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聆聽工作人員講解中國傳統書畫的精髓。
學生們在觀賞大光國小的傳統演出服飾。
學生們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體驗建造古建築的精巧。(華雪根/攝)
日前,姑蘇教投組織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敬文實小、振華中學等學校的近百名學子前往寶島臺灣,體驗中華傳統文化。
在臺北,蘇城的學子們遊覽了臺北市區,「四維」「八德」等出自「四書五經」的路名,讓他們感受到了這裡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滄浪新城第一實驗小學的一名學生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公交站臺排隊等車時,車上到站的人沒有全部下車之前,不會有人搶先上車,車上給老弱病殘孕準備的「博愛座」,年輕人寧願站著也不會佔用。
學子們還觀看了臺南市大光國小的傳統藝陣表演,豔麗的傳統戲服,活潑、逗趣的表演,令孩子們大開眼界。市實小四(1)班的馬同學好奇地拿來「三太子頭飾」試戴,「哇!這也太重了吧!」藝陣表演的老師介紹,頭飾雖是兒童版的,但還是重達7公斤。大光國小的校長楊秀枝自豪地介紹:「我們藝陣社團的孩子們每天都要進行體能鍛鍊,他們戴上頭飾連續跳一個多小時都不會喊累!」聽得馬同學忍不住感嘆:「戴上之後還要隨音樂不停舞動,可想而知他們的藝術功力有多紮實!」
交流活動中,姑蘇學子們也毫不遜色。十六中英華班孩子的長笛獨奏《姑蘇行》、滄新一小的歷史傳統劇表演等,都贏得了一片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