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文化領域分享,歡迎關注安久文化!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兩句話可是火遍了朋友圈和抖音,在各大文藝青年的空間都能看到。但是這並不是現代文藝青年的原創,要說源頭,還要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出自最偉大的「詩仙」李白之口。李白應該也沒有想到,自己一首詩還能引領一千多年後的潮流吧?那李白的詩句原文是什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詩作原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此詩作於李白十八、九歲的時候,當時李白隱居在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此詩應該就是那期間所作。這首詩也是李白現存較早的詩歌,風格清新,很有年輕人的特點。可以看到,李白的原句是「樹深時見鹿」,後來被現代的網友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林深時見鹿」。雖然意思很相似,但是意境是不同的。現代流行的這一句,確實適合文藝青年的想法。但是李白的原詩原句也是值得品讀的經典。
詩主要寫的是李白尋訪山中的一位道士,但是沒有遇到,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構成了這首詩的關鍵。李白筆下的景色是很乾淨、很細緻的,隱隱的犬吠聲隨著流水聲傳來,桃花開得繁盛,還沾著幾滴露水。走到樹林深處,看到野鹿時隱時現,正午的時候來到溪水邊,卻沒有聽見寺中的鐘聲。綠色的野竹劃開了雲氣,瀑布懸掛在碧峰上。沒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倚靠在松樹上,消散愁緒。
題目是《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可見是李白尋訪的過程。但是前六句都是在寫景,只有後兩句才是回到主題上來,簡短抒情。
李白筆下的景致,都是讓人流連忘返的。看李白寫的景色,我們大致可以想像出他所處的環境,小溪邊種滿了桃樹,桃花開得繁盛,溪水清澈,微風吹來,還能聽到遠處的幾聲犬吠。這不就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嗎?時不時還能看見野鹿出沒在樹林中,瀑布、野竹,每一種景物都是那麼與眾不同,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最美的山間美景圖。
最後兩句通過問詢,得知李白沒有尋見道士,只能獨自排遣愁緒。可這種惆悵不是那麼強烈,表達得輕柔、綿長,就像詩人眼中的美景一般,讓人久久不能忘記。其實前面的景色描寫,也是為了「不遇」做鋪墊,人跡罕至,才能表現出難以遇見,所以沒有遇見反倒是顯得合理。
這首詩詩風自然,景物描寫也很清麗。與李白後期的作品不太一樣,李白後期的詩作往往都是充滿著豪氣和傲氣,那是極度的浪漫。也是因為這是李白很早期的作品,個人風格還沒有明顯表現出來,但是不得不承認,這首詩也是難得的佳作。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收藏。