這就是一個懶漢的表現,對國家沒有用。農民經過他的口說出來似乎一無是處,王福重最近還沒有認識到其語言的不正確性,還不斷的爆粗口,引起網友的反感。言論自由是可以說的,但是在公共場合不能夠埋沒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國由農民創造的成果。
  • 新型職業農民三大特點助力現代農業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劉源源 李鑫)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什麼樣叫「人才」?說白了就是有本事的,比別人能幹的。在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葉赫鎮英額堡村,有一位職業農民叫王清河,他就是個人才。同樣是種果樹,他的收益就是比別人高。原因就是,相比之下,王清河更加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手裡有本經濟帳。
  • 現在遍地都是景點,卻很少看到有農民去旅遊?這是為什麼呢?
    從主要的旅遊景點看到,有很多人在到處移動。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消費品,並逐漸進入普通人的生活,無論他們去的地方遠或近,無論他們花的錢多或少,他們都想去旅遊,但是農民很少出去旅遊。也有一些旅遊公司不會到農村裡開發旅遊市場。甚至有網友表示,農民不喜歡旅遊,因為他們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他們還用旅遊嗎?事實上,並不是農民不喜歡旅遊,但大部分是由於這些原因。
  • 血腥的英國農業:為了完成工業化,英國親手消滅了農民
    今天咚咚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英國農業的發展路徑,看完之後你就知道這兩個辦法行不行了,順便也能知道,為什麼火爆的社區農場這段時間會受到這麼大的非議了。我驕傲地宣布,帝國完成了工業化1851年5月1日,在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親王(英國的實際掌控者)的多年奔走努力下,第一屆世博會終於開幕了。50萬人湧向博覽會的會場——倫敦的海德公園。
  • 拼多多大力投資農業科技,用買家數據告訴農民種什麼
    拼多多正在積極響應中國政府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和扶持農村經濟的呼籲。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在從零售和娛樂到教育和醫療的眾多領域實現了高度數位化,但農業仍然是一個例外。麥肯錫2017年底的報告顯示,農業是中國數位化程度最低的行業。拼多多看到這個差距帶來的機會,並且開始在網上銷售水果。不過拼多多的高級副總裁Andre Zhu表示,「自從拼多多創立以來,農業始終處於我們的核心。
  •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田?
    如何處理農業糧食安全與提高農民收入的關係?讓農民安心種?此題貌似一個農業專家的研究課題,意在揭示農業,農村,農民內在的深層次問題,有點大。透過現象看它的本質,其實這是一個專注時髦詞彙,重在使用書面語言而不切實際,譁眾取寵子虛烏有的所謂問題。
  • 中國農民赴韓國農業考察隨筆(二)
    我們在韓國共參觀了四種韓國農民的生產組織形式。如何向大家介紹韓國的農民組織?我寫了幾次都不滿意,覺得寫出來的韓國組織形式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正象農業廳的老趙說的,他們的國內都有。因為他們搞的是有機農業,實行了品牌銷售,他們每年都要根據市場開發的需求,提出發展項目,上報給政府,經常會受到政府的資助。  主人帶我們參觀他們的大棚設施。看到他們種菜不使用化肥,都用有機肥料,也不用農藥,以至於有些蔬菜上面都有蟲眼。我們一行的四個農民看了他們的大棚和種的菜,提了很多專業的問題,有的問題主人也答不上來,覺得太專業了。
  • 朝鮮水果賣得很貴,為什麼農民很少種水果?
    朝鮮水果價格很高,為什麼朝鮮農民很少種水果?當我們旅遊大巴從平壤前往南浦途中,我見到農田裡種的多是水稻和玉米。和導遊聊天得知,朝鮮農村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朝鮮農民幹活,都是集體勞動。農田裡種什麼農作物,都是國家統一安排。其實,從朝鮮農田裡的莊稼能看出來,糧食作物佔主導,經濟作物很少,像果園在朝鮮農村,基本見不到。
  • 中國農業的出入在哪裡?2億鍵盤俠的無知足以壓垮7億農民的努力?
    很早之前我認為農民的土地應當完全變成農民的真正私有財產。但後來看到瘋狂的房地產炒作,我才真正意識到這個觀點大錯特錯。若真的給農民完全徹底分配土地,並且私有化後可以自由交易,這些土地早被多數農民賣掉了,並且會是高高興興的賣掉。因為人手幾畝耕地,有的甚至幾十畝,一畝地賣個十幾萬塊錢下來就是「巨富」了。
  • 懂農業 愛農村 愛農民:新農民的鄉村振興路
    新農民,便是當今時代背景下的這樣一支「三農」工作隊伍。他們,擁有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是連結傳統小農戶和現代市場的橋梁,他們將人才、資金、土地留在鄉村,形成活水,融合生產、生活、生態,這才有了鄉村振興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